最近在一群辣眼睛玄幻劇當道的晚暑期檔中,我突然發現了一股清流——簡單不做作的《小別離》。
第一次聽朋友說在看《小別離》時,我同情的反問一句:“你是沒有什么劇可以追了么?”
也難怪,一聽演員陣容,海清、黃磊,很容易把它看成是都市婆媳家庭劇,絮絮叨叨的家長里短無法吸引90后受眾的目光。
《小別離》的故事很簡單,圍繞三個家庭(小康、中產和土豪)都想把還在念初中的孩子送到國外讀書的過程。全劇的場景也比較類似于情景劇,多以三家內部場景和學校為主。
對于大多數人來說,青春沒有什么轟轟烈烈的撕逼和墮胎,有的只是青春期與父母叛逆的吵嘴和做不完的王后雄與五年高考三年模擬。
就像劇中的方朵朵一樣,那時的我們早上不想起床上學,晚上偷偷寫不讓父母知道,免得被他們說成是不務正業。
那時候不知天高地厚,和同學串通好連父母報的輔導班都敢偷偷逃課,跑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美名其曰放松一下。
我們討厭父母無窮無盡的嘮叨,天天只懂得看重成績而不關心其他,覺得他們太老套不懂得自己。
如今的升學壓力并沒有因為換了一輩家長而減小,分數是學生的催命符依舊是真命題。而海清和黃磊飾演這對中產家庭的夫妻在教育上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媽媽信奉高壓出成績,當朵朵的成績下滑時,第一時間報輔導班,提高學習量來試圖回到曾經好學生的位置上。但她從沒有考慮過孩子的想法,她對孩子的心是善的,她也明白現在所學的一切將來都基本不會用上,可她在意的是如果不能考上一個好高中就無法去一個好大學,那么一生會被毀了。
所以她會像很多家長那樣偷翻孩子的日記本,監視朵朵的一舉一動,甚至深夜跑到朵朵房中取指紋來解鎖手機。
當朵朵寫的事被媽媽發現后,面對媽媽的怒吼,她再也忍不住了。拿出考了95分的語文試卷,對父母大吼:“你們滿意了是吧!成績成績成績,這就是你們想要的!”然后把父母攆出了房間。
父母坐在沙發上,哭著回憶小時候朵朵有多乖巧,他們也不理解為什么當年成績好的孩子會變成如今這般乖張的模樣。
大多數父母看到這一段的反應應該都是孩子怎么這么不懂事,雖然還未為人父母,但也算經歷過孩子的階段。從初中成績提升后,父母對我的態度便是放養。即使成績有所下滑,也只會提點一兩句,不會大張旗鼓的上綱上線。
其實初中的孩子并不是完全心智不健全,他也懂得自己該做些什么。只不過缺乏了一點點的自我約束能力,需要家長來監督引導。
教育靠的是疏而不是堵,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溝通理解很重要,一昧的高壓只會讓孩子更容易產生逆反心理,會對學習厭倦。
通常中國父母在教育上有一個弊端:認為孩子是自己的附屬品。所謂的尊重也都是按照孝道照本宣科,各司其職,家和萬事興。
隔壁家小宇的爸爸一開始總是不相信淘氣的小宇,而朵朵則憤怒的站出來質問:“你們大人是不是只把我們小孩當做玩具啊!”
父母總是站在皇帝視角,認為孩子永遠還小,沒有獨立人格不懂事。殊不知15、6歲的孩子已經有了獨立的思想,有了自己的小秘密。這些都是決不允許大人侵犯的。
而父母則以愛之名綁架著孩子,就如同朵朵媽對朵朵經常說的那句:“我在這世上有血緣關系的只有你一個人,所以我是希望你好好的。”家長把他們未完成的愿望,未成功的道路寄托在下一代身上,我們不能說父母為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害我們,他們用前人的血淚教訓為我們辟擇了一條看似相對平坦的光明大道,歸根到底是希望當父母老了的那一天,面對嫁娶甚至死亡別離的那一天,能夠安安心心的看著我們幸福的生活下去。
劇中朵朵與父母爭吵過后,父母依舊把做好的飯菜盛好放在門口。在他們眼中,無論你犯過多大的錯都可以被諒解。因為血濃于水,因為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你們的孩子,都不是你們的孩子,
乃是“生命”為自己所渴望的兒女。
他們是借你們而來,卻不是從你們而來,
他們雖和你們同在,卻不屬于你們。”
我們與父母之間是平等的,互相尊重,互相愛戴的。作為每一個生命體都有權利去選擇他們想要過的生活,我們以自由尊重為前提。只要不觸犯道德法律底線,作為父母去挖掘引導孩子的興趣,讓孩子在不斷探索中尋找到合適的路,去亭亭生長,無所畏懼。
最后附上這首詩的全文:
整部劇中不僅有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問題探討,出國留學熱的反思,還有一些職場關系、婆媳關系等的涉及。每天的日常都是生活的典型化,加上老戲骨們生動自然的表演,這部戲在感動之余也有很多笑點。強烈推薦!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