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三章五龍盛神法
“希望我的這個決定是對的。()”這一句話卻是蘇明秋在心里默默的。
在唐國武術(shù)界,師傅教徒弟歷來都有“留一手”的習慣,不到最后一刻,真正的絕招是輕易不會教給別人的,所謂教會徒弟餓死師傅,也就是這個道理。
現(xiàn)在蘇明秋能把自己壓箱底的功夫傾囊相授給王,由此可見他的心里該是下了多么大的一股決心!
“七叔,我明白你的意思。我也知道自己該怎么做。”王的臉色也在這時候,沉靜了下來,然后一句話完,雙手抱拳就沖著蘇明秋恭恭敬敬的深深施了一禮。
他當然知道蘇明秋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但也正因為如此,他才會為此而動容!
高明的武技,不論是在哪里都是這個世界上最珍貴的東西,尤其是像蘇家這樣“以武傳家”的世家,蘇明秋敢把自己手里的最后一點東西毫無保留的教給他,那就明了他對王的態(tài)度是何等的重視。
所以,直到這一刻,王才算是在心里真正算是認同了蘇明秋和蘇家的存在,開始正視起自己和蘇明秋之間那來并不算“親近”的關(guān)系來。以前蘇明秋雖然教了他拳法,但他也始終是把兩人間的關(guān)系當成了另外的一種交易,就好像他和安妮之間一樣,既然是各取所得,那自然就不必付出太多。。
最簡單的例子,他當面可以叫蘇明秋七叔,但背后卻一定是直呼其名,并不會發(fā)自內(nèi)心的尊敬。
但現(xiàn)在,“君以國士待我,我當以國士待之!”王這個人雖然很難輕易的相信和接納別人,但一旦相信了,接納了,那就不會再有半分的猶豫和遲疑。
而眼見著王這一番的舉動,蘇明秋也顯得異常高興,在受了王這一禮之后,這才拉著王重新走到場地中間。
“師弟,你我已是一家人,從此之后就不要這么生分了。正好你現(xiàn)在也有時間,出去也不方便,那就不妨剎下心來,跟我好好練拳吧!祖師爺?shù)倪@一門‘陰符七術(shù)’,不但養(yǎng)神養(yǎng)志,而且練氣練心,只要能在這上面稍有一點兒成就,那對你的好處就是沒法想象的。我蘇家的五祖虎臣公就是因為獨得了這一門中的靈龜養(yǎng)志法,才最終在耄耋之年,去假還真,踏足了先天之境,而后又六十年,壽至一百五十七歲時方駕鶴西去,一生可謂傳奇!
“所以,這一門的功夫,師弟你也要向我承諾,除你之外,終生不得傳于旁人。當然了,如是你的至親血脈,那又另當別論!
“理當如此。”王看著蘇明秋的眼睛點點頭。雖然只是簡簡單單的一個承諾,但在這種場合下,他也想不出來要什么了。
況且承諾這東西,的再多,再好,哪怕指天誓日,天花亂墜,到最后看的也是人,對王這種人來,有些話恰恰就是不必多一個字的。
“不過,陰符七術(shù)這門功夫,居然一上來就是從‘心意’入手,淬煉五臟,內(nèi)壯而柔氣,同時養(yǎng)神養(yǎng)志,斂氣入骨,從這方面上看,倒是真的和蛇靈道的大蟒氣有些相似的地方。都是可以鼓動精神,作用于身體身。而這么一來,無形中就也合了我原精神力修持法門中的一條路子!這樣對我結(jié)合精神融入拳法,無疑也是一件大大的好事?墒牵幏咝g(shù)既然出自于《陰符經(jīng)》這種道經(jīng),我是不是還要花點時間再去好好讀讀那些道家的典籍呢?”
王在答應蘇明秋的同時,心里也不免有些忐忑。
“七叔,我對道經(jīng)了解的不多,《陰符經(jīng)》雖然看過幾遍,但總覺得那寥寥幾百字里,包羅萬象,很是深奧,并且過了這些時日我現(xiàn)在基也已經(jīng)忘得差不多了。就這么和你練習陰符七術(shù),會不會有影響?“
王是自家人知道自家事,雖然他的功夫進步的一日千里,如今已是地地道道的大師級的高手了,但他到底不是這個世界的人。
就算鳩占鵲巢已經(jīng)完繼承了這具身體所有的記憶,但他在西方長大接受教育,哪怕從前王朝宗也經(jīng)常會引導他了解一下國內(nèi)的東西,他也在蘇明秋的書房里讀了不少古籍,但道經(jīng)這東西,里面的內(nèi)容實在是艱深晦澀,如果不是有人一句句給他解釋講解,他看了也是白看。
并不能有太多令他感到深刻的體會。
所以,他心中雖然感動欣喜,蘇明秋能教給他自家拳法中的最高秘訣《陰符七術(shù)》,但心里在高興之余,卻對自己也實在沒有多少的信心。
白了,不管是前世還是今生,王就從來不是個博學多才的人。除了對于自身強大力量的追求之外,他平常關(guān)注的東西可謂極少極少,讀書之類的事情向來就不是他的菜。
而唐國的內(nèi)家拳也和西方格斗術(shù)不一樣,那是有著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蘊的,是高明的拳法,其背后的來歷和出處往往也都和唐國古代的一些文獻知識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
如同經(jīng)脈,穴竅,子午流注,氣血運行,乃至大周天,時辰季節(jié),這些雖然都是屬于唐醫(yī)的領(lǐng)域范圍,但練拳的人卻也一樣要知道明白。所以,歷代以來,很多著名的拳家和大拳師,幾乎都是醫(yī)武不分家的,既是內(nèi)家的大高手,同時也通曉醫(yī)道,救死扶傷。
更何況,蘇家的拳法來就是出自道家老母宮,這里面的關(guān)聯(lián)就更深了。
“師弟,這個你就不用擔心了。道經(jīng)雖然不能不讀,但剛開始的時候卻還沒有到那么深入的地步。而且咱們練拳的人,重在實踐,身體力行,功夫到了哪一步,自然而然就會明白了那一步的拳理和道理。所謂一法通,諸法明,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師弟你現(xiàn)在的功夫,已經(jīng)領(lǐng)悟了陰陽,剛?cè)岬牡览恚枠O生陰,再練習這陰符七術(shù),自然就會簡單的多了。”
蘇明秋聽王這么一,就知道他心里有些沒底,再一想王的出身來歷,便也立刻明白了他到底在擔心什么,不過對于這個,他倒是比王自己看的還樂觀。
當下,不由一笑道:“師弟,是你多想了。練拳來就沒有那么多的講究,殊不知假傳萬卷經(jīng),真?zhèn)饕痪湓挼牡览恚课胰舨幌虢棠,那便只需讓你通讀道藏幾千卷,的神乎其神,玄之又玄,然后真真假假,你自然就會如墜五里霧中,練一輩子也不會有任何成就的。但我這是真的認可你了,那教起來自然就是有一一,有二二了。況且陰符七術(shù)雖然出自陰符經(jīng),兩者之間也是關(guān)系密切,多讀讀自然是好的,但那也不過是當你入門后,豐富和輔助自己的一種途徑,真正能讓你有所領(lǐng)悟和突破的其實還在體悟啊!
“體悟?身體力行,然后方可知行合一!蓖觞c點頭,若有所悟,也徹底明白了蘇明秋這些話的意思。練功夫的人原就有許多沒什么文化的,但這卻并不妨礙這些人能在這條路上取得令人仰望的成就。歷史上很多的武學大家,都也是出身貧寒,連字都不識一個的,但最后卻都能總結(jié)歸納出自己拳法中最精煉的拳理和道理來。而這其中的緣由,大抵就是如同蘇明秋話里的這個意思了!
正所謂,實踐出真知,通過自己身體力行悟出的道理,總是比學習的更加深刻,
“嗯,知行合一那是最后才能達到的境界,在這之前卻是要先行萬里路的。師弟,你先來看看這個五龍盛神法。”
“心為身之主,神為心之主。而如何使神的功能光明正大,神通廣大,這就是所謂的‘盛神’!碧K明秋話間,也不啰嗦,直接開講:“盛神的方法,化五氣而合一,一氣靈明謂之神盛,基方法就是內(nèi)功的修煉,保養(yǎng)志氣。志氣者,真元也。這里面的五龍,指的就是金木水火土五行之氣,對應的就是我們的五臟!
“哦!原來是這個意思。五臟對應五行,心屬火,肺屬金,脾屬土,肝屬木,腎屬水,而與之對應的**拳里,譬如連環(huán)崩拳這一招,發(fā)力如箭,用的就是一股子爆發(fā)的勁兒,連環(huán)出手之下,給人的感覺就好像是連珠箭,先有開弓射物的心意,然后再有巨浪拍案的氣勢,起落間進步出拳,蹬后足,要大趾用力,頂頭豎項,勾動肝經(jīng),所以這個連環(huán)崩就應該是屬木在肝的。而照這么一,這個五龍盛神法雖然對應五臟,但事實上第一步著手的功夫卻在心上,至于這個神字?表明上的是心意,其實指的卻是氣血呢?”
王想了想:“唐國的龍變化無窮,呼風喚雨,飛騰于九天之上,五龍之于五行,就好比氣血之于五臟,唯有把握氣血,練得血氣如龍,在流經(jīng)五臟時才能一一茁壯滋養(yǎng)……,七叔,是不是這個道理?”
王練拳時曾經(jīng)靠劍器青蓮吸收了蘇明秋的一些武學理念和經(jīng)驗想法,雖然未必都適合王自己,但確實是令他對內(nèi)家拳的理解,遠超常人。所以蘇明秋剛一進行闡述,他就結(jié)合著自己的見解對這個五龍盛神法進行了一番分析。
------------------------------------------------------------------------------------------------------
p
</br>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