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伏威在岑文的勸下決意投降李唐,在行前,對送行的輔公拓道:
“公拓,如今我離開,這江淮一帶的軍政要務就請公拓接手了。”
“大王放心,這江淮由我坐鎮,絕對亂不了!”杜伏威看著輔公拓,心中道:‘哼!亂不了,別以為我不知道你的野心,等我走后,你肯定會加強你的權威,還好,我把自己的鐵桿親信都帶到自己的身邊,你就在江淮給我鬧騰吧!’望著杜伏威遠去的馬車。輔公拓的親信幕僚左游仙上前:
“大人,如今大王遠去長安,而且又將軍中的死忠分子部帶走,日后這江淮的天下日后就是大人您一個人了。”
“大膽,放肆!大王遠去長安,我受命暫時攝政,日后大王還會回來的,待大王回來后,我還是會把江山政權交付回大王手中。你千萬不要亂!”
“是是是!”左游仙嘴上不什么,心里明白,‘哼!三歲孩童都不會將自己手中心愛的玩具丟掉,更何況是拿到手里的江山權勢。’
長安——李建成的太子東宮,李建成正在批閱公文,許敬宗、狄仁杰來到了李建成的面前:
“殿下,江陵宋令文飛鴿密報。”
“哦!”李建成將許敬宗手上的字卷翻開,仔細看著:
“殿下:秦王在江陵覓的一位謀士名岑文,此人在南方多有盛名,幫助秦王穩固民心,并且幫助秦王成功招降杜伏威,又在其妻舅高士廉之助下,李靖也成功剿撫嶺南三大俚人首領,不日便會與秦王殿下長安面圣,另外李靖、岑文與李孝恭屢有沖突,剿撫嶺南一事就是因為李靖受不得李孝恭在李世民面前挑唆兒使的避難之計。卑臣已經在李孝恭與李靖軍中布下眼線,隨時可以暗自挑唆兩軍矛盾。請太子殿下示下。”
“好啊!令文真是有心計,宮沒有看錯人啊!”聽了李建成高興的話,狄仁杰馬上恭維道:
“這都是殿下慧眼識人!”許敬宗上前道:
“殿下,如今荊楚巴蜀已經平定,秦王殿下搬師回朝是勢在必行,而圣上的意思是設置巴蜀和荊州行臺總管兩個職位,巴蜀行臺節制巴州、益州兩地,負責屯田練兵事務,囤積糧草軍械,安撫蜀地蠻人,將巴蜀作為日后爭霸的糧草兵員之地,巴蜀總管微不足道,可是這荊州行臺總管卻是十分重要,其可統管荊楚及嶺南境內所有的軍政民政事務,并且節制荊楚嶺南所有的水陸三軍以及蠻兵武裝,并且荊州地理位置極為重要,北上可直指王世充的河南屬地,西可以遏制巴蜀,南可進兵嶺南,東可以長驅直入江南,萬萬不可落入別人手中啊!”
“的確!前些日子,宮在宮中陪駕父皇,父皇經常峽州刺史許紹功勛顯著,依宮看,這巴蜀行臺總管的官職一定會是他,真正的爭奪應該是荊州行臺總管一職,而荊州總管手握重權重兵,父皇不會將它交到一個外姓人的手里,。依宮看,這次荊州總管之爭一定是在李瑗和李孝恭里面產生,仁杰,你去將李綱大人、于志寧大人、王圭大人、還有令尊、和黃文清大人都找來,我們一起商議一下。”
“是!”李綱等人來到之后,李建成對他們:
“各位大人,如今我軍已經拿下荊楚巴蜀,嶺南和江南的杜伏威也在我朝感召下向我們投誠。而且父皇已經決定,在世民搬師回朝之時,設置荊州行臺大總管留守荊州,今天宮將各位找來就是討論這人選問題?”
“請太子殿下示下!”李建成將自己心中的顧慮和想法向在場的眾人了出來:
“殿下所言極是,這荊州行臺總管手握重權,千萬不能落入外人之手,依在下看,殿下若是要抓此職位,一定要從民心入手,那李孝恭在巴蜀、荊楚一帶名聲極爛,又喜歡縱兵劫掠,如果他做了荊州行臺總管,必然會引發民變,殿下千萬不可讓他坐上這個位置。”李綱總歸是經歷過前隋太子之爭的人,他也知道如果李世民權勢過大,必會危害太子。他的聲音得到了于志寧的附和。
“殿下,如今關鍵是皇上的態度,要知道,秦王是平定荊州巴蜀的第一功臣,如果他非要力薦河間王為荊州行臺總管,圣上也不得不考慮呀!”王圭道:
“殿下,臣以為可以從此事入手,那河間王是員陸上戰將,日后平劉武周、王世充、羅藝、竇建德等人都要用的著,但不習水戰,而江南尚未平定,江南多水,廬江王爺手上有原先的蕭梁水師,日后必有大用,臣想這個理由圣上必會考慮。”狄知遜一,其他人連連頭。李建成聽完他們的意見:
“各位,你們先寫個條陳出來,將理由都寫在上面,宮明日面圣,好勸父皇!”果然不出李建成的所料,朝中對荊州總管的人選分成了兩派,大宗正李神通、劉文靜、段志玄等人支持李孝恭為荊州行臺大總管,他勞苦功高,應當以此職位來酬其功勞,不可傷了功臣之心。而以陳叔達為首的前隋江南文官則公然反對。
“陛下!孝恭勞苦功高,這荊州行臺大總管之職當之無愧。”
“陛下,河間王爺縱兵劫掠民財,強搶民間女子,民怨甚大,如果這荊州行臺大總管讓他做了,那么日后恐怕會激起民變,我朝如今正處于逐鹿之期,絕對不可生亂啊!”陳叔達反對李孝恭還有一個原因,那李孝恭為人殘忍貪婪,荊州行臺大總管的設置主要是為了以后平定江南之用,當年王世充在江南肆掠,已經讓他們苦不堪言,如果李孝恭到了江南,那不是比王世充還要可惡,自然不愿意讓李孝恭得勢,而裴寂為首的隴西氏族官員大都閉嘴,沒有話。
“太子駕到!”李淵看到太子來了,馬上向李建成問道:
“太子,你覺得這荊州行臺大總管一職你神通叔叔推薦李孝恭來擔任,而陳叔達大人卻非常反對,朕覺得他們的都有理,你看由誰來坐為好啊!?”在場的官員都看向了李建成,李建成覺得一種無形的壓力向他襲來。
“兒臣以為南方多水,如果不是水戰,那么必然吃虧,廬江王李瑗招降水師,并且親敏好學,對水師名將周法明甚為恭敬,是個恰當人選,而河間王李孝恭是員路上戰將,其人不習水戰,而劉武周、竇建德所據之地皆是平原,日后平定劉武周、竇建德的時候必有大用,請父皇定奪!”李淵看著李建成,沒有話,這時殿外又傳來了喊聲:
“啟稟陛下,濟南郡王李哲、西平郡王李安、江夏郡王李道宗、廣寧郡王李道興、高平王李道立、博陵郡公李道弼等六位王公覲見。”
“臣濟南郡王李哲(西平郡王李安、江夏郡王李道宗、廣寧郡王李道興、高平王李道立、博陵郡公李道弼)參見陛下!”
“啊!幾位皇弟皇侄免禮。”
“謝陛下!”濟南郡王李哲、西平郡王李安是在幾個侄兒的攙扶下艱難的起身。李淵感到奇怪:
“二位皇弟身體一直不好,從不出門,今天怎么來了!”
“臣與哲王弟今日此來特地向皇上謝恩!想我那不爭氣的兒子竟然由圣上慧眼識人,立下如此大功,因此與哲王弟特地在今日向圣上謝恩!”聽了李安的話,李淵老臉一紅,看著這兩人單薄的身軀,李淵不禁想起了四十多前的幾件往事。當時,還在北周武帝時,李淵的父親李邴剛剛去世,李淵還,周武帝宇文邕出于政治考慮,想讓李淵在邊關立下大功的七叔李蔚承襲唐國公的爵位,李蔚一聽,以不想欺負孤兒寡婦為名,辭去官職,隱居府邸,后來,李淵的四叔李璋窺視唐國公的爵位,想要暗殺李淵,李淵得到了姨父楊堅的保護,幸免于難,后隋文帝楊堅代周登基,李璋畏懼滅門之禍,服毒自殺而死,李蔚將李璋的兩個兒子李韶、李孝基接到自己的身邊一直照料,并且跪在李淵面前替他們求情,因為這件事情,使李蔚在世時變成為了李氏家族的大族長,在李氏家族中很有威望,后來楊廣猜忌李淵,李哲、李安馬上辭去官職,尤其是李安,為了保存性命,終日流連花街柳巷,一生無子,而李哲整日在驚恐中度過,只有李瑗這么一個兒子,而李孝基在宋金剛攻打太原時力戰尉遲恭,最后力盡戰死,連尸首都沒有找到,使李淵非常的惋惜。想到這里,李淵趕忙道:
“二位皇弟這是哪里話,李瑗是我朝宗室中不可多得的人才,朕不但要用,還要重用,來人啊!傳朕旨意:封廬江王李瑗為荊州行臺總管,欽此!”
“臣等謝主隆恩!”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