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宗敏性情木納,不善言辭,一直以來都是個沉默寡言,悶頭干活的鐵匠。
而高杰因為他的鼎鼎大名,刻意結交,再加上李鴻基和李過皆是心底純良之人,對劉宗敏毫無輕視之意,四個子慢慢竟你一言我一語交流熟絡起來。
劉宗敏第一次和同齡人這般溝通,感覺很是新鮮,加上高杰等人話語輕松,讓他感覺毫無壓力,在短短時間內,他戒心漸去,一直封閉的心緒緩緩打開,那鐵鑄般的臉上竟有了些笑容,言語比平常多了很多。只是因他未讀過書,口齒不甚伶俐,表達能力頗為不足,半天也不明白一件事。
還好三連蒙帶猜,倒也慢慢知曉了些他的身世。
劉宗敏父母皆是藍田普通農戶,佃租了幾畝官田,辛勤耕種維持生計。然而在劉宗敏四五歲大的時候,因逢天災,莊稼薄收,他父親便遭官府逼租稅而自縊身亡。其母韓氏淪為乞丐,帶著劉宗敏四處討飯。不久之后,母親又因凍餓而死,可憐的劉宗敏便由其好心的舅父韓清收養。這段不幸的遭遇,使他從幼年時代起就特別憎恨官府和豪強。
劉宗敏的舅父韓清也只是個貧苦的莊稼漢子,家中人口就不少,收養外甥的這些年,一家人生活過得更是艱辛拮據。韓清雖念及兄妹之情,對劉宗敏甚好,但舅母和家中其他人卻不是很待見他,于是他從便有些自卑自閉。
等他到了十二三歲時,河南人胡大為來到藍田開了個鐵匠鋪,招收幫工學徒。一向寡言懦弱的劉宗敏這次卻堅持要離開舅父家,韓清無奈,便帶著他拜了鐵匠胡大為為師,學習鍛鐵手藝。劉宗敏從此開始做童工,自己養活自己。
他歷經苦難,心志堅強,干活賣力學藝刻苦,深得師父的器重,胡大為這些年便將各種鍛造技藝傾囊相授。經過多年努力,年方十六歲的劉宗敏也成為了一名手藝頗為不凡的鐵匠。
最近一年多,藍田鍛鐵生意慘淡,師徒倆生活來艱難。年初的時候,胡大為在藍田遇到一位河南故友,那人現在李繼遷寨謀生,見他們的鐵匠鋪難以為繼,便提議他們到李繼遷寨去開個打鐵鋪試一試。
躊躇了幾個月后,胡大為終于下了決心,這便帶著劉宗敏收拾家伙,往李繼遷寨趕去。
了解了劉宗敏的身世后,三唏噓不已,對這個孤苦伶仃卻又自強不息的伙伴愈加心生好感,而劉宗敏對高杰三也漸漸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
四個少年坐在一起,相談甚歡,不時發出歡快的笑聲,讓李守忠、陳大可為之側目,而胡大為第一次見愛徒這般開心快樂,心中也甚是高興。
短暫休息過后,李守忠一行人開始重新趕路。三因為和劉宗敏已經混得廝熟,頗為投緣,便邀他們一起同行。
于是鐵匠胡大為趕著他那老邁的挽馬,駕車跟在李家馬隊后徐徐向李繼遷寨而去。
日頭西斜,晚霞漸起,一座規模不大但甚是雄偉的城堡慢慢出現在大伙的眼簾。
李繼遷寨坐落于山坳中,四周被長條形城磚砌成的高墻拱衛環圍,只有一條山道可以從寨門門樓出入。城堡中的寨子里和陜北一般村莊倒沒有什么大的區別,村莊座落在山峁之間,土壩封溝,向陽的山坡上,窯洞參差,樹木掩映。
李繼遷,銀州(今陜西省榆林縣南)人,乃黨項族平夏部人。為隋朝銀州防御使李光儼之子。先祖姓拓跋氏,唐貞觀初歸唐,賜姓李。
宋史載,“建隆四年(公元96年),李繼遷生于銀州無定河,生而有齒。”幼年時即以勇敢果斷,“擅騎射,饒智數”而聞名鄉里。十二歲時,擔任定難軍管內都知蕃落使。
太平興國七年(公元98年),他與其弟李繼沖、親信張浦等人出奔地斤澤(今內蒙古伊金霍洛旗西南),組織和帶領黨項族各部叛宋,后來勢力逐漸強大,不斷攻掠宋朝邊地。
雍熙二年(公元985年)二月,李繼遷遣使至銀州,佯與宋都巡檢曹光實約降。曹光實信以為真,到了約定期限,李繼遷伏兵于葭蘆川(今陜西佳縣西北),誘殺曹光實等,假其旗幟,襲據銀州。三年(公元986年),李繼遷依附契丹,受封定難軍節度使、都督夏州諸軍事。淳化元年(公元99年),契丹封李繼遷為夏國王。
二年七月,李繼遷歸附宋朝,授銀州觀察使,賜姓名趙保吉。不久又附契丹,并聯結契丹軍,多次襲擊宋朝西北邊境。三年十二月,李繼遷再次上表歸宋,授夏州刺史、定難軍節度使,管轄夏、銀、綏、宥,靜等五州。
咸平六年(公元13年)三月,李繼遷攻取宋朝靈州,改名西平府,設置官職,整編軍隊,為后來西夏的建國奠定了基礎。
六年初,宋遣使議和,割銀、夏(今陜西橫山西北)等五州與李繼遷。十二月,李繼遷攻打吐蕃西涼府(今甘肅武威),吐蕃軍偽降突襲,李繼遷中箭逃歸。次年正月,因傷死亡,年4歲。
李繼遷這個叱咤風云的一代梟雄,在宋與遼的夾縫中,巧妙周旋,擁兵自立,逐漸強大,成為西夏王朝的奠基者。這個開創了西夏一百九十年歷史的李繼遷無疑是黨項族的驕傲。他當年在米脂縣屯兵的這個地方便被人們稱作李繼遷寨,可見人們對他是多么的尊崇。
誰會想到在六百多年后,這里又出生了一個更為驚世駭俗的絕世梟雄李自成呢!
望著這個鼎鼎大名的李繼遷寨,高杰不由得心潮澎湃,心生敬仰。
李繼遷寨城防堅固,但入口的門樓處卻沒有人駐守盤查,出進甚是自由。寨中除了李氏家族子弟,尚有半數都是外姓之人,整個寨子里約有一千多人口。
李守忠外漂多年,重新回到故里,心情自然甚是復雜。
眼前熟悉的景物并未有多大改變,但物是人非,寨中已經沒有多少人還認識記得他這個當初曾驚艷一時的不世之才了。
李守忠緩緩調整心態,一馬當先,輕車熟路地帶著眾人向寨中的東南方向而去。而那里,便是李繼遷寨的中心、李氏家族族長居住之地。
剛進寨門的時候,鐵匠胡大為便和李守忠一行告別,前去投奔自己的河南同鄉。
劉宗敏也只好依依不舍和三道別,高杰三和他約定,安頓下來以后再去尋他相會。
經過寨子的中央區域的時候,高杰見到了三座青磚壘砌的高臺,呈品字形,均高約一丈,六角形狀,每個高臺的面積足有三丈多,顯得甚是醒目。聽李守忠介紹,這便是李氏家族十年大比專用的擂臺。
寨中街道皆由青磚鋪就,可供四匹馬并排通過,街道兩旁商鋪錯落,買賣的貨物甚是齊,整個寨子顯得比敞梁灣村繁華熱鬧不少。
不久,李守忠帶著馬隊便來到了一座頗為龐大的院落群前,此院落前半部分乃磚石結構,大約有七八個院子,后面則為傳統的窯洞式院落。整個院落群大概由二十多個大院子組成。
大門兩邊,兩尊石雕神像分立,威武雄奇,形象古怪,高杰辨認了半天,也沒瞧出到底是哪路神仙。
門口有兩個青衣護衛帶刀把守,見到李守忠等到來,正待上前詢問,那敞開的大門中卻出來了兩個青年男女。
那兩個護衛見了二人,連忙躬身問好。
走在前面的男子年約二十上下,眼窩深陷,顴骨較高,雙目炯炯有神,身材魁梧雄壯,身著一身藍色武士服,顯得英氣十足,氣度不凡。
只見他匆匆忙忙,似有急事要出門,卻被身后一個綠衣少女拽著衣襟不肯松手。
這青年男子回頭看了看那少女,有些無奈道:“姬娜,拜托你別再胡鬧了好嗎?!大哥此番確有正事要辦!”
那綠衣少女鼻子里哼了一聲,把青年的衣襟抓得更緊了,嬌嗔道:“我才不信呢,你肯定又是去找李杰他們切磋比武的,休想騙我!反正今兒我就賴上你你了,必須帶我去!”
眾人見到那少女,眼前都不由一亮。
她約莫十六七歲年紀,長相和那青年頗有幾分相似,細長入鬢的秀眉下,深深的眸子如一汪秋水,鼻梁高挺,身材高挑,胖瘦適宜,端的生就一副美人胚子。一身翠綠捆金黃邊的武士服,頭上卻扎了個充滿男兒氣概的英雄髻,綁著素黃色的武士巾,既英姿颯爽,又是美得清麗,還帶著一絲若有若無的異域風情。
兩人正糾纏間,那青年突然發現了李守忠一行馬隊,略感尷尬,連忙上前,頗有禮貌地抱拳行禮道:“請問諸位客人是要到我族長府中有事嗎?”
眾人此時都下了馬,李守忠面帶微笑,上前回禮道:“在下李守忠,來自敞梁灣,有事前來拜會族長!”
還沒等青年回話,那少女雙目一亮,搶先問道:“你也姓李,莫非是我們李氏家族的人嗎?怎地我從未見過你們呢?”
那青年聽了李守忠的話,愣了愣,好似突然想起什么似的,急忙呵斥了少女一聲,滿面驚喜地對李守忠躬身行了個大禮道:“原來是十三爺爺到了,侄孫李子寒這廂有禮了!”
李守忠想了想,恍然道:“原來你就是老族長的長孫子寒啊!真是年少有為,相貌非凡,看來兄長后繼有人了!”
李子寒謙笑一聲道:“十三爺爺過獎了!這位是舍妹姬娜,調皮任性,不懂規矩,請十三爺爺原諒則個!姬娜,還不快來見過十三爺爺!”
那綠裝少女正好奇地打量著眾人,一雙美目更是在三面孔上來回轉悠,瞧得李鴻基和李過二側目低頭,不敢直視。她聽到大哥發話,眨巴了一下美麗的大眼睛,這松開拽著李子寒衣襟的手,上前對李守忠行了個禮道:“李姬娜見過十三爺爺!”
李守忠面露欣賞之色,對李姬娜自然又是一番夸贊。
李子寒連忙叫護衛等照呼他們的馬匹車輛,將李守忠一眾人等引進了院中的正房大廳。
李繼遷寨老族長李守成乃是李守忠的堂兄,在眾位堂兄弟中排行老大。而李守忠當時排行十三,故李子寒稱呼他為十三爺爺。
李守成幾年前因年老多病,便將族長之位傳給了嫡長子李鴻明,也就是現任李繼遷寨李氏家族的族長。
李子寒乃李鴻明的嫡長子,也是下一任族長的順位繼承人,所以對族中人事了解頗多,對李守忠的大名頗有耳聞。而李姬娜則是李鴻明排行第三的女兒,平日里視若掌上明珠,從寵溺嬌慣。她雖見了禮,喊了爺爺,卻茫然不知來人是誰,妙目流轉間,對眾人甚是是好奇。
李子寒有禮有度,先安排下人給眾人奉上茶水后,才告罪去后院通知父親和祖父。
這一路上走了好幾個時辰,高杰騎術雖長進頗快,但畢竟是第一次騎馬,此刻覺得兩股間被馬鞍磨得火辣辣的疼痛,五臟六腑也被顛簸得七上八下,甚是難受,比前世暈車暈船好不到哪去。他見會客廳中椅子頗多,便立刻在下首找了個座位坐了下來。
那李姬娜俏生生地站在堂前,也不落座,一雙美目在三身上轉來轉去,最后定格在了高杰身上,突然脆生生地開口問道:“你也姓李嗎?看起來比我還吧?怎么長得一點都不像我們李家人呢?瞧你細皮嫩肉,模樣俊俏,倒跟我們姑娘家似的!”
高杰此刻剛端起茶水喝了一口,聞聽此言,差點將熱茶噴將出來。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