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死戚繼光的,不是別人,是明代的王朝,是當時的政治風氣。以及皇帝的猜忌。隆慶二年(1568年),明廷特召戚繼光總理薊州、昌平、保定三鎮練兵事,總兵官以下悉受節制。16年間他整飭防務,加強戰備,修筑御敵臺,設立武學,訓練將士,編成一支車、騎、步三者皆備的精銳部隊,使防御鞏固,京師(今北京)安。后被排擠,南調鎮守廣東。再后被誣陷奪職。 戚繼光(158-1588),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明代杰出的軍事家、民族英雄。 戚繼光始祖戚祥因避元末戰亂居安徽昌義鄉(定遠),后隨朱元璋起兵,戰死于云南。明廷為追念戚祥開國之功,授其子斌為明威將軍,世襲登州衛指揮僉事。祥子斌,斌子王圭,王圭子諫,諫子宣,宣繼子景通,景通子繼光,歷6世16余載均居蓬萊。 戚繼光自幼聰慧,勤習文武,讀書之余,常“融泥作基,剖竹為桿,裁色楮為旌旗,聚瓦礫為陣壘,陳列階所,研究變合”。嘉靖二十三年(1544),17歲的戚繼光世襲登州衛指揮僉事職。當時東南沿海倭寇為患,戚繼光抱定“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志向,更加刻苦學文習武。嘉靖二十八年(1549)鄉試中武舉,后被遣往薊門戌守。嘉靖三十二年(1553)晉為都指揮僉事,設署于登州太平樓前,總督山東沿海備倭事,振飭營伍,整刷衛所,清理錢糧,嚴明紀律,督修海防設施,巡察海上營衛。在任期間所轄海疆肅靖,御倭有成績。嘉靖三十四年(1555),戚繼光調浙江抗倭,翌年任參將。他見“各衛所官兵都桀鶩不訓,頑鈍無比”,作風**,乃倡議招募新軍依法管束。嘉靖三十八年(1559)親赴浙江義烏,精選3名農民和礦工,訓練成一支軍紀嚴明的勁旅,史稱這支軍旅為“戚家軍”。他率這支軍隊在浙江先后取得高家樓、龍山、縉山、烏牛、松浦、鑒云諸捷,扭轉了戰局。連當時妒功忌賢的兵部侍郎、浙江總督胡宗憲也稱這是“自有倭以來,未有若邇來數捷之痛快人心者”,夸贊戚繼光“勇冠三軍,身經百戰,累解桃諸之厄,屢扶海門之危”,“且任勞任怨,挺身干事,誠無出其右者”。同僚們稱贊戚繼光“批亢搗虛,彼且畏之如虎;除兇雪恥,斯民望之如云”,“豈直當今之虎臣,實為振古之名將”。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