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衣大漢名叫錢老三,他和這十多個手下在附近的王家山占山為王,做點攔路搶劫的勾當,在半年前被蒲州城最大的商家王家花大價錢雇傭,從此洗白白,成為了王家商隊護衛(wèi),。
蒲州王家于明初開始從商,其祖上販貨張掖、酒泉,數(shù)年又南至淮、泗,渡江入?yún)牵笠胬В焖萁瓭h西上菱峽,往來于楚、蜀間,雖然身在商界,但視財利甚輕,篤信重義。南北所至,為眾商所敬服,終于創(chuàng)下偌大家業(yè)。傳至今日,王家現(xiàn)任家主王忠,六十有三,年十六歲便服賈遠游,足跡遍布大江南北,所經(jīng)營貿(mào)易,常出人意外。在隨其父經(jīng)營鹽業(yè)時,識量宏達,綜計精確,不屑斤斤計較。治業(yè)年久,熟悉鹽務(wù)分布、調(diào)度,具有操縱能力,末年經(jīng)商大為成功,資產(chǎn)不止十倍其初。王忠襟度曠達,樂施好義,當其意氣所激,揮斥千金不顧,捐資授龍虎衛(wèi)指揮僉事。
有官在身后,王家生意之路更加暢通,在山西晉商之中,風頭強勁,名號響亮。
半月前,錢老三帶十多人護送一大批重要貨物準備前去河北張家口,誰知剛離開蒲州古城不久,便接到王家命令,讓他們停止前進,找個安的地方安置好貨物,隱蔽待命。錢老三一伙人就是山賊出生,兇悍暴戾,見貨物太多,必須要尋個相當大的場所方能藏匿,當即趁夜占據(jù)了蒲州城外的普救寺,把寺中僧眾部綁在偏殿看管,將貨物妥善安置后,錢老三便命手下假扮僧侶,對前來燒香禮佛的百姓假稱寺廟翻修,如此一直在寺中待十多日。
這么多天過去了,一直沒得到王家重新出發(fā)的命令,錢老三也十分不解,但王家家大業(yè)大,給他們的報酬實在不菲,他們也就只好耐心等待。
來一直風平浪靜,今日偏偏碰上了高杰、姬龍峰兩個聰明絕頂?shù)募一铮瞥銎凭`蹊蹺,偏偏他們又年輕氣盛,好管閑事,想要一探究竟,于是,錢老三一伙便遭了殃。
高杰聽完錢老三的供詞,暗想此事果然與晉商有關(guān)。
通常意義的晉商指明清5年間的山西商人,晉商經(jīng)營鹽業(yè),票號等商業(yè),尤其以票號最為出名。高杰學的是考古學,對歷史研究頗多,自然對明末的晉商了解一些。
晉商最早可以追溯到武則天的父親武士貜,他當時是山西有名的木材大商人。在李淵父子起兵反隋的過程中,武士貜是最大的贊助商,從財力上進行了面支持。事成之后,武士貜作為股東之一,進封公爵,成為開國重臣之一。
到了宋朝,山西商人和徽州商人并稱國兩大財團,成為當時中國商業(yè)的代言人。當時,山西地處宋遼邊境地帶,北宋王朝所需要的戰(zhàn)馬大多數(shù)依靠北方的遼來供應(yīng),遼也急需要宋的手工業(yè)制造品。據(jù)記載,宋朝慶歷年間,宋王朝出藏絹多匹在山西岢嵐買馬,又出絹 3多匹在山西各州府買馬,非官方的民間貿(mào)易更是頻繁。《馬可·波羅游記》中寫著:“從太原到平陽(臨汾)這一帶的商人遍及國各地,獲得巨額利潤”。
到了明朝,山西商人勢力得到進一步發(fā)展。明代國較大的商業(yè)城市有33個,山西一省就占太原、平陽、蒲州三處。這時,山西商人的資積累已相當可觀: “平陽、澤、潞富豪甲天下,非數(shù)十萬不稱富”。
到了明末,后金崛起,戰(zhàn)事不斷,河北、山東等地的人民飽受戰(zhàn)亂之苦,唯有精明的晉商不僅沒有受到損失,反而大發(fā)其財,攫取了更多的財富。當時明朝政府疲于應(yīng)付努爾哈赤父子的鐵騎,對軍火、馬匹等等的戰(zhàn)爭必需品需求量最大,山西偏偏地處黃土高坡,除了產(chǎn)煤就是不產(chǎn)馬和軍火。偶爾產(chǎn)點晉祠大米、沁州米,還只生長在巴掌大的一片地上,勉強夠給皇帝做貢品而已。再當時明朝財政困難,官員也很無賴,跟政府做生意只能賺點白條而已。所以在國做生意是沒指望了,于是他們把目光瞄向樂努爾哈赤。
當時后金統(tǒng)治區(qū)雖然只有七十萬人口,但自然災(zāi)害連年不斷,溫飽成了最大的問題,百姓易子而食,米價曾高達八十兩一石,布也要二十兩一匹。
晉商看中這一點,就以張家口為基地,從國各地采集商品,然后往返關(guān)內(nèi)外,從事販貿(mào)活動,為后金政權(quán)大量輸送糧食、衣物、炊具等基生活物資。努爾哈赤也不虧待他們,把人參、鹿茸、獸皮等貴重物品交換給對方,讓晉商所獲頗豐。
漸漸的,雙方建立了很深厚的利益關(guān)系,重視間諜戰(zhàn)的努爾哈赤就把雙方貿(mào)易內(nèi)容從食品衣服擴大到情報。后金政權(quán)對晉商的重視程度頗高。皇太極的戰(zhàn)爭機器所需的部的火藥、八成的糧食和超過六成的金屬,都來自“誠信”通天的晉商。
于是,后金有了足夠的糧食,養(yǎng)活了數(shù)百萬擄掠來的人口,國力日強;而晉商則通過這些交易,囤積了大量財富。
后世之中,很多人都稱那是的晉商是賣國賊,不過在高杰看來,商人逐利是最自然不過的了,何況那時大明經(jīng)濟蕭條,貪腐成風,晉商也有迫不得已的原因。
但這蒲州王家為了走私貨物,竟然招攬山賊,強占寺廟,卻是高杰所不恥的。
他轉(zhuǎn)頭看了看姬龍峰,問道:“姬少爺,這蒲州王家,你可知曉?”
姬龍峰醉心武功,對這商賈名人還真不清楚,他此前因“鶯鶯塔”被高杰作弄,已經(jīng)深感丟臉,如今見又要再次被這個獵戶難住,心中大急,皺著眉頭原地亂轉(zhuǎn),冥思苦想,希望能在記憶中挖出哪怕一點點關(guān)于王家的記憶。
功夫不負有心人,姬龍峰猛地面現(xiàn)狂喜之色,抬頭咧嘴哈哈大笑道:“我還真知曉一些!”
高杰躬身一禮,微笑道:“那就請姬少爺來聽聽吧!”
姬龍峰搖頭晃腦,得意地道:“我前年回到蒲州之后,四處找尋高手切磋,未逢敵手,心中覺得好生無趣。就在去年年中,忽聞蒲州城富商王家請來了一個昆侖派的高手做首席客卿,便上門前去挑戰(zhàn),可惜那王家家大業(yè)大,庭院深深,始終沒能尋到那人罷了!”
高杰聞言詫異道:“昆侖派?”
姬龍峰點頭道:“嗯,據(jù)是個回回,沒幾個人見過他,很是神秘。月前我兩個姐夫戰(zhàn)死,據(jù)姐姐的公公任老爺子,當時他們?nèi)渭仪f攔截一個走私通敵的商隊,卻被商隊中一個五旬老者打得大敗而歸,連兩個姐夫也死在那人的一桿奇形棍狀兵器之下。我懷疑,應(yīng)該就是王家的那個神秘客卿!”
高杰蹙眉沉思,默然不語。
在李繼遷寨時,高杰碰到過老回回馬守應(yīng),得知他就是出自昆侖派。昆侖派是明朝有名的道教支系,其所在地位于域外的帕米爾高原東部昆侖山,昆侖山數(shù)百里,山巒幽秀,道術(shù)之士接踵前往修煉,昆侖派以山得名,自立一派。據(jù)傳,昆侖派源于周朝武王時期。鴻鈞一道傳三友:既老子、元始、通天。老子(李耳)有一個弟子,元始有十二個弟子。老子、元始為昆侖派的始祖。元始的1個弟子為昆侖派的1祖。后來,昆侖派又分東西兩家,均屬道家。
因為遠處域外,昆侖派甚少涉足中原,在武林中顯得頗為神秘,其門下弟子多為回族人,武功也和中原的頗有不同之處。
姬龍峰見高杰半天不話,還以為自己這關(guān)于王家的回答沒啥價值,心里揣揣不安,連笑容也慢慢收斂了起來。
高杰沉吟了半晌,才緩緩道:“看來這個王家還真不簡單啊,他們敢于無視朝廷禁止與后金通商的嚴令,冒著殺頭的危險,翻山嶺前去張家口和女真族做買賣,除了有官家的背景外,羅高手為其護航也是其必要的手段之一了!”
姬龍峰見高杰并未看他出的情況,心里有高興起來,摩拳擦掌道:“起這王家,我還真想見見那個神秘的回回客卿,好好跟他切磋切磋!”
“是嗎?!”一個洪亮的聲音從遠處傳來,高杰等人聞聲向寺門望去。
只見一個身穿白袍,外套黑色馬夾,頭戴白色平頂圓帽的老者輕飄飄過寺門而入,瞬間便來到了他們?nèi)嗣媲啊?br />
高杰見來人的裝束,是典型的回族服飾,只是他衣服帽子的布料卻和馬守應(yīng)的不同,不是白漂布制成,而是用在大明非常貴重的高檔蠶絲面料做的,讓人一見之下,就知道此人非富即貴。
此人現(xiàn)身后,雖不徐不疾,但飄逸靈動,仿佛足不沾地,飄著就過來了,身法高超不凡,而當他來到身前,一股強大的氣場威壓如有實質(zhì)般迎面撲來,高杰三人心中都不由得凜然。
高杰是回 族人,見到這老者立刻右手按在左胸上,行禮道:““按色倆目爾來坤!”
那老者身材中等,眉骨甚高,眼窩深陷,顯得目光極為深邃銳利,他心里驚訝高杰竟然用回族禮節(jié)和他打招呼,但面上毫無色變,淡淡地也同樣回禮道:“吾爾來坤色倆目!”
姬龍峰驚訝地望著高杰道:“你也是回回啊!”
高杰一笑道:“不行嗎?”
姬龍峰撇撇嘴道:“有啥不行的,管他什么族,在我眼里都一樣!”
高杰就欣賞這古怪的姬龍峰對待少數(shù)民族的立場,他們在這方面倒是極為相像。
那年約五旬的回族老者黑須飄灑胸前,他意味深長地道:“沒想到我們商會這么隱秘的事也被你們?nèi)俗财屏耍恢朗峭跫业牟恍夷剡是你們的不幸,特別是見到這位同族的兄弟,我心中突生惻隱之心,還真有些下不了手啊!”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