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新覺羅·褚英(158-1615年),清朝宗室,清太祖努爾哈赤長子,母為元妃佟佳氏。
努爾哈赤胞弟舒爾哈齊死后,努爾哈赤開始逐漸讓褚英帶兵并主持一部分軍政事務。褚英廣有戰功,努爾哈赤因其英勇,封號曰&qut;阿爾哈圖土門&qut;,譯言為&qut;廣略&qut;,萬歷四十一年(1613年),以嫡長子身份,憑借多年戰功,一度被立為早期后金政權的汗位繼承人。遼陽大戰時,曾經貪杯貽誤軍機,解除兵權。但是努爾哈赤的&qut;開國五大臣&qut;額亦都、費英東、何和禮、安費揚古和扈爾漢以及一些兄弟們和褚英不和,于是在努爾哈赤面前告狀,努爾哈赤經過調查也發現了褚英的存在的問題,解除了他的兵權。褚英將不滿溢于言表,后被廢除太子之位,幷且被軟禁,之后褚英焚香詛咒告狀的五大臣和兄弟,并揚言等掌權后處死五大臣和那些兄弟,被再一次告狀。
萬歷四十三年(1615年),努爾哈赤下令處死褚英,年僅三十六歲,葬于清東京陵。清太宗即位后,改封其為廣略貝勒。
萬歷八年(158年)褚英出生,這年努爾哈赤1歲,努爾哈赤起兵時,褚英只有4歲。由于母親早逝,年幼的褚英便一路跟隨父親奔波于刀光劍影之下。努爾哈赤起兵之初,首先面對的是一些族人的對抗和暗殺。有刺客來襲,努爾哈赤就把長子褚英、次子代善和女兒東果格格藏進板柜底下。褚英跟隨父親在格殺征戰、險象環生的境況中長大,刀光劍影、血雨腥風,造就了他性格上的勇敢和躁烈。
萬歷二十六年(1598年)正月長大后,努爾哈赤命他討伐安楚拉庫,他不畏險阻,披甲上陣,領兵飛速前進,星夜馳至,取屯寨二十處,其余屯寨盡行招服,獲人畜萬余,勝利回師。回去以后被努爾哈赤封為洪巴圖魯,晉封貝勒。
萬歷三十五年(167年)正月,蜚悠城主策穆特黑到赫圖阿拉歸服努爾哈赤。?請求建州派兵前去迎護家眷和部眾。努爾哈赤便命他的弟弟舒爾哈齊、與褚英及次子代善等統兵三千前往蜚悠城。行軍路上,發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一天夜里,陰云密布,伸手不見五指,迎風招展的軍中大旗上忽然射出一道白光,閃電般撕裂夜空,刺人眼目。兵士們放倒大旗細看,旗上并無一點光亮。但當他們重新將旗豎起,旗上便又射出耀眼的白光。舒齊哈奇大驚失色,:&qut;我自幼跟大汗四處征討,經歷的事來不少,但從來沒有見過這樣怪異的事。這是不祥之兆!我們應該撤軍,避開這個兇兆。&qut;舒爾哈齊的話遭到褚英和代善的堅決反對。在他們的堅持之下,大軍終于到達蜚悠城。在護佑著5戶蜚悠部眾返程途中,建州軍在一個叫烏碣巖的地方,遭到烏拉兵的堵截。舒爾哈齊見敵軍過萬,懼于敵眾我寡,畏縮山前,按兵不動。褚英和代善見狀,便鼓動眾將士:&qut;烏拉首領布占泰曾是我們建州的俘虜,因其歸順父王,父王才把他放回。我們過去能把他放回去,今天就能再把他抓回來。他的兵雖然比我們多,我們卻有老天的眷顧,有父王的威名,只要奮勇廝殺,敵兵必破。 &qut;部眾士氣受到了鼓舞,軍心大振。他們在山上立柵扎營,派兵守護那5戶部眾。由扈爾漢、揚古利率人同烏拉軍前鋒殊死拼殺,吸引敵軍的注意力。而褚英則與代善各率兵5,分兩路夾擊烏拉軍。褚英率先沖入敵陣,吼聲震天,無人敢擋。烏拉兵兵敗逃竄。”如天崩地裂&qut;。這一仗,建州兵斬殺烏拉兵3多人,獲馬5匹,甲3副,代善擒斬了烏拉大將博克多。
烏碣巖大戰削弱了烏拉部的力量。努爾哈赤欣喜萬分,以褚英&qut;奮勇當先&qut;,賜以&qut;阿爾哈圖圖門&qut;尊號。阿爾哈圖圖門是滿語音譯,即足智多謀之意。之后,在宜罕山城等戰役中,褚英也是軍功著,為努爾哈赤完成女真統一大業做出了重要貢獻,堪稱建立后金的功臣。 因是長子,又屢建戰功,被授命執掌國政。這年他才9歲。
折疊矛盾激化
褚英生性殘暴、心胸狹隘,加之戰功赫赫,不把任何人看在眼里,從而努爾哈赤的&qut;開國五大臣&qut;額亦都、費英東、何和禮、安費揚古和扈爾漢以及一些兄弟們與褚英不和。
&qut;四大貝勒&qut;即努爾哈赤四個子侄:建州沒有立嫡以長的傳統,諸弟們不滿于褚英當嗣子、主國政的地位。但他們如果直接上告對長兄的不滿,似有爭嗣之嫌,于是決計同&qut;五大臣&qut;聯合,傾軋褚英。 &qut;五大臣&qut;早年便追隨努爾哈赤,威望高,權勢重,歷戰陣,建殊勛,攻克圖倫城時褚英尚在襁褓之中。五大臣也不滿于褚英專軍機、裁政事的地位,力求同&qut;四貝勒&qut;結合,共同扳倒褚英。&qut;五大臣&qut;首告嗣儲褚英,似有貳心之嫌。
從褚英方面來,他對&qut;五大臣&qut;這樣建州的&qut;柱石&qut;和&qut;元勛&qut;,缺乏謙恭的態度;對諸弟又沒有籠絡的智術,而是想趁父汗努爾哈赤在世時,逐漸削奪他們的財富和權力,以便鞏固自己的儲位。這樣的做法使&qut;四貝勒&qut;與&qut;五大臣&qut;人人自危,更促進了他們的聯合。由是,褚英陷于孤立。雙方矛盾的逐漸明朗化和日漸激化,使努爾哈赤不得不在長子褚英和&qut;四貝勒&qut;、&qut;五大臣&qut;之間作一個抉擇。他反復權衡,最終決定疏遠褚英。爾后兩次進攻烏拉,努爾哈赤都沒有派褚英出征,而讓他在家留守。褚英非但沒有從中汲取教訓,反躬自省,暗自韜晦。相反&qut;褚英意不自得,焚表告天自訴&qut;,于是獲&qut;咀呪&qut;之罪。萬歷四十一年(1613年)三月二十六日,努爾哈赤效法當年懲治的舒爾哈齊的辦法,又命將長子褚英幽禁在高墻之中。
萬歷四十一年(1613年)他們控告褚英的&qut;罪狀&qut;是:第一,褚英挑撥離間,使&qut;四貝勒&qut;、&qut;五大臣&qut;彼此不和;第二,聲稱要索取諸弟貝勒的財物、馬匹,引起諸弟不滿;第三,曾言:&qut;我即位后,將誅殺與我為惡的諸弟、諸大臣。&qut;
不久,褚英的上述言行被告發,努爾哈赤深知褚英弊病,但也想給兒子一個檢討自己、痛思悔過的機會,就招褚英,讓其看&qut;四貝勒&qut;、&qut;五大臣&qut;告發他的文書,只要他承認自己狹隘、專橫、偏私的錯誤,或許仍會得到父汗的寬恕和一如既往的扶植。可是褚英仍固守己見,不思悔改。于是,努爾哈赤開始逐漸削弱了褚英的權勢,明確表現出對他的不信任。如此更加激發了褚英的極大不滿。至此,褚英從被立儲君到他最后失去執政權力,僅僅只有三個月的時間。褚英開始敵對父王,結交黨羽,伺機報復。當父親出兵在外的時候,褚英出謀,寫詛咒對天地焚燒。還揚言:希望出征之師被擊敗。”若被擊敗,我將不使被擊敗的父親及弟弟們入城。&qut;
努爾哈赤聽聞此事之后,非常生氣,盛怒之下命將長子褚英幽禁在高墻之中。被壓兩年之后,于明萬歷四十三年(1615年)八月二十二日,褚英被努爾哈赤以不思悔改之名下令處死,年僅36歲。
褚英十九歲就開始帶兵打仗。《清太祖實錄》記載:萬歷二十六年(1598年)褚英率兵征東海女真安楚拉庫路,收取多個屯寨的部民而回,被賜號&qut;洪巴圖魯&qut;(漢語意為&qut;旺盛的英雄&qut;)。褚英真正嶄露頭角是因為他在烏碣巖之戰中的出色表現,通過這次大戰,他受到父親努爾哈赤的重視。
萬歷三十五年(167年)正月,努爾哈赤褚英護送新歸附的部眾回建州。在歸路上,烏拉部貝勒布占泰派大將博克多率一萬兵馬橫行攔截。雙方在圖們江畔的烏碣巖(今朝鮮鐘城境內)進行了一場大戰。烏碣巖大戰不僅大大地削弱了烏拉部的力量,而且打通了建州通向烏蘇里江流域和黑龍江中下游地區的通道。
褚英系太祖與第一位嫡福晉即元妃佟佳氏誕育之長子,萬歷四十一年(1613年),步入中年的褚英以嫡長子身份,憑借多年出征所立之戰功,一度被立為早期女真(滿)族政權的第一位汗位繼承人。但出人意料的是,這位顯赫一時的汗位繼承人很快就失去了代父執掌國政之權,以悲慘的結局告別了人世,令人側目。
#褚英死因之謎:《無圈點老檔》中對褚英之死作了記載,從而解開了褚英死因之謎:聰睿恭敬汗以其長子阿爾哈圖圖們,心術不善,不認己錯,深恐日后敗壞治生之道,故令將其囚居于高墻內。經過二年多之深思,慮及長子若生存,必會敗壞國家。倘憐惜一子,則將危及眾子侄、諸大臣和國民。遂于乙卯年聰睿恭敬汗五十七歲,長子三十六歲,八月二十二日,始下決斷,處死長子。上面引文,自&qut;經過&qut;以下,至&qut;長子&qut;以上,在《無圈點老檔》中被圈畫刪掉,為《無圈點老檔》乾隆朝各種重鈔所諱闕。現看到《無圈點老檔》六種鈔--《無圈點字檔》(草)和《加圈點字檔》(草)、《無圈點字檔》(內閣)和《加圈點字檔》(內閣)、《無圈點字檔》(崇謨閣)和《加圈點字檔》(崇謨閣)都沒有記載上述文字。乾隆皇帝在命臣工重鈔《無圈點老檔》時,諭旨圈畫刪掉努爾哈赤命殺死長子褚英這段重要史料,是為親者、尊者、貴者、賢者諱,不讓創建龍興大業的清太祖,留下殘暴的痕跡。
滿洲宗室有個傳統,父親獲罪死后,并不影響其子被任用。比如舒爾哈齊死后,子阿敏后位列四大貝勒,濟爾哈朗爵鄭親王、官至攝政王;褚英被殺,他的三個兒子,長子杜度后為貝勒,三子尼堪后為親王,都受到重用。
幾百年以來,人們一直在探詢:努爾哈赤究竟為什么在短短幾年時間里,幽死胞弟,殺死親子,骨肉相殘,做出這么違背常理的事情?要知道,舒爾哈齊、尤其是褚英,不僅是他的骨肉至親,而且是他創業過程中的得力助手、股肱之臣,究竟是什么樣的原因,最終促使努爾哈赤下定決心殺害他們呢?有人試圖從努爾哈赤性格上找原因,認為:&qut;奴酋為人猜厲威暴,雖其妻子及素親者,少有所忤,即加殺害,是以人莫不畏懼。&qut;也有人從利益上找原因,認為努爾哈赤是要保住自己至高無上的地位。當褚英在&qut;焚表告天自訴&qut;時,就注定他走上了一條不歸之路。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