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亂明風云 正文 五十一、有關(guān)李自成的若干問題考辨

作者/為花做和尚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對于明朝末年著名農(nóng)民起義領(lǐng)袖李自成以及李氏宗族的情況,公私史乘,各持異詞。加之這些紀事又多出自封建文人之手,難免有所歪曲或篡改。這樣,對于后人研究李自成的歷史帶來諸多不利因素和局限性。筆者曾就李自成及其家族情況作過一些調(diào)查,現(xiàn)根據(jù)有關(guān)的史籍、方志和檔案資料就李自成和李氏一族諸況進行考證。

    一 李 自 成 宗 族 情 況

    李自成宗族,屬于米脂﹝今陜西省米脂縣﹞太安里二甲李姓。這一家族,除李自成外,先后還有其族叔李守義、李守正、李守信,族兄弟李自明、李自剛、李自強,兄子李過,族侄李適、李遵、李迪、李孜、李達、李通、李邏、李友,族孫李時亨、李其亨、李運亨、李來亨、李世亨等投入起義軍。此支李氏家族,原籍在米脂城北8里的海會寺之李家站。這是經(jīng)過米脂桃鎮(zhèn)李鼎銘﹝開明紳士,原陜甘寧邊區(qū)政府副主席﹞、桑坪李溫華﹝《永昌演義》作者李寶忠的父親﹞和高渠李高枝等人的考證而來的。李自成高曾祖時,因為家境貧困和生活所迫,始遷至米脂西鄉(xiāng)13余里的李繼遷寨﹝今陜西橫山縣殿市鎮(zhèn)李繼先村﹞拓荒力田。曾祖父李世輔,生活頗好,亡故較早。祖父李海是一個佃農(nóng),以養(yǎng)驢、馬為生,勞苦一生,重病而死。李自成父親李守忠﹝一名印﹞,也是個農(nóng)民,娶米脂懷遠堡農(nóng)民女兒呂氏為妻。先“守忠無子”1,“既以侄李自立為后矣”。自立,一名鴻名。守忠婚后余年,生得李自成。自成出生不久。自立病死,留下一子叫李過。李自成童年時,鄉(xiāng)里連遭大災(zāi)。李守忠家業(yè)殘破,把家從李繼遷寨移往寨南4里的常峁鄢﹝今橫山縣石窯溝鄉(xiāng)﹞。自成13歲時,母親被地主艾昌金逼死。崇禎十七年﹝1644﹞。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順,“尊其母呂氏為皇太后”3。關(guān)于李自成的母親,還有高氏、劉氏、金氏等。并劉氏﹝或金氏﹞因為鄉(xiāng)里荒亂,不能生理,隨從人流輾轉(zhuǎn)到寧夏,改嫁給一個士卒。后因其夫戰(zhàn)死,又改嫁給一個鎮(zhèn)兵。據(jù)李文治《晚明兵變》引證《明季北略》、《綏寇紀略》、《延綏鎮(zhèn)志》等書,皆以為李自成母親不姓高,與高迎祥并非親戚!稇堰h縣志》、《米脂縣志》、《延綏鎮(zhèn)志》、《延綏攬勝》等書記載李自成的母親是呂氏,而不是高氏、劉氏、或金氏。特別是《米脂縣志》、《延綏鎮(zhèn)志》最早修于康熙十年前后,這時呂氏辭世才5余年;且自成鄉(xiāng)里屬于延綏境,知道自成母親的一些人還健在,記載當然要確鑿多了!堆咏楁(zhèn)志》,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順政權(quán)時。“尊其母呂氏為皇太后”,為什么不追封高氏、劉氏、或金氏呢?這是一個最有力的明。李自成歲時,父親李守忠一病不起。死后,埋葬于懷遠堡三峰子﹝今橫山縣武鎮(zhèn)鄉(xiāng)﹞。李自成兵敗一片石以后,清英親王阿濟格率軍西渡黃河到米脂、榆林。格殺李自成一族,將李繼遷寨和李家站部包圍,盡行殺戮。李族人聞訊,相率避遷,改李姓為葉姓,得以隱匿下來。今榆林的上鹽灣和米脂的葉家站等數(shù)十村姓葉的人很多,他們的祖先生時姓葉,死后在墓瓦神龕中均書李姓。清朝乾隆中期,榆林葉蘭﹝字澹園,曾經(jīng)擔任過知府、內(nèi)閣中書等職務(wù)﹞在修葉氏族譜時,考證其祖系,始祖有名字叫海、守忠的,與李自成的祖、父姓名相同?滴跞戛z1664﹞,李過養(yǎng)子李來亨在湖北省西部興山縣茅麓山兵敗,大順軍才最后被消滅。之后,李過少子世亨一支,寄跡云南;李迪一支,落業(yè)山西;李通一支。落業(yè)漢中。

    二 青 少 年 的 李 自 成 及 其 起 義

    李自成出生于米脂縣雙泉堡李繼遷寨,陜北俗語自成:“生在李繼先,長在常峁鄢”。李繼先村,就是史書所稱的李繼遷寨。這個村子,宋朝以前不知叫什么名字。后來,西夏主拓拔氏李繼遷曾經(jīng)駐兵此地,遂易名李繼遷寨。李繼遷寨,明朝時屬于米脂縣雙泉堡,所以史書稱李自成是米脂人。按照現(xiàn)在的區(qū)劃。李繼先村已經(jīng)在橫山縣腹地。應(yīng)該,李自成是今橫山縣殿市鎮(zhèn)李繼先村人。李自成出生于明朝“萬歷三十四年﹝166﹞丙午五月”4。因為其父親李守忠無子,曾經(jīng)去米脂境內(nèi)的華山求過子,所以生了李自成呼作華來兒﹝或黃來兒﹞。根據(jù)夏振叔《借山筆記》、《崇禎十五年正月十四日延安府米脂縣塘報》,李自成幼曾為僧,還俗為黃來。李自成名鴻基﹝字硙生﹞,后叫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順政權(quán)時改名叫自晟。在歲以前,李自成一直生活在懷遠堡李繼遷寨和常峁鄢。7歲時,和兄子李過到常峁鄢的義學念書,同時給姬氏放牧羊群。母親死后,自成因貧輟學,回家種田,幫助父親挑賣瓷器,還給人家放過馬,和李過到延安跟羅君彥學習過武術(shù)。父親貧病而亡后,家里的一點產(chǎn)業(yè)、土地典賣一空。因為生活無計,李自成做過酒傭,當過煅工。歲時,他應(yīng)募到當時離米脂縣城8里的銀川驛﹝今橫山縣黨岔鄉(xiāng)﹞充任驛卒,傳遞從銀川驛至延安的公文函件。崇禎二年﹝169﹞春,因為延安、綏德一帶遭了災(zāi)荒,李自成被驛站裁減;卮逡院,當過里長。因為生活貧困,借了艾同知一筆錢,他一下償還不了,被艾同知告到縣衙。米脂知縣晏子斌派人抓了李自成,戴上木枷和腳鐐在烈日下游街。曾經(jīng)和他一起當過驛卒的窮弟兄們?yōu)樽猿杀Т虿黄?打開衙獄放走了他。李自成出走以后,和李過一起到甘肅總督梅之煥部下當兵。因為作戰(zhàn)勇敢,當上了把總。十月下旬,皇太極率領(lǐng)后金軍隊入塞,十一月初北京戒嚴,明廷召各鎮(zhèn)兵“勤王”。李自成隨參將王國東行,路過金城縣﹝今甘肅榆中縣﹞,軍卒因無餉嘩變,自成帶頭縛知縣索餉,并且氣憤的殺了王國,舉兵起義,在陜西中部、北部活動5。根據(jù)康熙《米脂縣志》記載:崇禎三年﹝163﹞,李自成率領(lǐng)部隊參加了王左掛領(lǐng)導的農(nóng)民起義軍。王左掛投降明朝以后。自成改投不粘泥張存孟。崇禎四年夏初,在攻取葭州﹝今陜西佳縣﹞和米脂戰(zhàn)斗中。不粘泥被俘,李自成率眾投到闖王高迎祥部下充任裨將,號“闖將”。崇禎六年﹝1633﹞十二月,轉(zhuǎn)戰(zhàn)于河北、河南等地,李過、李牟、白廣恩、李雙喜、顧君恩、高杰等自立為一軍,擁李自成作為統(tǒng)帥。崇禎九年﹝1636﹞五月,李自成在安定﹝今陜西子長縣﹞擊斃延綏總兵俞沖霄,軍威大振,人們紛紛參加起義軍。根據(jù)《米脂縣志》:從之者十之七八。七月,高迎祥在盩厔﹝今陜西周至縣﹞的黑水峪被明朝孫傳庭所俘,后解京殺害。起義軍推選李自成繼任“闖王”。

    三 李 自 成 的 妻 妾

    李自成“不好酒色”、“性又澹泊、食無兼味,一妻一妾皆老嫗,不蓄婢仆”。他的妻妾,先前沒有生子,以李雙喜為養(yǎng)子,并以張鼐等人為義子。李雙喜、張鼐,在一片石兵敗以后,先后在陜西﹝渭南﹞、湖南戰(zhàn)死。著名作家、湖南臨澧蔣家的女兒丁玲在文章中到:她是李自成的后代。李自成兵敗,曾經(jīng)將自己的一個兒子托付給蔣家扶養(yǎng),并且留下一筆財產(chǎn),從此改變了蔣家貧窮的生活。李自成的結(jié)發(fā)妻子叫韓金兒,根據(jù)《明季北略》記載:他們于天啟三年﹝163﹞結(jié)婚。崇禎一年,李自成去延安,韓金兒與縣役蓋君祿﹝一名蓋虎兒﹞私通,被李自成發(fā)現(xiàn)殺死。李自成的第二個妻子高氏,他和高氏結(jié)婚以后生了一個女兒,牛金星投自成以后。自成以此女妻之6。高氏系米脂河西萬豐里人,是農(nóng)民起義軍將領(lǐng)高立功的妹妹、高一功的姐姐!堆咏楁(zhèn)志》、《延綏攬勝》,他們結(jié)婚以后,高氏跟隨農(nóng)民軍作戰(zhàn),在軍隊中掌管軍食,被尊為高總管。自成率軍攻陷北京以后,封高氏為皇后。李自成的起義軍失敗以后,高氏和李過等人屯兵澧州、常德﹝均在今湖南省境內(nèi)﹞一帶。順治二年﹝1645﹞九月,她率領(lǐng)部隊由湘鄂戰(zhàn)場投明軍將領(lǐng)何騰蛟,聯(lián)合抗擊清軍。歸南明以后,唐王朱聿鍵封高氏為貞義夫人。何騰蛟在湘潭失敗戰(zhàn)死。高氏又投奔永歷帝,被桂王朱由榔封為赤心夫人。后來駐守湖北,圍攻荊州沒有成功,留守草坪的老營被清朝軍隊包抄,損失殘重。高氏犧牲于澧州7。李自成的妾邢氏,系米脂懷遠堡邢家峁人,姿嬌精武。原來在高迎祥軍中,后隨李自成在軍隊中經(jīng)管糧秣軍糈,被將士稱為邢紅娘、一丈青,或洪太太。根據(jù)《明史》、《明季北略》、《懷陵流寇始終錄》、《爝火錄》等史籍記載:邢氏私通先鋒高杰,后被李自成察覺。高杰恐怕自成殺害,于崇禎八年﹝1635﹞八月,劫邢氏投降于明朝總兵賀人龍。高杰曾經(jīng)對人講,我要邢氏是為了自助,不是為了貪圖她的美色。后來。邢氏隨高杰在史可法帳下供職。順治二年正月十三日。高杰被叛將許定國殺死。邢氏執(zhí)掌兵權(quán)。揚州被清兵攻陷以后。史可法死難。邢氏率領(lǐng)部隊投降于清朝豫親王多鐸。李自成還有陳氏、竇氏等妾。又據(jù)袁良義《明末農(nóng)民戰(zhàn)爭》記載:李自成攻陷北京以后,“其中三四個在他身邊的宮女,被人稱作竇妃、杜妃等”。

    四 李 自 成 禪 隱 夾 山 寺

    清兵入關(guān)以后,李自成于順治元年﹝1644﹞四月撤出北京,退往西安。第二年二月移兵荊襄,四月初軍至武昌,四月二十四日“乃由金牛、保安,走延寧、蒲圻”8,向湖南方向作戰(zhàn)略轉(zhuǎn)移。李自成南撤中,無任何清兵尾追,阿濟格“于三月二十六日抵郢,四月至孝感,停留幾天后到漢陽”9。待清軍進入湖廣,起義軍主力已早撤,故阿濟格到處撲空,“獨不得自成所在”1,就繼續(xù)沿長江東進追尋,一直抵達九江。這時,起義軍主力已經(jīng)部沿長江順利撤往湖南,四、五十萬的部隊于順治二年五月間已在岳陽到澧州數(shù)百里地段出現(xiàn)。為了避實就虛,保存實力,以待東山再起,作為明清兩方視作“逭誅兩朝”的元兇李自成,根據(jù)當時的形勢,認定不應(yīng)在抗擊清軍的同時,又和南明軍隊作戰(zhàn),把斗爭策略作了重大調(diào)整,確定了以退為進,“聯(lián)明抗清”的方針。為了便于聯(lián)合,縮目標,李自成“設(shè)疑代斃”,以期“緩追脫身”。一方面,采用“李代桃僵”、“金蟬脫殼”之策,讓何騰蛟信其已死,“滿營聚哭”、“眾口同詞”,以解除南明君臣疑忌。另一方面,“令妻侄乞降”,在九月前后完成與南明聯(lián)合,“而己由公安別竄”11。因為李自成是假死禪隱,所謂九宮山被程九伯“擊斃”之﹝程九伯,他殺死的是李延﹞,是南明何騰蛟和清軍阿濟格邀功的欺世之舉,在當時并沒有確切的依據(jù)。實際上,清廷、南明、大順三方面的當事者都未肯定李自成已死。根據(jù)《荒書》記載:程九伯所殺者不知其名,事后“行查到縣。程人也不肯出認……”!独钭猿晌此劳ㄉ皆徸C》作者韓長耕、向祥海對隨從阿濟格尾追大順軍并參加九江上游之役,特別是曾經(jīng)進入到興國的大將領(lǐng)的傳記逐一查檢,并無一人在通山追及李自成,更無一人李自成走死九宮山。何騰蛟也未曾率兵到過九宮山,怎知“殲賊情形?”其實,起義軍大部隊并沒有經(jīng)過九宮山。后來。阿濟格從武昌這一段所打擊的是李自成的兩支部隊,即被隔斷在鄂東北的長江北岸之白旺部和長江南岸的吳汝義部。特別是,清宮檔案中,順治朝的18年**有奏186件,其中涉及李自成死事的6件,“闖賊”李自成尚未授首,也無一處李自成走死九宮山。而李自成死于九宮山的主要根據(jù),無非是阿濟格的《甲申疏報》及南明何騰蛟的《闖賊伏誅疏》、《通山程氏宗譜》、《通山縣志》和《甲申弋闖志》。這些史籍是經(jīng)不起核實和認真分析的。首先。清攝政王多爾袞曾否定過李自成死于九宮山。在阿濟格向清廷奏報李自成已死一個半月以后,即順治二年七月二十二日。多爾袞斥諭阿濟格:“……爾等先稱流賊已滅,李自成已死。賊兵盡皆剿除,故告祭天地太廟,宣諭中外。后又言自成身死是真,戰(zhàn)敗賊兵凡十三次。則先稱賊兵盡殲者,竟屬虛語。今又聞自成逃遁,現(xiàn)在江西。此等奏報情形前后互異,以此諭眾,已駭聽聞,況經(jīng)告祭天地太廟,豈有如此欺誑之理?爾等雖行誑稱,其誰信之!”1清朝檔案中還有《欽定宗室王公功績表傳》載:“英親王阿濟格秉心不純。誑報已死……”。阿濟格即因此受到重處,罰銀5兩,降至庶民。唐王朱聿鍵也不承認李自成死于九宮山。據(jù)南明《永歷實錄》稱:“圣安皇帝詔天下:有能擒斬李自成者,世爵國公,祿萬石,視徐達!蹦敲醋鄨髷乩钭猿捎诰艑m山的何騰蛟為什么沒有得到此獎勵,而只封為“定興世伯”?誠如《明史》所,唐王“疑自成死未實”。并且一再追問:“闖勢實強,闖伙實眾,何以死于九宮山團練之手?”又問:“闖逆既死,則宜首級示信,何以首級竟不可得?”13因此在南明朝廷引起一場波折,宰輔、御史紛起揭破何騰蛟所報僅僅是不可靠的傳聞。都御史郭維經(jīng)上言:“自成傳聞死于九宮山,在江西寧州境內(nèi)。傳以五月死,而七月所部降。騰蛟乃知,且經(jīng)年而后報。遽行大賞,誠非所宜。且自成之或死或生;蛩烙趨侨鹬繁;蛩烙卩l(xiāng)團之棒擊,俱不可知……”14。而在起義軍方面,時“眾尚五十余萬”15,且在自己的勢力范圍之內(nèi),李自成怎會“留李過守寨,自率二十騎掠食山中”16呢?這與情理不合。如若被程九伯“擊斃”,何至自成死后尸體腐爛,而高氏、李過尚不加尋覓埋葬而候清軍來“始驗其尸”,以至于“尸朽莫辨”?又如何能讓兇手程九伯從容提了首級,在一個半月后才往見清總督佟養(yǎng)和?大順軍為何不追擊程九伯?這些跡象表明,李自成沒有死!袄钭猿芍當∫,由公安走澧,遁跡寺中為僧……”清朝乾隆澧州知州何磷《書李自成傳后》認定“和尚順治初年入寺”,自號奉天玉和尚,“其為李自成無疑”。光緒續(xù)修《米脂縣志》卷十記載:“其后兵敗,自成率數(shù)騎,乞食山中,不知所終。有傳其夾山為僧者,有僧徒數(shù)人,皆猛惡,不類沙門,居常跌坐,不誦經(jīng)傳,后共瘞之,樹碣曰‘奉天玉和尚’。蓋自成初為奉天王,猶隱寓其意也。嘗誦詩云:‘時來作惡天還怕,運去看經(jīng)佛不靈!Z恰肖其人!崩钭猿稍诤鲜T夾山靈泉寺曾經(jīng)寫過許多詩,其中一首云:

    英雄一代赴飄萍,大塊空留百戰(zhàn)身。搗碎乾坤驚日月,踏翻宇宙走雷霆。時來作惡天還怕,運去看經(jīng)佛不靈。事業(yè)盡隨流水去,禪房夢醒夾山青。

    這首詩歌不僅在陜西米脂、橫山、榆林等地有傳抄,而且湖南省石門縣文化館在燕子山鄉(xiāng)涼井村的一家農(nóng)民手中也收集到了這首詩歌。清末明初的國學大師章太炎到石門訪李自成的梅花百韻詩,得到五首。根據(jù)《竹梅》一詩中“時輩安知放鶴翁”這類句子。章太炎認為,李自成在夾山為僧是真有其事的。并根據(jù)常理對《明史》自成死于九宮山提出了“六不可信”,指出“自成之死竟無誠證”。且石門等地還先后發(fā)現(xiàn)和發(fā)掘出奉天玉和尚墓、野拂和尚墓,獲得一些重要文物,對奉天玉和尚就是李自成提供了許多證據(jù)!秺A山紀》作者嚴首升﹝華容東山僧人﹞、湖廣孝廉張宗伯等從親身經(jīng)歷中告知時人奉天玉和尚就是李自成。特別是澧州知州何磷如果沒有充分的證據(jù),決不敢去糾正《明史》的謬誤李自成沒有死,出家于夾山。據(jù)《支那撰述》木刻殘版和弘律奉天大和尚塔銘:“辛末夏月”﹝明朝萬歷三十四年,即166﹞為奉天玉和尚“誕期”,他病“歿于甲寅年三月”,即康熙十三年﹝1674﹞,李自成享年68歲。他的“誕期”也與李自成生日相苻,這決不是巧合。同治八年石門申正飏纂修《石門縣志》云:“奉天玉墓在夾山大路旁西坡,以奉天玉和尚即李自成,似可確信,舊有紫石牌坊,制造壯麗,為當事者所撲碎,并欲暴尸報官,未果!笨梢,當時石門的當政者興師動眾地去挖墓、平闖王疑冢、推倒碑塔牌坊、粉碎金殿的袞龍抱柱,是因為奉天玉和尚是李自成的緣故。如果奉天玉和尚不是李自成,這些當政者是不會如此起勁地尋尸報官欲去邀功請賞的。抱陽生《甲申朝事記》,載有康熙元年、二年間李自成還活著的史實。石門鄰縣慈利,發(fā)現(xiàn)奉天玉親密弟子野拂和尚墓,也為奉天玉是李自成作了佐證。特別是奉天玉大和尚塔銘和野拂殘碑,都明刻“補之為銘”。根據(jù)《米脂馮氏族譜》卷七《藝文上》:“《云譚公遺扎》云!把a之”為李過的字,是李自成的大將。米脂人所藏康熙年印行的野拂撰寫的《亡明流血史》﹝亦名《血紅淚史》﹞記載了李自成領(lǐng)導農(nóng)民起義軍推翻明朝的戰(zhàn)斗經(jīng)歷。書里還寫到野拂與俞清恩等人和李自成一起在夾山出家為僧的事跡。湖南《永定縣鄉(xiāng)土志·天門山寺》條下記:“相傳明季有野拂自夾山寺飛錫此山。野拂為闖賊余黨,事敗削發(fā)為僧,竟逃天誅!笨滴酢吨匦迠A山靈泉功德碑》記載:野拂于順治九年入寺。夾山三年、德山三年、夾山又三年﹝為李自成守孝﹞、洛浦三年。野拂遷居洛浦寺供有奉天玉和尚的木牌位,現(xiàn)存石門文化館。慈利野拂墓碑云:“老禪師武夫也,生于明,終于清……乘搗海翻江之勢,敢逐寇林。枕戈待旦,方期恢復中原;拔劍登壇,定欲掃平環(huán)宇。戰(zhàn)吳王于桂州,追﹝‘追’應(yīng)訓為‘隨’。見《廣韻》﹞李闖于澧水。無如戎馬屢乘,莫展風云之路;是以逐鹿不事,竟甘泉石之棲……”所有這些,足以佐證奉天玉大和尚即是當年的奉天倡義大元帥——李自成。史乘所載,李過于順治七年﹝或六年﹞病死于廣西或黔中,顯然屬于大順軍“金蟬脫殼”之計,只有這樣李過才能夠比較安地隱居夾山等地,和李自成的“設(shè)疑代斃”一樣有效。

    米脂人高朗軒《閑談筆記》和《延綏鎮(zhèn)志》、《米脂縣志》記載:李自成死后,和他一起出家夾山的高立功“潛回鄉(xiāng)里”,回到米脂河西6里萬豐里之葫蘆蛋村。因為他和李自成從一塊當驛卒起,到后來起義、出家夾山,先后5年間一起生活,村里老少經(jīng)常邀他講述李自成和農(nóng)民起義軍南征北戰(zhàn)以及自成出家夾山的故事!暗雷猿蛇z事甚詳”,一些讀書人把高立功的故事編成書詞唱,流傳至今。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ǖ馁N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wǎng)絡(luò)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双牌县| 盖州市| 沙河市| 稷山县| 湟源县| 广宁县| 右玉县| 临朐县| 子洲县| 柳河县| 廉江市| 镇远县| 离岛区| 辰溪县| 易门县| 林芝县| 南昌县| 安仁县| 泗阳县| 诸暨市| 高唐县| 乐业县| 海南省| 炎陵县| 盐城市| 北川| 汽车| 彭阳县| 营山县| 三亚市| 常山县| 龙泉市| 海兴县| 平湖市| 临猗县| 凤凰县| 溧水县| 富川| 江西省| 皮山县| 鄂托克前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