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亂明風云 正文 七十、老百姓為什么恨袁崇煥?

作者/為花做和尚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袁崇煥死前,有無數(shù)老百姓非議他、漫罵他、指責他、懷疑他。袁崇煥死的時候,想生吃他肉的老百姓成群結(jié)隊。老百姓為什么為這樣對待袁崇煥?原因多了。但有一點可以保證,這與皇太極的反間計沒有一丁點關(guān)系。所謂兩個太監(jiān)從敵營跑回來的事,到滿清乾隆年間才有人開始傳言。事實上,在袁崇煥被抓前、被抓時、審訊時、處斬時、處斬后,都沒有一個人過什么有太監(jiān)從敵營跑回來的事。

    事實上,根就沒有把袁崇煥的死和什么太監(jiān)聯(lián)系過在一起。直到1多年后的乾隆年間,才有了這種驚人的變化。(所謂的皇太極反間計,可信度有多高。諸位可以想象了)

    無數(shù)的人老百姓非議、漫罵、懷疑、指責、恨一個人到了驚人的地步。淚痕不敢這個人一定死有余辜,但這樣一個人死后的蓋棺定論居然是:崇煥既死,天下冤之。淚痕實在奇怪極了!后來淚痕終于發(fā)現(xiàn),原來一切不過是御用文人給滿清皇帝拍馬屁罷了。既然皇太極袁崇煥是自己反間計給弄死的,那御用文人自然只有表示一百個認同,而不敢表示一丁點反對。相反還得找一百個、一千個理由證明這一切是千真萬確的。

    在這種背景下,自然沒有人敢對無數(shù)老百姓非議、恨袁崇煥的原因深入分析了。他們對此只是含糊其詞罷了。因為如果深入分析,那袁崇煥之死還和皇太極的反間計有什么關(guān)系?所以一方面御用文人了,袁崇煥死的時候,愿意花錢生吃他肉的人成群結(jié)隊,另一方面卻又袁崇煥既死,天下冤之。但既然是寫歷史,御用文人當然多少還有一點職業(yè)道德。否則?他們寫的東西就沒有資格叫歷史了。所以對老百姓非議、懷疑、漫罵、恨袁崇煥的原因。御用文人們只是含糊其詞,卻絕不敢把責任推給老百姓,更不敢因此肆意污損老百姓。

    金庸先生是寫武俠的,初寫歷史自然是毫無顧忌。于是在這段歷史公案中,自然是信口開河想怎么寫就怎么寫。總而言之,袁崇煥偉大極了,完美極了。老百姓之所以非議他、懷疑、指責、漫罵他。無它!只不過是因為他們愚昧、偏見、自私、殘忍罷了。豈只是老百姓,一切敢對袁崇煥不恭敬的人,都會被金庸先生用這些詞對待的。

    當然金庸先生這樣寫,絕不是為給了皇帝拍馬尼。他只是想塑造一個完美的大英雄罷了。但因此,就可以亂寫歷史嗎?(如果金庸先生自己寫的是,淚痕自然無話可。但金庸先生非要自己寫的是歷史。)

    金庸先生一再,只因為敵人肆虐京師,老百姓自己的利益受損了。于是就拿袁崇煥及其軍隊發(fā)泄,于是就不可理喻的對待袁崇煥。但淚痕奇怪極了。唐、五代、兩宋、明王朝,游牧民族南下長城的次數(shù)多了,甚至包圍京城的次數(shù)也多了。老百姓何時因為敵人肆虐自己,就拿自己的邊防軍發(fā)泄呢?

    唐王朝時土蕃一度攻入過長安、回紇兩度屠過洛陽。五代時,契丹一度攻入過開封。兩宋時,金人兩度包圍過開封(一次更是攻了進去),一度攻入過杭州,明王朝時蒙古兩度包圍過北京城(也先、俺答)。這是包圍或攻入京城,自然普通的大城市,次數(shù)就更多的難以計數(shù)了。

    在這種背景下,老百姓的利益自然是受損了,而且是大大的受損了。恕淚痕孤陋寡聞,我可真沒有聽過什么時候有老百姓因此喪失理智、不可理喻的拿自己的邊防軍,或邊防司令發(fā)泄過。

    為什么老百姓因為敵人包圍了京城,侵害了自己的利益。就獨獨拿袁崇煥及其軍隊發(fā)泄呢? 為什么老百姓從不因此,這樣對待別的軍隊呢?

    無論是明史、還是清史學者。恕淚痕孤陋寡聞。為了證明袁崇煥偉大,就這樣肆意污損老百姓的人。可真只有金庸先生一個人罷了。

    而這種根經(jīng)不起推敲的法,居然為眾多人所接受。

    很多人,老百姓受了輿論的欺騙后,常常會不可理喻與喪失理智。變得瘋狂與殘忍。這種法表面上有理,但實則上根經(jīng)不起推敲。 是非對錯,任輿論宣傳怎樣撲天蓋地。普遍老百姓也能分清是非對錯的,不會被真正愚弄的。 相信**中愿意理解***,愿意為***辯解人的也很多。只是他們不敢罷了。一旦出來,就會陷入萬劫不復之中。許多人也不是都想罵***,只是不罵能行嗎?

    老百姓什么時候普遍被輿論、宣傳弄得分不甭是非對錯來著?! 一切只不過是迫于形勢,只有心里揣著明白,嘴上裝糊涂罷了。因為他們都也知道,敢把心里所想的出來,絕沒有什么好果子吃的!

    當時明王朝老百姓非議、漫罵、懷疑、指責、恨袁崇煥有這種客觀背景嗎? 老百姓所做的這一切,根就是根據(jù)自己的判斷得出來的罷了。 袁崇煥絕沒有某些人所的那樣完美,甚至他所錯的地方多了。 否則,絕不會惹得整個地區(qū)的老百姓都罵他、非議、懷疑、指責、恨得想生吃他的肉。

    美化袁崇煥的人多了,但敢因此肆意污損老百姓的人。卻真是只是金庸先生一人。而這種根經(jīng)不起推敲的內(nèi)容,居然有許多人相信。

    袁崇煥身為平遼最高指揮官,面對滿清東征西控蒙古,一日日坐大于長城以北地區(qū)。卻死守和議之策,蒙頭只顧修寧錦一隅的防線。滿清就是在這種背景下,放手東征朝鮮、西控蒙古遂奠定長城以北無可爭議的霸主地位。

    對于袁崇煥的這種和議,滿清有識之士都情不自禁:“我太宗文皇帝用和談穩(wěn)住明王朝,放手東征、西控,一日壯大自己。長此以往明王朝不亡更待何時呢?”明王朝有識之士都:“敵人一日坐大長城以北,我們從前的盟友朝鮮、蒙古諸部都不斷被滿清削弱、控制。長此以往,大明王朝危險哪!” 在這種背景下,老百姓跟著非議袁崇煥什么錯?好象袁崇煥的和議,真的偉大極了。

    如果一切只停留在這種背景下,也好。問題是滿清東征西控蒙古,遂一日稱奠定長城以北無可爭議的霸主地位。在這種背景下,明王朝與滿清的事實邊界不經(jīng)意中延長了幾千里,在這種背景下,面對如此漫長的邊界線,明王朝靠什么防守的過來。在這種背景下,滿清遂從蒙古東部地區(qū)南下城了。

    甚至在滿清大軍南下長城前三個月,面對西部防線天大的漏洞。袁崇煥管也不多管,反而把部精力與時間用于殺毛文龍去了。毛文龍是什么人?他縱有千般不是,千般罪責。但他卻絕對是滿清一心想殺之而后快的人,只是一直找不到機會罷了。 在西部防線存在天大漏洞的背景下。(滿清大軍隨時可能從此攻入長城,并直逼京城)袁崇煥對此管也不多管,卻是急不可耐的殺一個敵人一心想殺之而后快的人。 袁崇煥他有個輕重緩急嗎?有個權(quán)衡利弊嗎?

    1月中旬,滿清大軍已云集遠離寧錦防線的東部長城。身為平遼最高指揮官的袁崇煥居然對此一無所知。

    1月4日,滿清大軍開始進攻長城,11月1日北京接到邊防警報。

    11月18日滿清大軍陳兵于北京城下。

    在這多天的時間進而,身為平遼最高指揮官的袁崇煥沒有組織起任何有效的阻擊、攔截。相反被敵人牽著鼻子四處東游西逛,任由滿清大軍一步步逼向北京城。在這多天時間里,袁崇煥沒敢對滿清進行任何阻擊、攔截。只是圍著敵人亂轉(zhuǎn)。恰恰相反,大同、宣化、山海關(guān)、薊門總兵都曾率兵阻擊、攔截過滿清大軍。一個總兵戰(zhàn)死、一個總兵自殺,軍覆滅。

    正是這種背景下,京城老百姓才都看不起這支軍隊,懷疑這支軍隊,漫罵這支軍隊。豈非自然而然!淚痕不敢老百姓這樣非常正確,但也絕不上不可理喻的! 老百姓為什么不懷疑別的軍隊、非議別的軍隊?

    如果事情僅停留在這種地步也好。皇帝命令袁崇煥率所有勤王大軍,(總共多萬吧)把滿清趕出境外。退而求其次,只是叫他把敵人趕的離京城遠一點。 但袁崇煥就是無力做到。在這種背景下,人們開始漫罵、懷疑、非議那個曾夸口五年遼的統(tǒng)帥,有什么奇怪?

    五年平遼,誠然五年未到。但一年后,敵人就已打到家門口了。而且他費盡牛勁,也不過是沒有讓敵人攻入京城罷了!皇帝讓他把敵人打得離京城遠一點,他都沒有力量做到!就憑他著兩下子,還敢胡吹五年平遼!

    事實上,除了將歷史看成武俠的人,誰也不敢在所謂歷史中寫什么袁崇煥九千對十萬,袁崇煥力敵十倍之敵,更不要袁崇煥打退了十倍之敵,或是皇帝逼袁崇煥用九千人和十萬人打仗。

    如果袁崇煥有這事,就用不著過去的多天時間里,只是圍著敵人亂轉(zhuǎn),卻不敢進行任何一次阻擊與攔截。如果袁崇煥有這事,就用不著在過去的多天時間里,眼睜睜看著敵人一路殺向京城了!

    如果他真有這種事,至少他可以在稍遠離北京的地方構(gòu)筑起一條防線拖延敵人幾天,甚至可以靜等各路援軍把敵人阻止于稍遠離京城的地方。(起碼不能敵人在多天內(nèi),一步步兵臨京城之下吧!)

    事實上,不要寫歷史的人了。就是寫的人,也非得金庸先生這種大手筆。

    如果一切只是停留在這里面也好。問題是:由于袁崇煥的失職。由于無數(shù)人的言詞都有意無意表明他是一個極度危險的犯罪嫌疑人。如果不及時拘捕他,后果將不堪設想。在這種背景下,皇帝基于京城安把他拘捕了。

    在京城危急之中,皇帝拘捕一個城防總司令,固然是歷史上沒有的事。但在京城危急之中,一個城防司令居然是滿清風雨有著通敵叛國嫌疑的人,這在歷史上也是沒有的事。這種獨一無二的背景下,才有了獨一無二的結(jié)果。這不是自然而然的事嗎?

    這是一件無可非議的事,雖然不能百分之百正確,但絕不能皇帝做錯了什么。但袁崇煥的軍隊卻因此,在京城極度危急之中。不管不顧的集體撤走了!當時是1月3、4日,敵人大軍依然包圍著北京城。直到1月底后,敵人才開始逐步從北京城撤走。在此期間,袁崇煥的軍隊就在距京城上千里外的錦州管也不管,直到滿清軍隊決定撤出長城后。這支軍隊才開始幫助孫承宗去收復失地。當然了,這些失地無一例外的都在長城以內(nèi)!(那已是第二年4、5月份的事了)

    老百姓每年為遼餉弄得貧困不堪,現(xiàn)在到好。敵人打到家門口燒殺劫掠了。

    而一支每年耗費絕大部分遼餉的軍隊,竟然在這種時候因為私人恩怨(他主帥被皇帝冤枉、拘捕了)不管不顧的集體撤走了。

    這叫什么事?!

    在這種背景下,老百姓恨這支軍隊有什么奇怪?老百姓由此恨他的主帥有什么錯?如果他的主帥是個好東西。就把軍隊給訓練成這副德性?!

    而在此其間明王朝戰(zhàn)死的高級將領多了(著名的有滿桂、孫祖壽、趙率教),戰(zhàn)死的將士也多了。(據(jù)普遍歷史書中寫,這次保衛(wèi)北京城明王朝死傷將士有好幾萬)。獨獨他袁崇煥的軍隊,從開始敵人逼向京城時,就圍著敵人亂轉(zhuǎn)一仗不敢打。后來廣渠門保衛(wèi)戰(zhàn),據(jù)普遍歷史學者寫,也不是什么真正的大仗。(正因為如此,人們才懷疑袁崇煥與敵人有什么默契),因為同一天還有德勝門保衛(wèi)戰(zhàn),那是皇太極親率大軍進攻。事實上這里才是主戰(zhàn)場。

    很多人敢漠視這種史實,開口閉口當時袁崇煥在廣渠門九千對十萬,打退十倍于己的敵人。如果這是真的,皇太親自率軍進攻的德勝門有多少滿清軍隊。總不成皇太極就帶一枝偏師、甚至是幾百、幾千人親征吧!

    事實上,很多人把滿清攻打得廣渠門的滿清將帥數(shù)了個溜夠。對德勝門的滿清領軍人物,提也不敢提。因為一提德勝門是皇太極親率大軍進攻,那再無知的人也知道當天主戰(zhàn)場絕不可能在廣渠門。

    11月日,滿清兵分兩路從廣渠門、德勝門進攻北京城。皇太極親率大軍進攻德勝門。對此所有的歷史書都直言不諱。但金庸先生卻是諱莫如深。為什么?因為這樣一寫,那袁崇煥的廣渠門之戰(zhàn)就不可能是主戰(zhàn)場了。為了突出袁崇煥的偉大,金庸先生就只有這樣略改動一下歷史了!

    袁崇煥做的絕對不夠完美。老百姓非議、指責、漫罵、懷疑、恨他絕對有著足夠的理由。而做為一方統(tǒng)帥,就把自己軍隊訓練的眼里只有將帥,然無皇帝、朝廷、民族、百姓利益。只因自己主帥受了冤枉就在京城極度危急之中,敵兵肆虐百姓之際不管不顧的集體撤走。這身就是無可饒恕的大罪!放在任何年代也是一樣的!

    皇帝在京城極度危急之中,居然無法使這支軍隊留下來保衛(wèi)京城。 只因他的主帥涉嫌通敵叛國罪被拘捕了。

    這叫什么事?!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wǎng)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轮台县| 鸡泽县| 塔城市| 韶关市| 出国| 石狮市| 繁峙县| 金秀| 萍乡市| 巧家县| 厦门市| 聂拉木县| 綦江县| 莲花县| 台南市| 平阳县| 宁波市| 鲁山县| 婺源县| 营山县| 肃宁县| 远安县| 富顺县| 星子县| 北票市| 招远市| 望江县| 珲春市| 扎赉特旗| 武威市| 遵义市| 鄂温| 新源县| 武夷山市| 吉安市| 太谷县| 西乡县| 东明县| 柘荣县| 巴楚县| 濮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