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晉商這塊心病之前,我們得先明朝的那點事兒。貧苦農民出身的朱元璋打下了明朝這份巨大的家業之后,為了江山穩固,把二十來個兒子紛紛派到各地稱王,分片承包各地的安防務。即使這樣,老朱還是不放心,于是就在明朝的家園四周上了九把“防盜鎖”(也就是我們通常所的“九邊重鎮”)。其中,山西的殺虎口與河北張家口,無意中促成了晉商的發達。當然,晉商最早干的就是為駐扎部隊送點糧草的生意。
江山交給中意的孫子之后,朱元璋愉快地駕崩了。而后,看似和諧的王朝,很快就發生了朱棣搶奪侄子皇位的事件,并且獲得了成功。朱棣搶皇位的事兒有點不光彩,但經營家業的事比他老子更勝一籌。在他的治理下,明朝成為了當時的世界老大。但是從朱棣之后,明朝的皇帝就一茬不如一茬,有喜歡當木匠的還有喜歡煉丹的,都愛折騰但都不愛江山。到了崇禎皇帝的時候,只好找個樹枝自掛了。但就在這個江河日下的混沌時代,黃土高坡上的山西商人開始脫穎而出。
于是,有關晉商通敵葬送大明王朝的質疑便成為至今不休的爭論。而這份質疑,也由此成為晉商歷史中抹不掉的陰影。
商人在什么時代都有,山西也不例外。只不過,在明朝之前,山西商人只是一簇星星之火,有了明朝的風吹拂,才漸漸有了燎原之勢。
朱元璋是挺精明的一個人,山西商人給他的部隊送吃送喝,得到的卻是一張叫鹽引的“白條”。可別看這鹽引,有了它,山西商人就有了販鹽的通行證。就這樣,山西商人從國家統管的鹽業中獲得豐厚回報。原來的商販,慢慢成了話底氣很足的老板。在離邊關很近的地方,包頭和張家口一帶,山西商號陸續成為當地的風景。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時間一長,靠著邊關的優勢,山西商人開始做起對外的貿易。于是,無論是草原還是東北地區,山西商人在帶來他們需要的物資后,帶走了當地的牛羊和人參獸皮。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商人的天性莫過于此。
明朝一直很提防成吉思汗的后代卷土重來,萬沒想到東北那邊兒才是真正的心腹大患。東北領頭造反的努爾哈赤,原是明朝的一個官員。因為明朝政府殺了他爹,努爾哈赤成了明朝不共戴天的死敵。但是,努爾哈赤的造反資實在太微薄——天寒地凍的氣候,缺糧少衣和赤手空拳的現狀,明朝那邊兒經濟一封鎖,努爾哈赤就有點傻眼了。
不知道是晉商選擇了清朝,還是清朝選擇了晉商。總之就在清朝的奠基人努爾哈赤一籌莫展之際,一個叫范永斗的山西商人帶著七個同伴沖過朝廷封鎖,為窘困中的后金帶來了糧食、火藥和金屬。山西介休的范家,是晉商中最先富裕起來的家族。從明初到明末,范家七代人扎根張家口,游走在內蒙及東北地區。到了范永斗這一代時,范家無論財富還是聲望已儼然是晉商中的領袖。重要的是,長期的貿易往來,讓張家口的山西商人已經與后金的努爾哈赤家族建立了朋友式的情誼。現在,努爾哈赤有難,范永斗等人的情感天平最終從民族大義最終傾斜到了朋友。不可否認的是,作為商人的朋友,前提一定是能夠帶給他們財富的人。后來發生的事情我們很清楚,清軍殺進了山海關,滿人在中國第一次當家做主。
山西商人為努爾哈赤的后金提供生活和戰略物質的這段歷史,因為明朝的滅亡,隨后便一直成為籠罩在晉商群體形象上的陰影。直到現在,當稱雄五百年的晉商成為山西人一份驕傲的回憶時,外界關于晉商是漢奸集團是論調,在不依不饒的爭論中,糾結為山西人的一塊心病。
但是,把一個王朝的興衰命運歸結到一個商人群體,總是勉為其難的一個借口。范永斗等八大商人的舉動,從商業的角度而言無可厚非,我們不能苛刻一個商人的意識能夠上升到民族大義的高度。也許,在他們看來,幫助努爾哈赤無非是一筆不錯的生意而已。但無論如何,晉商的命運冥冥之中與清朝緊緊捆綁在了一起。
清軍入關之后,當時的順治皇帝在攝政王多爾袞的張羅下,開始獎賞入關的功臣。作為努爾哈赤的兒子,多爾袞沒有忘記很夠哥們兒義氣的山西商人。在他的邀請下,范永斗等人誠惶誠恐進入皇宮。多爾袞很痛快,對這幾個山西哥們兒拍胸脯保證,要官要錢都沒問題。范永斗等人很猶豫,其實自從清軍入關,老家山西已經有人沒少在背后戳他們的脊梁骨,這時候再戴上清朝的烏紗帽,那可真成了名副其實的賣國賊了。
最終,范永斗們選擇了繼續經商。但是,為了表彰他們的功勞,朝廷還是給了他們每人一頂半官半商的帽子,這就是為后人詬病的山西“八大皇商”。其中,范永斗最受重用,除了在張家口被賜了不少土地,還成了朝廷主持貿易事務的人。也許還覺得封賞的不夠,朝廷后來又規定蒙古的貿易往來只能由山西商人經辦。不管其他山西商人如何不屑于范永斗等人的行為,但事實上,晉商的發達還是沾了八大皇商的光。
手里有了特權,范永斗不想發財都難。除了完成皇家的采購任務,范家的商業觸角逐步伸入到鹽業、藥材等領域。范永斗死后,他的孫子范毓奇繼承了他的特權,范家的生意規模由此進入巔峰。
范毓曾經做過一件讓康熙皇帝感動的事。康熙五十九年,準格爾發生叛亂,因為路途和環境過于險惡,運輸糧草成了朝廷的頭等難題。范毓奇聞訊,以三分之一的價格承擔了運糧的重任。不用,這趟糧食運下來,范家沒少賠銀子。朝廷一感動,當時就把進口銅料的業務給了范家。從此,在中國和日的海面上,出現了插著龍旗的范家運銅船隊。
但是,隨著日銅價的飛漲,朝廷收購價的雷打不動,范家進口銅料的生意終于在乾隆年間走到了盡頭。康熙一向對范家比較照顧,即使偶然銅料不能及時繳納,也出于舊情免于追究。但到了乾隆時期,因為實在完不成進口指標(即使完成也要賠進不少銀子),當時范家的掌門人范清濟不堪巨大虧空,賤賣了經營多年的鹽業。但即使如此,朝廷也不允許范家退出銅料進口業務,但是范家此時已到了靠借貸生活而無力承擔。最終,范清濟被革職查辦,隨后入獄問罪,家產也被抄一空。
而此時,當初與范永斗一并被御賜為“皇商”的山西商人,早就蹤跡皆無。他們曾經擁有其他商人羨慕的特權,但并不知道這份特權卻是一把雙刃劍,在把他們推上浪尖的同時,也失去了駕馭自己命運的權利。九泉之下的范永斗大概從未想過,他辛苦經營范家商業帝國,會以這樣慘淡的方式告別歷史舞臺。
他們原是純粹的商人,有意無意中卷入了歷史更迭的風波之中。他們為晉商的崛起,創造了海闊天空的生存空間,但在晉商群體中,他們卻是孤獨的異類。他們陪伴著一個王朝興起,但最終卻毀滅在這個王朝的深淵之中。八大皇商,仿佛是歷史留給晉商的一段黑色幽默。
(摘至《鐵血論壇》)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