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漢皇劉備 正文 第七章 拜師盧植

作者/青牛道人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夢想很美好,現實很無奈。劉備帶了劉恪興沖沖的到了盧府投書,等來的卻不是盧植親自接見,而是一個管事:“書信已收,二位郎可回府靜候,我家郎君必有回復。”

    劉恪心想這得靜候到什么時候啊,不行,得問個準確時辰。當下便欲上前詢問,卻被劉備一把扯住,謝過管事之后,二人便怏怏而還。

    盧植最近比較煩。他不過是回鄉祭祖而已,想不到求托于門下的人絡繹不絕。自己的學問真有這么好嗎?當世大儒數不勝數,不別人,師兄鄭玄就比自己要厲害多了。

    其實,無外乎利益二字罷了。盧植性格開闊,每日所思之事非常人所能比擬,心思自然不會想到這上面去。但下面那些人可想得明白。四府公認盧植之才文武兼備,哪四府?大將軍,太尉,司空,司徒這四府,基上除了天子,就他們了算。有時候天子了都不算,得他們了才算。那么,就算盧植如今辭官不就,那也是炙手可熱的人物啊。更關鍵的是,跟著盧植,就有著隨時進入京師上層名流圈的可能。這條大腿,不僅是劉備,還有很多人想抱。

    有漢一代,雖然讀書人入仕很容易,但現在官場**,州郡察舉被世家大族地方豪強牢牢把持,今年你舉我的子弟,明年我薦你的門人。這樣一來,好多士子進仕路狹,不得不四處托關系,找門路。盧植這么一回來,自然便被盯上了。

    盧植回鄉,桑梓父老太熱情了,天天宴請,盧植再能喝,也招架不住。到后來,只得托病不出,閉門謝客。劉家兄弟冒然上門,自然是見不到了。

    至于那些慕名而至欲求學者,盧植也精力有限。雖然卻不過桑梓之情,但也不可能來者不拒什么人都收。有教無類的那是圣人,現在的儒者們都是極度愛惜羽毛的。盧植裝病,干脆便把遴選門生的事情交給了長子盧敏。

    這次回鄉是為了祭祖,而且路途遙遠,所以這次隨行的只有盧植的親眷和仆從。沒有弟子服其勞,只有派兒子上了。

    此時,劉備便看著面前這個高冠儒服的美少年,一臉肅然。只因為這個少年便是今日的考官。

    “可曾進學?”

    “曾從先父學。”

    “哦,原來是家學淵源!曾讀得何書?”

    “不敢,五經粗粗讀過,不大甚解。”

    “唔,既如此,且來一試。”完,盧敏便從身側選了幾卷題目遞了過來,皆是五經中所出,劉備不敢怠慢,看得仔細,便一一往竹片上提筆答了。

    盧敏代父擇徒,自然格外仔細。早先便喜劉備相貌端正,風姿不凡,如今又看到劉備一手古樸的隸書,心中更添幾分滿意。劉備的籍貫盧敏看過了,劉備的祖父和父親都曾入仕,祖父甚至被察舉為孝廉,官至東郡范令。涿縣就這么大,樓桑劉家在此延嗣二百余年,盧敏作為地人,哪里還不清楚劉備是哪一枝的子弟。

    劉家兄弟,雙雙通過考核,一個是淡定從容,一個是質樸活潑。不由得盧敏心中暗嘆:不愧是天家血脈,哪怕是勢微百年,也有如此毓秀的弟子出現。

    劉備終究是沒有動母親的體己錢。不是他不給,是盧植沒收。因為辦學的一切費用被那些心懷鬼胎的涿郡土豪們和地方官員給無償贊助了。

    自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儒家學正式成為官方學,在大漢盛行了數百年。到得如今,有名望的儒門傳人,皆是以推廣儒學為己任。如今官學勢微,私學興盛。為了儒學的傳承,儒者們對大戶人家的捐助向來是來者不拒的。像鄭玄,一代宗師,門徒數千,要是沒人贊助,靠收束脩早就倒閉了。哪能教書育人的同時還能注遍五經?

    盧植的辦學費用被人們爭先恐后搶著上門來贊助。捐資助學的大戶人家,捐助落得好名聲的同時,也讓子弟有了一個拜入名師門下的機會,贊助得心甘情愿,只嫌盧師收得少。

    再一個就是地方官了。地方官對興教辦學從來都是興致高昂的。這個農經濟的年代又不用追求gdp,父母官靠什么獲得政績?無盜匪糾紛無命案,能按時完成稅收任務,人口能夠持續增長。完成這幾,這便是不得了的超級政績,可惜,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無盜匪命案還好,嚴加監控防守,實在不行還可以來個瞞報。稅收和人口增長,著實是個蛋疼的問題,1世紀了都還有人欠稅逃稅呢。至于人口,太平時節還好,一遇上天災**,黔首不是成了流民就是成了權豪的奴仆。那么,替天子牧守一方的官員們便只能在教化上下功夫了。

    辦學校,興教化。倡導百姓男耕女織,遵守秩序的同時,再出幾個讀書種子,那便再妙不過了。漢代沒有科舉,那么要入仕,除了以父兄余蔭者外,那就是察舉了。漢時的天子經常下詔讓公卿郡國使舉賢才,還屢派使者咨訪名士。當然,你要有自信的,也可以直接上書朝廷自薦。盧植就是以布衣身份上書大將軍竇武而引起關注的。此事此處不表。

    察舉,科目很多,孝廉,茂才(秀才),賢良方正,明經明法能知兵的,天子通通都要。而且每年都有機會。孝廉和茂才都是歲舉,每年選拔一次,但別忘了其他的都可以特舉呢。所以,有這么個機會,地方官們還不得牢牢把握住啊。治下多為朝廷輸送幾個人才,這份功勞誰也不能抹殺。升遷那是遲早的事。

    土豪們捐了錢,地方官比錢比不過土豪,地卻多得是。拿著縣城地圖看了看,便把縣學“暫借”給盧植了。

    劉備知道這一切后,不由感嘆當今學風之盛。有如此多的自覺主動推廣學術思想的學者,怪不得有漢一代,儒學大興。不像某朝,把關乎興亡的教育當作一個產業來做,只在乎阿堵物,于是上至教授,下至學生,皆沾滿一身銅臭。拜金主義盛行的同時,學術傳承卻幾乎斷層。再想移風易俗,再使風俗淳,卻不知道要等到何年何月了,不由令無數有識之士扼腕嘆息。

    盧植郁悶了,喂喂喂,我還要回洛陽注經好不好,沒在涿縣長待啊?沒辦法,土豪和官員們行動太迅速,盧植憋到嘴邊的話又憋了回去。

    此時的劉備,便帶著劉恪在這學苑里邊走邊瞧。劉恪看著學苑道:“五哥,這地方可還真大。縣里還真舍得啊。“

    劉備笑著撥自家弟弟,道:”有甚舍不得?如今可比不得當初,閹宦弄權,從朝堂到郡縣烏七八糟,縣學早就荒廢得差不多了。有條件的要么出游尋訪名師,要么重金聘請西席。像那些世代簪纓的世家豪強們都是家學淵源。誰還把子弟送來縣學?像咱兄弟倆,不也是在自家族學啟蒙的么?

    如今縣學學子寥寥無幾,偌大地方空著也是空著,不如讓給盧師來講學。既賣了人情,又獲得口碑,縣令做得好買賣啊!“

    劉恪正要話,卻見門口又進來一人,身高八尺,黃臉微須,相貌堂堂,身著一身玄衣。見得劉備二人,目光一亮,停步微笑道:“可是盧師門下同學當面?”

    劉備抬眼望去,見此人年方弱冠,形貌俊郎,氣度不凡。當下便上前一禮,道:“某家劉備,攜弟劉恪,見過師兄。不知師兄是?”

    這人朗笑一聲,同施一禮,道:“某乃遼西公孫瓚,草字伯珪。見過二位賢弟,日后同在盧師門下,大家可得相互照顧才是!“

    劉備看著這位未來的諸侯,心中無限感慨。公孫氏乃幽州大族,公孫瓚因是庶出,母親又是奴婢地位低下,向來不受家族重視。公孫瓚長大了只是在遼西郡中當個的書佐。后來因為長得帥,聲音洪亮,又比較機智。故被遼西太守賞識,把女兒下嫁給他。這次來涿郡拜入盧植門下,也是他岳父資助,讓公孫瓚來鍍金來了。

    當下三人敘了年齒,公孫瓚居長。劉備與劉恪便以伯珪兄呼之。三人都是開朗的性子,三言二語過后便聊得熱烈。

    斷斷續續的又有新同學進來,劉備目光掃來掃去,心底下最想見的二個人卻未曾出現,頗為遺憾。看來時機未到,只能等來日了。

    回家途中,劉備想了想,盧植不收學費,那么遵古禮給師傅送十條臘肉去?束脩是弟子拜師時贈送給教師的一種禮物,表示尊敬。束脩的輕重,和學校的性質以及其他因素有關系。官學輕,私學重。寒家子輕,富家子重。劉母給劉備準備了學費,但盧植因劉備乃故人之子,又憐他幼年喪父,殊為不易,便沒收。可盧植不收,不代表劉備便可以不用送束脩了。

    這時是炎炎夏天,家中哪里還有臘肉。劉備思來想去,覺得在集市上買些禮物也不好,關鍵是太大眾了,顯不出自己的心意來。想了想,還是覺得上山獵兩只野獸獻與老師比較好。

    當下把這想法和劉恪一,劉恪立馬同意,劉備笑道:“那得趕緊回去找三叔,你我二人,要準備二只,時間緊,任務重。得勞駕三叔出馬才行!”兄弟二人笑笑,一路往樓桑而去。

    回家見了叔父,把此事一,卻只見劉恭應了,便匆匆而出。后面嬸母跟著一路埋怨:“跟鬼打了似的,整日價的不著家,去跟你的狐朋狗友過日子罷!不要回來了!”

    劉備與劉恪聽了,面面相覷。不知道自家大人(叔父)又在鼓搗什么事兒。劉備正欲問,卻見劉恭去得遠了,自家嬸娘估計也不清楚,便把到嘴邊的話給咽了回去,和嬸娘又了幾句閑話,便自歸家去了。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封开县| 安平县| 武宁县| 玉山县| 琼结县| 东丽区| 台湾省| 什邡市| 石渠县| 确山县| 布拖县| 平武县| 禹城市| 长治县| 金门县| 渭源县| 信阳市| 施甸县| 建昌县| 界首市| 西贡区| 定陶县| 湖北省| 商河县| 大邑县| 左云县| 湖州市| 韶山市| 科尔| 来安县| 南靖县| 泸西县| 武乡县| 西和县| 黄石市| 盱眙县| 阿城市| 砚山县| 伊通| 泌阳县| 崇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