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漢皇劉備 正文 第二十七章 東萊故事(這應該是第幾了)

作者/青牛道人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冬十月壬午,皇宮御殿后槐樹在無大風無地震的情況下突然自拔倒豎。這種奇異之事,讓皇帝心中有些不安。便召了群臣和太史臺星官史官來議議,這到底怎么回事?

    眾臣討論來討論去,也沒什么結果,話里話外無非就是皇帝德治不彰,所以上天示警,要勤政愛民,不要怠政云云。好吧,皇帝心情不好,既然你們是上天示警,那么就三公替朕罪吧;实垌樖忠恢福湍懔,結果司徒袁隗悲劇了,被罷職回家了。而皇帝連罪己詔都沒下一份。在古代,上天有什么警示的話,比如日食,月食,地震,洪水等天災的話,基上都是三公或宰相出來替天子黑鍋。沒辦法,不能向天下百姓天子無道失德,只能是輔佐天子的重臣治國不當。不然的話,這天下還要不要了?

    朝堂人事變動的同時,遼西出事了。遼西劉太守不知怎的,在奏書中把天子惹毛了,下旨檻車征到京師廷尉處等候處置。此時律法嚴苛,犯官不得與原來的吏屬接近,眾僚臣想出力也只能干瞪眼。于是公孫瓚便改容易服,向京師官員詐稱劉太守府中侍卒,一路護送劉太守入京。到了京師,按皇帝的意就是先把你關在昭獄里好好反省反省,等我心情好的時候再。

    眾臣聽了,心想,這還得了,等皇帝你什么時候能想起來劉太守的時候,只怕他已經是冢中枯骨了。于是紛紛出言,這個劉太守目無君上,那個劉太守不堪大用。皇帝便來了興趣,既然這人這樣,你們該怎么辦。

    眾臣便商討出一個結果,這人這么討厭,不如發配到日南去,讓他滾得遠遠的,這輩子都別想回中原。這樣陛下您就眼不見心不煩了。這真的是大漢的最南邊了,交州七郡,日南最是遙遠,十足十的蠻荒之地,犯官發配最慘的地方。皇帝一聽,行,就這樣辦吧,讓他去日南待著去。

    眾臣聞言松了一口氣,行,就算發配到日南,也總比死在大獄來得好吧?公孫瓚得到這個消息,也傻了。他以為護送太守到京師就算完事了呢,這樣他的義舉也完成了。誰曾想。。。。。。

    誰不知道日南是個不毛之地啊,路途又那么遙遠,估計此次一去,十有**回不來了。于是悲壯的公孫伯珪便帶了祭品到北芒山上,面北遙祭祖先:“昔為人子,今為人臣,當詣日南。日南多瘴氣,恐或不還,便當長辭墳塋!笔份d是慷慨悲泣,再拜而去,聞者莫不嘆息。就這樣,公孫瓚的義舉得到了無數人的贊賞,或許知道公孫瓚可能是個將死之人,于是各種美譽都落在他頭上。就在這種氣氛中,公孫瓚護送劉太守上路去日南了。

    或許有人,公孫瓚不去日南不就完了,至于這樣嘛?其實不然,后世還有好事做到底、送佛送到西呢。公孫瓚做為劉太守的舊屬,要么就不要護送劉太守來京師,既然把自己架到大義的份上,送恩主來京師了,再聞得恩主要發配日南,然后自己不管不顧的回遼西,這還是人嗎?這讓世人怎么看公孫瓚?那前番相送來京師這段就白演了。

    要公孫瓚從遼西護送劉太守來洛陽,確實是為了圖名。希望大家夸贊他知恩圖報,為人仗義。但到了這里,他著實是被自己架著下不來臺了。他知道自己就算是死,也必須一路相送太守去日南,不然,自己的名聲便徹底毀了,這樣還不如死了算了呢。所以公孫瓚在北芒山祭拜祖先,確實是真情實意,所以才哭得那么哀傷,不動真感情,能把圍觀看熱鬧的看哭?

    公孫瓚心里大罵自己是個倒霉蛋,而表面卻慷慨悲歌的一臉凜然。護送劉太守沒多遠,還沒走出司隸校尉部,便有天子使者騎馬追了上來,捧了黃絹當道赦免了劉太守的罪行。這下好了,因禍得福。公孫瓚和劉太守回京后,便回了遼西,被迅速的舉為孝廉。至于劉太守為什么會被赦免,是皇帝善心大發還是怎樣,這里就不再作討論了。

    與此同時,劉備正與一票人談天地呢。鄭玄是個很開明的人。門下徒眾來去自由,他也不禁游學之風。所以在鄭玄門下讀書,讀著讀著少了一批人,然后讀著讀著這一批人又出現了,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這次是因為管寧、邴原幾個游學歸來,見了劉備便與之相談竟日,大有相見恨晚之意。管寧當時便笑道:“吾游學在外,亦聞五郎之名,于是匆匆而返陽丘。今日一見,五郎果然胸懷妙論,博雅高才,不負外郡美譽之稱,今次吾又得一良友,快哉快哉!”

    劉備也是很喜歡管寧和邴原,這兩人,一肚子學問,卻又很低調,待人謙和,如沐春風。書上所謂的溫文爾雅的謙謙君子,形容的不就是這兩人嗎?后來管寧也是這般做的,不做官,只治學問,到遼東避戰亂后,向逃難的人講解經書,施行教化,官府一直征辟都未受命,就這樣平淡的過完了他的一生。君子無欲則剛,管寧不是官員卻深得百姓愛戴,做人做到這份了,也夠完美的了。

    然后眾人便談及天下人物。劉備不好清談,但品評人物的話他還是喜歡參與的,因為這樣可以了解天下名士的動態,方便于與他腦海中的記憶一一相佐證。當然,他只聽不。

    這次管寧和邴原還有華歆三哥倆是跑到穎川郡去了,他們是去拜見當地的大名士陳寔。劉備腦海里過了一下,嗯,從東萊陽丘跑到豫州穎川,從山東跑到河南,你們也真是挺能跑的。穎川不是荀彧荀文若、荀攸荀公達兩叔侄的故鄉么?且聽聽且聽聽,劉備開始興奮了。

    管寧便開始起此次游歷的沿途風物和穎川名士,當先提及的自然是大名士陳寔。陳寔是誰劉備真是不知道,兩眼一摸黑,卻不得不耐心聽下去。卻聽得管寧興致勃勃的講道:“陳公,與子陳元方、陳季方號稱三君;又昔與同郡荀公季和、鐘公季明、韓公仲黃合稱穎川四長。實乃是道德之士,品節清高之人,足為我輩之模范也。”

    在座許多人聽也,也紛紛頭稱是。劉備心急了,喂喂喂,你們的這些人都是誰。繘]辦法,這年代不指名道姓的,這是不尊重,所以都呼字,劉備未到冠禮的年紀,大家也不喊他劉備,只是喊五郎。對老人家,以示尊敬,還得在姓后字前加個公字,就像管寧剛才的陳公,荀公,鐘公。。。。?砂褎漪[得一頭霧水。他只隱約猜到荀公或許與荀彧有關,其他的卻一個也不知道。

    這時劉備便不愿意裝傻了,聽天書一般誰愿意呀,便打斷管寧問道:“幼安兄,弟冒昧問聲,荀公、鐘公和韓公何許人也?陳元方、陳季方又是何人?竟能得諸兄如此推重?”

    管寧不由大笑,道:“卻是愚兄冒昧了,荀公鐘公和韓公三人,早已離世多年,五郎年幼,不知這些情有可原。。。。。。”于是便一一細細和劉備明。

    原來陳寔和他的兒子陳紀、陳諶合稱三君,陳寔是名垂海內的大名士,有很多被人津津樂道的事跡流傳于世。最著名的就是陳寔曉喻梁上君子。有一次一個偷跑到陳寔家里,藏在房梁之上,想趁機偷竊。陳寔發現有賊,卻不,叫了子孫到一塊,就在這偷藏身的房梁下訓話:“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惡,習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人不可以不自我勉勵努力啊,干壞事的人不一定天生就壞,只是習慣了才漸漸變得這樣,房梁上的先生就是這樣的人。

    偷聽了大驚,忙跳下來請罪。陳寔就道:“視君狀貎,不似惡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當由貧困!笨茨氵@模樣不像個壞人。口s緊反省自己重新走上正途,不過你有這樣的行為應該是因為太貧困了。于是就送了偷兩匹絹,從此之后,一縣之境內盜賊絕跡。梁上君子這個詞,也從此開始流傳。劉備聽得呆了,隨便一聽,便聽出個發明梁上君子一詞的人來了,這名士怎么像草一樣,隨便一抓就是?

    后面陳家的一些人物和事跡他就沒那么用心聽了,若是他知道陳寔有個兒子叫陳紀,陳紀有個兒子叫陳群,陳群在歷史上曾為他的臣下,被他征辟為豫州別駕,最后卻投奔了曹操,官做大,一直做到了司空,三公之位,然后提出史上有名的“九品中正制”、制定《魏律》。他肯定會用心記在心頭,準備隨時挖墻角。

    荀淑少年成名,在士林中出類拔萃,后來號稱神君。他有八個兒子,個個都是大賢,被稱為荀氏八龍,第六子荀爽最為杰出,當時有語曰荀氏八龍,慈明無雙(荀爽字慈明)。他們的事跡管寧滔滔不絕了一籮筐,不過劉備并沒有在意,因為這些都不是重,重是荀淑有個孫子,就是荀彧荀文若!被時人許為王佐之才,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的荀文若!在孔明還未出世的年代,一定要抓住他!劉備心中狠狠的想道。

    至于鐘公是誰,韓公是誰,劉備一發沒有興致了。

    ps:鐘皓鐘季明有個曾孫也很有名,就是鐘繇了,他不但官做得大,書法也是寫得極好的。與王羲之齊名,稱為鐘王,被后世人尊為楷書鼻祖。

    ps:好久沒看榜單,今日發現到了簽約作者新書榜第4,歷史類簽約作者新書榜第,一切都是大家的努力支持,道人在此謝過了。今晚朋友三十歲生日,去為她祝壽,青春流逝得真快,我和她相識近十年,彈指間,她就三十了。。;貋淼迷纾俑徽,若是太晚,就更不了啦,大家諒解。最后厚顏求下推薦票。謝謝!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泰县| 黑河市| 龙海市| 乌苏市| 大埔县| 宿松县| 海淀区| 临武县| 博客| 长泰县| 石渠县| 鄂托克前旗| 平泉县| 德江县| 杨浦区| 祁东县| 青河县| 凉山| 商河县| 阳泉市| 正阳县| 长垣县| 九龙县| 青铜峡市| 济源市| 卢氏县| 新化县| 百色市| 瑞丽市| 黄龙县| 沙湾县| 海南省| 大新县| 巢湖市| 龙里县| 许昌县| 高邑县| 中宁县| 景德镇市| 五河县| 万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