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表自來荊州后,用蒯良、蒯兄弟,又有蔡瑁,黃祖,文聘,伊籍,劉先,張允等文武輔佐內外。荊州雖然偶有叛亂,但大多數時候,還是顯得一片興旺。這其中,不得不劉表還是很有事的。他在荊州剿撫并用,招誘有方,肅清匪患,又開經立學,愛民養士,于是境內萬民悅服。
如今荊州據地數千里,帶甲十余萬,文武濟濟,雄據南方?上⒈磉@人,好于坐談,立意自守,而無稱雄天下之意。麾下群臣也曾經或明或暗的勸過,然而劉表自從前幾年趁劉焉病亡時對益州搞過一次策反失敗之后,再也沒有過其他的想法了;蛟S,劉表覺得,外有涼州諸侯和袁紹這兩個盟友,暫時來不需要考慮太多了。于是對群臣的勸諫只是不聽。
卻賈詡來見劉表,劉表使人迎了進來。賈詡進來后,拜見了這位鎮南將軍、荊州牧、成武侯,拿眼一瞟,只覺得劉表這姿貎和氣勢,還是能夠對得起他這八俊名士的名頭的。
劉表待賈詡落座后,便笑問道:“貴使因何來而?”
賈詡欠身對道:“我家將軍遣我來見劉使君,乃因弘農大饑,無糧以濟軍民,故來南陽,如今我家將軍已據新野,還請使君劃宛城予我家將軍以養士卒!
劉表還沒話,旁邊蔡中便怒道:“賈詡,枉你也是涼州名士,想不到今天你竟然出如此可笑之語,你以為我荊州可欺焉?”
蔡氏,襄陽大族。劉表入荊州,因勢孤,乃納蔡氏為后妻,生幼子劉琮。于是蔡氏皆出仕劉表。蔡中乃蔡瑁之弟,劉表之妻弟。
殿中諸文武看著賈詡也是雙眼冒火。剛才還正在討論要派誰去打張繡呢,現在你竟然恬不知恥的跑來還要劃宛縣給你們養兵?世上竟然還有如此厚顏無恥之徒!把宛城給你們養兵,養得肥了好來打我們么?
劉表止住諸臣,對賈詡笑道:“文和語出驚人,其必有因。還請速速與我道來!眲⒈黼m然沒啥大野心,又好疑神疑鬼。但他為人寬厚那是出了名的。不然歷史上也不會先納張繡,后納劉備了。
此時,賈詡心中也微微的佩服了下劉表。心想劉景升為世人所推舉,非是無因。于是便對劉表拱手一禮,肅容道:“劉使君,我家將軍有言,若劉使君愿劃宛城,則我家將軍,愿與劉使君結盟,為劉使君北面屏藩。”
殿中諸人想了下,若是讓個宛城給張繡,換取張繡的效忠,似乎也不是不能考慮。畢竟南陽正當豫州,經常受孫堅的襲擾。有了張繡在那兒,北面無論來了誰,首先就得要和張繡打上一場。至于宛縣的那點稅收,遠遠抵不上自家在南陽的軍費投入啊。
蔡中冷笑一聲,道:“以張繡之孤軍,有何資格與我家主公結盟?我荊州帶甲十萬,上將無數,你們有什么?結盟?投降還差不多!”
賈詡一臉淡然,道:“劉使君乃鎮南將軍,成武侯。我家將軍乃宣威侯,不日將襲其叔鎮東將軍之職。豈有鎮東將軍投降鎮南將軍之理焉?我家將軍與劉使君結盟,以劉使君為主,我家將軍為次,軍上下,唯劉使君之令是從。且我軍根基在涼州,此番不過缺糧方來南陽。劉使君若救我軍于窮濟,他日我軍重返涼州,必廣宣使君之恩德,勸涼州與荊州互相為援!
殿中再次沉默。賈詡話已經得很明白了,別看咱現在勢弱,但咱們在爵位上差不了多少,對吧?而且咱們也不是要在南陽永遠的待下去,今年是天災,指不定明年陜縣情況好轉了咱就回去了。你這次幫我一回,我必定感激你的恩德,到時回長安替你宣傳宣傳,讓大伙知道你是一個很好的合作伙伴。到時你有點什么難處,也可以找咱涼州人不是?
這個時候,蒯良開口話了:“主公,張將軍無故而侵我境土,殺我吏民,若我荊州納之,還以宛縣,豈不為天下所笑?荊州兵甲無數,保境安民綽綽有余。張將軍若真有結盟之意,不如先退出南陽,涼州有馬,荊州有糧。張將軍若缺糧,可與我荊州互市。如此,方為兩之策!
賈詡目光一掃,問道:“不知足下是?”
蒯良回道:“鄙人襄陽蒯良!
賈詡道:“原來是蒯氏二賢之蒯子柔當面!
蒯良回禮道:“區區薄名不敢當文和之贊。”
賈詡便道:“蒯兄,你方才之言,若放在平日,那是再好不過。只是如今涼州大亂,韓遂、馬騰又據西方要道。想要用馬匹來交易足夠我軍所用之軍糧,已經是再無可能了。我涼州男兒一身領在馬上,我家將軍是萬萬不會將軍中所騎用來換取糧食的。若如此,一軍盡廢矣,還要糧何用?我軍自來南陽,雖有殺戮,然戰陣相攻,刀劍無眼也。南陽雖有損傷,我軍前任將主亦歿于南陽。劉使君若納我家將軍,天下人必知使君為人有德,必定扶老攜幼而至。又豈會笑焉?還請劉使君三思!
劉表究竟是文人性子,心軟。被賈詡這樣一,便心動了。歷史上的他也是這樣的,聽聞張濟死后,群臣來賀。他卻替張濟感到惋惜:“濟以窮來,主人無禮,至于交鋒,此非牧意,牧受吊,不受賀也。”
劉表見賈詡把張繡得如此凄慘,心想子柔也是,什么侵我南陽殺我吏民,人家堂堂的鎮東將軍、平陽侯不也慘死在咱南陽了嗎?不是形勢所迫,人家在弘農待得好好的,怎么又會突然到我南陽來?張繡死了叔父,軍又大饑,唉,算了算了。就成他吧。讓他在宛縣駐兵休養,然后好好的給我守好北面,不要讓孫堅之流踏足我荊州一步。
至于張繡將來盤踞南陽不肯離開的可能,劉表也想到了。不過袁術和孫堅都被他打跑了,他還會怕一個張繡?舉荊州之力還打不過一支孤軍?
劉表計較已定,便對賈詡道:“結盟之事,可也。余事可與子柔,德珪商討!
劉表發了話,眾臣也沒啥好的,只能從之。只有黃祖、文聘和劉磐等幾個武將,面猶憤憤,心猶不平。不過他們的發言權不大,劉表又已經做了決定。也沒什么好再爭的了。
讓張繡兵屯宛縣,并不代表著整個南陽郡會部交給張繡。具體的活動范圍,稅收劃定,糧草供應等等,還有很多細節要談。所以劉表讓蒯良和蔡瑁去與賈詡商討。
蒯良立身公正,蔡氏把持淯水物資轉運,其中有大利益。用這兩人去談判,最好不過。所以,劉表看人的眼光還是有的。只看他愿意不愿意用罷了。
賈詡和荊州方面很快就談妥了,畢竟張繡的要求也不高,有個存身之地就行了。從此,張繡就兵屯宛縣,開始依托劉表。
轉眼間,這一年,就這樣過去了。
興平四年,建安七年初。孫策與吳郡太守陳瑀的連番大戰也有了結果。陳瑀被霸王孫策打敗了。陳瑀連失數縣,大軍盡散,其自己也是負創而逃。
孫策在打敗陳瑀后,又把嚴白虎給掘地三尺挖了出來,斬首示眾。并宣告百姓,再有為亂鄉縣者,嚴白虎便是其下場。孫策既破陳瑀,又斬嚴白虎,百姓皆服其威。莫不從之。
孫策在吳郡后方一通亂打,把吳郡太守陳瑀都打跑了。這時,在吳郡曲阿前線的劉繇已經感覺到不對勁了。自己正與袁術對持,后路卻被孫策給抄了。這要是兩下一夾攻,自己豈不是沒活路了?
事實也是如此,袁術聞孫策攻入吳郡,擊破嚴白虎和吳郡太守陳瑀,不由大喜。于是遣大將紀靈等率兵渡江,與劉繇部將樊能、張英大戰于當利口。袁術又命孫策于后方攻打劉繇。孫策正要從命,虞翻卻勸他:“劉正禮,漢之刺史也,不可舉兵正面相攻。以壞將軍名聲!
孫策便聽虞翻之言,只是在后面諸縣襲擾地方,破壞劉繇糧道。劉繇前面被袁術緊緊相逼,后方被孫策搞得烏煙瘴氣。不禁為之焦頭爛額。
未幾,樊能、張英為紀靈所破,大軍十不存一。兩將收攏殘兵,還歸曲阿,往見劉繇,拜道:“末將無能,敗陣而歸。今袁術已渡江矣,還請主公早作籌劃!
劉繇細細一想,揚州哪里還有他的立足之地。于是長嘆道:“天亡我也。”
旁邊賓客許劭聽了,勸道:“使君,何出此言哉。今雖敗,然豫章仍在。不如棄曲阿,走豫章。到時收攏士卒,再與袁術戰之!
許劭,字子將,名士許靖之從弟,汝南人,曾在洛陽和兄弟們搞月旦評的就是他。曹操是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的也是他。他們一家都有做大官的習慣,到了許劭這里,因為天下大亂,于是他辟舉不就征,跑到廣陵郡好朋友這里來避難。結果廣陵太守趙昱被殺,他只好又跑過江,來到劉繇這里。因見劉繇勢窘,是以出言勸之。
劉繇從其言,在樊能、張英的護送下,帶了家、賓客,棄曲阿,一路往豫章而去。方行到富春,忽然一彪軍出現,于前方攔路。親兵來報,是孫策旗號。
劉繇面帶悲色,道:“今死此矣。”左右皆泣。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