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公孫瓚據守界橋。袁紹大軍一至,齊舉旗號,來攻公孫瓚。公孫瓚復引軍與袁紹戰。奈何前番敗績,軍心不穩,甫一交兵,便穩不往陣角。袁紹覷得真切,使人大呼:“幽州軍敗矣!幽州軍敗矣!”
公孫瓚所統之軍聽了,不由一愣,來就軍無戰心,再陡聞此言,手上一亂,一身功夫十去七八。又如何敵得過冀州精銳。先是一伙潰散,然后一隊,一曲,最后演變成軍潰敗。亂兵太多,公孫瓚連殺數人,也無法止住。旁邊鄒丹扶了公孫瓚,道:“主公,事已不可為,先撤軍再作計較。”
公孫瓚忿恨填胸,望著袁紹大叫一聲,然后不甘的率部而走。袁紹乘勢追擊,大破公孫瓚,一路收降俘虜無數。
公孫瓚一路奔逃,出五十里外方止。聚攏諸將,見人人帶傷,又想起嚴綱來,不由悲聲道:“恨不聽嚴綱與諸卿之言,以至有今日之敗,我之過也!
諸將皆勸。趙云在旁邊道:“還請將軍振作精神,收攏部曲,先返易縣再作打算。我自請為將軍斷后。若袁紹率眾而來,必為將軍拒之!
公孫瓚環顧四周,問及戰損,諸將所部各有散失,唯有趙云與田豫一軍俱。于是命趙云為偏將軍,田豫為都尉,各率部為大軍斷后。公孫瓚則率了殘兵敗將,一路往易縣行去。
趙云與田豫在后,緩緩而行,一路又收得散亂之眾數千人,方至絳水,斥候來報,追兵已至三十里內。趙云便道:“國讓,你率部曲伏于河灘四周,我自迎敵,待我與敵戰起,你率軍擊敵軍之側后!碧镌ヒ烙嫸小
率軍前來的,正是淳于瓊。他一路詐敗,引了公孫瓚前來,結果最大的功勞,卻被麴義給奪取了。心中自然是七八個不服。好在麴義雖然陣斬幽州大將嚴綱,但自己也受了重傷在后休養。麴義不在,誰能爭得過淳于瓊。于是他搶了前鋒一職,興沖沖帶軍來追擊公孫瓚。
方到絳水,淳于瓊聞報,有一將于絳水岸嚴陣以待。淳于瓊聞言,趨馬上前一看,原來是幽州白馬將趙云。見是趙云,淳于瓊心中就有點打鼓。張郃素以武勇著稱,都久戰不下趙云,自己能行?又見趙云背水布陣,恐其有詐,就磨磨蹭蹭的不肯上前。
趙云見敵軍走一步退二步,等得不耐煩,便喝道:“吾乃常山趙子龍是也!誰敢戰我?”
淳于瓊見趙云主動搦戰,發有疑。于是揮手命大軍暫止前行。趙云一看旗號,原來是冀州大將淳于瓊,心想這也是名震北地的老將了,怎么做事如此不干脆。于是又喝道:“爾等戰又不戰,退又不退,欲何為耶?”
淳于瓊老臉一紅,心想,我帶了這么多兵,若被你趙云三言兩語給嚇住了,以后哪還有臉吹噓自己是冀州大將。于是一聲令下,三軍齊出,直取趙云所部。趙云更不多言,縱馬搖槍,來戰淳于瓊。頓時兩軍斗作一團。
淳于瓊人多勢眾,趙云所部卻是北地健卒中殺人放火的行家。兩邊斗了個起伏旗鼓相當。趙云與淳于瓊大打出手,斗不十合,淳于瓊便暗道,趙云果是勁敵,其勇不在顏良文丑之下。又斗數合,淳于瓊力有不繼,正欲避其鋒銳,忽然一陣大風吹過,淳于瓊看見遠處河灘之上蒿草被大風吹伏于地,隱隱現出伏兵來。淳于瓊大驚,忙一拍馬,跳出戰圈,再望向四周,只見道側林間,有旗幟忽隱忽現,淳于瓊心思電轉,想道,公孫瓚自己中伏而敗,又豈有不設伏的道理。此間必是其伏兵了?伤偻。于是吩咐左右打旗號,疾呼道:“退兵!退兵!”
兩軍相斗正酣,忽然冀州兵聞鑼聲大作,再看旗號,竟是要求退兵。于是紛紛擺脫纏斗。趙云見得真切,哪里肯放,引兵縱馬來追,忽地一聲鼓響,田豫也率眾從河灘殺了出來。一時間,喊殺聲四起,淳于瓊大驚,乃引兵退走。趙云與田豫率軍追出十里而還。
回到絳水岸,田豫命人于道側林間收集旗幟鼓號,卻原來他令人于遠處各立旗幟,派數人于其中搖旗吶喊,淳于瓊見了,只以為公孫瓚大軍伏于此,卻想不到幽州止有趙云、田豫二將而已。
趙云與田豫勝一場,擊退淳于瓊追兵。哈哈大笑一番,從容渡河而去。
淳于瓊敗歸,來見袁紹,對道:“公孫瓚大軍設伏于絳水之岸,故不能勝!
袁紹因淳于瓊心腹之臣,故不見罪,嘆道:“恨不能生擒公孫瓚,一戰而定幽州也。”
旁邊郭圖便道:“主公,此番大戰,破公孫瓚步騎數萬,斬其大將二員,首級上千,俘虜無數,公孫瓚元氣已傷,兩三年內,不復為冀州之患。此主公之喜也。”
袁紹想起公孫瓚狼狽北竄,心中大是快意,笑道:“多賴諸卿之力耳!庇谑莻髁钯p賜三軍。
又遣淳于瓊等各率一軍,仍至易縣,監視公孫瓚動作。麴義在營,見淳于瓊敗績而不罰,自己立功而不賞。發忿然。
公孫瓚一路到了易縣,清點損失,這一場大戰,折了嚴綱,范方,至于校尉,曲長等有數十。而陣亡或被俘虜者,若有萬余。幸好趙云和田豫回來后,又帶回失散甲士二千余,其中多是白馬義從。這才稍慰公孫瓚之心。
到了易縣,公孫瓚吩咐諸將,整治軍械,加固城防,以防袁紹攻打。又使諸校前往代郡、上谷、漁陽等地招募勇士,以充己軍。幸好公孫范和公孫續在外督糧,所得頗豐,這樣一來,今年之內,就無需為軍糧擔憂了。
公孫瓚雄心勃勃,一心想著重振軍威,與袁紹爭奪冀州。這邊袁紹也沒有歇著。他遣少子袁尚前往并州見外甥高干,問并州情況。
袁紹自從來了冀州,把黑山軍張燕給打敗之后,張燕便自常山輾轉入了并州,在并州為禍多年。又因袁紹連連結怨黑山軍與公孫瓚,秉著敵人的敵人是朋友的原則,公孫瓚與張燕結為同盟,約定一方有事求援時,另外一方必須出兵相助。而并州又去了個超級大炸彈呂布,也是個不穩定因素,指不定什么時候就爆炸。
袁紹為此也很是頭疼。是以此番派袁尚去高干那里,問詢清楚情況后,若有不好的苗頭,袁尚就會以袁紹嫡子的身份出馬,與呂布和張燕談條件。盡量讓他們別在后方搗亂。
袁紹有三子,長子袁譚,次子袁熙,少子袁尚。袁尚長得好看,深受袁紹和袁紹后妻寵愛,欲傳基業予袁尚,是故此番遣袁尚往并州,意欲使其立功也。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