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袁紹之前派幼子袁尚到并州,轉(zhuǎn)了一圈后,回信給其父袁紹:“呂布與張燕皆畏大人威名,不足為慮也。”
袁紹得信大喜,乃命袁尚留鎮(zhèn)并州,使高干將并州精騎入代郡,與己軍合擊公孫瓚。公孫瓚率軍于易縣,與袁紹相爭,戰(zhàn)正酣時,并州騎過拒馬河擊公孫瓚之后。前后夾擊之下,公孫瓚大敗而歸。
公孫瓚自駐易縣,而城外諸將,另立別營數(shù)十。袁紹見公孫瓚逃入易縣,據(jù)堅城而自守,便引軍來攻公孫瓚部將。公孫瓚見袁紹盡起兩州之兵,來勢洶洶,知道以己之力,這次是斗不過袁紹的了。于是遣子公孫續(xù)請救于并州黑山張燕。
時趙云在旁,勸道:“將軍與劉青州素來相善,青州近在咫尺,何舍近而求遠(yuǎn)也?”
公孫瓚沉吟一會,乃道:“青州亦要地也,玄德欲防冀、兗,其兵少,故往求張燕。”公孫瓚又哪里會和趙云,自己和劉備同樣起于黃巾,都是帶甲數(shù)萬的諸侯,如今劉備風(fēng)光十足,自己卻連敗于袁紹之手,更何況,這些年他與劉備情分漸薄,哪里能拉得下臉去青州求援。
趙云聽了,也只好作罷。
袁紹與高干在城外,連攻公孫瓚別將之營,公孫瓚于城中高樓望見,乃自引軍出救。連戰(zhàn)以來,先后救校尉鄒丹、田楷、單經(jīng)等將。
而后怒道:“救一人,而諸將坐待我而不力戰(zhàn),今我不往救,其必死戰(zhàn)以拒袁紹。”于是袁紹復(fù)攻營時,公孫瓚據(jù)守高城而不出救。前后數(shù)營被袁紹攻占。將士或死或逃或降。此時公孫瓚又為之后悔。
這日袁紹攻營時,公孫瓚引大軍出城,突擊袁紹。袁紹軍習(xí)慣了公孫瓚閉城不出,此番幽州軍突然出擊,打了冀州軍一個措手不及。袁紹軍為之大亂。亂軍中,趙云一槍刺袁軍將領(lǐng)崔巨業(yè)于馬下。幽州軍士氣大勢,于是公孫瓚親自引軍趁勢掩殺,直殺得袁紹軍丟盔棄甲,大敗而歸。
追至易水時,高干率并州騎前來救援,兩軍大戰(zhàn)一場,公孫瓚士卒連番廝殺,力氣將盡,而并州騎養(yǎng)精蓄銳,力氣充足。公孫瓚大軍不敵并州騎,遂敗還易縣。
這一仗打完之后,公孫瓚想著自己要同時面對冀州兵和并州騎,于是決定堅守不出以待援,乃與眾將道:“我昔驅(qū)畔胡于塞表,掃黃巾于孟津,當(dāng)此之時,謂天下指麾可定。至于今日,兵革方始,觀此非我所決,不如休兵力耕,以救兇年。兵法百樓不攻,今吾諸營樓樐千里,積谷三百萬斛,食此足以待天下之變。”
于是令人于易縣周圍連立營寨,開墾屯田,于城中豎立高樓,以觀城外形勢。而遣諸將于城外,自與侍妾居于城中,疏遠(yuǎn)賓客,專注享樂。從此之后,謀臣猛將想見公孫瓚一面也是千難萬難。更別出去與袁紹打仗了。
袁紹見公孫瓚連營千里,據(jù)城不出,有恃無恐。想了想兩支大軍耗在這里也不是辦法,于是便去信給公孫瓚,咱倆不如講和吧。從今以后,我不圖謀你的幽州,你也不要來圖謀我的冀州,大家相安無事,如此可好?若是伯珪你同意的話,我愿意嫁個女兒給你兒子。
公孫瓚得信,以為袁紹懼己,又因黑山軍將至,消極度日的公孫瓚早已原地復(fù)活,此時精神抖擻信心十足的他哪里肯同意袁紹的求和。公孫瓚摩拳擦欲伙同黑山軍,畢其功于一役,徹底消滅袁紹勢力,而后吞并冀州。
于是公孫瓚欲擊鼓聚將,自率諸將屯于城外,以斷袁紹之后,只待黑山軍至,便約定共擊之。旁邊長史關(guān)靖勸道:“將軍堅守曠日,或可使袁紹自退。到時將軍自可引兵擊之。若舍易城而出,后無重鎮(zhèn),易縣之危,立可待也。”公孫瓚一聽,便從關(guān)靖言,仍守城中。
公孫續(xù)到了張燕處,如此。張燕一聽,道:“幽州乃我盟友,唇齒相依,不可不救也。”于是盡起大軍,與公孫續(xù)一道來救公孫纘。
兵將至,公孫續(xù)遣使者往其父公孫瓚處,大軍將至,大人有什么計劃沒有?公孫瓚便傳口信自己將親率五千精騎準(zhǔn)備,你們到了就舉火為號,內(nèi)外一起夾擊袁紹。到時奮揚威武,決命于斯。公孫瓚完之后重賞使者,讓其回報公孫續(xù)。使者辭公孫瓚而出,結(jié)果在野外被袁紹斥候給逮住了,一通拷問之下,使者受刑不過,將計劃和盤托出。斥候便往報袁紹,袁紹得報大驚,道:“若無斥候,我軍敗矣。”
既然得了情報,袁紹便將計就計。數(shù)日后,袁紹使淳于瓊等詐作張燕旗號,于城外舉火,而自己則與顏良、文丑等四將率大軍伏于野外,只待公孫瓚兵出。
這晚,公孫瓚見城外火起,不由大喜,道:“袁紹敗矣!”于是披掛整齊,率了眾將一道出城,往攻袁紹大營。
直到攻破其營,才發(fā)現(xiàn),營中空空蕩蕩,只余旗幟號鼓林立,而四處響起的喊殺聲,不過是冀州兵在演戲。此時,公孫瓚哪里不知道自己中計了,于是怒吼一聲:“撤!”
可惜已經(jīng)遲了,在公孫瓚出城的時候,袁紹已經(jīng)完成了對公孫瓚的包圍,此時一聲令下,四面火光大作,號鼓齊鳴。公孫瓚只好引兵突圍。
好在身邊有趙云、田豫等諸將相護,而五千騎兵亦是幽州軍中遴選而出的精銳。經(jīng)過一番血戰(zhàn)回城,點檢人數(shù),騎兵只剩千余,而戰(zhàn)將只余趙云、田豫、田楷,卻不見了鄒丹,單經(jīng),趙方。
公孫瓚見將士一身血污,人人帶傷,心中悲戚,想要開口,終究無言。公孫范坐鎮(zhèn)城中,來迎公孫瓚,見將士凄慘模樣,也是黯然神傷。
公孫續(xù)引黑山軍至,見袁紹盡破城外己軍之營而重重圍住易縣,不由大驚,使人探之,須臾,斥候來報,言袁紹詐作援軍,趁夜大破幽州軍。
公孫續(xù)大怒,報于張燕,于是引軍來與袁紹戰(zhàn)。袁紹正是洋洋得意之時,軍心士氣正隆,于是遣張郃來戰(zhàn)公孫續(xù),兩軍鏖戰(zhàn)一場,公孫續(xù)不得勝,乃引兵退保西山。
劉虞在幽州,聞公孫瓚兵敗,大罵道:“豈有如公孫伯珪之頑悍而樂殺者耶?自恃才力而驕矝疏獷,豈有不敗之理。”劉虞也知道,自己能夠在幽州懷柔,那是因為有公孫瓚這個威懾在。不打疼胡人的話,胡人哪里會和你坐下來講道理。是以,如今公孫瓚這個幽州屏障有難,他卻不能坐視不管。于是使部屬鮮于輔率大軍南下,欲往救之。
【精彩東方文學(xué)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