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詡的使者又來了,見到呂布說我們那邊準備好了,差不多要動身了。呂將軍你怎么打算,是自個待在并州還是與我們匯合,一道往青州進發?
呂布攻城不順,正沒臺階下,見賈詡使者復來,便順水推舟,回應道:“天子鑾駕東歸,吾豈有不隨侍左右之理?”遂約好在上黨邊境恭候大駕。
河東這邊得了回應,遂便盡起大軍。張繡自引軍與前方開道,楊奉與董承率部護衛天子百官在中軍,段煨則引軍于后。一行數軍,把天子與百官護衛得嚴嚴實實,旌旗遮天蔽地,鼓聲隆隆,號角齊鳴。開始往北而行。
河東太守王邑與韓暹、胡才、李樂等將,出城相送三十里而還。這個時候,青州這邊也早早開始行動了。張飛率了大軍,一路進入了清河,卻不往界橋,順著靈縣一路往魏郡去了。清河有人察覺,遂報之于魏郡,說有青州軍入境。魏郡留守的雖然是袁譚,但軍國大事卻盡托之于麴義。袁譚來找麴義,道:“麴將軍,聞清河有報,青州軍又入我境,為之奈何?”
麴義道:“此圍魏救趙之計也,公子盡管放心,有我在,魏郡無憂也。”麴義在冀州,屢立功勛,大破公孫瓚之后,卻被袁紹棄之不用。兩次征討幽州,盡用親信大將,卻留麴義鎮守后方。麴義心中不滿久矣,這時見袁譚來問,口中說是如此,心中卻是想道,只要界橋未告急,我管他青州軍進冀州去打哪里。
張飛一路晝伏夜行,到了館陶,便忖道,魏郡西連司隸,乃袁紹根基所在,若聞我大軍入境,其守將必盡起郡兵來攻我,我雖不懼,然迎駕事大,不容有失。不若分兵。遂將數千大軍,化整為零,打起冀州旗號,分批前往漳水上游。各自之間,又使斥候相互聯系,前后呼應,以備突發事件。
袁紹率了精銳北上,其他諸郡,便只留有一些郡縣兵,魏郡雖然還有麴義部隊,但也只是在鄴城坐鎮。張飛此來,基本上又都是騎兵。所以當一隊騎兵經過時,有人看到了,也只以為是冀州兵。誰會想到張飛會膽大包天,讓自己部隊在敵境之內分散前行?
過了斥丘,到了平陽城時,前方就快接近鄴城了。這時,終于有人感覺到了不對。平陽城守將在城頭,看著城下一隊隊的騎兵,對身邊的校尉道:“從昨日到如今,總共過了多少人?”
校尉答道:“每過一個時辰,便有二隊騎兵過境,從昨日至此時,大若數千人矣。”
守將聽完之后大驚,道:“此必敵軍,非我軍也!”他清楚得很,自家的騎兵大部分都已經隨主公北上了,如今冀州境內,哪里還有如此規模的騎兵?雖然心中清楚,但是自己卻不敢出戰,憑平陽城的這點兵力,想去招惹騎兵,除非是自己不想活了。于是便遣騎飛奔至鄴城告急。
袁譚得了消息,說境中有數千騎兵活動,已經接近了鄴縣,不由大驚失色,于是連忙來尋麴義:“將軍,平陽守將稱有數千騎兵入境,已近鄴縣矣,還請將軍速作防備。”
麴義聽了有數千騎兵,也不禁一驚,便喚來牙門將吩咐道:“汝且出城,探得分明速來報我。”
牙門將領命而去,麴義方對袁譚道:“公子勿慌,有吾在此,便是再多騎兵,也是無用。”
袁譚想起便是眼前此人,曾率步卒大破幽州鐵騎,陣斬公孫瓚大將嚴綱。心中不禁一松,暗道有這位在,還怕什么騎兵,更何況還有堅城為守御。
過了平陽城,前方就是鄴縣了。漳水上游,散布著無數城池,沿途上去,分別是鄴縣,武城,九侯城與污城。這就是當初賈詡不愿意走漳水的原因。在他看來,走魏郡甚至比走并州還要更加危險。并州只要打通了壺關,后面一直到雁門,基本上就都是通途了。而走魏郡,不管走不走漳水,都很危險。
一入魏郡境內,上有鄴縣,下有黎陽。到時兩處守軍齊出,把道路一鎖,便真正是麻煩了。到時在魏郡一耽擱,袁紹再調大軍一圍,完了,插翅難飛。所以現在盡管相信劉備的安排應該穩妥,但賈詡也是心神不寧,生怕途中出了什么差錯。
到了鄴縣境內,張飛也不打算隱瞞了,想隱瞞也隱瞞不過去了。這個時候再分兵,搞不好就要被鄴縣守將分批給吃掉。于是便聚攏大軍,打出旗號,大搖大擺的開始行軍。麴義牙門將帶了人偵察敵情,一看,好家伙,數千騎兵,打的是青州虎將張飛的旗號。看得仔細之后,便迅速往鄴城匯報。
袁譚聽了匯報,臉色鐵青,對著左首的麴義道:“將軍,張飛乃青州虎將,號稱萬人敵。今其率軍來此,將軍可有良策?”
麴義心中已經轉了無數個念頭,此時聽了袁譚問話,便道:“公子,主公北上之時,有何話吩咐?”
袁紹的話袁譚記得一清二楚,當下不假思索,立馬答道:“留守魏郡,保冀南不失。若敵來,則拒之于界橋,靜候援軍。”
麴義一拍手,道:“對啊!我們的任務便是守住魏郡、守住冀南。外面的騎兵不管是張飛也好,張燕也罷。他一不攻城,二不掠民。管他作甚?”
袁譚被麴義的話給噎住了,這,這,這是什么意思?袁譚面紅耳赤,大聲道:“敵入我境,豈有不驅逐之理?”
麴義道:“公子,我鄴城、我魏郡可有兵力以抗數千騎兵?勉強戰之,必遭敗績,到時損兵折將不說,惹惱了敵兵來攻打我城池,到時為之奈何?”
袁譚哪里說得過麴義這個久經戰陣的行家,愣了一會便又問道:“那以將軍之見?”
麴義道:“不如以不變應萬變。敵不動,我不動。敵若攻城,我守土有責,自然會率軍擊之。公子,主公攜二公子前往北地,又命三公子坐鎮并州。此關鍵之時,公子可得三思啊。寧可無功,不能有過!”
袁家三兄弟爭寵,不是一天二天的事,全冀州的人都知道。麴義這么一說,可正說中了袁譚的心事。他在魏郡,敵軍過境卻不聞不問,到時兩個兄弟知道了往父親大人那里告上一狀,那繼嗣就沒自己什么事了。可是麴義說的也很有道理啊。要打明顯以魏郡之兵是打不過張飛那支騎兵的,打輸了更危險,還不如聽麴義的以不變應萬變。若是張飛真的攻打城池,再讓麴義出兵不遲。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