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v id="content"> 張燕在寨中,正閑來無事,訓練健兒,忽然聞報,山外有一伙人,自稱是青州使者,為首的那個是清河崔琰,正在外面求見頭領。張燕平難中郎將當了也有些年頭了,麾下的這些兒郎們卻仍然不改匪氣,不稱他將軍而呼為頭領,張燕糾正了幾次無效,便也隨他們去了。 此時聽山外青州使者清河崔琰求見,不禁雙目一亮。喜道:“快頭前帶路,吾要親迎使者進來!” 一路疾行到了谷外,張燕一眼便看見了站在前列的崔琰和張遼,這二人,靜靜立在那里,淵渟兵峙,一看就是非常之人。不由心中暗暗嘆服,不愧是青州俊彥、北地名門也。張燕目光一轉,便看向了崔琰,崔琰站在最前方,又一身儒袍,張燕一眼便認了出來,疾搶數步,深深一揖,道:“張燕見過崔使者,崔君遠道而來,燕有失遠迎,恕罪恕罪!” 崔琰扶起張燕,溫和的笑道:“久聞將軍之名,今日有幸得見,崔琰之福也,吾等不告而訪,將軍何罪之有。” 二人客氣了幾句,崔琰又向張燕介紹張遼。二人同為張姓,雖然都是假的,也免不了客套一番。張燕把崔琰等人迎至谷中,置酒相待,酒過三巡,乃問崔琰之來意。 崔琰便道:“今下紛亂,諸侯相爭久矣。吾家主公劉青州,出身宗室,炎漢后裔,自出仕以來,荷先帝之重恩,負萬民之景仰。不忍見漢家基業一朝傾頹,是以數年以來,征董卓,討袁術,挽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之將傾。屢興義兵,以伐不臣。冀州袁紹,本自名門之后,其家四世三公,歷代簪纓。然則其豺狼心性,既已總督冀、并,又貪幽州。數年之間,連戰公孫,使其覆滅,邊塞無憑。而戰火延綿,百姓何辜?今其又擅自興兵,攻涿郡,圍廣陽。劉太傅德范海內,名標下,自鎮幽州至今,惠及何止萬民。如今卻受困于袁紹,非我青州不得解脫也。吾家主公見袁紹兇頑,遂興義師,欲討此逆。故遣崔琰至此,來請將軍相助。不知將軍可有意乎?” 張燕聽了,心中立時掀起巨瀾來。當年他也是活不下去了,不得已之下,從了黃巾,然后跟隨黃巾一路南征北討,直至黃巾滅亡,他又被推舉為頭目,帶著黃巾殘部縱橫北地諸郡直到如今。 當初大賢良師為什么要造反,他在黃巾軍中時,也常聽人道及,是漢家已有下數百載,已經是到了改朝換代的時候了。既然要改朝換代,自然避免不了五德學和一句流傳了數百年的讖語。自先秦至漢,讖緯之學大為盛行。漢武帝有次可能是喝多了,便道:“漢有六七之厄,法應再受命,宗室子孫誰當應此者?代漢者,當涂高也。”然后這句話就被下人給牢牢記住了。到了東漢,光武帝劉秀寫信給以此讖語而稱帝的公孫述,代漢者當涂高,你是那個當涂高嗎?不要瞎搞了,我也不怪你,亂世之時人人有想當皇帝的想法很正常,你還是快點投降吧。結果公孫述不作理會,然后就被劉秀給攻滅了。劉秀得了下之后,下人又牽強附會,劉秀才是那個當涂高,秀字便是結了穗的稻子,稻子又生在路邊,然后又六七之厄是六加七共傳十三位皇帝,合該到劉秀這兒復興大漢…… 當涂高與五德輪轉一,因為漢武帝的金口玉言,然后劉秀又親自承認并證明過這讖語,所以上至帝王將相,下至平頭百姓,皆深信不疑。幾百年以來,人們也一直牢記著。袁術認為自己出自陳舜之后,袁氏是土德,自己字公路,所以就是那個當途高,不顧一切的稱帝,然后就被滅了。后來歷史上的曹丕為了代漢,聽信了許芝那句當涂高者,魏也,象魏者,兩觀闕是也。當道而高大者魏,魏當代漢的鬼話,連自家的先祖都改成了黃帝以合讖語,然后篡漢之后,年號都是黃初來應土德這個符命…… 話回來,到了漢靈帝的時候,政治**,民不聊生。黃巾起義便爆發了。張角三兄弟怎么解讀當涂高,張燕也不知道,他只知道,漢朝要滅亡了,按照五德輪轉,漢是火德,火德之后,便是土德。所以黃巾軍頭裹黃巾,來鎮壓漢朝氣運。結果沒想到,漢朝沒被黃巾軍給鎮壓下去,黃巾軍反而被迅速撲滅了。張燕在這亂世艱難的生存了下來。他一直在冷眼旁觀,看著漢家朝廷不斷衰落,看著諸侯不斷壯大。心中每每長嘆,漢室果然是氣運將終了,可惜大賢良師不得其時也。 可是沒幾年,劉備卻于諸侯中迅速崛起,東征西討,擊破公孫度,掃滅袁公路,據有青、徐二州。好不威風。張燕每每聞之,亦不得不感嘆劉備本事非凡。現在劉備兵強馬壯,與袁紹周旋都不落下風。莫非這六七之厄又要應在劉備身上? 張燕腦洞大開了。西漢十三帝,然后王莽亂漢,光武皇帝中興。自光武帝傳到如今,也是十三帝了(算上劉辯和他兒子劉珉)。下已經有了袁術稱帝、諸侯之亂。情況與當初光武皇帝之時多么相似。莫非終結這亂世,再興大漢的,便是劉備劉玄德? 反賊出身的張燕,壓根就不把如今的二位子放在眼里,在他看來,無非是無用之傀儡罷了。下劉氏諸侯,劉虞與劉表老邁,劉璋遠在益州。只有劉備,根基已固,一派興旺。而自己素來與袁紹有仇,不是袁紹,自己還在城池之中快活,又怎會躲在山谷之中。那么多的兄弟伙伴,死在袁紹手里,這仇恨豈能忘之?便是不與劉備聯手,自己與袁紹也是不死不休。如今劉備派了崔琰這等名士前來傾心招攬,誠意滿滿,自己又有什么理由不同意呢? 這山谷之中,缺這缺那,什么都缺,自己早就待膩了,有如此強勢的大腿抱,真是再好不過。一念至此,于是張燕便笑道:“劉使君亦知世上有我張燕乎?劉使君但有所命,張燕愿效微軀也。” 張燕很直接的效忠了。崔琰也被張燕爽快、直接的這句話弄得一愣,接著便笑道:“將軍真直人也。他年圖畫麒麟閣,論功于云臺之時,將軍必不悔今日之決斷也。” 麒麟閣是漢武帝建立起來供奉功臣的地方,云臺有漢明帝時開始供奉的二十八將。張燕雖然是一介武夫,卻也知道這個典故,當下高興得哈哈大笑起來,頜下胡須亂抖,道:“如此,便借崔君之吉言了。”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