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會開始,循著慣例問詢了一些外國使節(jié)外交要求、離京官員謝恩陛辭6事后,便開始了今日的主要內(nèi)容:賑災和剿寇的事宜。
這是戶部和兵部職責內(nèi)的事情,自然有兩部的官員出班向皇上陳述事況、建言以對,戶、兵兩科言官也就此事發(fā)表了他們的意見和看法。對于賑災這件事,朝中眾位官員的意見大多一致,都表示要盡快撥付賑災米糧、安置受災難民,于是天啟命戶部侍郎鄭三俊為欽差,即可調(diào)配人手、裝載米糧赴灤州總攬賑災事宜。
至于荷蘭人侵占澎湖一事則有點麻煩,原因是御史崔奇觀彈劾漳南道副使程再伊放任副將張嘉策接受荷蘭“紅夷”銀三萬兩,許其在澎湖互市。既然有御史彈劾,兼之海患嚴重,
朝廷不得不察,一番商議之后,天啟派都察院僉都御史朱世守會同兵部官員同往福建查處,并督促福建巡撫南居益嚴厲懲荷。
兩件大事商議完畢后已經(jīng)過了不少時候,不要天啟皇帝,就連站在后排的孫陵也有些累了。于是,在升殿太監(jiān)高聲唱諾“百官有事立奏,無事退朝”聲中,孫陵猛地驚醒過來,便想要沖出官班,高聲來一句“臣有奏”——這是葉向高早已安排已當?shù)模伤@個掃平四川叛亂,為東林立下大功的新晉官員來打響疏救汪文言的第一炮,此時他又豈能違囿首輔之意?
可是,就在他有所行動之前,猛地里站在他前面的官班中突然沖出了一名官員,伏地拜曰:“皇上,臣兵科給事中郭允厚有奏。”
孫陵心中一驚,郭允厚是閹黨成員,他在這個時候出班奏事,難道果真如葉向高所想,他們打算要彈劾錦衣衛(wèi)都指揮駱思恭,以期能夠撬開汪文言之口嗎?
他心中有些懊惱,不由責怪自己剛才走了神,以至于讓他人搶了先,也不知道首輔會不會怪責下來。
天啟雖然有些不耐煩,但終究不好此時不讓別人話,只好道:“你有何事要奏?”
郭允厚抬起頭來,大聲道:“皇上,今日之大明,既有虜酋寇邊搶掠,又有地震、決堤等內(nèi)患為虐,兼之我大明百姓傜賦深重、難以維持,導致國庫空虛。為天下計,臣奏請皇上對兩淮、兩浙富庶之地派遣鹽監(jiān),詔收鹽課。”
此言一出,滿堂嘩然。
兩淮之地是大明產(chǎn)鹽重地,所產(chǎn)之量居各地之首,大明收取的鹽稅銀兩,有一大半出自于兩淮,且兩淮多鹽商巨賈,富不可言,大明朝廷每年從這些鹽商手中征得的稅款便不在少數(shù)。至于兩浙之地,那就更不用了,更是富足甲天下,光是每年上繳朝廷的稅銀,也是大明其它省份所望塵莫及的。
可是,兩淮、兩浙之地,是朝中東林黨人的大營,東林黨中許多人便是出自兩浙,身后有兩浙商團的支撐和扶持,朝中的東林黨,在某個程度來,也代表著這些江南商賈的利益,是這些商賈們在廟堂之上的喉舌。
如今郭允厚提出來要派遣鹽監(jiān),加收兩地鹽稅,這可是又捅到了東林黨人的要害處,讓他們怒不可遏。
近年以來,就是因為三黨中人的攪合打岔,導致東林黨施政的策略有所偏差,天啟皇帝更是調(diào)整了大明的稅賦政策,不僅將早已取消的派往江南的礦監(jiān)、茶監(jiān)給重新放了出來,且還加重了江南一帶的稅賦。就因為這件事,他們早前就曾和天啟皇帝力爭過,雙方經(jīng)過一番討價還價,終于達成了初步的妥協(xié)一致,
可如今,郭允厚居然又將此事提了出來,不僅如此,他還要求唯獨對兩淮、兩浙地加收鹽稅,這非是要逼得江南富紳吐盡囊中所得才善罷甘休么?
東林黨人忍無可忍,吏部員外郎周順昌第一個跳了出來,戟指郭允厚,斥道:“擾亂圣聽,一派胡言,此心可誅!”
郭允厚轉(zhuǎn)過臉來,看著滿臉激憤的周順昌,淡淡道:“周大人,這可是利國益民的事情,你何處此言吶?”
周順昌一撩官袍,對著天啟跪下,大聲道:“皇上,這派遣鹽監(jiān)、增收鹽課一事萬不可為啊,兩淮、兩浙之地固然富庶,可是他們所承擔的稅賦也是我大明諸省之中最重的,一直就疲于應對,難以為繼,我大明富有天下,豈能做此涸澤而漁、與民爭利之事啊?還望皇上明察啊!”
天啟聞言微微蹙起了那道秀眉,如周順昌所言,兩淮、兩浙地承受了大明最重的稅賦不假,可是要到他們疲于應付、難以為繼,卻也不免言過其實了,對著郭允厚道:“郭給事,你既然上奏增加鹽課,出你的理由?”
郭允厚應聲道:“臣遵旨。”頓了頓,續(xù)道,“皇上,我大明一年發(fā)出的鹽引多達兩百多萬,鹽稅收入?yún)s只有區(qū)區(qū)白銀一百萬兩,每引稅課不過三、四錢銀,我大明從每斤鹽中抽稅不過兩文。鹽課乃國之重器,稅課如此之低,可謂史無前例,臣嘗查史書中載,宋時,每斤鹽抽稅三十文,是朝十五倍之多。”
到這里,環(huán)目一掃對他怒目而視的東林黨人,繼續(xù)道:“但在市井坊巷之中,每斤鹽的售價為何呢?宋時,每斤鹽售價為五十文;而朝,每斤售價為三百文。我大明之鹽業(yè),朝廷稅課如此之低,按常理,鹽的售價也應該極低才是,可如今,縱然稅賦低成這樣,每斤鹽的售價居然高的十分離譜,超過了宋朝售價的六倍不止……”
郭允厚到激動之處,不禁立起身來,環(huán)目掃視朝中諸人,高聲道:“下官請問朝中諸位大人,這稅賦如此低,售價如此高,兩淮、兩浙的鹽商巨賈從中賺了多少我大明朝廷的銀子?從中賺了多少我大明百姓的銀子?我大明朝廷,該不該向兩淮、兩浙派遣鹽監(jiān),該不該向這些商賈收取高額稅賦?”
其言有理有據(jù),就連孫陵都感到無從辯駁,覺得理應如此,畢竟在朝廷法度政策下,這些商販才能賺得盆滿缽滿,如今大明災禍四起,他們沒有理由不來反哺朝廷,為國出力。
天啟皇帝聽得連連點頭,顯然郭允厚的話也深深打動了他,正欲話之時,卻見周順昌漲紅了臉,兀自強辯道:“皇上,臣以為此言大不妥當,雖然宋時的鹽課高于朝,但事出有因,豈能一概而論,又豈能以前朝之政,度今日之法?今日國之戶口已大大超過了宋朝,且鹽業(yè)產(chǎn)量雖有增多,但終究比不上人口的擴張,故此,當需大于求之時,鹽業(yè)售價之提升乃必然之理,又豈能以宋時較論?”
周順昌理了理思緒,接著道,“至于鹽課如此之低,也是我大明朝恩澤天下、造福百姓之舉,不與百姓爭利、永定稅賦于民,難道不是我大明洪武帝定下的萬世章法么?豈能因為國庫枯竭,就將所出轉(zhuǎn)嫁于百姓頭上,此舉,當令天下商賈、庶民寒心吶!”對著天啟長拜于地,喊道,“望吾皇深明其義,勿作傷財擾民之舉啊!”
最后這句的就有點激進了,天啟一雙淡眉已經(jīng)擰成了結(jié),滿臉的不悅之色。
郭允厚見狀連忙道:“皇上,此乃為國利民之舉,倘若施行,當使國庫充盈,大明強盛,望皇上早做裁斷,下詔施行啊!”
“臣附議!”閹黨霍維華站出班列,對著天啟俯首道。
“郭給事滿嘴胡言,強詞奪理,臣反對,望皇上明裁!”東林黨人魏大中站出官班,第一個聲援周順昌。
“臣附議!”
“臣反對!”
一時之間,雙方的勢力各自出班聲援,并開始了互相指責斥罵,整個皇極殿上亂成一團,朝堂之上成了東林黨和閹黨互掐的場所,亂糟糟、氣哄哄,嘈雜無比。
“周順昌,官看你就是我大明朝的蛀蟲,勾結(jié)淮、浙商販專事不法,否則我大明鹽稅何低于此?”霍維華開始了對周順昌的謾罵侮辱,言語無狀。
“匹夫,安敢做跳梁之舉?”周順昌不淡定了,回擊道,“汝這等奸猾之人,也敢在朝堂上放肆,皇上遲早將你發(fā)配邊關(guān)。”對這個彈劾王安、暗施詭計的人,東林君子心中都感到無比的憤慨。
這邊廂,郭允厚對著魏大中吼道:“孔時老賊,你何必假意惺惺、弄名作態(tài)、標榜清廉,你以為我不知道你在江南持有的田地房產(chǎn)嗎?我看你就是個吃人不吐骨頭的大倉鼠。”魏大中出身貧苦,入仕后還粗衣敝事,且以清廉之名聞于當世,號稱舉發(fā)賄賂,饋者無敢臨門,是東林黨中的一大標桿。
魏大中怒不可遏,吹著胡須朝郭允厚罵道:“你這個無恥人,劾舉首善書院,詆毀清流之名,早為仕林所不恥,還有臉在此大放闕詞?”
“仕林?”郭允厚哈哈大笑,“你們東林黨所謂的書院、會堂,便能代表整個天下間的讀書人么?便能掩蓋大明所有讀書人的心聲么?真正是好笑啊……哈哈……”
朝堂之上,兩黨爭執(zhí)不休,互為指斥,亂象紛紜。但朝堂之上的東林黨人此刻畢竟占了多數(shù),漸漸地,東林的呼聲完壓過了閹黨的呼聲,整個朝堂之上,只聞東林黨人憤慨激憤的抨擊,閹黨的聲音了下去,終于漸不可聞。
孫陵抬眼看了看坐于龍椅之上的天啟皇帝,只見他臉色發(fā)青,額上青筋暴起,雙頰繃緊,顯然在極力克制。
到了這個時候,他縱然是想要按照葉向高和**星的意思來上奏,也是無從發(fā)力不合時宜了,不得不捺下心來,聽著東林黨對閹黨的大力抨擊、怒言閥噠。
瞥了一眼站在官班前列的**星和葉向高,只見**星又是滿臉紅光,正在與人滔滔不絕作清濁之辯;而葉向高仍舊是那副老僧入定模樣,似乎對發(fā)生在身旁的一切聞若未聞,視若未睹。
原是參議朝政的重大朝會,在東林黨和閹黨的參合扭曲之下,成了雙方互相攀咬斥罵的一大鬧劇。
“黨爭誤國啊!”孫陵如斯長嘆,能出現(xiàn)這樣的局面,真是讓他萬萬意想不到。
“皇上,微臣有話要!”一片嘈雜聲中,一個蒼老而振聵的聲音忽然高聲響起,掩蓋了那片爭執(zhí)之音。
聽到這聲喊,所有人都漸漸靜了下來,一時之間,朝堂上靜至落針可聞——熟悉的人都知道,這是當朝首輔葉向高的聲音,葉向高是除了當今圣上外,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重臣,他的態(tài)度,不能不引起所有官員的重視。
“哦?首輔有何話要?”天啟見是葉向高,也壓下了心中的不快,以平和期待的眼神朝他看去。皇極殿中的所有官員也目視著他,看他究竟是如何一種態(tài)度。
葉向高站出班列,朝著天啟微微俯身,道:“回皇上,老臣以為,對兩淮、兩浙之地派鹽監(jiān)、增稅課,必定充盈我大明國庫,乃上善之法,理應為之!”
“轟”的一聲,此話一落,整個朝堂之上又炸開了鍋,議論紛紛,嘈雜不休。
令閹黨成員萬萬想不到的是,內(nèi)閣首輔、東林宿老葉向高竟然贊成他們的意見,表態(tài)同意詔增兩地鹽稅;大部分東林黨人也是大吃一驚,萬萬料不到葉向高居然并不站在自己的一方,而是附和閹黨成員。
站在葉向高身后不遠處的**星氣炸了胸膛,顫聲對著葉向高道:“葉福清,你……你什么……”他是真心沒有想到葉向高竟然如此話,完不考慮自己的立場,一時之間指著他的手發(fā)著顫,不知道該如何措辭以對。
“皇上!”葉向高罔顧朝堂之上的議論,繼續(xù)對著天啟道,“自老臣出任閣臣以來,邊事不斷、內(nèi)紛不止,我大明內(nèi)外交困,入不敷出,國庫早已空虛。如今,若真能派遣鹽監(jiān)、加收鹽課,當能為國庫、內(nèi)帑增收不少,更能藉此度今日之困厄,這是利國利民之舉,老臣自當力贊成。”
話一落,朝堂之上又是陣陣驚噓議論之聲。(未完待續(xù)。)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