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軍連夜撤出了塔山堡,一把火將塔山屯糧燒了個一干二凈,這些后金來不及運走的十五萬石糧食部付之一炬,半點不留。rg
孫陵這樣做是冒著一定風險的,指不定有些人就會上參他糜耗軍糧,但他這樣做也是沒有辦法的事,這些糧食要從塔山運到寧遠,那要耗費不少時間,沒等糧食運完,后金的鐵騎就到了,那時還是便宜了敵人。
既然運不走,自然不能留給敵人,若是他們這支軍隊成了護糧隊的話,那么攻守之勢互換,他們反而會成為后金的靶子,大違他們游擊戰術的意,所以將糧食毀掉是最好的辦法。
當然,將來也許有人會參劾他,他寧愿毀掉軍糧也不將這些糧食運回寧遠,但此刻他已經顧不得這么多了,將來的事留到將來再。
夜色漆黑之中,明軍朝著弘螺山方向進發,于天色放亮時分進入了弘螺山區。
他們這一次進入山區仍是按照以往部署,所有人都是輕裝簡行,當然他們也從塔山帶夠了足夠的糧食,這些糧食起碼夠他們吃上好半個月。
弘螺山山勢并不算特別陡峭,但勝在山峰錯落,連綿不絕,從北往南一直延綿十數里,莫幾千人,就是上萬人一頭扎了進去,若是想找到他們并將他們徹底消滅,無疑也是非常困難的事情。
明軍從南面進入山區,在軍中熟悉此處地形的老兵指引下,進入了山區中的一個腹地,就地扎營安頓下來。
孫陵的想法很簡單,眼下不足以和后金正面爭鋒,憑這點兵力去救錦州簡直就是天方夜譚,所以只能采取靈活機動的戰術來對付敵人。他們孤軍懸于遼左,袁崇煥又不會派兵前來支援,而他也不好意思就這樣回去,所以,只能暫時找個棲居之地立足。
多虧了遼西走廊上還有這么一大片山區可以供他安身,弘螺山范圍廣,樹林密,乃是一個絕佳的隱蔽之所。
軍連日奔波已是人困馬乏,孫陵下令軍休息一日,隨時做好出擊的準備。
到了第二日,軍兵士基恢復了氣力,并且斥候還將整個弘螺山附近的情形打探的一清二楚。
弘螺山由于地處大明邊墻之畔,西北面就是蒙古哈喇慎部的地界,東南面就是遼西走廊,所以這一帶向來人跡罕至,樹林茂密,簡直就是一個未開發的原始深林。
山麓的北面,也就是通往錦州的道路上,靠近女兒河的地方,有兩座明軍的堡壘鼎足而立,分別是大福堡和大興堡。
據斥候探得,眼下這兩座堡壘已被后金占據,戍守明軍已經逃得不知去向,他們若要前往錦州,非得從這兩座堡壘的范圍內經過不可。后金顯然也對這兩座堡壘掉以輕心,并沒有派出大隊人馬駐扎,守衛這兩座堡壘的只有一個牛錄的戰兵,加上偽軍也就一千人不到,以他們目前的戰力可以輕易將這兩座堡壘拿下。
所以,只要拿下這兩座堡壘,就將打開通往錦州的通道,從此往來無阻,進可攻,退可守,完占據對敵主動權。
按照歷史的發展,皇太極最終還是要分出主力部隊前去攻打寧遠的,并在寧遠城下遭到了袁崇煥的力反擊,如果事態仍是如此的話,那么他們便大有可為。
因為后金留守圍困錦州的兵力不會太多,只在二萬人左右,光是錦州城中的兵力就不下于三萬,再加上他們這支隨時可以從敵人側翼發起突襲的精銳,完可以給錦州城下的敵軍造成嚴重打擊。
其實這幾天來,孫陵也思考了許多,因為他發現,傳中不可一世的后金八旗并非不可戰勝。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明軍見到了后金軍就仿佛見到了催命惡鬼般,往往不戰自潰,倉皇而逃?
自從來到這個世界后,他不止一次思考過這個問題,以他現在對大明朝局和天下事態的把握,總結出了幾點原因:
第一,明軍戰略部署往往失誤。其實,明軍的戰斗力根就沒有跌落到不能與后金一戰的地步,無論是萬歷朝時四路興師還是遼陽城下的川浙聯軍,都讓后金感到極大的震撼,見識到了明軍的真正實力。
這些都是明金的精銳之師,無論是杜松還是劉綎都是百戰之將,卻由于內部互相掣肘,難以協調配合才導致了薩爾滸大敗。至于遼陽之戰,川浙聯軍在敵情不明的情況下前去迎戰后金,縱然在如此不利的條件下,仍然給后金造成了極大的打擊,后金付出了慘重代價才殲了這支聯軍。
第二,明軍內部掣肘太嚴重了。廣城之戰就是非常明顯的例子,王化貞和熊廷弼的不合直接導致了各軍互不配合,最后被后金輕易取得廣寧。別以前,就拿現在來吧,他孫陵經略遼東,負責遼軍事,但如果袁崇煥不配合的話,他只是一個空架子而已,就算有再好的部署和決策也無濟于事。
就是崇禎朝決定大明和后金最終命運的松錦之戰,來按照洪承疇的部署,明軍穩打穩戰,布下陣勢,就是耗也能將后金耗殘,可負責監軍的張若麒卻一再慫恿洪承疇出戰,導致洪承疇的戰略計劃流產,在缺糧缺支援的情況下敗給后金。
第三,遼東軍鎮養寇自重,卻成了養虎為患。遼東軍鎮將門紛紛打著養寇自重的主意,一邊放縱后金崛起一邊中飽私囊,后金是強大,他們會收到朝廷的重視,這不,果然明廷花巨資打造起了關寧防線,更是讓他們個個肥的流油,成為了一方軍閥。
可沒曾想到,他們在大發橫財的同時,后金也在他們的放縱下迅速崛起,并來強大,直到八旗戰力足以與明軍爭鋒,甚或超過了明軍。令人可恨的是,就是到了這個時候,遼左軍鎮還在做著白日夢,不愿去正視眼前的問題,或者到了這個地步,他們已經沒有能力改變了,后金已經變得超乎他們想象的強大,已不是他們能夠正面抗衡得了的。
遼左軍鎮自己干不過后金,也不愿看著友軍獲勝,這樣一來他們豈不是很沒有面子,朝廷留著他們還有何用?
于是乎他們在其它軍鎮客軍和援軍來遼作戰時,總是陽奉陰違,拖他們的后腿。寧可放著客軍、援軍去送死,也不愿伸出手來拉他們一把。有的時候更過分,往往兩軍對陣,還沒開打,或者剛一開打,他們就扯呼逃跑,把友軍的側翼賣給了敵人,導致軍崩潰,友軍覆滅。
孫陵想到這里就痛心疾首,他以前對這些傳聞還只是將信將疑,如今到了遼東,才總算見識了到了這些遼左將門的“厲害”,就好比日前一戰,如果不是吳襄這個狗日的率先逃跑,也許正藍旗就元氣大傷,軍覆沒了。
正在思慮之時,燕南天來到他的身邊,挨著他在一株老樹下坐了下來,遞給他一塊干糧,道:“大人,吃點東西吧,你已經半天沒吃東西了。”
孫陵接過干糧,咬了一口,感覺味如嚼蠟。
這是一塊干巴巴的烙餅,是用粗糧和大豆做成的,比他平時吃的差了太多,簡直有點難以入口。
燕南天道:“委屈大人了,軍中伙食太差,也只有靠這個來充饑了。”
孫陵一笑,道:“沒事,袁崇煥對我們畢竟不薄,現在我們起碼還有的吃不是,總不要靠自己去籌措糧食。”
燕南天陪著他笑了笑,道:“大人,接下來我軍打算如何行動?是不是把大福堡給拿下?”
孫陵狠命咬了一口大餅,道:“不著急,我們在這里好好休息幾天,看看情況再。”
“看看情況?”燕南天很是不解。
孫陵微微一笑,故作高深莫測狀,道:“如我所料無誤,皇太極將會率領八旗精兵南下,首當其沖就是要再次攻取塔山,緊接著便揮師直逼寧遠城下。”
“什么?皇太極要去攻打寧遠?”燕南天一臉難以置信。
按道理來,皇太極首先要將錦州城攻破,然后才有可能進逼寧遠,要是他繞過錦州,長途跋涉去打寧遠的話,豈不是將自己置于兩座堡壘之間?要是錦州的趙率教此時出城野戰的話,他們豈不是要兩面受敵?
孫陵似乎看穿了他的想法,道:“南天,你是不是以為皇太極不敢這么做?”
燕南天皺著眉頭,道:“我覺得這似乎不太可能。”
孫陵加重了語氣,道:“我可以向你斷言,皇太極一定會去攻打寧遠。”
他能這樣,完就是憑著后世的記憶來斷言,因為如果按照歷史原軌跡發展,皇太極久攻錦州不下,心中惱怒,一氣之下便去攻打寧遠泄憤。而按照事態的走向來看,似乎偏差不大,所以他才把話的這么滿。
燕南天猶豫了一陣,才道:“如此真是如此的話,我軍該如何行動?”
孫陵冷冷一笑,道:“屆時,就是我們援救錦州的機會,務必要讓敵人在錦州城下栽一個大跟頭。”8)
</br>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