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四日,努爾哈赤率大軍征大明,他于曠野處布兵,南至海岸,北越廣寧大路,前后如流,首尾不見,旌旗、劍、戟如林密布,對外號稱十三萬大軍當時軍隊出征,一般都會大幅夸大自己一方的兵力,以起到恐嚇對手的作用,這也是司空見慣之事。
毛文龍也是個久經(jīng)沙場之人,他在心里算了一筆賬:按照努爾哈赤搞的八旗制度:一旗有五個固山,一個固山又有五個牛錄,一個牛錄滿員人數(shù)是三百人,所以一旗理論上的兵馬是七千五百人當然這只是男丁員數(shù),還沒有扣除缺額,建虜一般實現(xiàn)三丁抽一的制度,所以根本不可能有一十三萬人馬。
毛文龍知道此時建虜還沒有大幅擴軍,仍然只有八旗,滿打滿算也只有六萬人,努爾哈赤這次一舉出動四、五萬人,也可以說是精銳盡出了他再綜合陳國忠、金國賞、毛永福等人的情報,判斷出奴酋冬末春初必大舉進犯河西右屯等處,時間可能就在元宵節(jié)左右,于是向高第緊急派出塘報示警。
天啟六年正月庚戌日,上元節(jié)還沒有過完的時侯,高第接到了毛文龍的塘報,他見事態(tài)緊急,馬上向天啟皇帝匯報:”奴賊希覬右屯糧食,約于正月十五前后渡河……由此以東如錦州城大而朽壞,松山、杏山、右屯城小而低薄,皆前鋒游哨之地。夏秋無事防護屯種,入冬遇大敵則歸并寧遠以便保守。”
天啟皇帝也指示道:”狡奴蠢動有形,右屯積聚芻糧,俱要收拾內(nèi)地。卿新蒞關(guān)門,鋒刃方銳,宜嚴飭道將,倍修戰(zhàn)守,務保萬全。“
胡子睿知道高第的意思是說錦州、松山、杏山是明朝與建虜?shù)那吧陉嚨兀恢档贸⑴扇税咽兀瑧摷斜Υ_保寧遠、山海關(guān)一線安危要知道此前建虜兵鋒所向的沈陽、遼陽無一不是當時防備嚴密、重兵云集的大城,均被建虜攻克,廣寧那樣的大城更是還沒有等建虜攻城,便被漢奸孫得功獻城了,這次建酋努爾哈赤在時隔四、五年后大舉出動,要說高第心里不謊那是假的!
寧前兵備袁崇煥卻不同意高第的意見,揭曰:“據(jù)管錦右糧屯通判金啟倧呈照,錦、右、大凌三城皆前鋒要沖,倘收兵退守,既安之百姓復罹播遷,已復之封疆反歸夷虜,榆關(guān)內(nèi)外更堪幾次退守耶?呈詳?shù)降溃瑩?jù)此為照。兵法有進無退,錦、右一帶,既安設兵將、藏卸糧料、部署廳官,安有不守而撤之?萬萬無是理。脫一動移,示敵以弱,非但東奴,即西虜亦輕中國。
前柳河之失,皆緣若輩貪功,自為送死。乃因此而撤城堡、動居民,錦、右搖動,寧前震驚,關(guān)門失障,非本道之所敢任者矣。必如閣部言讓之又讓,至于無可讓而止。今只擇能守之人,左輔守大凌河,樊應龍等守右屯,更令一將守錦州,此城大于右屯,然稍緩矣。三城屹立,死守不移,且守且前,恢復可必......天下人可欺,此心終是欺不得。則聽之能者,本道說一聲明白便去也。”
高第力主盡撤關(guān)外之兵,只守山海關(guān)、寧遠一線袁崇煥主張不撤錦、右之兵,高第雖然是遼東經(jīng)略,但畢竟剛履職,威信不高袁崇煥身為寧前道兵備,是除高第之外的文官第一人,又得到孫承宗的載培,在軍中頗有威望,兩人意見相左,使得駐守在錦州、松山、杏山一帶的明軍將領不聽到底該聽誰的,一時之間,局面有些混亂。
然而建虜大軍可不會等你們商量一個結(jié)果出來,正月十六日建虜已至東昌堡,十七日渡遼河……努爾哈赤派出前鋒至西平堡作偵察工作,捉哨探問之,告曰:”大明兵右屯衛(wèi)一千,大凌河五百,錦州三千,以外人民,隨處而居。“努爾哈赤此次既然率領八旗精銳而來,錦州、右屯、大凌河的這點人馬還不夠看,很快建虜兵馬殺奔右屯衛(wèi)。
明軍將領都不傻,眼下建虜精銳皆出,憑手上這么點力量是守不往的,恰在此時,高第命令去寧遠駐防的命令也到了,于是守城參將周守廉率軍民已遁。錦州游擊蕭圣、中軍張賢、都司呂忠、松山參將左輔、中軍毛鳳翼,并大凌河、小凌河、杏山、連山、塔山七城軍民大懼,焚房谷而走,死亡載途,哭聲震野。
孫承宗之前曾經(jīng)在右屯存放了三十萬石糧草,雖然天啟皇帝、高第等人一再表示要轉(zhuǎn)移,但因為高第、袁崇煥二人思想不統(tǒng)一,影響了統(tǒng)一布置等種種因素,這三十萬石糧草以及存放在大凌河、小凌河、杏山、連山、塔山等等處的糧草,還是落在了建虜手中,努爾哈赤遂令八官領步兵四萬,將海岸糧俱運貯右屯衛(wèi)。
兵部尚書王永光疏言:”據(jù)高第塘報,奴賊本月十八日過河。請令經(jīng)略,嚴諭哨探、前鋒各營,并寧前各城堡,一意堅守。賊來奮勇堵剿,如有蓄縮不前、望風先退者,無問將卒,立斬以徇。一面料理關(guān)門守具。“
天啟皇帝詔曰:”奴報緊急,即著總督王之臣同經(jīng)略高第,守關(guān)商議行事其道、鎮(zhèn)等官或出關(guān)防御,或調(diào)兵固守,俱著相機策應,同心戮力,務保萬全。仍飛騎傳與毛文龍襲后搗巢。果能滅賊雪恥,朕豈愛通侯之爵,以賚勞臣。“
建虜四年多的時間,未曾出動,此番老奴大興兵馬而來,其志非小,天啟皇帝生怕英宗、嘉靖年間京城被圍的慘劇再次發(fā)生,著急上火,在批完王永光的上疏后,自己又發(fā)了一道詔書,曰:”朕以眇躬,纘承祖宗統(tǒng)緒,夙夜兢兢,志期保有疆土。而遼陽淪陷,未見恢復柳河之挫,益用痛心。朕是以更置經(jīng)臣、督臣以及鎮(zhèn)臣,政期一番振刷,立奏膚功。
今逆奴有將至右屯之報,其于山海,勢已逼近,一重門限,能無凜然?是惟爾經(jīng)臣、督臣、鎮(zhèn)臣之責,其務殫心料理,畫地分守,應守應戰(zhàn),毋得輕率躁進,毋得觀望不前。度茲小丑之情,不過為搶奪右屯糧草之計,而借茲為餌,正逆奴天亡之日也。“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