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人被丟進這個世界那年,或許是時空激蕩的原因,八七年年底的美國股災(zāi)額外的慘烈,比歷史上的那個黑色星期一還要糟糕許多。
當年,在12個小時之內(nèi),美國損失了8000億美元,占當年美國全年國民生產(chǎn)總值的12%,創(chuàng)下了美國股市成立以來最大的歷史跌幅,受美國股市崩盤影響,全球股市全線下跌,世界經(jīng)濟進入下行通道。
在梁遠帶著初生的遠嘉在中蘇邊境折騰化肥時,以李嘉誠為首的華人財團,已經(jīng)開始就香港置地的轉(zhuǎn)讓問題同怡和進行談判。
當時奉行“獲利在香港,發(fā)展在海外”方針的怡和系掌門人西門凱撒克,正在大力開展怡和洋行的非港島業(yè)務(wù),中東的石化、南非的礦業(yè)、美國的制糖業(yè),東南亞的酒店業(yè)務(wù)都需要怡和大筆注入現(xiàn)金。
由于怡和母公司已經(jīng)成功遷冊海外,抱著堅定撤資香港的凱撒克家族,在八七年年初通過一系列的重組分拆大幅削弱怡和母公司對香港置地的控制,將置地集團放在已經(jīng)成長起來的華商財團面前,打算將置地賣一個好價格,以便卷資遠走高飛。
可惜,八七年慘烈的美國股災(zāi)打破了怡和同香港本土財團的算盤。
受10月19日的美國黑色星期一影響,當天的香港恒指暴跌420多點,在港股被迫停市多日后的26日重新開市,恒指再瀉1120多點生生折去一半。整個港島殘骸遍地,一片哀號,上市公司紛紛展開自救當務(wù),香港置地的股票在半月之內(nèi)跌去四成,市值蒸發(fā)百億港元。
彼時的香港商界,驚恐萬狀如世界末日來臨,全港上市公司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哪有閑心閑錢進行收購,主導置地收購的李嘉誠自顧不暇。挪用了原本用于收購香港置地的資金。大手筆的推出百億港元救市行動。
八七年的股災(zāi)和熱帶風暴相仿,來勢洶洶,去得也奇快。當年年底,已經(jīng)墮入谷底的香港恒生指數(shù)開始上行。隨著銀行調(diào)低貸款利率。將資金注入港島各大財團。香港地產(chǎn)市況逐漸回暖。
時間進入八八年之后,李嘉誠舊事重提,在四月底又一次登門拜訪了怡和的掌門人西門凱撒克。在雙方的談判價碼不斷接近時,梁遠介入了共和國的南沙紛爭,一腳將原來的歷史踹入岔道。
為了配合某人的談判,共和國連洲際導彈都試射了,搞得香港一日三驚,恒生指數(shù)猶如過山車般大起大落。
在寧雷二戰(zhàn)南沙這短短的半年時間里,香港置地的市值變化毫無客觀可言,根本無法作為收購工作的參考。
寧雷一戰(zhàn)南沙之后,由于蘇聯(lián)宣布對越進行全新的軍火援助,置地的市值應(yīng)聲而落跌至七十億港元。
等到寧雷打完支點行動,全殲了越南空軍的所有主力,而蘇聯(lián)承諾中的軍火還在莫斯科的各大辦公室繞圈子時,港股大振,置地的市值沖高破二百億港元。
面對此種局勢,李嘉誠的收購談判注定要以悲劇收場,華人財團堅持置地低估值,怡和堅持置地高估值,在雙方無人退步的情況之下,李嘉誠啟動了強制收購,打算以每股十二元的價格強行收購置地。
而控制著置地的凱撒克家族,對出售置地的心理價位在每股十七元左右,面對這種局面自然不能坐以待斃。
怡和控股與怡和策略是怡和系企業(yè)在港上市公司的核心企業(yè),怡和控股和怡和策略相互持股,怡控占有怡策19%股權(quán),怡策控26%怡控。怡和控股、怡和策略分別控置地11%和15%股權(quán);分別控牛奶國際9%和27%股權(quán)。怡和策略控35%文華東方。
怡和系這種交叉互控方法,使得怡和集團管理層能以很少的股權(quán)穩(wěn)定控制各大上市公司的董事局,防止被第三者惡意收購。
雙方你來我往交手數(shù)個回合,華資財團控制了置地9%的股份,而怡和則通過定向增發(fā)、反收購等手段,成功的把置地32%的股份分散在集團下屬各個公司之中。
李嘉誠啟動強制收購之后,恰逢共和國和越南簽署了《中國南海宣言》,受共和國恢復故土南海大勝的消息刺激,港股一飛沖天,置地市值膨脹至260億港元,使得華資財團進一步收購置地所動用的資金超過200億港元。
為了不陷于兩敗俱傷的境地,李嘉誠審時度勢,果斷終止了對香港置地的收購行動。
收購終止之后,為了避免手中置地股份被控股的怡和攤薄造成損失,華人財團和怡和達成了協(xié)議,香港置地以市價回購華資財團手中的股份,并在回購協(xié)議中附加了長江實業(yè)等華資財團在7年之內(nèi),除象征性股份外,不得再購入怡和系任何一間上市公司股份的約定。
可以說隨著這份協(xié)議的簽署,為怡和系企業(yè)平穩(wěn)撤出香港起到了無法估量的作用,若無這條約定,怡和系撤離香港的路途上必將留下無數(shù)條充當炮灰的斷尾。
這場被華資媒體譽為“向英國殖民經(jīng)濟最后一擊”收購大戰(zhàn)塵埃落定,盤點得失,英資媒體得意的將此役稱之為“華資財團的滑鐵盧”。
后世,無數(shù)分析家猜測李嘉誠同怡和洋行簽署七年和平之約的因由,不過由于相關(guān)涉事人員一直保持沉默,使得這件事成為20世紀香港經(jīng)濟史上有名的懸案。
眼下,李嘉誠折戟沉沙還不過一載,梁遠舊事重提,祁連山緊張得如臨大敵也是情理之中。
“老祁,若是沒有李超人在前方大手筆開路,我還真不會把主意動到香港置地頭上。”梁遠笑著說道。
“我們先說香港置地。”梁遠隨手從腳下的文件包中掏出一份大號的香港地圖鋪在身前的茶幾上。
“不管是過去還是未來,香港的核心產(chǎn)業(yè)從來都是地產(chǎn),而香港地產(chǎn)的核心地段則在中環(huán),目前的香港置地擁有中環(huán)核心地帶百分之四十以上的地皮。”梁遠拿起一直藍色的水筆,在中環(huán)位置快速的畫下七、八個圓圈,圈中標注的大廈皆是香港置地所屬的物業(yè)。
“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香港置地每年的地租收入在六億美元之上,就算怡和遷冊百慕大的現(xiàn)在,目前香港置地每年的地租收入依舊超過四億美元。”
“只要拿下香港置地,在cm75客機上天之前,集團將不必為現(xiàn)金流發(fā)愁。”梁遠用水筆重重地在中環(huán)位置戳了一下。(未完待續(xù)。。)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