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大學建筑坐北朝南,中軸線依序為集賢門、太學門、琉璃牌坊、辟雍、彝倫堂、敬一亭。
主體建筑兩側有“二廳六堂”、御碑亭、鐘鼓樓等,形成傳統的對稱格局。前院東側有敬持門與孔廟相通,構成“左廟右學”。
在徐光啟、宋應星等學校領導的簇擁下,朱由檢暢游燕京大學。
在燕京大學充滿文化氣息的風景熏陶下,朱由檢顯然心情非常不錯,興致盎然。
天子心情好,陪伴的官員、教師在天子的感染下,神情也終于放松下來,有說有笑地向天子介紹每個景點的典故。
大概游覽了半個時辰,徐光啟便想請天子對學生們說幾句話,好鼓舞莘莘學子們努力進學,將來好報效朝廷。
朱由檢卻擺擺手,拒絕了徐光啟的提議,“徐先生無需著急,朕今天才第一次來燕京大學,對學生們也不熟悉,能對學生說些什么呢?
倘若朕對學生們老調重彈,大談什么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那朕就沒有必要特地改北京國子監為燕京大學了。
諸卿且放心,朕對燕京大學始終是重視的,燕京大學在朕的心目中,始終是培養后備人才的第一搖籃,只要燕京大學做出成績,朕還會到燕京大學來視察,并嘉獎大家的。”
官員們對皇帝不愿意跟學生講話有些失望,不過聽聞皇帝對燕京大學如此重視,眾人還是比較振奮的。
其實朱由檢不是不愿意跟學生們說些什么,實則是師生們在迎接他入校的過程中,朱由檢分明看到一大批年紀已經有三四十歲的學生,有些學生甚至已經兩鬢斑白,連站都站不穩了。
看到這些年紀足以做他父親的學生,朱由檢心里背誦好的“少年中國說”,“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你們是**點鐘的太陽,未來是屬于你們的”等等演講稿,只能一一吞回肚子里,再也沒有絲毫在學生們面前裝逼的任何興趣。
不過看到許多學生畢恭畢敬地站在學校的大操場里,就只為了看他一眼,朱由檢還是出現在大操場,對學生們揮手致意。
即使朱由檢什么話都沒說,僅僅只是揮了下手臂,學生們就已經激動得不得了,有的學生甚至激動到淚流滿面,當場暈厥的地步。
這場景倒是讓朱由檢明白了,皇帝在古代,就是最受歡迎的天王巨星,只要心里還向著大明的,無一不對皇帝充滿著擁戴之情。
雖然穿越之初,朱尤簡還對穿越成崇禎心不甘情不愿,認為在這個年頭穿成崇禎是地獄級別的難度,再加上他在后世僅僅掌握了半桶水的歷史知識,又沒有無所不能的系統相助,心中愈發悲觀了。
但如今卻發現老天真的對自己不薄,首先建奴還有兩年才會入寇大明,他還有兩年時間來準備與建奴的大戰。
其次大明流寇之亂要到明年才會爆發,他還有一年時間去消除隱患,把流賊之亂扼殺在萌芽之中。
最后他發現,就算大明對老百姓的盤剝達到歷代漢家王朝之最,但心向大明的老百姓還是占據了大多數。
“寧為太平犬,莫為亂離人”,是這個時代人盡皆知的大道理。
如今朱由檢身為皇帝,無疑掌握著世界上最龐大的資源,只要他不像歷史上的崇禎那樣作死,挽救大明的希望是非常大的。
歷史上崇禎自殺前喊出的“朕非亡國之君臣皆亡國之臣”,讓后世人對崇禎充滿了同情,認為都是天啟、魏忠賢、東林黨太作,才令得崇禎無力回天。
實則以崇禎歷史上的所作所為來看,他還真是不折不扣的“亡國之君”,自他登基以來,他幾乎完美地避開了所有正確的抉擇,與建奴的皇太極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如果崇禎是個懶惰的昏君,也許大明還能再綿延幾十年,可他非要做個明君,勤勉程度連朱元璋都望塵莫及,結果做多錯多,生生把大明給帶入了絕境。
朱尤簡想要挽救大明其實并不困難,他只要把歷史上崇禎的施政舉措反著來就行了。
歷史上崇禎做的每一項決策幾乎都是錯誤的,那朱尤簡只要反其道而行,基本就能把大明江山延續下去了。
但朱由檢心很大,他已經不滿足于僅僅完成挽救大明這一個任務了,因為這個時代乃數千年未有之大變局,西方世界已經走出了愚昧,開啟了偉大的大航海時代,正在全世界不斷跑馬圈地。
而這個時代,也正是西方世界后來居上,從此奠定西強東弱格局的大時代。
來到這個時代,責任感爆棚的朱由檢認為自己不但要為現在的明人負責,還要為后世的國人負責,決不能讓大明在這個大變局中落后于西方,他要帶領大明雄起。
師夷長技以制夷,這是連滿清都能明白的道理,朱由檢當然不介意效仿一二。
吃完了午飯后,朱由檢在燕京大學的大堂里會見了遠道而來的西方傳教士金尼閣、湯若望、鄧玉函、龍華民、羅雅谷等人。
金尼閣等人對皇帝的接見非常重視,他們越是深入了解大明這個東方國家,就越是明白皇帝在大明中的地位。
他們知道,在東方世界,大明皇帝的地位幾乎等同于西方上帝,是和神明一樣強大的人,倘若他們想在大明傳教,那么皇帝支持與否,就決定著他們的傳教行動是成功還是失敗。
這批西方傳教士以金尼閣為首,為了能在中國傳教成功,金尼閣積極學習東方文化,還為自己取了個字,曰四表。
這已經是金尼閣第二次來華傳教了,此次來華他還帶來大量外文書籍。
這不僅因為他個人熱愛書籍,遵循利瑪竇開創的學術傳教之路,而是因為金尼閣在返回西歐前接受了在華傳教會讓其在歐洲廣泛募集圖書,從而在北京等地建立教會圖書館的任務。
金尼閣這次前來,不只帶來了這些西學人才,他還為中國帶來了整整一個圖書館的書籍。據說,這些書都是精裝本,無一重復,囊括歐洲古典名著和文藝復興運動以后的神學、哲學、科學、文學藝術等方面的最新成就。
為了募集新書和儀器,金尼閣漫游意大利、法國、德國、比利時、西班牙、葡萄牙等國,終于收集了精裝圖書7000余部。
金尼閣估計所收書籍和儀器在離歐時價值1萬金幣。為此,金尼閣擬定了一個龐大的翻譯計劃,聯絡了艾儒略、徐光啟、楊廷筠、李之藻、王徵、李天經等中外人士共同翻譯出版這些書籍。
當然了,雖然金尼閣等人雖然給中國帶來了西方龐大的文化財富,但他們不是白求恩,他們的最終目的只是為了將大明這個龐大的國家納入上帝的懷抱中,擺明了就是和朱由檢爭奪子民。
但朱由檢可是看過太祖紅寶書的穿越者,面對糖衣炮彈,他選擇吃掉糖衣,炮彈打回去。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