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普俄談判陷入焦灼的時候,又一件影響歐洲政治格局的事情發(fā)生了。
1881年5月15日,亞歷山大二世在圣彼得堡遇刺身亡。時間地點發(fā)生了變化,但是結局沒有改變。
不是弗朗茨的蝴蝶效應不夠強大,關鍵是亞歷山大二世自己作死,明知道得罪了那么多人還四處晃悠。
早在幾年前,亞歷山大二世就以三位數(shù)的刺殺數(shù),被媒體送了“遇刺之王”的美譽。
三天兩頭的被人刺殺,或許是經(jīng)歷多了,亞歷山大二世已經(jīng)習慣了這種生活,依舊是我行我素,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公眾場合。
夜路走多了,終歸還是遇到了鬼。好不容易贏得了戰(zhàn)爭,還沒有來得及摘取勝利果實,亞歷山大二世就不得不遺憾的離開人世。
亞歷山大二世死了,但刺殺案還沒有結束。關于兇手的問題,沙皇政府遲遲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
刺客明面的身份是民意黨人,這個說法甭管別人信不信,反正弗朗茨是絕對不會信的。
能夠在百次刺殺中安然無恙,亞歷山大二世的安保工作決定不差。正常情況下,有陌生人靠近絕對會被衛(wèi)兵攔截。
讓刺客沖到幾十米內(nèi)投擲炸彈,衛(wèi)兵都是吃屎的么?
能夠調(diào)開衛(wèi)兵,給刺殺創(chuàng)造機會,這里面顯然有內(nèi)部的人參與,甚至就是皇帝的親信。
具體是哪一方勢力,這就不是弗朗茨能夠確定的了。亞歷山大二世改革得罪的人太多了,很多高門大戶都因為改革而沒落。
據(jù)弗朗茨所知,亞歷山大二世已經(jīng)準備在戰(zhàn)后進行新一輪的改革,從根子改變俄羅斯帝國。
毫無疑問,這又要觸及到既得利益者們的奶酪,遭到反噬也是可以理解的。
甚至原本支持改革的人,這個時候也因為侵犯到了自己的利益,站在了對立面。
戰(zhàn)場的勝利,在給亞歷山大二世帶來聲望的同時,也將他推向了地獄。既得利益者們不愿意繼續(xù)改革,一個威望很高又喜歡改革的沙皇,成為了大家的絆腳石。
不管因為什么原因,“弒君”都是統(tǒng)治者們最不能容忍的事情,作為既得利益者中的一員,弗朗茨也不能例外。
“俄國人怎么說,確定了兇手沒有?”
外交大臣韋森貝格搖了搖頭:“還沒有。現(xiàn)在所有的證據(jù)都指向了俄國人民意志黨,不過皇儲亞歷山德羅維奇拒絕接受這個結果,并且以拒絕繼位做要挾。
現(xiàn)在沙皇政府內(nèi)部也陷入了動蕩中,很多人懷疑是保守派干的,雙方斗的非常厲害。
根據(jù)使館搜集的情報,這次刺殺案還有很多疑點,比如說:負責保衛(wèi)亞歷山大二世安全的侍衛(wèi)長,在案發(fā)當日自殺在了家中。
守衛(wèi)的亞歷山大二世馬車的衛(wèi)兵,先后在獄中畏罪自殺。
還有亞歷山大二世遇刺后,并沒有當場身亡,次日才搶救無效去世的。在醫(yī)生趕到現(xiàn)場還發(fā)生了交通意外,拖延了搶救時間。
……”
父親遇刺身亡,做兒子的自然不能善罷甘休,亞歷山德羅維奇要追查兇手是必然的。
只是調(diào)查組就有意思了,明知道這么多疑點,還將兇手的帽子扣在“人民意志黨”頭,這不是懷疑大家的智商么?
革命黨有能力把手伸到沙皇衛(wèi)隊中,早就扯旗造反了,還用玩兒沒有技術含量的刺殺?
后面一系列的畏罪自殺更是扯淡,有個別人自覺罪孽深重自殺,弗朗茨還能夠理解。一大幫子集體自殺,分明就是在告訴大家,這是在滅口。
人死了線索也就斷了,想要繼續(xù)查下去,肯定不會那么容易。
“外交部保持密切關注,暫時不要發(fā)表意見。命令警方立即逮捕活動在奧地利境內(nèi)的民意黨成員,等待案情的進一步發(fā)展。”
app下載地址xbzs 現(xiàn)在是敏感時刻,奧地利必須要避嫌。盡管不會有人懷疑是奧地利干的,可是這個湊去明顯不適合。
逮捕民意黨成員,就是弗朗茨向外界表明的立場。不管什么原因,弒君者都要受到嚴懲。
俄國人民意志黨也不算冤枉,就算是被人當了槍使,亞歷山大二世也是死在他們手中的。
刺客已經(jīng)被抓捕,并且還供認不諱,直接把苗頭指向了民意黨高層,他們想洗都沒辦法。
一次震驚歐洲的刺君案,直接讓撒丁王國被滅亡,叱咤風云的意大利燒炭黨煙消云散,這次輪到俄國民意黨了。
隱藏身份的還好,暴露在明面的,這個時候不反應快點兒,就要倒霉了。
無論站在什么立場,歐洲各國君主都不會容忍“弒君者”存在,這是原則性問題。
事實也是如此,在弗朗茨下令抓捕俄國民意黨成員的同時,歐洲各國君主也先后下達了類似的命令。
抓不抓得的到不重要,俄國民意黨成員自然在俄羅斯帝國了,跑到外面來的只是極少數(shù)。
大部分國家都是沒有俄國民意黨成員的,抓捕只是大家做出的一種姿態(tài),表示大家與這種邪惡組織作斗爭的決心。
仿佛一夜之間,俄國人民意志黨就成為了過街老鼠,不得不在世界銷聲匿跡,轉入暗地里潛伏。
……
亞歷山大二世遇刺身亡,威廉一世是喜憂參半。
喜的是俄國內(nèi)部局勢動蕩,沒有精力和他們糾纏下去,在接下來的談判中,普魯士王國需要付出的代價會大大減少。
憂的兇手遲遲沒有蓋棺定論,萬一把這口黑鍋扣在他們頭,撒丁王國就是前車之鑒。
人家刺殺未遂都滅了國,現(xiàn)在亞歷山大二世都死了,要是頂了這個雷,俄國人想不弄死他們都難。
在塵埃落定前,沒有什么是不可能發(fā)生的。在抓捕民意黨的問題,柏林政府是格外賣力。
不光是抓民意黨人,俄國其他的革命團體成員,柏林政府也一起抓了。為了表明心跡,威廉一世也是煞費苦心。
柏林王宮,威廉一世語氣低沉道:“元帥,你這是什么意思?”
看著毛奇遞交的辭呈,讓威廉一世瞬間有了一種不好的感覺。
毛奇苦澀的回答道:“陛下,局勢發(fā)展到了現(xiàn)在這一步,普魯士王國已經(jīng)不需要元帥了。
亞歷山大二世去世,沙皇政府要忙著捋清內(nèi)部事務,再次爆發(fā)戰(zhàn)爭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我繼續(xù)留下來就礙眼了,再不走就要被人趕下去了。無論是俄國人,還是漢諾威,都不希望看到我留在普魯士。”
有時候太能打,也是一種罪過。毛奇就范了這個忌諱,沙皇政府視他為眼中釘、肉中刺,漢諾威也不想看到他留下來搶奪軍隊指揮權。
這個時候主動退役,實際也是不想讓柏林政府難做。免得因為個人原因,導致普魯士王國的處境更加危機。
威廉一世勸說道:“可這也沒必要放棄一切啊,退役過后他們是不會……”
毛奇搖了搖頭:“不做徹底切割,喬治一世是不會放心的。況且,俄國人那邊,我們也需要付出更大的代價。”
這不是毛奇自傲,而是事實。有毛奇這面旗幟在,漢諾威就很難分化普軍,喬治一世自然不會罷休。
俄國人那邊就更不用說,毛奇的輝煌,都是他們那一系列的敗績襯托出來的。不把他搞下去,俄國人如何會甘心。
如果說外部的麻煩還可以解決,那么內(nèi)部的麻煩就要人命了。戰(zhàn)后軍方勢必會遭到打壓,有打壓就有反擊,接下來普魯士王國的內(nèi)斗肯定會加劇。
作為軍方的領袖,只要留在國內(nèi),毛奇就避不開這場紛爭。他已經(jīng)老了,沒有精力去參合接下來的紛爭。
為了避免后續(xù)的麻煩,毛奇干脆以戰(zhàn)敗這個契機,放棄自己的元帥頭銜,對外聲稱心灰意冷,離開普魯士這個政治漩渦。
看似放棄了元帥頭銜,實則是以進為退,不僅消除了戰(zhàn)敗給他帶來的影響,還進一步樹立了自己在民眾心目的光輝形象。
想清楚這一切過后,威廉一世沒有繼續(xù)挽留。不光是毛奇這個元帥需要退下來,他這個國王同樣也會退下來。
現(xiàn)在沒有退位,那是事情還沒塵埃落定。維也納和會對普魯士王國來說,注定是一份恥辱的條約,威廉一世不愿意將這個政治污點丟給兒子。
謀國失敗了,現(xiàn)在開始謀身。
這些事情,實際從一開始就注定了。賭贏了成就帝國基業(yè),賭輸了還是富甲一方。
某種意義來說,現(xiàn)在輸?shù)闹皇峭皇溃嫒匀凰闶枪Τ擅汀?br />
戰(zhàn)敗主要是因為雙方實力差距太大,而不是軍隊不能打,一個一直打勝仗的將領,不需要為實力差距懸殊而失敗的戰(zhàn)爭負責。
沉思了一會兒功夫后,威廉一世關心的問道:“元帥,離開了普魯士,你準備去哪兒?”
毛奇搖了搖頭:“不知道。可能會去游歷世界,走累了就找個地方隱居下來,然后將我一生的經(jīng)驗總結下來。”
威廉一世猶豫了一下,似乎做出了什么決定:“你可能考慮一下奧地利,普俄戰(zhàn)爭的結束只是一個序幕,歐洲大陸從來都不太平。”
毛奇心中一驚,威廉一世的提議隱含的內(nèi)容太多了。倒底是經(jīng)歷過大風大浪,毛奇很快就反應了過來。
歐洲王室是一家,這句話一點兒也不夸張。威廉一世和奧地利皇室有聯(lián)系,那是正常操作,要是沒有聯(lián)系才有問題。
到了現(xiàn)在這個時候,霍亨索倫家族想要保住王位,少不了奧地利的支持,雙方暗地里有交易再正常不過了。
這個時候,毛奇才發(fā)現(xiàn)自己接到的那封邀請函有多么燙手。
“我會慎重考慮的!”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