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凡事有好的一面,必然就有不好的一面,襄城此舉,站在大多數的群臣和百姓的角度上來講,自然是備受推崇和贊譽。
大家覺得皇家公主,能如此謙恭知禮接地氣,實乃皇家教導有方,是帝后真正把百姓裝在心里,不讓皇家人有凌駕眾生之上的心里之故。
這般接地氣,又能這般真心實意為民著想的帝后和皇家人,自然是備受人擁戴。
但反過來,若碰上那等喜歡鉆牛角鉆、以及利益受損之人,對此則會感到極度不滿。
尤其是得利益受損集團,如皇家宗室,以及一眾公主,和有公主的妃嬪娘娘們。
你襄城身為長公主,嫁人的時候第一個拒絕了公主府,陛下還下令讓大家都向你學習,你這樣做是希望皇家所有的公主都像你一樣,以后出嫁都不要公主府?
讓所有的公主都像普通人家的小娘子一般,去恭恭敬敬的孝敬公婆,小心翼翼的討好丈夫?
不僅是公主和妃嬪們不高興,太上皇李淵也不高興,在他看來,皇家人就該有皇家人的威嚴和特權。
皇家的公主下嫁到朝臣家里,那是皇家對朝臣的恩寵,這些人不思感恩,還指望皇家的女兒像普通人家的小娘子一般,盡心盡力的討好他們?
若皇家的女兒日子都過得如此憋屈,世人誰還會不惜一切的都去爭那個至高無上的位置?
只是襄城這事帝后兩口子都贊不絕口,他一個不管閑事的太上皇心里再不舒服,也不好公開站出來和帝后打擂臺,只能自己窩在宮里生悶氣。
深諳父親心事的永嘉趨機在他面前大力抨擊襄城,她說襄城此舉是踩著皇家的顏面和威嚴來給自己營造口碑,獲取贊譽。
說話永嘉是真的很生氣,她現在已經十三周歲,沒什么意外的話,只怕明年就要出嫁了,在她看來,襄城此舉就是故意和自己作對,故意打自己的臉。
她以前是很不把襄城放在眼里的,覺得襄城很小家子氣,很上不得臺面,一個靠著拼命討好皇后才得了皇帝青眼的卑微公主,能得一門不錯的婚事亦不過是瞎貓碰上了死老鼠。
她萬沒料到的這個她一向不放在眼里的透明公主,出嫁的時候竟如此高調的來了這么一出。
永嘉本就對竇奉節這個駙馬不太滿意,現襄這么一鬧,難道還想讓自己和她一樣,嫁入竇府之后,連座自己的公主府都沒有,每日晨昏省定,去給竇奉節那個寡母請安?
自從襄城推辭了公主府、并言明嫁入蕭家,就是蕭家媳的言論被帝后宣布出來,同時帝后還下令讓所有公主都向她學習的時候,永嘉就憋了滿肚子的火,若非理智尚存,早在襄城出嫁的前夕,她就沖到襄城的宮殿里找她的茬了。
李淵雖然知道女兒的話有煽動成分,但架不住他對襄城的選擇確實不太滿意,自然也就不會因此斥責女兒。
不僅如此,襄城出嫁回門后的次日,長孫皇后過來給他請安的時候,李淵就沉著臉不輕不重的敲打起長孫來。
“長孫,襄城拒絕公主府,致力要求嫁入蕭家之后,便以蕭家媳的身份服侍公婆和丈夫,此舉雖能展現皇家公主的知禮柔善,卻同樣會顯得尊卑不分。”
“要知道古往今來,君便是君,臣便是臣,若君臣不分,尊卑不明,就容易亂了綱紀,朕希望你和二郎莫要因小失大。”待長孫見完禮后,李淵便開口敲打了一句。
他的意思不外乎襄城的事只能是個例,而不能依此來要求所有的公主,否則,所有皇家的公主嫁出去之后,連座自己的公主府都沒有,要和所有人家的小娘子一般,與公婆住在一起,如此尊卑不分,成何體統?
“兒媳明白。”長孫皇后雖不贊同李淵的言論,卻不能當面違逆李淵,只能點頭應諾。
她并不認為皇家的威嚴靠的是高高將自己與臣子和百姓區別開來而獲得的。
一個國家想要長治久安,想要興盛繁榮,靠的是君明臣賢,是完善合理的律法,若僅僅是靠著所謂的皇家威嚴,就能震懾百姓,世間的皇朝就不會如此頻繁的更替。
當然這種事并不合適與太上皇爭論,她心里明白太上皇如此在意這件事,一來確是覺得襄城之舉,有損皇家顏面,二來么,自然是擔心永嘉受苦。
為此,面對李淵的敲打,她除了不斷的點頭應諾之外,什么話都不合適說。
其實不僅僅是太上皇對這件事不滿,后宮里許多妃嬪,乃至皇家宗室都對此都頗有微詞。
只不過這些人不敢和太上皇一樣,當著她的面明提罷了。
經過這些日子的冷眼旁觀,長孫皇后心里明白,想要大力推廣襄城的方法是行不通了。
襄城此舉雖為她自己和皇家帶來了無數的贊譽,同樣,也觸犯了皇家的利益和顏面。
不僅是有公主和公主的母妃們不樂意,李氏宗親們對此有意見的也不在少數。
他們的女兒雖不是公主,卻有許多是郡主,若公主的特權都被取消了,那郡主豈不是更加沒有份量
“長樂,豫章,你們對你皇姐不要公主府的選擇有什么看法?”襄城出嫁約莫半月后,李孫皇后將長樂公主和豫章公主召到身邊,開口問了一句。
豫章的生母是個普通通房,生下她之后就過世了,這孩子只比長樂小一歲,自小養在長孫身邊,雖非長孫的親生女,卻和親生女沒什么差別。
“母后,站在兒臣個人的立場上,兒臣很敬佩皇姐的選擇,不過站在公主的立場上,對此心里多少是有些不舒服的。”開口接話的是長樂公主,過了年,她就十歲了。
“嗯,你說來聽聽。”長孫皇后意示她繼續往下說。
“母后,您也知道,人生而有惰性和劣根,普通人如此,皇家公主同樣也避免不了,皇家公主自小所受的教能就高人一等,享受著錦衣玉食長大。”
“若在她們長大嫁人之后,突然告訴她要拋去皇家的一切尊榮,和普通人一樣生活,大家心肯定不舒服。”
“雖說大皇姐的做法對皇家的形象大有脾益,但想讓讓大家因此而心平氣和的接受卻很難,因為人性本自私,在公主們看來,這些好處是建立在折損大家利益的基礎之上。”長樂答道。
“豫章,你呢?”長孫聽完之后,將目光轉到豫章身上。
“回母后,兒臣的想法和五姐差不多,不過兒臣日后若是選了駙馬,愿與大皇姐作一樣的選擇。”
“五皇姐所說的確代表了大部份公主的心事,但心臣認為,皇家公主能生在皇家,享受了由皇家帶來無上尊榮,就有義務維護皇家的名聲和利益。”年僅九歲的豫章一臉認真的接口道。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