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和跟鮮于銀正大為失望之際,不料韋尤轉(zhuǎn)而說出這番話,不禁都是喜出望外,接過韋尤的出兵文書之后,便立馬去并州雁門郡找田豫去了。
郭嘉趁機又提出來一個要求,冀州牧韋尤與劉和聯(lián)名上奏公孫瓚無端殺害幽州牧劉虞一事,懇請朝廷詔拜韋尤為征北大將軍,負責(zé)統(tǒng)領(lǐng)幽、冀、并三州,以討伐不臣之人。
劉和知道韋尤無非是利用他,以達到能名正言順統(tǒng)領(lǐng)幽、冀、并三州的目的,卻還是很痛快的答應(yīng)下來。
對此刻的劉和來說,只要韋尤愿意出兵幫他報殺父之仇,就算是要他的性命也會一口答應(yīng),何況是這個?
表面上,這個征北大將軍沒有公孫瓚的前將軍位高權(quán)大,然而公孫瓚是自封,并沒有獲得過朝廷的認可,督幽、并、青、冀四州就更是公孫瓚一廂情愿他不過是剛剛占據(jù)了整個幽州,及部分冀州、青州的地盤,卻想要統(tǒng)領(lǐng)四州,可見他的野心之大。
一旦韋尤正式被朝廷下詔拜為征北大將軍,就有統(tǒng)領(lǐng)幽、冀、并三州的權(quán)利,征討公孫瓚,便出師有名,更重要的是他從此就擁有了更大的權(quán)利和威望。
韋尤現(xiàn)在有一種百萬蘇軍大軍壓境的感覺,一個強大的鄰居不符合他的利益,因此必須想方設(shè)法解決好戰(zhàn)而又強大的公孫瓚,否則他根本不敢放心南顧,又何談爭霸中原?
他當然知道田豫與鮮于輔關(guān)系十分的密切,田豫率領(lǐng)的三千幽靈鐵騎大部分都是當初田豫和鮮于銀從幽州帶過來的精銳騎兵,也想過田豫很可能借這個機會脫離他的掌控,不過最終還是決定這么做。
事實上,韋尤讓田豫率軍去攻略并州的時候,就是給了田豫一個選擇的機會。
如果田豫愿意聽從他的調(diào)遣,自然感激韋尤對他的信任如果田豫想要背叛,那韋尤讓田豫對付公孫瓚,也是個不錯的選擇,既能夠牽制和消弱公孫瓚,又能夠除去隱患,何樂而不為?
韋尤自然可以不等朝廷下達命令就直接出兵攻打公孫瓚,只是時機還沒成熟:一來韋尤跟公孫瓚是盟友,二來沒有大分名義,三來公孫瓚此時勢頭正盛,還不如等到幽州發(fā)生內(nèi)亂之后,再趁勢出手。
他一邊派人密切地監(jiān)視著幽州公孫瓚的動向,一邊時刻留意天下局勢的發(fā)展。
先是長安那邊傳來十月司空楊彪免,以太常趙溫為司空,錄尚書事的消息,隨后傳來了袁術(shù)那邊的消息。
孫策在曲阿守完父喪后,北上渡江江都,揚州名士張纮因為喪母正好居江都,孫策幾次拜見,和張纮研究天下大勢。
孫策坦言道“目前漢祚衰微,天下紛亂,英雄豪杰,都擁兵自重,各圖發(fā)展沒有人出于公心,扶危濟亂。先父曾與袁氏共破董卓,功業(yè)未遂,不幸被黃祖所害。我雖年輕識淺,但卻有心要干一番事業(yè)!
他說到這里,看了一眼神色平靜的張,又道:“如今,我想到袁術(shù)那里去,請求他把先父當年的舊部交我統(tǒng)領(lǐng),然后到丹陽去依靠舅父吳景,收集流散兵士,東據(jù)吳郡、會稽,報仇雪恥,做臣服于朝廷的外藩,您以為如何?”
張纮并不想摻和這種家族私仇,遂推托道:“我識見簡陋,況且又服喪在身,對您的事,實在難以幫忙!
孫策再次請求道:“您的大名,名聞遐邇。四方之人,無不向往仰慕。我的這些打算,成與不成,由您一言而決。您一定要對我直言相告。如果我志向得伸,大仇得報,決不會忘記您的教誨之恩!
說到動情之處,他眼中不覺落下淚來。
張纮見孫策言辭慷慨,神色間流露著忠義豪壯之氣,深受感動,終于對孫策說出了自己的看法:“當年周朝王道陵遲,齊桓公、晉文公才能應(yīng)運而起王室一旦安寧,諸侯就只能貢奉周朝,盡臣子的本分了。您繼承父輩威烈,驍勇善戰(zhàn),假如真能棲身丹陽,召集吳郡、會稽兵馬,那么,荊揚二州自可掃平,報仇雪恨也指日可待。”
頓了頓,張又道:“那時您憑倚長江,奮發(fā)威德,掃除群雄,匡扶漢室,所建的功業(yè),絕不會亞于齊桓、晉文,定會流芳千古,豈止作一個外藩呢目前世難時艱,如果您想建功立業(yè),就應(yīng)當南渡,我將與我的好友一起去支持您。”
張纮大概同意了孫策的想法,但提出了兩點想法,首先目光長遠,不應(yīng)只為報仇,報父仇之后可以隔長江窺天下,其次若是能割據(jù)江東,張纮就同意投入到孫策的麾下。
孫策聽了張纮的一番話語,知道無法勉強,心中激蕩難平地道:“那一言為定我馬上開始行動只是我有老母幼弟,不便同行,現(xiàn)在全都托付給您。希望您多加照顧,使我無后顧之憂!
離開之后,孫策馬上趕赴壽春去見袁術(shù),他流著眼淚對袁術(shù)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袁術(shù)聆其語言,察其舉止,知道孫策能屈能伸,大有過人之處,但是要馬上將孫堅舊部還給孫策讓他自立,袁術(shù)又覺得心有不甘。
于是,袁術(shù)便道:“我已任命你的舅父吳景為丹陽太守、你的堂兄孫賁為都尉。丹陽是出精兵的地方,你可去投奔他們,召集兵勇。”
吳景以前常跟隨孫堅征伐作戰(zhàn)并有戰(zhàn)功,被封為騎都尉,后來袁術(shù)被曹操和袁紹打敗退到九江時,袁術(shù)上表奏請吳景擔(dān)任丹陽太守,打敗前太守周昕,于是占據(jù)了丹陽郡。
孫策與孫河、呂范投靠吳景在丹陽招募士兵。
孫河是孫堅的親信、族子,一直跟隨孫堅討伐四方,孫堅死后,孫賁在外,孫河則護孫堅家小。
呂范避難至壽春,結(jié)識了當時來向袁術(shù)求兵的孫策,孫策認為呂范與眾不同,以禮相待,于是呂范將自己的百余名門客交由孫策指令,自此跟從孫策。
有一次遭到?jīng)芸h大帥祖郎的襲擊,幸得程普同一名騎兵一起保護著孫策,驅(qū)馬疾呼猛突,用長矛刺敵,祖郎軍往兩邊分開,孫策這才得以隨程普沖出重圍,這讓出天下精兵的丹陽人更加不買孫策的賬。
后來孫策會合眾人一起討伐涇縣山賊祖郎,把祖郎打跑了,總算是獲得了一定的認可,不久孫策便招募到了數(shù)百人。
和孫策一樣,另一邊閻柔也在招集兵馬。
閻柔自小在烏丸、鮮卑為俘虜,后來被他們所親近信任,鮮卑人幫助閻柔殺害護烏桓校尉邢舉取而代之,劉虞的從事漁陽鮮于輔、齊周、騎督尉鮮于銀等人聽說閻柔的名氣后,便推舉他為烏丸司馬,一同為劉虞報仇雪恨。11
【精彩東方文學(xué)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