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駕返了長安之后,未幾,宮中便有旨意下來,讓李廣對策言兵事。
漢朝的朝議很有意思,政治制度也比較開放。理論上,所有布衣百姓都有資格向皇帝上書。朝廷中也專門有類似于后世公車署這樣的機構來處理民間的意見反映。但若要是大事情,則是公卿們討論的專類了。
像去年天子就曾下詔,說天下連續幾年不豐收,不是旱就是澇,我十分擔憂,這到底是什么個情況?是我行事錯了,還是沒有供奉鬼神,亦或是廢棄了百官的奉養,興辦了太多無用之事?土地沒有減少,人口也沒有增多。人均耕地來算的話比古代還多,但現在卻還是有很多百姓吃不飽飯,是六畜吃得太多了呢,還是從商的人太多了,還是造酒浪費了太多糧食?這里面大大小小的原因,請丞相、列侯、二千石以上官員和博士仔細討論下然后上報給我,不要隱瞞。
至于讓中低級武官對策言兵事,這種情況幾乎不可見。賈誼可以論兵,晁錯可以論兵,但像李廣這樣的武官,在大家心里,是沒有資格的。事實上也是如此,消息傳開之后,一片嘩然。郎中令麾下的一個小小騎郎將罷了,何德何能讓天子青眼有加?
再一打聽,哦,春獵之上以一己之力格斃猛虎,救了太子與梁王。于是大家就恍然大悟、心照不宣起來。這是皇家對壯士的獎賞。左右不過是一勇猛匹夫罷了,能說出個什么有用的東西來不成。世代將門又怎樣,其先祖李信不也是大言不慚,然后一敗涂地,損兵折將,最后逼得秦始皇只能請老將出馬。李信如此,其后輩子孫又能夠強到哪里去。不少人甚至還抱著看熱鬧的心態,等著李廣出丑。
李廣接到旨意之后,心中不禁大喜。漢匈之戰已經過去了數年。他這幾年,在長安城中當差。在隴西鄉親和旁人眼里看來,已經是不得了的升遷速度了。但是李廣卻覺得這是在蹉跎歲月。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自己年輕力壯、精力旺盛的時候不大干一場,難道要真的到五六十了還要征戰沙場?那會的自己應該是功成名就,回家退休享福才對!
而且,李廣把家具、馬蹄鐵和紅糖、白糖提前給鼓搗出來之后,漢朝的實力比起原本歷史上來又得到了進一步的增強。別的不說,從自己家里的賬本數據就知道,皇室和朝廷在家具和制糖上面,起碼是賺得盆滿缽滿的。
在有足夠的財力支撐下,與匈奴人全面開戰或許不行,但足夠支撐起一、兩場局部戰爭了。
李廣決定,要想盡一切辦法鼓動天子與大臣們認可他的想法。要讓朝廷上下認可這場戰爭。那么前提有幾點。一是要速戰速決。不能把襲擊戰打拖延戰。這樣朝廷財政吃不消。二是戰略目標一定要非常清晰,要讓朝廷上下認識到目標的重要性與必然性。
磨拳擦掌的李廣在書房里轉來轉去走了幾圈,猛的走到了地圖跟前,把目光投向了一塊地方。然后用拳頭狠狠朝它一砸,目光堅毅、熱切的道:“就是它了!”
四月,李廣上疏言漢匈兵事。天子閱覽之后深受震動,于是召丞相張蒼、御史大夫申屠嘉等公卿入殿中議事。
漢高功臣,逐漸凋零。張蒼和申屠嘉這會已經是為數不多的元勛老臣了。兩人都是帶兵打過仗的。申屠嘉更是從一介小兵開始追隨劉邦。兩位大佬看過李廣的文章,然后把目光一抬,就落到了地圖上。這一下,就再也移不開了。
黃河自隴西、北地蜿蜒而上,繞過這片富饒的草地,形成了一個“幾”字形,然后掉頭直下,入司隸,再折向東方,一路奔騰咆哮著入海。這個“幾”字形所環繞的地盤,在秦朝時被稱為河南地,后世稱為河套地區。沒錯,就是有著黃河百害,唯富一套的河套。
這里以前是北狄人的地盤。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拓土無數,把中原華夏文明的火種帶到了陰山山脈,并在這里設置了云中郡。始皇帝橫掃**,一統中原之后,派大將蒙恬率十萬鐵軍北上,逐走匈奴,遷徙數萬戶到這里屯田、戍邊,并設置九原、云中兩郡。
只可惜好景不長,強大輝煌的秦朝二世而亡,諸侯們忙著逐鹿天下,把這里給遺忘了。于是匈奴人又趁隙而來,重新把這塊肥美之地給占據了。這一占,就是好幾十年。
當年漢太祖劉邦也是雄心萬丈,想學秦始皇把匈奴人給驅趕走,奈何白馬之圍之后,形勢急劇直下,意識到差距之后,漢朝不得已只好采取屈辱的和親政策,來安撫北方草原之上越來越強大的鄰居匈奴人。自此年復一年,不敢再引頸北望。河套徹底成為了匈奴人的牧場。
后世要到漢武大帝登基之后,發動漢匈全面戰爭之后,于元朔二年(西元前127年)遣衛青、李息出兵,這才收復了河套,并在此設置朔方、五原郡。
現在李廣提出來,先在河套地區打一仗,收復河套故土,在這里筑城、遷民、駐軍,把大漢帝國的邊境線推到大河一線來。
這個設想,不由得天子與大臣們不心動。
好處太多了。
河套地區素來以水草豐美、土地肥沃而著稱。這里不但是天然的馬場,還是天然的耕作之地。奪了河套,漢朝在這里能養多少馬?能開辟多少田地養活多少人?
而且讓天子與大臣們更為心動的原因是奪了河套以后,從此匈奴人再想長驅直入、叩關震懾長安就沒那么容易了。
大漢帝國的邊境線會北移數百里,河套的駐軍會對匈奴人行成極大的威脅。讓他們不敢隨意越過邊界而輕舉妄動。從此長安城中的公卿百姓們,真的可以睡個安穩覺了。
光這一項,大家就覺得非常劃算了。心中紛紛替李廣叫好。此子眼光絕佳,假以時日,絕對是大漢朝的掣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
其實并不是李廣有多高明。河套的重要性,稍微有點見識的人誰不知道?隨便找個讀書人估計也能給你講出個一二三四來。但這幾十年來,漢朝一直對匈奴采取和親政策,總想著被動防御、息事寧人。誰又會想到主動出擊,去奪取河套了?
很多時候,事情就是這樣,不點不破,一說出來之后,大家都是恍然大悟,哦,原來還可以這樣。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