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南為越南古名,安南得名于唐代的安南都護府。安南自公元前三世紀的中國秦朝開始成為中國領土,至五代十國時吳權割據安南脫離南漢,北宋無力統一,故正式獨立。此后越南長期作為中國的藩屬國存在。
不過到了明初,明太宗也就是后世所稱的明成祖朱棣派了英國公張輔前往安南,通過數次戰爭最終將安南收了回來,設置了交趾承宣布政司,可以說朱棣是極為英明神武的。
然而壞就壞在他派去的人太不是東西了,最終導致當地土著百姓忍不下去,在黎利等人的煽動下造反了,而且差一點就將南征軍覆滅。
當然,這方時空雖然也是如此,但是與原來時空不同的是,這次有了李江存在,大明南征軍并未出現死傷慘重的局面,反而隨著這些年黎利與施信之間的爭斗,導致黎利的勢力太規模被削弱,而當地百姓也受夠了這樣的戰爭生活,所以對于大明與黎利,他們都非常厭惡。
如此一來,黎利對當地的統制就更加的不穩了。
更讓黎利沒有想到的是,一場大風暴即將襲來,而且這次注定了他的命運,那就是被大明軍隊斬殺。
沒錯!隨著那位柳侯得到鄭和所率領的艦隊已經覆滅黎利水師之后,他立即下令南征軍即刻南下,不到一個月時間,就將黎利所占據的數個縣全部占領了,除此之外,大明南征軍還斬殺俘虜黎利軍隊一共五萬人。
沒辦法黎利只能率領殘兵匆匆往南方撤,而這一撤,直接就撤到了黎利控制下南方最后一個府義安府。
要是再往南便是占城國領地了,不過此時的占城也是混亂不堪,撤過去可以倒是可以,但黎利覺得一旦撤入占城國,恐怕他就很難東山再起了,畢竟那里不是他之前經營的地盤,他不僅要對付占城國各方勢力,還需要對付大明南征軍。
最重要的是,那里的漢華王**隊雖然撤了,但那里可是漢華王國原本占據之地,他可我不想再與漢華王國開戰了。
所以被打的潰不成軍的黎利想到了往西撤,或者進入瀾滄王國,或者進入柬埔寨。
撤入柬埔寨需要面對其原本高棉帝國的勢力,還需要去跟施信爭奪地盤,這讓黎利只有了一個選擇,那就是撤入哦!不!率領軍隊殺入瀾滄王國!
有了決定之后,黎利一邊安排部分人員繼續留守義安府,一邊率領主力軍隊即刻向西,殺入瀾滄國。
所謂的瀾滄王國便是南掌王國正所謂古越裳氏,后稱南掌。
唐朝中期,其南掌氏在今瑯勃拉邦建立了一個小國,原本屬于真臘的一個臣屬國,到了國王范甘統治時期也就是元末明初時期,其國合并萬象、川壙、占巴塞等小國,建立統一國家,稱瀾滄國。版圖由安南奠邊府邊境起,沿湄公河直達今柬埔寨北部邊境,西接清邁、暹羅,東鄰安南和占婆,也就是占城國。
在1428年,安南黎利建國后,南掌曾一度受其控制。
當然這是原本時空的歷史,如今有了李江這個攪屎棍,此時的瀾滄國卻是要比歷史時空要強大一些,畢竟其國并未被黎利所控制。
相反,與如今的黎利相比,瀾滄王國還要強大一些,只是因為軍隊士卒與黎利相比,還是有些差距的。
所以當此時的瀾滄王國國王得知自己的國土被黎利占據了好大一片領地之后,不由郁悶至極,但郁悶的他還未來得及向天朝上國求見,他就得知其國南部大部分領地全都被黎利所控制了,而且損失了三萬大軍。
要知道這三萬大軍對于瀾滄國而言可是占據了整個國家常備兵力的一半。
如此這般,瀾滄王國國王怎么能不感到驚懼。
漢華王國東陽城,一直關注戰局的李江在收到蘭芳社送來的消息之后,也被大明的這一次圍剿黎利的軍事行動而感到震驚,實在是推進度太快了,竟然這么快就將黎利殺的節節敗退,甚至差點就被鄭和派遣的兵將抄了后路,如果不是黎利率領殘兵敗將趁機殺入瀾滄王國,恐怕黎利很有可能全軍覆沒。
只是后來所生的事情,卻是讓李江大跌眼鏡,不僅他有些不相信,就連此時占據了安南全部領土的大明南征軍以及鄭和也不敢相信。
黎利的殘兵敗將最多也就四五萬人,可是自從他帶兵殺入瀾滄王國之后,就占領了大片領地,而且還將瀾滄王國國王派去的三萬人殺的全軍覆沒,可以說黎利再一次用行動證明了他雖然打不過天朝上國,但是要想收拾瀾滄王國或者柬埔寨還是極為有自信的。
“這家伙還真是厲害呀!真是東方不亮西方亮,靠著區區四五萬人就殺入瀾滄而入無人之境!”
“算了這與我沒什么關系,該頭疼的是那位柳侯與鄭和!”李江笑了笑,搖了搖頭,小聲嘀咕道。
在重點關注安南戰事的同時,李江也不忘視察了財務司之下的鑄幣局。
說到漢華王國的錢幣制度,原本之前漢華王國通行的乃是大明銅錢,后來因為漢華王國大量銅礦被挖掘冶煉出來,再加上李江也覺得必須制造一批屬于自己的錢幣,于是漢華王國銅錢,銀幣、金幣隨之應運而出。
到了如今,李江又開始考慮使用紙幣了。
之所以想要制造一批屬于漢華王國的紙幣,不是因為李江想要如現代那般使用紙鈔。
事實是以目前的制造水平,造出現代紙幣基本上不可能,而在華夏,宋朝時期使用“楮皮”川紙作為印鈔的專用紙而明朝洪武年間行的“大明寶鈔”使用的是桑皮紙清代行紙幣用紙主要用高麗紙和白色臺箋紙為原料。當然,作為幣紙的材料一般經久耐用且工藝復雜,紋理美觀,墨韻層次鮮明,難以仿造,而且這種紙張民間是禁止采購的。
因此,李江也最多只能制作如今大明紙鈔這個水平,最多也就是在防偽上加上自己獨特的東西。
何況,這次李江制作一批紙鈔都是大面額的,大部分都是用于商業上大規模交易,而不是用于日常生活。
畢竟有了銅幣、銀幣、金幣三類等數十種面額貨幣,完全可以滿足百姓日常生活需求了,犯不著大規模使用紙幣。
而說到防偽技術,其實如今的紙幣防偽已經非常不錯了,就拿大明寶鈔而言吧,如今大明寶鈔因為行量不是很大,而且金額相對要大許多,再加上使用很少,因此此時大明寶鈔不僅極少有假鈔存在,而且并不像后來大明寶鈔那般,根本不值錢。
鑄幣局。
其衙門只是一間小院落,但是此地因為其重要與機密性,所以此地看守極為嚴密,即使是李江到來,也需要查驗一番。
對此,李江并未說什么,因為這本身就是李江自己要求的,絕對不能因為他是大統制就免于查驗。
陪同前來的官員盡管還是有些顧慮,但看到李江老老實實的配合調查,最終沒有什么。
進入院子之后,前廳乃是會客商議事情之地,左面是工匠們住所,而右邊則是鑄幣局官員辦公之地。
至于印刷鈔票之地則是在院子底下!
你沒聽錯!印刷紙幣的工坊設在院子之下!當初建這院子時,就曾經考慮過鑄幣局的特殊性,因此特意建了地下建筑,其入口極少有人知曉,而印刷工匠,也是只有十多個,保密性相當到位。
“見過大統制!”這時候一個身著鑄幣局特有官服的男子走了過來,即刻對著李江行禮到。
來者乃是鑄幣局的局長,姓孫名利,乃是財務司的老人了。
“孫局長客氣了!聽說漢華王國紙幣已經印刷出樣幣了,你讓人拿來與我一觀!”李江說道。
“是!大統制!”孫利回了一句之后,很快就有了拿著樣板紙幣來到了前廳。
看到手中的樣幣之后,李江仔細打量起來。
如今的紙幣大多都是印有精細的花紋,大部分手工雕刻,圖案以房屋、花鳥及名人字畫等就李江所知,清代寶鈔以龍的圖案居多,外做花紋邊欄,因圖形十分復雜,作假者很難模仿為了安全防偽,銀票采用紅、藍、黑等色,這大約就是雙色及多色套印的開始。
而觀之漢華王國的紙幣,大體花紋圖案倒是與之差不多,不過其最中間卻印制了漢華王國李江頭像,雖然看上去不倫不類,但是這是李江刻意要求的,其目的當然是滿足他的“虛榮心”
他李江可是開國“太祖”,按照現代規矩,在本國紙幣之上印制頭像根本不算什么。
然而當他拿到樣幣之后,他大跌眼鏡,不禁苦笑不得。
手中的這張紙幣,盡管是按照李江要求去設計印刷的,但是因為這時候根本就沒有電腦啥的,他的頭像印上去,根本不像他,而且那頭像太印制的時候,因為墨的緣故,所以鼻子嘴巴都看不清。
“這尼瑪算了!算了!還是撤下我的頭像吧!這這紙幣拿出去不僅看上去怪怪的,就是這風格也不搭!”李江暗自嘀咕了一句,心中一片失落。
“不過這暗像倒是做的不錯,而且這是蘭亭集序吧字跡這么小倒是可以增加仿制難度還有這印章嗯不錯!基本上仿冒已經很難了!”李江看了看紙幣的其他區域,不由暗暗點了點頭。
如今的水印稱之為暗像,在此時已然出現了,不過畢竟比不了現代,所以比較粗淺,如此時大明寶鈔就有類似的印記,而漢華王國的紙幣,同樣采用了類似技術,而且李江極為看重,所以工匠們想了許久才想出來更為復雜的。
不僅如此,紙幣本身還鑲嵌了金絲,這種技術乃是李江特意讓人研的,為的就是增加仿制難度。
除此之外,這些紙幣的模板也是只有兩塊,一塊印刷,一塊備用,而且每半年就會更換一次,每次更換,都會將特有的編碼更改。
如此這般,這樣的紙幣一旦流通出去,基本上就沒人能夠仿制出來了。
視察了鑄幣局之后,李江又急匆匆來到了鑄幣局隔壁的稅務衙門,在了解了稅收征收情況之后,他才打道回府回了大統制府。
這天,天已經快黑了,李江剛剛從議事大堂返回大統制府,便聽到門外傳來了一陣馬蹄聲。
很快,李江就見到一信使急匆匆下了馬,而后來到了自己跟前:“啟稟大統制!舊港蘭芳社急報!”
“哦舊港送來的?莫非是關于大明船隊的情報?難道是船隊到達舊港了?”李江小聲念叨了一句,隨即將情報拆開看了起來。
很快,他便皺起了眉頭,信是舊港送來的沒錯,但是卻不是有關舊港的情報,而是有關藍英個人的。
信乃是他親筆書寫,他說自己因為身體原因,不能及時掌控蘭芳社,所以想要李江另派他人去接替他掌控局面。
對此,李江倒是沒什么意見,畢竟他不說,李江也正在考慮,但是這一切也還只是在他考慮之中,目前李江暫時沒有想到合適人選。
而且,從信中來看,李江覺得藍英情況看上去很不好,這讓他隱隱有了一種不祥的預感,所以他一邊返回大統制府后廳書房,一邊讓人找來徐海東與尚陽二人。
目前在漢華王國文官之中,李江最信任的還是這二人,畢竟以他們的資歷與能力,也足以被李江信任。
“見過大統制!”
“嗯你二人來了!坐吧!這是蘭芳社藍英送來的,你們看看吧!”李江說著便將那封信遞給了徐海東。
可徐海東卻并沒有接,而是極為猶豫道:“大統制這不妥吧!蘭芳社一直是大統制您所掌控,您之前也說了,蘭芳社之事,吾等不能管,這”
“是呀大統制!”尚陽接著徐海東之言也不禁說道。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