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黎陽的時候,李世民和柴紹二人在跟天鳳軍洽談“鳳械營”之事時,是瞧看過神機炮營操練的。
只是,當時既是不戰場,也沒有舍得如此大規模的發炮展示,所以當時所見的神機炮威力,只能算是冰山一角。
而如今,當神機炮在這雁門關下露出兇殘爪牙之時,柴李二人才知道當初錯過了什么!
不知過了一刻還是二刻,當神機炮營的三輪覆蓋性打擊終于完成的時候,也就瞧見原本人頭攢動,旌旗林立的雁門關城頭一片死寂,城頭處處黑煙彌漫,宛若鬼蜮一般。
“報!”也就在李世民等人全都看著城頭傻眼的時候,一名李唐軍的背旗傳令小校疾奔至眾人跟前,稟報道:“客軍秦中校請令:此時可派步卒攻城!”
李世民頓時幡然醒神,忙也喝道:“速速傳令李、柴、長孫三位將軍,全力攻城!”
軍令一下,頓時中軍戰鼓“咚咚”響起,聽得鼓聲的前軍步卒也不用等傳令兵到位,便也開始變陣準備攻城。
然而,這步卒攻城可不是隨便高喊一聲“給我上”就可以瞬時發動,需要組織陣型并安排好先后順序,所以發動進攻需要準備的時間。
而也就在不到半柱香的時間內,李唐軍這邊剛好把陣型調整到位,剛要起步沖鋒的時候,就聽轟隆一聲巨響,眾人扭頭一看,卻是發現雁門關的內關城門的鐵閘居然自己放下,而后就瞧見城中赫然沖出了一**的騎兵。
立于中軍騎兵陣前觀看戰況的李世民一見,頓時熱血上涌、頭腦發昏,竟是高呼一聲:“來得好!諸君,且隨某破陣殺敵!”
旋即就瞧見李世民從身邊侍衛手中接過一桿九尺步槊短槊為步、長槊為馬,呼嘯一聲便帶頭發起沖鋒。
本來兩翼步卒是準備好攻城,因此擺出的攻城戰陣,瞧著關內竟奔出騎兵也是一時險些亂了手腳,前排扛著樓梯、撞木的刀盾手一時慌亂,不得不丟了手中戰具后退,但隨著中軍的騎兵火速出擊,潰散的兵卒們也才立時回復了膽魄,忙也結陣自守并讓出了通道。
這李世民的中軍本陣,距離關城也不過八百余步的距離,因此當他領軍疾奔至城前約二百步的神機炮陣地時,從關內沖出的劉武周部騎兵也到了,雙方頓時撞在一塊,霎時野獸嘶嚎般的廝殺聲和撕人耳膜的兵器碰撞之聲響徹了戰場。
這雁門關的內外關城,因為用途各異,所以尺寸也是不一:外關城因為是防著來犯之低,所以城門較小,僅有二丈四的寬度內關城因為要調劑補給,便與守軍調動,所以城門寬度足足有三丈六。
話說這三丈六寬的城門,平時最多也就容得五騎并行而出,可如今戰時卻無法以此來計算流量了,眨眼功夫便瞧見有數千騎城門中蜂擁而出,投入到了城前戰場。
而當瞧見李世民的中軍騎陣竟然也發起了沖鋒懟上來以后,城中主事者見有機可乘,竟是繼續又派出騎兵殺入了戰場。
這戰場分亂,一時也不知從何說起,便還是從秦瓊傳回的戰報來窺一斑好了。
但說秦瓊按照計劃,向著現場指揮著神機炮營向著雁門關城頭打了三輪炮后,便也讓兵卒準備好火力掩護的準備,等著步卒發動“蟻附”攻城時間便于支援。
然而哪知道,城內的劉武周卻是認為自己尋摸到了機會,驟然發動了突襲,自己打開關城沖了出來。
神機炮營的發射陣地本就在城前二百余步處,左右雖有護軍守護,可數量和戰力肯定敵不過騎兵,秦瓊一見,知道此時已經來不及撤退,忙也并部下軍卒立即圍繞炮車結陣自守。
也就在秦瓊認為此戰難逃,命兵卒們取出手榴彈準備,自己也掏出鐵锏準備血戰的時候,方也聽得后背傳來山搖地動的馬蹄之聲,扭頭一看才發現李世民居然領著中軍騎兵親自沖了上來。
隨后,便見得兩軍相接陷入了混戰,李世民一身銀甲,手持著九尺步槊如入無人之境,帶著一隊親衛如游龍一般在亂軍之中肆意砍殺。
這騎兵對陣,自然只是講究發動前的陣型和速度,一旦短兵相接,便是亂戰:只管各自逮著跟自己不同服色、不同甲胄樣式的人一頓亂砍也就是了。
這李世民本就是世家出身,自然是弓馬嫻熟,不然他也不能一手創建后世留名的“玄甲軍”:資治通鑒記載,秦王世民選精銳千馀騎,皆皂衣玄甲,分為左右隊,使秦叔寶、程知節、尉遲敬德、翟長孫分將之。每戰,世民親被玄甲帥之為前鋒,乘機進擊,所向無不摧破,敵人畏之。
看看這句話,重點便是“世民親被玄甲帥之為前鋒”,親被的意思就是親披,也即是李世民每次作戰,都會親自披甲作為前鋒帶領部隊陷陣沖鋒。
玄色在先秦時期本指青色或者藍綠色調的顏色,漢代以后指黑里帶微赤的顏色、黑色。
因此這“玄甲軍”所著甲胄衣袍也即是黑色,而后沙場鏖戰,血肉搏殺,難免殺得人為血人,馬為血馬,若用其他顏色作為軍服,既難清洗也難辨認,所以黑色衣物最好安排。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