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以先朝居之于荒服之間者,正欲悅近來遠,招附殊俗,亦以別華戎、異內外也。”————————【魏書·楊播傳】
朝廷這次收納歸附的匈奴部族,打算將其分為五部,散居于太原、西河等郡縣,諸部之間互不統(tǒng)屬。
以往朝廷與南匈奴之間,僅僅只是劃地供其居住、朝貢賞賚往來、戰(zhàn)時出兵的松散關系。這種宗藩關系根本做不到朝廷對南匈奴強有力的約束,以至于南匈奴在歸附的這兩百年間,根本沒有被漢族同化,反而時常發(fā)生反叛。
對此,皇帝打算將歸附的南匈奴部族進行上層建筑與經(jīng)濟基礎的全方位改造。
首先是軍事結構,五部匈奴,每部以其貴族為都尉,負責統(tǒng)率一定數(shù)額的軍兵,另外還要選派漢人為司馬,從旁監(jiān)督。五都尉直接聽從護匈奴中郎將指揮,服從朝廷的一切軍事行動,糧草、軍需等待遇向地方郡國兵看齊。
將族中精壯士兵抽調從軍,又以護匈奴中郎將、軍司馬嚴密控制。等到時機成熟后,或是調駐他處,或是將以部落為單位聚集的士兵打散重新編制,或是安插更多的漢人士兵混雜其中,都能徹底將這支軍隊掌握在朝廷手中。
這樣既能削弱部族的實力,又能確保歸附的部族再也無力生發(fā)動亂,還能使朝廷多一支驍勇的騎兵部隊,可謂一舉兩得。
然后再是政治體制和社會結構,在以右賢王去卑監(jiān)國的前提下,將匈奴歸附的各部族以戶為單位,逐一由當?shù)乜たh登記造冊、編戶齊民,并設立如鄉(xiāng)亭里等基層單位,基層官吏用人前期以匈奴人為主,一律享受漢族官吏同等俸祿。
“彼等既已歸附,便當皆如我漢家制度,一體俱同,不可偏廢。地方令、長理應視其如漢民,鼓勵漢匈通婚,督勸匈奴務植農桑,并繳納稅賦。”皇帝淡淡說道:“但凡歸附部族,首領皆封侯伯、賜印綬、享俸祿,其家中年輕子弟,一應免試入太學讀書,并量才施用、以能任官。”
削弱匈奴貴族對自家軍隊的指揮權,使匈奴幾無反抗之力。用財貨利誘、圈養(yǎng)匈奴貴族,將其高高掛起,并利用對基層組織的滲入,將下層普通匈奴人與上層匈奴貴族疏遠、分開,徹底破壞匈奴內部的統(tǒng)治基礎。最后用文化影響他們的生活生產習慣,鼓勵通婚,用人口數(shù)量占優(yōu)勢的漢人‘同化’。
由以生產組織和軍事組織相結合的畜牧業(yè)經(jīng)濟轉向農業(yè)經(jīng)濟,加快了與漢族社會一體化的進程。
這就是皇帝對治理匈奴、乃至于今后治理任何一個歸附異族的政策。
聽完之后,荀攸默然良久,不由嘆道:“此法可勝百萬強兵。”
劉虞也點頭贊道:“這才是堂堂正正之法,不需三十年,不僅邊地安寧,并州也將再無匈奴之名。”
皇帝笑了笑,開口問道:“此乃一孔之見,姑妄言之。能行與否,還要諸君拾遺補缺、不吝賜教。”
荀攸若有所思的說:“彼等匈奴散漫蔽野,不聽管束多年,朝廷甫一定下此等制度,恐怕不會有太多人歸附。”
“所以才使去卑監(jiān)其國。”說到此處,皇帝輕輕一拍大腿道:“匈奴內部分為諸多部族,心懷不軌者有之,親善朝廷者亦有之。而匈奴此前叛亂,親善朝廷者在內斗中勢力大減,是故這次只需去卑以他右賢王的身份去招徠,必能說其來歸。”
“臣以為,匈奴未必甘心為我大漢臣民,是故這一體納稅一事,不如暫緩施行?以免引起彼等抗拒。”賈詡說道。
劉虞跟著補充道:“還有編戶齊民,匈奴部中奴隸眾多,且都是彼等首領私產,若是盡皆編戶,恐怕也會引起反對。”
底下這些人剛才夸他倒是毫不吝嗇,這時候提起意見來倒是一個接著一個。
皇帝心中如此想,面上卻不顯,他看了下默不作聲的劉和,問道:“劉侍中可有什么話說?”
劉和剛才一直在旁觀,什么話也沒說,這時候他老老實實回道:“臣未曾理過羌胡事務,也沒有如荀君、賈公他們的才智,只能在一旁細聽熟記,以求有所裨益而已。至于為陛下詳陳方略,臣實在愚鈍,想不出比這個更好的辦法。”
皇帝輕輕一笑,對劉和說道:“人各有所長,你這番話也不失為君子坦蕩。你不在朝廷太久了,許多人都不甚了解,這些天可跟荀君一起,讓荀君為你陳說這段時間的政務。”
荀攸、劉和兩人答諾稱是。
隨后,皇帝這才直面剛才幾人提出的問題:“這次編戶齊民,只將普通匈奴人編造戶籍,匈奴部中的奴隸,暫且先不動他,但是得要他們各自呈報家中所擁有的奴隸數(shù)目,好便于統(tǒng)計。”
說道‘統(tǒng)計’兩個字,皇帝有意看了賈詡一眼,賈詡會意似得輕輕點了點頭。
荀攸默然不語,心里大致能猜出皇帝的用意,這些匈奴部族歸附朝廷只是一時權宜之計,朝廷眼下對他們推行的措施何嘗不也是一時權宜?讓賈詡手下的平準監(jiān)將匈奴部落上至平民下至奴隸的數(shù)量、甚至是具體的戰(zhàn)力等情況統(tǒng)計清楚,對于今后進行下一步的改制、或是防備征伐都是極為有用的信息。
正在荀攸思索著的工夫,皇帝說道:“以往匈奴部族皆要入朝貢獻,如今自打他們重新歸附開始,便免去貢獻一事,將貢獻改為稅賦。至于稅額,起初還是不需與漢民等同,此事可以由中臺等人斟酌一二,總之可以少,但不可無。為了鼓勵匈奴轉業(yè)農桑,改游牧舊習,地方郡縣官員當予以支持,或是減免稅賦、或是發(fā)給錢糧皆可。”
皇帝為了徹底轉變匈奴人的生產方式和社會結構可謂是煞費苦心,他所提出的同化政策或許尚有不成熟的地方,但在荀攸、賈詡、劉虞等當代最聰明的一類人的查漏補缺之下,很快便形成了一個完善的計劃。
這個計劃分成了幾個步驟,一開始只是要求簡單編戶、改貢獻為納稅、選派族中精壯參軍供朝廷驅使等等,待過了幾年,局勢出現(xiàn)了變化,或是匈奴內部分化之后,再推行改姓易服、說漢話習漢字、倡導倫理風俗,從文化與精神上徹底消滅匈奴的民族特征。
這是陽謀。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