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隆一聲,城墻上部整個崩塌了。碎磚土塊飛開幾十丈遠(yuǎn),就像飛雹一樣打在四方。等煙霧散開,從平地遠(yuǎn)遠(yuǎn)望去,那兒已經(jīng)形成了一個寬寬的凹口。
周圍的北軍被這劇烈的b嚇傻了,誰都不敢再往這邊挨近一步。南軍歡聲大作,立即抓緊時機,跑步?jīng)_鋒,沖到那兒,迅速豎梯攀爬。
十五架長梯,配有幾百名弓箭手,十五串健兒在他們的掩護(hù)下同時爭先爬上,一下子就把那個凹口占領(lǐng)了,然后就揮舞刀槍分向兩頭攻殺。
眼見城得手,城下助威的炮聲也響了,卻是分向缺口的兩邊射擊,把企圖堵漏的敵軍一處處打下去。
這簡直就是怪獸在咆哮!
石子、鐵砂、鐵片組成一股股飛迸向前的的稠密彈雨,打到城頭,幾乎不怎么瞄準(zhǔn)就可以掃倒一片人,逼得守軍部隊步步后退。
登城的南軍越來越多,桌面的炮手也盡最大的可能加速射擊。北軍再三沖擊也阻遏不住,城堞上那一小段缺口也就不可遏止地變成了戰(zhàn)役突破口。成百上千的南軍士兵由此連續(xù)不斷地攀上,高喊殺聲沖進(jìn)了城里。
沖下去首先就攻奪城門。
突擊部隊近前破拆,卻被向子林親率衛(wèi)隊來爭,近城門處頃刻間便打得激烈非常。好在援兵源源不斷,填絞肉機似地往里填。向子林三次組織重大反擊,都被層層人墻擋住。
又挖又撬,血汗齊飛,破碎的西門好不容易才被打通。四萬南軍主力如洪流般涌了進(jìn)去。剛剛展開的巷戰(zhàn)很快就變成了一邊倒的掃蕩。
北軍人少,城門又已失守,任憑他怎么勇悍,也抵擋不住一支氣勢正旺的勝利之師。
降者免死,抵抗者立誅。邊戰(zhàn)邊撤,在絕望中主動放下武器的北軍不計其數(shù)。
向子林的驕兵悍將氣焰漸衰。
原來氣吞萬里如虎,到此先是從前到后,偌大一支部隊慢慢變成一條掙扎在沙灘上的巨鯨,但還是簸尾揚鰭,困獸猶斗。而后那越收越緊,終于把他們變成了一大塊軟軟的豆腐,再怎么沖突也動彈不得,最終只能乖乖地任人宰割。
南軍氣勢大盛,分割吞噬,很快就將敗軍干凈徹底全部收拾掉。一萬一千北軍絕大部分變成了俘虜,被殺與負(fù)傷的還不到兩千人。
向子林親自率領(lǐng)的那一批忠心的衛(wèi)隊全力突圍,卻在縋下東城城墻之后被圍剿的南軍包圍在城根與護(hù)城河之間,不降即死。連向子林本人也被亂箭射死在護(hù)城濠邊。
玄安老皇帝最大的擔(dān)心被消除了。
李琨得報大快,親往看過,驗明無誤,即口述奏章,立遣快馬,把收復(fù)萬聚坪、陣斬向子林的捷報送往京城。
打鐵須得趁熱。當(dāng)下不暇做細(xì)致的善后,攻城大軍立刻分出一半前往耿莊助戰(zhàn),想要趁戰(zhàn)勝之威,一舉拿下該地。
不料這次沒有那么便宜。孫濟已經(jīng)預(yù)料到萬聚坪會失陷,全軍都已悄悄北撤。
他這還不是一般的后撤,干脆就是不計成本的分兵突圍:
一股五千人馬一路向西,試圖與子余關(guān)的北軍會合,一起退往長山北麓
一股千人方向正北,好像要退回老家
最大的一股一萬二千人卻是偏向東北,竟像是要直奔千里之外的北番。那五千借來的北番騎兵打得還剩三千余人,也在其列。
后撤的敵軍大概都有了方向和想頭,計劃周密,上下同心,再不是原來不斷向南進(jìn)攻時那樣茫然大概都知道以少擊多,有點像雞蛋碰石頭而是信心百倍,聚精會神,一沖出寨柵就猛打猛沖,剽悍異常。
李琨本來對耿莊就沒有圍死,尤其在其北面,只有少數(shù)監(jiān)視部隊,兵力十分薄弱。北軍一沖出來,他們略作接觸就慌忙逃開,只恨爹娘生得腿短,哪里還敢阻攔。所以不到一個時辰,耿莊的北軍就跑得空空,連輜重、糧車都緊趕慢趕地帶走了。
殲滅了向子林,驅(qū)趕了孫濟,迅速收復(fù)蘆河北岸重鎮(zhèn)萬聚坪,這個捷報迅速傳到京師。老皇帝聞報大喜過望,一面布置慶祝,一面部署下一步的追擊,一面商量如何nn行賞。
兵部的劉子巒劉尚書特別高興。
因為這第一卸掉了他肩頭與心上一個極大的負(fù)擔(dān)第二正是他舉薦的白朱二人在戰(zhàn)勝攻取中起到了關(guān)鍵作用三是他從西海回來,特別向皇帝提起的大炮的威力,已被證明絕不是吹噓誤導(dǎo)。
大新夏國從此要進(jìn)入火器時代了。
因此在商量下一步追擊行動時,他執(zhí)著地要求把白朱二人調(diào)回來,先入京面圣,呈報火器方面的心得經(jīng)驗,并膺封賞,然后再叫他們回到西海,大造火器,并相機平定大青銅的叛亂,驅(qū)逐在旁覬覦的綠眼海賊。
至于北方,索性全部交給李琨就是。幾戰(zhàn)下來,孫濟精銳盡喪,已如釜底游魚,讓他慢慢地追剿平定好了。
老皇帝聽了他的匯報,龍心大悅,非常嘉許,說就這么定了。接著便是聚集閣老開會,商量對英勇奮戰(zhàn)、取得如此重大勝利的有功之人各自給個什么封賞,以激勵前線的十萬大軍下一步更加奮勇地追奔逐北,克竟全功。
本來這事一點也不難辦。
爵賞者國之大事也,所謂朝廷名器,授予誰不授予誰,輕重榮枯,成例俱在,兵部和李琨以及各有功將士自可照章辦理,量功受爵,斟酌盡善,無庸多說。
然而這次卻有一樣不好辦,那就是白朱兩人作為客卿,眼下已是侯爵封號,難道再加到公爵不成?
新夏國的老規(guī)矩,親王肯定是皇帝的兒子、兄弟、叔伯才能當(dāng)。親王之下的公爵封號則多半是授予上述親王的長子,再下一代能不能繼承都還要看情況。
開國以來幾百年歷史上,只有極少數(shù)外姓人封過公爵,那都是立下了不世功勞,使帝國轉(zhuǎn)危為安的特大功臣才有份的。而且子孫遞降,由侯伯子男一直往下降等降級,直降到再無爵位可繼、回歸庶人一個。
所以在老皇帝這一朝,少到竟然只有兩個由老老皇帝時期傳下、尚未老死的外姓公爵留存,其曾長孫都已經(jīng)降成子爵封號了,此外的大小功臣沒一個挨得上。
本章完
【精彩東方文學(xué)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