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證明,李君威想的太多了,李君度重病雖然有兩個月了,但一開始為了內(nèi)部安定,就進行了封鎖,只不過陸陸續(xù)續(xù)有不軌之人透露出了消息,帝國方面得到消息原本就比較晚,只有李君威不同,李君度在病重之后,立刻派人西去,秘傳消息,才給了李君威提前準備的機會。
李君威秘密前往了次大陸,于帝國三十一年的二月四日抵達了果阿,而隨后十天內(nèi),第一批來自非洲的軍隊也乘坐緊急征用的船只抵達,到了果阿,李君威對當?shù)氐木謩萦辛烁钋械牧私猓辽倏梢源_定的是,帝**隊已經(jīng)開始向帝國在次大陸殖民地首府奎隆集結(jié),并且開始對次大陸各類盟友與合作伙伴進行外交活動,但是沒有制定任何計劃,因為主持這件事務的是帝國印度洋艦隊司令李昭意,而他還未收到來自申京的指示,現(xiàn)在坐的一切,只能算是未雨綢繆。
在次大陸,葡萄牙人的嗅覺一向靈敏,尤其是英國、荷蘭相繼退出之后,葡萄牙人成為了印度斯坦帝國除帝國之外最大的合作伙伴,所以其對印度斯坦國內(nèi)的消息有了解,李君威直接會見了葡萄牙總督唐胡安,這位總督與李君威也是老相識,二人曾經(jīng)在里斯本有過交集。
“殿下,印度國內(nèi)的事關(guān)乎著我們兩個國家在次大陸的利益,無論是我的個人意愿,還是本地紳士們的意見,亦或者考慮長久以來我國與貴國的友誼,在這等大事,我們最好步調(diào)一致,幸虧您及時趕到了,不然我只能等李昭意殿下抵達后,再行決斷。”唐胡安面對李君威的問詢,表現(xiàn)出了很大的積極性。
李君威笑了笑:“放心,總督閣下,這件事由我一人承擔責任,你只會因為這件事得到佩德羅國王的歡心,而不會有任何的罪過,這一點我是完全可以保證的。”
唐胡安長出一口氣,有李君威如此保證,他就真的放心了,對于裕王與自家國王的關(guān)系,唐胡安是非常了解的,除非自己把王國在次大陸的殖民地全都丟了,其余的錯失都會因為裕王的說和而不會遭到多大的責難。
“我們得到的消息顯示,印度皇帝陛下在大約五十天前患了重病,一應政務交由大維齊爾塔哈處置.......。”唐胡安認真介紹說道。
李君威詫異:“塔哈?為什么是塔哈?”
對于這個塔哈,李君威還有點印象,十幾年前他就見過一次,那個時候,塔哈還只是一個千戶,是個烏茲別克人,想不到這些年過去了,塔哈已經(jīng)成為了兄長身邊最為倚重的宰相,李君威繼續(xù)問道:“太子昭圭呢?”
“昭圭殿下一直擔任德干總督,已有四年時間,在阿格拉中樞生變之后,昭圭殿下并未返回國都。”唐胡安說道。
李君威不由的皺眉,雖然他的兄長李君度在印度建立了類似于中國傳統(tǒng)的封建皇權(quán)統(tǒng)治,但是依舊在其制度之中加入了很多印度特色,比如讓太子李昭圭擔任德干總督就是印度本地王朝的傳統(tǒng),王子在外實權(quán)領兵,形同副王。當然,李昭圭并非一開始就在外,是在阿格拉呆了八年之后,才前往擔任德干總督的。
這也難怪印度會因為君主的重病而亂了起來,一國之權(quán)系于君主一身,擁有繼承權(quán)的王子卻在外領兵,君主生病,帝國之權(quán)落在了宰相之手。
而更深層次的原因卻不只是制度,印度斯坦帝國的建立,是以少數(shù)之族統(tǒng)治多種民族,雖然印度皇室是漢族,李君度也仿照滿清建立了八旗,但是國族人口實在太少,建國十幾年,連混血算,也不到十萬人,這使得僅僅依靠這些國族,是無法統(tǒng)治這個擁有六千萬人口的大國的,因此李君度不得不選擇其他民族輔佐,本著大小相制的原則,擁有從龍之功的中亞民族,包括烏茲別克、塔吉克、哈薩克等信仰天方教的民族和錫克族成為了統(tǒng)治階級。
國族八旗、從龍萬戶和錫克外藩就是李君度手中最大的依仗。
“那現(xiàn)在阿格拉的形勢如何,我兄長是否活著?”李君威主動問道。
唐胡安搖搖頭:“很難說,阿格拉戒嚴已經(jīng)有一個月了,外人都進不去,城內(nèi)什么情況誰也不知道,目前能確定的是,城內(nèi)確實發(fā)生過血腥沖突,但具體何人所為,誰勝誰敗,尚未可知。”
“那你可否為我秘密聯(lián)絡沈氏一族?”李君威問。
“這好辦,實際沈家早有人到果阿,還派人去了孟買、奎隆、錫蘭等地,我相信他們等的人就是您呀。”唐胡安說道。
沈氏一族是印度斯坦帝國的后族,雖然李君度妻妾成群,但正宮娘娘只有沈有容一人,不可撼動,隨著李君威送沈有容母子前往印度斯坦,沈家也就分宗,一支加入了印度斯坦帝國,為君王后族,對外貿(mào)易這些事情也都是沈家在打理的。
而僅僅過了四天時間,沈家就派了沈世文前來接洽,這是沈家在印度這一支的長門長子,李君威見過兩次,對其感觀還算不錯。
沈世文在見到李君威后,給出的答案卻是截然不同,據(jù)他所說,皇帝李君度重病已經(jīng)接近痊愈,國內(nèi)形勢也已經(jīng)穩(wěn)固了。一應犯作亂的奸黨被鏟除,已無大礙。
李君威感覺很有些不可思議,雖然他也很希望是這樣,但實在難以置信,因此在沈世文邀請他前往國都阿格拉的時候,明確表示了拒絕,要求必須得到長兄和長嫂的親筆書信才會相信,并且在林西塘抵達之后,他立刻派遣林西塘前往德干地區(qū),與侄子李昭圭接洽,詢問那邊的消息。
李昭圭送來的消息也差不多,說阿格拉形勢已經(jīng)穩(wěn)固,只不過他尚未接到前往阿格拉的圣旨,到底也是領兵在外的人,實在不敢妄動。
而李君度和沈有容的親筆書信很快到來,李君威信了七八分,這才決定前往阿格拉,但是卻告知沈世文,秘密前往,不得驚動太多。
mimiread
因此在二十天后,李君威隨著一支沈家的商隊來到了阿格拉,這座城市處于緊張的氛圍之中,在城門口還吊著數(shù)百尸體或者頭顱,那就是政變的失敗者了。
“那顆腦袋就是塔哈,我親自砍下來的。”一個少年人騎白馬而來,見李君威在馬車掀開簾子,出神望著城門口的人頭,微笑說道。
李君威被這聲音驚醒,發(fā)現(xiàn)這少年人也不過十四五歲的模樣,生的卻是極為英俊,一身戎裝更增三分英氣,只不過年紀太小,胡子都沒有,臉蛋的稚氣也未完全脫去,這少年雖然膚色較淺,眼眸微微泛藍,讓李君威立刻認出了他的身份:“昭奕,是你,你都這么大了。”
這人正是李昭奕,名義是印度皇帝李君度的第三子,得封寶親王,但實際卻是李君威的庶長子,一直養(yǎng)在印度。
“參見叔王。”李昭奕下跪施禮,李君威連忙下車攙扶。
自李昭奕被封王后,他已經(jīng)了解了自己的身世,只不過如論所處環(huán)境還是內(nèi)心意愿,他都必須以叔王之禮待李君威。
“你已經(jīng)長大成人,我實在是歡喜。”李君威握住兒子的手,久久不松開。
“父皇和母后在宮中等候,請叔王隨侄兒來。”李昭奕說罷,在前方引路。
城內(nèi)依舊處于戒嚴狀態(tài),到處都是士兵,一行直接去了皇宮,李君威見到長兄,發(fā)現(xiàn)他依舊臥病在床,且見有紗布裹身,就知道身體受創(chuàng)了。
“老三,想不到我竟然能現(xiàn)在見到你。”李君度伸出了手,笑呵呵的迎接李君威坐下,他知道自己弟弟的,一向最為惜命,竟然在情況未明朗的時候孤身犯險而來,足可見兄弟情義。
李君威倒也不隱瞞:“我原本要從蘇伊士返回國內(nèi),在夏城聽聞你這邊出事了,惦念大哥和昭圭,這才匆匆趕來,想不到局勢穩(wěn)固。別的且不要說,快些給我紙筆,再安排幾個好騎手、快船,我要立刻傳訊。”
“傳訊什么,難道我那兄弟以為我死了,要派兵奪我基業(yè)了?”李君度臉色一冷。
李君威擺擺手:“現(xiàn)在二哥或許都未必得到消息,是我擅自行動,聽聞印度出事,利用職權(quán)在非洲弄了一支兵,匆匆而來,你現(xiàn)在無恙,我那邊卻是惹了大禍了,若再不回轉(zhuǎn),怕是回國后不好解釋。”
李君度一聽,心道弟弟倒真是一心為自己,連忙讓人取來紙筆。待李君威把命令傳達下去,才是稍稍放心。
李君度身體已經(jīng)好了不少,已經(jīng)能下地活動,待遣了無關(guān)人等,李君度才是和盤托出。
去年末的時候,李君度就身患瘧疾,重病不能下床,雖然有金雞納樹皮,但也一時難以痊愈,導致長久不能主持朝政,朝政即為大維齊爾塔哈所控制,等過了年,身體稍微好了些,卻忽然遭遇刺殺,刺客用刀刺傷了李君度的胸腹,幸虧皇宮的御醫(yī)之中有從帝國邀請來的外科好手,幾番手術(shù),保住了性命。
然而,調(diào)查刺客,所有的證據(jù)都指向了遠在德干的太子李昭圭,李君度雖然不完全信,卻也不完全不信,而國內(nèi)一些實權(quán)貴族和高官借此興風作浪,塔哈更是聯(lián)合各方,企圖趁亂一舉奪權(quán)。最危急的時候,塔哈調(diào)走了大批禁衛(wèi),率本部兵馬攻入阿格拉,圍困皇城。
“老三,你生了一個好兒子呀,昭奕這孩子,雖是你親生,但卻像極了我,若沒有這個孩子,你我兄弟怕是只能幾十年后在地府相見了。”說起兩月前的舊事,李君度不無得意的拉過李昭奕。
在最危急的時候,站出來的正是李昭奕,他雖然年輕,但自幼在李君度身邊長大,六歲之后,參加了幾乎所有的戰(zhàn)爭,雖然只是跟著伯父觀戰(zhàn),但一身豪情膽色,卻是在耳濡目染之下養(yǎng)成,李昭奕帶領宮內(nèi)的太監(jiān)和宮女,開鑿城墻,只留外面一層,在雨夜突襲,破開城墻,忽然攻入敵營,直沖入逆賊叛黨之首塔哈的營帳,親手斬其頭顱,懸掛于宮門之前,令敵人膽寒,之后退叛軍出阿格拉,穩(wěn)定了局勢。
“真是我李家麒麟兒,這等膽色,我是萬萬不及的。”李君威不禁感慨說道,這卻是肺腑之言,論膽色,李家人中,他敢稱倒數(shù)第二,就無人敢稱倒數(shù)第一。
“是啊,昭奕真是勇敢無畏。”李君度更是滿意,說道:“現(xiàn)如今,我已經(jīng)決定,這孩子怎么也不能還給你了,昭奕已是下山虎,萬不可去申京做籠中鳥。”
李君威呵呵一笑,不置可否:“還是待昭奕十六歲成年后,自行選擇吧,放心,我絕對不會強迫于他。”
李君度這才緩緩點頭,李君威問:“大哥,你現(xiàn)在還覺得那刺客是昭圭安排的嗎?”
“我朝半國之兵,都在昭圭手中,若我死了.......。”李君度頗為冷的說道。
“昭圭忠厚仁孝,斷不是那種人。”李君威立刻打斷了李君度的話,他直接了當?shù)恼f道:“你這皇帝當?shù)模絹碓經(jīng)]有人情味了。”
“那我如今安寧,他為何不敢回朝?”李君度反問。
李君威搖搖頭:“就你這疑神疑鬼的模樣,誰敢回來,你切勿懷疑自己兒子,這肯定是有奸賊挑唆的。”
李君度想了想:“我只看證據(jù)。”
“那我就給你證據(jù)。”李君威當即說道。
“什么證據(jù)?”
李君威說:“我立刻寫信讓昭圭回來,免你疑他在外掌兵,存有二心。另外,我再調(diào)國內(nèi)各類情報,昭圭自幼在帝國長大,他若真有二心,想要造你的反,肯定要和國內(nèi)聯(lián)絡,得帝國臂助,至少不能為帝國反對才是。
而我是他最親近的叔叔,這種事他若做,最不會隱瞞的就是我。可我與昭圭之間通訊,最多就是日常問安,他連印度政務都很少談及。”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