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廂房,吳宗睿告訴親衛隊長,不準任何人打擾,同時命令所有親衛都做好準備,翌日一大早卯時準時出發,前往遼東。
歷史上的張至發,幾乎沒有留下什么記錄,明史對其評價就是平庸,這也難怪,張至發接手溫體仁出任內閣首輔,自崇禎十年至崇禎十一年,其擔任內閣首輔的時間不過一年多,完全遵照溫體仁處理政事的手段和手法,沒有絲毫的變革,實實在在的說,張至發的能力比不上溫體仁,其出任內閣首輔,有著完全的自知之明,所以他不會有任何的變革方式。
穿越的吳宗睿,體驗到了明末朝中爭奪的激烈,對于張至發是另眼相看的,他認為張至發一點都不平庸,相反,張至發有自知之明,知曉自己的斤兩,也知道皇上對于溫體仁是懷有留戀之心的,所以在署理政務的時候,完全遵照以前的辦法。
朝中的爭斗已經到了白熱化的程度,不管是浙黨、齊黨、楚黨,還是東林黨、復社,都是蠢蠢欲動,時時刻刻都想著掌控權力,這其中的東林黨和復社,籠絡的人員是最多的,要不是穿越的吳宗睿,給予了東林黨和復社沉重的打擊,此刻怕已經是東林黨和復社的天下。
大明朝廷已經是一艘即將沉沒的巨艦,巨艦上面的東林黨人和復社成員,絲毫不在乎,他們看到的就是自身的利益,由他們提倡的治理朝政的理論,正在貫徹實施,士大夫和商賈的利益得到了最大的保護,而百姓的負擔不斷加重,導致民不聊生,而連年的災荒,更是將北方的百姓逼到了絕路之中,農民起義此起彼伏。
穿越的吳宗睿,終于明白了,為什么由東林黨人和復社成員主手寫下的明史,后來逐漸被史學家懷疑,而被標榜為圣人君子的東林黨人和復社成員,后來也遭受到唾棄。
在吳宗睿看來,張至發是聰明人,不過分的留戀權力,懂得自保。
桌案上面的蠟燭早就點燃了,吳宗睿從懷里掏出一封信函。
這其實不算是真正的信函,而是朝中有關流寇諸多消息的文書,是內閣首輔張至發抄錄下來的,或許是覺得吳宗睿在遼東打敗了后金韃子,張至發想著吳宗睿在剿滅流寇方面是不是有什么好的建議,所以帶來了這份抄錄的文書。
吳宗睿當然不會提出什么建議,所以將文書帶回來,說是看過之后再說。
出任薊遼督師之后,吳宗睿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到遼東一帶,很少關心流寇的事宜,包括潛伏在李自成身邊的張東濤等人送來的情報,吳宗睿都沒有特別的注意。
張東濤等人送來的,是李自成等人的第一手情報,非常關鍵和重要,不過朝中對流寇的態度如何,如何部署剿滅流寇的事宜,現如今剿滅流寇的戰斗進展如何等等,才是吳宗睿最為關心的情報。
想不到張至發會送來這方面的情報,這是吳宗睿求之不得的。
吳宗睿當然希望流寇能夠長時間堅持,希望李自成和張獻忠等人的力量能夠壯大起來,能夠與大明朝廷抗衡,這樣對他是最為有利的。
其實張至發帶來了有關朝廷剿滅流寇的文書,吳宗睿敏感察覺到了,朝廷剿滅流寇的戰斗一定是不利的,甚至可能出現了麻煩。
吳宗睿早就明白,流寇是無法徹底剿滅的,朝政由士大夫把持,他們只會考慮自身的利益,毫無顧忌的盤剝壓榨百姓,導致百姓的生活越來越貧窮,窮到活不下去,要么等死,要么造反,就算是李自成和張獻忠等首領被剿滅了,還會有其他的人冒頭。
張至發將流寇的消息整理成為綜合的文書,給他吳宗睿看,就說明剿滅流寇的戰斗進展不利。
深深的洗了一口氣,吳宗睿打開了文書。
“流寇肆虐的地方擴大至陜西、河南、山西、山東、湖廣、四川乃至于南直隸等地。。。”
“五省總督洪承疇、監軍高起潛屢次擊敗李自成、張獻忠之流,奈何流寇勢大,逃竄之速度太快,且大都在偏遠之地立足,導致朝廷大軍無法進剿。。。”
“各鎮大軍難以統一協調,長期奔襲作戰,導致糧草不濟,偶有騷擾地方的狀況,導致地方上怨聲載道。。。”
“朝中多有彈劾五省總督洪承疇之奏折,內閣對于洪承疇之剿滅流寇策略,亦是不滿。。。”
“若是流寇繼續肆虐,勢頭再次壯大,則內閣建議皇上調整五省總督之人選。。。”
。。。
足足半個時辰,吳宗睿仔細看完了文書。
一絲笑容出現在臉上,朝廷剿滅流寇不利的消息,對于吳宗睿來說,就是利好消息。
應該說,洪承疇還是有能力的,當初洪承疇在朝廷之中嶄露頭角,就是因為剿滅流寇,三邊總督楊鶴主撫的時候,洪承疇就看透了流寇首領的反復無常,果斷采取剿滅的策略,斬殺了不少的流寇首領和流寇,后來更是數次獲得勝利,大量剿滅了流寇。
洪承疇成為西北的王牌之后,其重心逐漸轉移到邊關,負責抵御后金韃子的侵襲,防止蒙古部落的侵襲。
一直到吳宗睿主政遼東的事宜,洪承疇才完全抽身,專心對付流寇。
想不到快一年時間了,洪承疇居然屢屢碰壁。
當然,吳宗睿從文書之中的細節處,已經發現了問題。
流寇逐漸變得強大,這是不爭的事實,經過了上百次的廝殺,李自成和張獻忠等人,早就成長起來了,他們能夠從容應對朝廷大軍的進擊,知道避實擊虛,戰斗對自身有利就拼命的進攻,對于自身不利就馬上撤離,而且朝著偏遠的山林之中撤離。
對于流寇出現的巨大變化,洪承疇一時半會是不大了解的,他肯定還是采取老辦法剿滅流寇,這就導致戰斗失利。
不過洪承疇也是有一定能力的,作戰吃虧之后,馬上就會做出部署上面的調整。
可惜的是,洪承疇受到了掣肘,而且是無法擺脫的掣肘。
掣肘來自于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來自于監軍高起潛,高起潛代表皇上,擁有者至高無上的權力,有時候在調兵遣將方面,洪承疇怕還要聽命于洪承疇,如果兩人的想法不一樣,洪承疇自然是沒有辦法全力施展。
第二個方面的掣肘來自于內閣,那就是內閣大臣、兵部尚書楊嗣昌,這方面倒是可以理解,楊嗣昌的父親楊鶴,曾經是洪承疇的直接上級,洪承疇某些時間不聽命于楊鶴,剿滅流寇立下了功勞,讓楊鶴受到皇上和朝廷懲戒的同時,自身也出名了。
楊嗣昌對洪承疇的印象自然不會太好。
洪承疇曾經是大明朝廷在西北的王牌,不管是剿滅流寇,還是抵御后金韃子,朝廷都需要依靠洪承疇,所以洪承疇可謂風生水起,就算是作戰有一定的失誤,皇上和朝廷也會容忍,不會過度的追究。
現在的情況不一樣了,吳宗睿成為了大明朝廷在西北一帶的王牌,實實在在的王牌,皇上和朝廷不再依靠洪承疇,自然對洪承疇的要求更加苛刻。
而內閣大臣、兵部尚書楊嗣昌還有一個致命的缺陷,與洪承疇如出一轍,那就是嫉妒他人立下太大的功勞,以至于壓住了自身的光輝。
洪承疇以前太順了,不僅是壓制了楊嗣昌的父親楊鶴,后來一段時間,也壓制了楊嗣昌,如此情況之下,楊嗣昌會抬舉洪承疇才是笑話了。
況且第二個掣肘會影響到第一個掣肘,也就是說,監軍高起潛肯定知曉內閣對洪承疇的態度,一旦察覺到皇上和內閣對洪承疇有看法了,高起潛肯定是推波助瀾,不會給洪承疇好果子吃。
時間慢慢到了子時。
吳宗睿站起身來,微微的嘆了一口氣。
“大明朝廷還有什么希望,以為剿滅流寇的戰斗有那么簡單嗎,主帥與監軍之間無法完全統一,內閣和兵部對洪承疇處處掣肘,這豈不是直接幫助李自成和張獻忠等人,讓流寇的力量逐漸的壯大起來。。。”
雖然流寇的力量逐漸的壯大,對于吳宗睿來說是利好消息,但是從長遠看,對于意圖稱霸天下的吳宗睿來說,天下大亂,早就無數的貧窮,最終是不利的。
打開廂房門,一股清涼的微風吹來,吳宗睿深深的吸了一口氣。
明日離開京城,前往遼東之后,遼東大規模的變革馬上就要到來,吳宗睿打算推行的政策,與朝廷的要求肯定有矛盾的地方,不過他管不了那么多了。
吳宗睿腦海里面,思路逐漸變得清晰,既然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等人能夠在沈陽一帶發展起來,大清國可以在這里誕生,那么他也可以效仿,就將遼東和沈陽等地當做大本營,在這一帶大規模的發展自身的力量,然后抓住機會,取代大明王朝。
離開京城之后,可能有很長的時間,吳宗睿都不會踏足這里,他的事情太多,潛心發展遼東,而且要憑著一己之力,徹底打敗皇太極,滅掉大清國。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