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六子聽完我的問題,笑得直不起腰:“哎呦,可樂死六爺我了,不過也怪我沒說清楚,這玩意兒其實不是混沌……也不對……哎呀,我從頭解釋吧。”
小六子告訴我,根據灰家流傳下來的故事,在上古時代,天地間爆發了一場神魔大戰,從字面兒上說,是神和魔兩大陣營互懟,然而實際上并沒有什么神,當時參戰的全是魔。
上古是妖怪們的時代,那時人類只能輾轉躲藏在一些強大妖怪的羽翼底下茍延殘喘,結果有一天不知為了什么,這些大妖怪相互之間打了起來。
在這場神魔大戰的最后階段,一股新興勢力跳上戰爭的舞臺,然后以奇跡般的速度終結了神魔大戰,并把當時所有出名的兇惡妖怪,都載入了自己的食譜。
比如《山海經·南山一經》記載:“又東三百里曰青丘之山,其陽多玉,其陰多青雘。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嬰兒,食者不蠱。”
沒錯,這股大殺四方的新興勢力正是之前一直依附妖怪的弱小人類,據說第一個被人類干掉的四兇就是混沌。
這里我要特別透露一個插曲,小六子講述灰家的傳說時,一不小心把自己講得入了迷。
幾天后我往新房子里添了一臺二手的電視機,正巧播出《青丘的傳說》,小六子竟以為是在介紹古代的菜譜,特地坐到電視前看了幾集,結果他不停地抱怨:“這演的都是些什么鬼,為什么還不上菜?!”
切,吃貨!
當下小六子又補充了關于混沌的解釋。第一,真正的混沌在上古神魔大戰中,已被人類收拾掉了,從身體到元神被抹殺得干干凈凈。
只不過混沌是天地間惡氣濁氣所化,之前在和人類的交手中曾經受傷,體內的一部分惡氣從混沌的傷口處溢了出來,僥幸逃過一劫。
壁櫥里的混沌并非那個上古的本尊,只是些逃走的混沌惡氣,但它們本質都是一樣的。
第二,這些惡氣形成的是那些蠕動膨脹的紫紅色絨毛,我剛才只不過砍斷了一個被惡氣附身的朽爛掃帚,真正的混沌免疫了我的物理攻擊,根本屁事兒沒有。
在灰家的傳說中,混沌是一個有成千里身軀的龐大怪物,平時靠攝取天地生氣為生。
別看它渾渾噩噩的,也沒有自身思維,那龐大的身軀就是它最好的武器,只要在混沌行進的路線上,無論森林、走獸、房屋,全是它的食物,所過之處遍地狼藉,寸草不生。
幸虧有陽光這個最大的天敵,不然世間萬物都得讓混沌吞下肚去,只要暴露在陽光下一兩個時辰,它就會逐漸萎縮,最后變成土色的灰燼,但它的體積實在太大,表面的混沌不斷在陽光下死去,新的混沌卻在底下不斷生長。
如此這般生生死死一直維持著平衡,也不知人類當初用什么方法把它一下子干掉了。
“如果真像灰家傳說的那樣,混沌是被人類干掉的,那我還真能猜到他們是咋辦的。”
“哦,原來人類當中也有這個傳說啊,快講講。”
傳說倒沒有,但要對付一個身軀上千里的大怪物,我覺得古人唯一能借助的力量就是洪水!
中國歷史上有關洪水的最耳熟能詳的故事,就是鯀與禹兩父子的九州治水。有趣的是鯀治水采取堵的方法,而他兒子禹則采取疏導洪水入海的方法。
古代傳說把上古人類部落首領合稱三皇五帝,舜乃五帝之末,鯀乃舜的臣子。大禹治水這件事兒,標志著中國古代歷史由蒙昧正式走向文明,同時也是第一個有詳細記載的王朝的開端,即大禹的兒子啟建立了夏朝。
但耐人尋味的是,江河湖海自開天辟地之時就在那里流淌,絕對沒有道理說,鯀及之前的所有治水之人,都用堵的辦法治理洪水,而禹卻僅僅用了幾年時間,便開了竅兒,搞明白了治水要靠疏通江河,不能靠堵。
現在結合灰家的傳說,看來鯀當年利用治水下了一盤很大的棋啊。
“搭檔你的意思是,鯀一直都在積攢洪水,等待機會去沖毀那混沌?”
“正解!但我估計鯀并沒有在他的有生之年等到最佳的機會,直到禹接了班,才干掉了混沌,所以禹因此居功至偉,得了舜的禪讓。”
我從地上撿起一團紫紅色絨毛,這團絨毛是在我們出去買東西的時候從壁櫥縫里擠出來的,現在已開始失去活性,變得半干枯。
我捻了捻絨毛,說道:“什么惡氣濁氣,這玩意兒分明是一種真菌的菌絲,在空氣中捕集了一些塵埃雜質,形成的一種特殊的氣溶膠。”
人類目前能觀測到的最長的菌絲能延伸數百米,制約其繼續延伸的因素并非菌絲再長不大,而是真菌在陽光下死得很快,所形成氣溶膠的結構強度不足以支撐更大的軀體。
真菌死了以后,其留下的灰燼非常像香灰或紙錢灰,看來之前的那些租客被這些不時出現的灰燼所困擾,加上這間屋子曾死過人,難免引發出不好的聯想,讓我們輕易租到這么好的房子。
“不過六子啊,這些絨毛未免長得太快了,之前那些人家都是住了一陣兒才看出問題來,為啥輪到咱們,第一天就給下馬威啊?”
“六爺我不是說了么,這混沌或者是你說的菌絲,見生氣就長,你看看咱們這幾個,七個灰仙兒,一個白仙兒,外加一個蛤蟆精,還得算上搭檔你,自從你修煉了‘坎盈平咎’,修為水平又大大提升,一人散發出的生氣能頂我們三四個,這才把混沌引了出來。
之前租房子的無非是三兩個普通人,身上的生氣跟咱們沒法比,混沌覺察得慢也在情理之中。”
小六子說,自從混沌的元神被人類擊殺,這世上飄蕩的混沌惡氣就再沒成過氣候,不但形不成龐大身軀,生存條件也挑剔了很多,以至于能看到混沌惡氣的地方,一般都有寶物,因為混沌需要依靠寶氣維持生存。
小六子剛才就是鉆進去尋寶來著,可里面的絨毛更多,視線很差,他鉆了一圈兒啥也沒找到,只能出來找我們想辦法。
“哈哈,告訴你小六子,既然混沌當年被咱人類的老祖宗干掉,今天這些剩下的惡氣,理當由小爺來親自收拾。你們不妨在一旁高坐,且看小爺的手段。”
“好,來人吶,擺坐兒,上瓜子,咱們在這兒看搭檔你到底手段如何。”
“老大您的座位來了。”
“大哥大旗開得勝。”
“那個誰先給我一把瓜子。”
“起開,起開,給我留個空兒。”
“呱呱呱呱(瓜子我也要)。”
我的鼻子差點兒讓這些懶貨氣歪,但牛皮已吹出去了,再嚼舌頭反倒讓小弟們看輕。
于是我拿熱得快燒了一壺開水,沖著壁櫥上的缺口一股腦兒倒了進去,然后沖著目瞪口呆的眾仙家一揮手:“還愣著干啥,把臟水掃出去啊。”
“我去,這寶貝要是個活物,可就讓你一下燙死了!”
“那更好,咱們趁熱吃,這樣涮著吃可鮮了。”
小六子心疼得顧不上與我斗嘴,三兩下躥進壁櫥找他的寶貝去了。
我在外面呵呵大笑得安慰他說這壁櫥看上去已經一兩年沒人打開過,里面幾乎都與外界隔絕開來,有活物也早成了死物。然而那混沌惡氣竟然還如此囂張,可見這寶物一定是個死物件。
果不其然,不一會兒,只見小六子從壁櫥里爬了出來,嘴里還叼著一件黑乎乎的東西,一張鼠臉兒差點兒笑開了花。
我對小六子的眼力還是很有信心,見小六子奸笑,我不由得也跟著興奮起來。
“這是啥玩意兒啊,六子?”
小六子三兩步躥到我身上,一張嘴將叼著的物件兒吐到我手里,是一件黑黝黝的圓環。
“這是……戒指?”
“準確地說是扳指。”
我拿起這件扳指仔細端詳,一眼看見在圓環上雕刻著一條條蜷曲相連的小蛇,驚到:“蟠虺紋,好家伙,這可是商周的風格啊!”
蟠虺紋常見于青銅器,始于商,盛于東周戰國,秦漢之后不復所見。
有些不精通歷史的二五眼,管這叫蟠龍紋,其實應該準確地稱蟠龍紋為蟠螭紋而螭和虺是兩回事兒。
螭是一種無龍角的四爪龍,它的爪子三前一后,而虺是一種毒蛇,并沒有龍爪,并且虺蛇頭頂有一個明顯的角質突起。
在有些蟠虺圖案里,這個角質突起被繪得很高,仿佛聳立的一只角。
在傳說中,虺蛇是靈芝仙草的守衛,有虺蛇的地方肯定能找到上品的靈芝仙草,所以虺蛇也是古代煉丹方士的最愛。
我敲了敲這枚黑黝黝沉甸甸的扳指,感覺材質并非銅鐵,不知古人是如何煉制出來的。
小六子說這個扳指上匯聚了極其濃厚的木系法力,而木系法力往往不能在金鐵器物上匯聚,他認為這個扳指的材質是難得一見的石木。
據說石木離土千年不腐,做成器物可避水火,更有傳聞說石木能吸納毒素,佩戴后百毒不侵。
“搭檔你本命是巽木,佩戴這個扳指對你很有好處,而且我聞到上面有濃重的草木之氣,估計是以前煉丹方士將其放在要飲用的藥湯中,用以吸收草木的毒性。
之所以要做成雕刻虺紋的扳指,是為了便于攜帶,這樣隨時可以將帶扳指的手指插入酒水之中,以免被人毒害。”
小六子勸我戴上扳指,我卻覺得這樣實在太娘,最后找條繩兒一串,掛在脖子上當項鏈了。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