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策行三國 第2381章 陳宮有計

作者/莊不周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陳宮淡淡一笑,接著說道:“并州山多地少,本非富庶之地,又近蠻夷,如今雁門、九原等人皆為胡人侵戰(zhàn),僅剩上黨、太原二郡,戶口加起來不及漢中一郡。縱使孫策得并州,收獲也有限,反倒可能多了一個包袱。朝廷財賦枯竭,雖說受涼州拖累,并州亦是原因之一。塞翁得馬,焉知非禍?”

    法正恍然大悟,險些拍案叫絕。

    天下財賦在中原,并州、涼州都是苦寒之地,不僅無法為朝廷提供財賦,反而要朝廷補助。一旦發(fā)生戰(zhàn)事這幾乎是必然還要耗費大量的軍費,大漢就是這么被拖垮的。對于孫策來說,拿下河內(nèi)、河東后,除了益州,富庶之地已經(jīng)盡入其手,并州、涼州并不會為他帶來更多的收益,反倒會增加開支。

    孫策的新政能夠快速致富,但他無法真正解決糧食的供應問題。并州、涼州廣闊,在這些地方作戰(zhàn),騎兵是主力,平時一匹戰(zhàn)馬需要兩個人的口糧,戰(zhàn)時則需要五六個人口糧,供養(yǎng)一支萬人規(guī)模的騎兵所需的成本接近十萬步卒,再加上巨大的運輸成本,足以拖垮孫策。

    得到并州,對孫策不一定是好事。如果處理不當,反倒有可能成為麻煩。

    從另一個角度說,上黨、太原的戶口有限,縱使王氏兄弟得人心,又能堅持幾時?失守不過是時間問題。若孫策有足夠的錢糧支撐大軍,不必勸降,以勢欺人,戰(zhàn)而勝之,既可借此機會清掃上黨、太原世家,又可教訓諸將攻守之道,然后轉戰(zhàn)益州,絕非益州之福。

    若是并州主動投降,孫策不能徹底清除并州世家,諸將也沒有足夠的機會來練兵,將來轉戰(zhàn)益州,看似兵多將廣,戰(zhàn)力反而有限?此拼螳@全勝,其實埋下了隱患。

    想通了這一點,法正對陳宮刮目相看,不得不承認,在對天下大勢的判斷上,陳宮更勝一籌,曹操信任他是有道理的,并非僅僅出于舊誼。

    “孫策精明,軍師處人才濟濟,沮授、郭嘉皆是人杰,不可能看不到這一點!标悓m呷了一口茶,不緊不慢地說道。他看到了法正的眼神,心中卻沒什么波瀾!耙虼耍羰菍O策接受并州請降,恐怕并非貪功,而是因為力有不逮,不得不退而求其次。大王,放眼天下,能對孫策有所補益之地,非交州莫屬,大王當及早部署,搶占先機!

    曹操點頭同意,轉頭看向法正!靶⒅,你意下如何?”

    法正躬身說道:“臣以為陳相所言甚是。早在兩年前,孫策就派蔡瑁取夷州,開荒種稻。說起來,他對交州矚目更早,只是因為劉繇、高干在交州,一直未能得手,反而折了其父孫堅。如今中原平定,他調(diào)派大將,甚至親赴交州的可能性都是有的。臣附陳相之策,當派良將前往交州,尤其是交趾。交州諸郡中,交趾戶口僅次于南海,又是益州門戶,不可不慎!

    曹操眼中閃過一絲輕笑。法正如此認可陳宮的意見,可見長安受挫也并非一點好處沒有,如今的法正褪去了少年輕狂,沉穩(wěn)老練了很多,知道和陳宮配合了。

    曹操隨即和陳宮、法正商量派誰去交趾。交趾原本由劉繇控制,如今劉繇率部北進,擾動武陵、零陵,正與孫翊交戰(zhàn),交趾實際上由士燮兄弟負責。曹操對士燮并不陌生,三十年前,士燮曾在宮中任尚書郎,又是潁川人劉陶的弟子,曹操和他有過接觸,知道他并非普通讀書人,不會甘心對劉繇俯首聽命。

    袁紹父子早就是過眼云煙,劉漢也日落西山,劉繇對士燮的影響力越來越弱。萬一荊州戰(zhàn)事不利,士燮很可能脫離劉繇的控制,割據(jù)一方。如果他真能占據(jù)交趾,那也就罷了,就怕他坐井觀天,不知道孫策的真正實力,貿(mào)然出戰(zhàn),被孫策輕取交趾。

    這樣的例子太多了。

    曹操想來想去,就是找不到合適的人選。曹仁倒是適合,但他正在益州郡迎戰(zhàn)祖郎,根本脫不開身。夏侯惇也可用,卻堅守婁關,守護著益州腹地的南大門,不可輕離。

    “大王,于禁、樂進堪用,孟達亦可!标悓m最后提出了自己的人選。

    曹操權衡了一下。“誰為軍謀?”

    “張松!

    法正與張松關系甚好,聽陳宮建議張松,立刻附和道:“臣亦以為張松勝任!

    曹操想了想,接受了陳宮和法正的建議,派于禁去交趾,孟達為副,張松為軍謀。于禁為人穩(wěn)健,在婁關的戰(zhàn)役中表現(xiàn)突出。孟達也有方面之才,只是缺少歷練。張松是益州本地人,雖然才華過人,卻因身材矮小,相貌丑陋,一向不受人重視。戲志才臨死前推薦了他,如今將他外放,獨當一面,也是對戲志才的認可。

    曹操隨即召來張松,詢問交州方略。張松很驚訝,但他抓住了機會,應答如流,曹操很滿意,隨即發(fā)布命令,調(diào)于禁與孟達前往交趾,由曹仁節(jié)制,張松則直接趕往滇池,先與曹仁會面。

    十一月中,王柔到達孫策的行營。

    王柔字叔優(yōu),是太原晉陽人,雖是儒生,卻通武藝,知兵法,是個文武全才,典型的并州士子,與汝潁士子大不相同。

    站在孫策面前,王柔打量了孫策片刻,躬身施禮。

    王柔打量孫策的時候,孫策也在打量王柔,以及他身后的年輕騎士。那騎士看起來也就二十出頭,但身材高大,和孫策身邊的關羽差不多高,在人群中特別顯眼。不過他不像關羽那么壯,清瘦一些,更顯矯健輕捷。

    見孫策打量那騎士,王柔正中下懷。他招招手,命騎士上前行禮。騎士拱手躬身,深施一禮。

    “太原郝昭,見過大王!

    孫策笑笑,原來是你。不過他什么也沒說,只是點了點頭。

    他清楚王柔的心思,帶上郝昭這樣的青年才俊來自然是展示并州的實力,在心理上搶占優(yōu)勢,以便在談判的時候多爭取一些利益。不過話又說回來,并州還真是出將才的地方,除了這個郝昭,晉陽王家也是人才輩出,成為魏晉之間的高門。

    只是對目前的孫策來說,并州的將才卻是個雙刃劍。一方面,他有了更多的人才可用,另一方面,并州有了這些人才,必然要在朝堂上占據(jù)一席之地,派系斗爭會更加激烈,必然要他花費更多的精力來平衡。

    郝昭真的很高,即使彎著腰也不示弱。

    “足下相貌雄偉,又身著甲胄,想必武藝高強?”

    郝昭淡淡地說道:“大王勇冠天下,大王面前,不敢言勇!

    “足下如此謙遜守禮,是世家子弟?”

    “不敢,家有薄田百畝,衣食而矣!

    王柔插話說:“伯道乃是義士,其大父郝公因不肯依附梁冀而已,家道因此中落。不過伯道雄壯,少習武藝,志在衛(wèi)國護土,將來必重振太原郝氏!

    孫策揚揚眉,瞅了一眼王柔,意味深長的笑了!白阆虏焕⑹遣⒅葑拥,有縱橫氣。”

    “大王謬贊,愧不敢當。柔生于并州,長于并州,未曾見過世面,唐突之處,還請大王海涵。”

    “足下不必自謙。孤也不是什么讀書人,說話喜歡直來直去,既與足上投契,孤就開門見山了。王蓋遣足下前來,是愿意投降了么?”

    王柔眉頭微蹙,略作沉吟!按笸跤⑽洌瑹o敵于天下,并州士庶亦非頑石,知天命有歸,不敢逆天行事,致使生靈涂炭。大王誠意相招,自然求之不得。只不過”他頓了頓,抬起眼皮,打量著孫策!按笸跻匀柿x得天下,小人以忠孝傳家,還請大王能息雷霆之怒,恕亡者之過,以全王氏兄弟人子之本。若得大王相宥,不僅王氏兄弟,并州百姓都會感激大王仁義,簞食壺漿,以迎大王!

    孫策嘴角微挑,打量著王柔,笑而不語。一旁的袁耀冷笑一聲,說道:“春秋以復仇為義,王氏兄弟為人子,我袁氏子弟難道不是父母所生?”

    王柔打量了袁耀一眼!案覇栭w下是?”

    “汝南袁耀。”

    王柔恍然!霸瓉硎窃,幸會幸會!闭f著,施了一個大禮。袁耀雖然心中不爽,卻不能不還禮。兩人見禮已畢,王柔又問道:“柔也不才,想請教君侯一件事,可否?”

    “請教不敢當,切磋可也!痹鎺⑿,眼中卻看不出一點笑意!耙m無才無德,卻很想領教一下并州俊杰的文才武藝!

    孫策暗贊,袁耀這句話說得硬氣,深合朕意。

    王柔暗叫不好。這袁耀出身名門,理當謙恭有禮,怎么說話如此蠻橫,是傳他父親袁公路的血脈,還是浸染了吳王的習氣?不管是什么原因,這都預示著這場談判不會輕松啊。

    “敢問君侯,若有人持刀殺無辜,有罪者為人,為刀?”

    袁耀不假思索!白匀皇侨!

    “柔也以為如是。當初王子師為司徒,上有天子,外有盟主,有詔令殺人,他能不奉行嗎?君侯為人子孫,為親人報仇,天經(jīng)地義,無可非議,只是不問下詔之輩,只問奉命之人,是不是有失偏頗?”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wǎng)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四川省| 潞西市| 河北省| 镇康县| 民勤县| 八宿县| 江津市| 黑龙江省| 承德县| 剑川县| 诸暨市| 惠水县| 巴林右旗| 开阳县| 阿坝| 竹溪县| 天台县| 仁布县| 丰镇市| 上犹县| 贡觉县| 墨脱县| 吉木乃县| 贵定县| 阿尔山市| 镇江市| 封丘县| 玉林市| 襄樊市| 石嘴山市| 闸北区| 当涂县| 华亭县| 珲春市| 蕲春县| 云阳县| 枣阳市| 凭祥市| 赤水市| 石棉县| 高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