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若是李孝誠在場的話,他一定會對李元吉說上一句:“兄弟,你這是五十步笑百步啊!”
廢物罵廢物,可不就是五十步笑百步嗎!
大唐軍隊中的精銳均被李世民與李淵牢牢地攥在了自己的手里,而李元吉所率領的這三萬來人,只不過是李淵用來消耗李世民手下的有生力量的。
三萬人馬鎮守平壤城東西南北四門,結果愣是連兩個時辰都沒守住,而最最關鍵的是,這還是在夜戰的前提下。
攻城不到半個時辰,天色便已經完全黑透,而攻城士兵在秦瓊等人的率領下,幾乎只憑著火把的光亮便攻上了城墻,不得不說,這真是一個奇跡。
李元吉見事情不妙,連忙帶頭逃跑,一眾只會溜須拍馬的狗腿子見狀也是有樣學樣。
李元吉臨走前還留下一句話:“東,西,北三門告急,本王帶人前去支援,待擊退來犯之敵,本王自會原路返回,爾等切不可放反賊入城,違者殺無赦!”
李元吉在說完這句話之后,便好似腳底抹油,頭也不回的跑了。
白癡就是白癡,因為他們總喜歡以己度人,若只說幾句話便能將人給唬住的話,那還要法律干啥?
若是在太平盛世之時,李元吉說句話,或許還真就能將人給唬住,可當前這節骨眼兒上,他的話怕跟放屁也沒什么區別了。
李元吉跑了,可負責鎮守南門的一萬五千名守城將士卻并沒有跑,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對李元吉等人的不滿和鄙夷。
他們開門投降了!
在守城將士看來,這明明就是你們皇家的事情,可你們自家人都如此不上心,那我們還圖個啥?慣你臭毛病,開城投降。
當看到城門被人從里邊緩緩打開的那一刻,李世民笑了,他覺得自己離目標又近了一步。
李世民命人上前收繳降兵的武器,并命其脫下了身上穿著的甲胄。
待一切完成之后,李世民留下兩千人馬看押俘虜,而他自己則率領著將士們徐徐進城,徑直向皇宮方向行去。
半個時辰后!
李世民率領一萬五千名精銳士兵來到了丹鳳門前,李世民借著月光抬頭看向巍然聳立于眼前的丹鳳門,他在心里暗道了一聲:“值得!”
李世民并沒有立即向大明宮發起進攻,他在靜候秦瓊等人的到來。
良久之后!
秦瓊與尉遲恭領兵來到丹鳳門前與李世民會合,令李世民沒想到的是,尉遲恭竟于亂軍之中擒獲了當時正在抱頭鼠竄的李元吉。
在見到李世民的那一刻,李元吉立馬便慫了,他將窩囊廢一詞演繹的是淋漓盡致。
對于李元吉的哭喊求饒,李世民并未過多理會,在他看來,李元吉不過只是一個可有可無的跳梁小丑罷了,他的死活,自己根本就不在乎,他將被自己當作壓垮李淵的最后一棵救命稻草來使用,這便是李元吉目前唯一的價值所在。
秦瓊與尉遲恭聯袂來到李世民的面前,抱拳行禮道:“末將參見王爺!”
李世民聞言點頭嗯了一聲,問道:“程將軍呢?”
“老程正領兵于城內追繳逃兵,順便蕩滌仍在城內負隅頑抗的守軍!”,秦瓊回稟道。
“所部傷亡如何?”,李世民問道。
“五成左右!”,秦瓊淡淡說道。
李世民對此倒也并未生出絲毫的不滿,夜晚本就不宜攻城,這黑燈瞎火的,秦瓊三人能做到如此程度,已經殊為難得!李世民本就是知兵之人,所以他理解秦瓊等人的難處,并且能夠接受這樣一個結果。
李世民沖秦瓊和尉遲恭點點頭,道了聲:“辛苦了!”
二人聞言連忙拱手稱不敢。
李世民看向秦瓊和尉遲恭,淡淡說道:“命將士們用撞車將丹鳳門撞開,入宮后要盡量占據制高點,盾兵在前,弓箭手在后,你二人率領騎兵于大軍兩翼沖殺!”,頓了頓,李世民又加了一句:“不得傷害父皇一根汗毛!”
二人聞言連忙躬身領命,轉身離開,做最后的戰前準備去了。
良久之后!鼓聲響起!
秦瓊親自指揮士兵推著撞車沖向丹鳳門。
當士兵推著沉重的撞車來至丹鳳門前時。眾人卻是愣住了,因為他們并未遭到任何的抵抗,丹鳳門的城樓里竟然連個鬼影子都沒有。
秦瓊自然也發現了眼前這詭異的一幕,他一邊催促將士撞門,一邊命人向李世民稟報眼前發生的這一切。
李世民聞言沉聲說道:“只需命將士們提高警惕即可,入宮之后,只要將士們能夠頂得住對手的前三輪箭雨,勝利便屬于我們!”
傳令士兵很快便去而復返,并將李世民的話傳達給了秦瓊等人。
秦瓊聞言緩緩地點點頭,他清楚的知道,此戰的關鍵便在于自己與尉遲恭是否能夠率領騎兵沖破對手的防線,若自己能夠快速突破對手的防線,己方便能獲得此役的勝利,反之則前功盡棄!
由于丹鳳門前并未駐兵,是以秦瓊很快便率兵攻破了丹鳳門。
李世民命秦瓊與尉遲恭率領一萬二千名將士,自丹鳳門徐徐進入皇宮。
李世民則率領三千精兵于大軍身后,緩緩向宮內行去。
李世民命人尋來程咬金,并命他率精兵一萬,于丹鳳門外為自己掠陣,俗話說得好,不怕一萬就怕萬一,一旦事情有變,程咬金也可在此為眾人守住退路。
秦瓊與尉遲恭自領兵入宮以來,并未遭到任何的抵抗,直到二人率兵抵達距含元殿兩百余步時,才被守軍用弓箭射住了陣腳。
一名守將打馬出陣,來到兩軍陣前大喝道:“陛下在此,此刻不降更待何時,爾等莫要受了奸人的蠱惑!”
守將話音落后,身后守軍連忙向左右兩側緩緩退去,露出了正高坐于龍椅之上,并雙手拄劍于地的李淵。
李淵起身離座,向前走出數十步才停下腳步,正準備開口說話,便見代自己出陣喊話之人已被秦瓊射落于馬下,李淵見狀連忙向己方陣中退去,再不敢出來裝逼。
如此不堪的一幕自是被雙方將士全都看在了眼里。
秦瓊回頭打量了李世民一眼,見他此刻依舊端坐于馬上,且目光堅定的注視著前方,并無絲毫露怯的表現,與貪生怕死的李淵相比起來,高下立判。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