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孝誠罕有耐心的為李存孝一一做出了解答,對于李孝誠來說,只要李存孝愿意學,他便愿意教。
經過了十幾年的時間洗禮,李孝誠已經全然接受了自己的新身份,更接受了李存孝便是自己同胞兄弟這一不可改變的事實,兄弟二人已相知相交,并相互扶持了十余年的時間,李存孝對李孝誠做到了兄友弟恭,而李孝誠也投桃報李,愿以一顆赤誠之心待李存孝。
李存孝聞言緩緩點頭,緩聲道:“原來如此,臣弟受教了!”
隨著年齡的增長,李存孝也變得越發成熟穩重起來,雖然他的智力仍然很有限,但虛心好學的態度卻令李孝誠感到欣慰,無論是對李存孝亦或是對李孝誠來說,這都是好事。
李孝誠在為李存孝做出解答之后,繼續說道:“醫部之事就此定下,接下來咱們再說說修路之事!我欲效仿秦人,修直道,俗話說得好,想致富先修路,四通八達的道路為人們出行帶來便利的同時,還能夠吸引別國的商人及旅客,而最為關鍵的是,良好的路況會為行軍,運糧等軍事行為提供更加快捷以及便利的條件,我們要在府城與府城之間,府城與縣城之間,修一條四通八達的道路網絡!”
李孝誠的話音落后,書房內卻陷入了沉默。
若說醫部與城建司的建立,令王猛等人感到李孝誠的腦洞很大,且常有奇思妙想之舉,但當李孝誠提出修路之后,王猛與完顏希尹的心里想的卻是李孝誠有點異想天開了。
在王猛與完顏希尹看來,對于修路之事,李孝誠卻是有點想當然了。
大夏坐擁幽,遼二州之地,多達二十余座府城,而最關鍵的是大夏地廣人稀,而人稀才是重點,沒人如何修路?屆時別說是在府城與縣城之間修路,就算只在府城與府城間修條路,那也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
要知道,古人修路可不比現代,古人修路可沒有什么機械設備為輔助,他們只能借助人力,所以,人才是最關鍵的。
古代建筑地面都是夯土,就是把土砸實,有的還用熟土,比如說像秦始皇兵馬俑那種,都是把土用火炒一遍,這樣更能保證土的質量,不會生蟲長草。
可若是真這么做的話,那就太費勁了,這得耗費多少人力物力啊?
王猛與完顏希尹眉頭緊鎖,他們正在思考對策,想著如何才能令李孝誠將這樣一個不切實際的念頭打消。
雖然王猛和完顏希尹很佩服李孝誠,但修路之事非人力所不能及,雖然李孝誠很厲害,但二人卻也并未聽說他有大變活人的本事。
王猛與完顏希尹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大夏幾乎已經廢除了苦役重徭,俗話說的好,扔掉容易撿起來難,已經多年未服過如此般苛重徭役的大夏百姓,會心甘情愿的去做苦役嗎?呵呵,修路在古代來說,可不就是苦役嗎!
李孝誠自是將二人的表情全都看在了眼里,李孝誠笑道:“火山灰用水和過之后,強度很大,可用作修路之選,屆時只需先往路面上鋪上厚厚一層燒制過的黃土,待將其夯實之后,再鋪上一層火山泥即可!
待農閑時,由父皇下一道圣旨,發動各府城內的百姓參與修路,屆時只需在圣旨中說明,修路之事全憑自愿,愿為朝廷修路之人,朝廷在管飯的同時還給工錢,且每天只需工作五個時辰,這五個時辰之中還包括了午休的半個時辰,農閑時,有飯吃的同時還能有錢賺,如此不也是兩全其美嗎?”
火山灰和水之后,強度很大,這就是水泥的前身。
王猛聞言好似確認一般的問道:“此法可行?”,他問的是火山灰和水之事。
李孝誠聞言點點頭,言語堅定道:“可行!若景略不信,可命人取來火山灰,屆時一試便知!”
王猛聞言緩緩點頭,道:“倘若真如王爺所言,屆時便能夠省去不少的人力和物力!百姓得到工錢的同時,徭役卻并不苛重,如此做法確能激發出百姓們的積極性!此法可行!”
“大夏國境內似乎并沒有火山吧?咱們要去何處弄火山灰呢?”,李存孝問道!
李孝誠聞言長長嘆口氣,沉聲道:“存孝,你是十萬個為什么嗎?怎么總在問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啊!”
李存孝忽然變得虛心好學起來,搞得李孝誠多少有些不適應,而最關鍵的是,李存孝的關注點跟別人有些不一樣,他總在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上下心思,這令李孝誠感到非常的郁悶。
“何為十萬個為什么?”,李存孝問道。
“草!”
李存孝見狀連忙閉上了嘴巴,就是這么識時務!
完顏希尹湊到李存孝的耳邊,小聲提醒道:“火山灰的事情好辦,命人去別國挖就是了!因為并不是什么要緊的東西,所以不會引起他人注意的!”
李存孝聞言不好意思的笑笑,道:“嗨!倒是我將簡單的事情給想復雜了!”
李孝誠聞言只是笑笑,沒再理他,轉頭看向王猛與完顏希尹,道:“盡快將修路之事提上日程!待工程開始之后,可命錦衣衛與有司派專人前往各府城監工,監察工程進度的同時,還可對官員形成威懾,叫官員不敢將手伸的太長!若發現有人敢貪贓枉法的話,哼哼,定叫他死無葬身之地!”
王猛聞言點頭稱是,隨后補充道:“可命有司派專人負責掌管錢糧之事,屆時無論是招工人員,出工人數,亦或是錢糧發放等等,均由負責人員一一記錄在案,如此,朝廷也可有據可查!”
完顏希尹聞言點頭道:“如此甚好!”
最后由李孝誠拍板,將修路之事一并定下。
王猛與完顏希尹見事已談罷,于是紛紛起身向李孝誠告辭。
李孝誠知二人貴人事忙,是以并未多做挽留。
王猛二人徑直入宮,與其余三名內閣大臣碰頭,說了李孝誠的想法之后,見三人并無異議,于是由王猛親自執筆,將李孝誠的想法整理成奏折,連夜呈給李忠御覽!
李忠看罷只說了一個好字,然后在奏折上做了批示:“孝誠所奏之事,實乃利國利民之舉!朕心甚慰,自無有不準!命有司嚴加配合,不得陽奉陰違,違者定嚴懲不貸!”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