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遲恭回頭看了一眼正于本方大營內望著自己的一眾袍澤,又轉身看了一眼立馬于眼前不遠處的李靖等人,他笑了,他的笑中有淚水,有坦然,有慶幸,亦有釋懷!
“生逢于亂世是我的不幸,但能與一眾英雄豪杰交手過招卻是我尉遲敬德今生最大的幸運!”,尉遲恭說著便沖著大夏軍陣的方向拱了拱手!
隨后他雙膝跪地,向著大唐方向重重地磕了三個響頭,隨后高聲大喝道:“今生無悔入大唐,來世再做大唐人,來日我尉遲敬德還要拜于主公帳下,來世我還要為主公牽馬墜蹬,主公,敬德先行一步!”,說完便拔劍向脖頸抹去,自刎而死!
李靖等人見狀則是對其萬分敬佩的同時,卻也生出了些許的惋惜之情,沒有人不喜歡忠義之人,尉遲恭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贏得了夏唐兩國將士們的尊重!
李靖命人將尉遲恭的遺體送回唐軍大營,而后卻是再一次向眾將下達了繼續圍營的命令!
李靖的這一命令卻是將眾人給弄糊涂了,李存孝一臉問號的看向李靖,道:“還圍營?”
張飛本就是個急性子,在聽到李靖的命令之后,他急聲說道:“敵軍主將已死,現在正是向唐軍大營發起進攻的最好時機,可您為何還要下令圍營啊?!”
李靖聞言則是笑呵呵的從眾人的臉上一一掃過,隨后問道:“你們均如此想?你們都認為此刻是攻營的最好時機?”
李存孝與張飛聞言則是緩緩點頭,冉閔與宗翰聞言卻是陷入了沉思,并未說話,而谷神則是面帶微笑的搖了搖頭!
李靖將眾人的表情盡收眼底,隨后沖谷神點點頭,示意由他來說。
谷神見狀點點頭,隨后言簡意賅的說道:“哀兵必勝!”
眾人聞言自是表情不一,宗翰與冉閔露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而李存孝卻是出人意料之外的選擇了沉默!張飛則是不屑的撇撇嘴,隨后扯著他那特有的大嗓門兒,大大咧咧的說道:“哀兵必勝?老谷,你快別跟這兒胡說八道了啊,現在的唐軍怕是連一絲獲勝的機會都沒有了吧”
宗翰等人聞言啞然失笑道:“老谷?哈哈哈!這個稱呼倒是挺不錯的,叫起來顯得很是親切!”
谷神聞言則是挑了挑眉,此刻他的心中有一萬只草泥馬奔騰而過,無奈的搖了搖頭,隨后為眾人答疑解惑道:“唐軍不會勝,但尉遲恭的死卻會激發營內一眾唐軍最大的潛能,唐軍此刻正處于群情激奮的狀態,正所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咱們得顧及己方將士們的生命安全,不能與其硬碰硬,咱們先晾他們一陣兒,待其士氣自行瓦解之后,咱們再向唐軍大營發起進攻,屆時只需一戰,便可將大營內的萬余名唐軍徹底擊垮!”
張飛聞言則是深以為然的點點頭,隨后很不要面皮的說道:“老谷言之有理,其實俺老張也是如此想地!”
張飛是話毫無意外的招來了一片鄙夷與笑罵之聲,對此他倒也并未過多的在意,因為他本就是一個大大咧咧的性子!
五日后!
被困于大營內的一萬八千名唐軍自行出營向大夏請降!
李靖冷眼望著跪伏于自己面前的近兩萬名面黃肌瘦的唐軍,開口下令道:“將俘虜全部壓往丹城府,由張宇親自率兵嚴加看管!”
張宇聞言連忙拱手稱是!
雖然張宇很想與大軍一起渡江作戰,可他卻并沒有向李靖開這個口,因為他的本部人馬已被李世民打殘,他已無兵可率。
其實還有一個更為重要的原因,張宇率本部人馬成功的阻住了唐軍前進的步伐,他此戰已立下了大功,若是再繼續率軍參與渡江作戰的話,多少有點搶功的嫌疑,功勞總不能都叫他一人占了吧,正所謂獨樂樂不如眾樂樂,雨露均沾才是硬道理,軍功亦是如此!
李靖又給張宇分派了一千人手,助其看守俘虜!
張宇率領手下一千五百來人,看管一萬八千名唐軍俘虜,還是綽綽有余的!
大夏在對待俘虜的問題上,一向都比較苛刻,每日兩餐,且還只管五分飽,如此一來,俘虜自然也就沒有了鬧事的底氣和力氣!
待戰事結束之后,大多俘虜都會被壓去幽州參與采礦,美其名曰為勞動改造!
安排好俘虜等相關事宜之后,李靖命士兵進駐唐軍大營內稍作休整,軍隊還需要一些時間來做渡江前的最后準備工作!
這一休整便是大半個月的時間,直到八月十六這一天,李靖才親率大軍踏出轅門,再次踏上了征程。
八月十六日,這是意義非凡的一天,因為前一天便是大夏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
李靖于中秋節這一天,特命人殺豬宰羊,并親自與全軍將士一齊過了一個令人終生難忘的中秋節!
將士們開懷暢飲,而李靖等人則親自出馬,為一眾士兵站崗放哨,當然了,他們只是象征性的在營門前站了一刻鐘而已,但這已是殊為難得!
這是大夏獨有的特色,每逢佳節,軍隊將領必須代士兵值守,這是李孝誠定下的規矩,一開始的時候,眾人對此還很不以為然,可直到后來,眾人才發現此舉的妙處,此舉不單能拉近將領與士兵之間的距離,更能令士兵深刻的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與被認同感!
值守過后,李靖親率眾將挨個營帳巡視,并向將士們敬酒,雖然李靖等人只是象征性的輕抿一小口酒,但他們的舉動卻依舊令營內的一眾將士十分的感動!
雖然許多人并不能理解尊重為何物,但這種被人重視的感覺,依然令他們十分的受用!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之后,李靖特許將士們睡上一個好覺,待第二日午時再拔營啟程!
第二日,大軍于午時三刻踏出轅門,半個時辰后開始渡江,他們乘坐著各式各樣的渡江工具,只用了不到兩個時辰的時間,便自蒲石河渡口,十分順利的跨過了鴨綠江!
唐軍并未對其采取半渡而擊的策略,因為他們不是夏弩的對手,夏弩的射程太遠,所謂的半渡而擊,在夏弩面前簡直就是在自取其辱!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