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買宋 第六十七章 孔廟景致多又多

作者/參見大總管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在碼頭的客棧中安安穩穩的休息了一夜后,李小魚他們也是一大早便神清氣爽的起了床,因為幾人是商議決定,今天要去曲阜孔廟一逛,看看熱鬧。

    一大早起床之后,讓小二打水洗臉,又簡單的吃過點早飯之后,幾人便是準備出發了。

    而因為他們幾人都馬還沒從坐船后遺癥中緩過來,依舊是顯得有些無精打采的,所以幾人便沒有騎馬,是雇了一輛牛車,便出發向孔廟走去了。

    曲阜離他們住的碼頭客棧也說不上有多遠,十來里地的樣子,幾人坐著牛車,花費了差不多一上午的時間,便是趕到了曲阜城。

    在曲阜城外下了牛車,幾人是步行進城,一進城便是感覺到,整座城池充滿了厚重的文化底蘊。

    因為這是圣人故里,孔圣人的家鄉,天下讀書人心目中的圣地,所以,城內的百姓們都好像有一種榮譽感和使命感一般,顯得非常的儒雅謙遜,說話這些都彬彬有禮,幾乎沒什么人在街上吵鬧,怕丟了圣人故里的名頭。

    而且,城里有許多的書院,不時可以聽見書聲瑯瑯,傳出孩子們的讀書聲。

    也有許多上了年紀的老者,是拿著一本書,坐在劫道旁的古樹下,身邊圍坐著許多的小孩兒,叫他們讀書識字,其樂融融。

    包括就連街邊許多做生意的小販,手里都拿著一本書,閑暇時翻看幾眼,整座城幾乎都沐浴在這樣一種祥和的儒家文化之中。

    也是,曲阜的地理位置并不算優渥,也沒有其他太過出名的特產,唯一聞名天下的,便是這里出了一位所有讀書人的老師,孔圣人。

    所以,每年都有無數多的文人士子,書生墨客在這里來游玩,朝拜圣人,直接是拉動了這座小小城池的發展,算得上是享譽四方的旅游城市。

    當地的許多百姓也都靠此過活,比如是說開旅店,做小生意等,活的非常滋潤。

    所以是對孔圣人感激不盡,也自然是要百般努力的讀書識字,維護好圣人故里的儒學風氣,才好吸引更多的書生士子來此,形成一種良性循環的局面。

    所以李小魚他們一路上是見到,城中各種書齋,文玩店,筆墨紙硯點多不勝數,同樣不由自主的感嘆到,這曲阜還真是學風厚重,名不虛傳啊。

    而幾人也沒耽擱,進城之后,就是直奔孔廟而去,想看看,天下讀書人心目中的圣地,到底是什么樣子。

    很快,幾人便是趕到了曲阜市的南門,遠遠的便看到,一座占地幾位寬廣的宅院出現在了眼前,不用說,這便是孔廟了。

    而孔廟,說到底,其原本并不是一座真正的廟宇,只是孔子的姑宅,在他死后,是由魯哀公下令將其改建為廟,讓人祭拜。

    此后因為漢武帝的擺黜敗家獨尊儒術,孔子的地位越來越高,歷代帝王也不斷加封孔子,擴建廟宇,才形成了現在的孔廟。

    包括北宋更是如此,朝廷崇儒重道,重文輕武,更是重視孔廟的存在,以收攏天下讀書人的心。

    比如立國之初,太祖皇帝趙匡胤就親至曲阜拜祭,同時下詔增修廟宇,建隆三年,又詔祭孔廟,用一品禮,廟門列十六戟。

    大中祥符元年,真宗也不例外,同樣來到曲阜拜孔廟,加謚孔子為“玄圣文宣王”。

    次年又“頒孔廟桓圭一,加冕九旒,服九章,從上公制”并在四年之后,詔令各州皆建孔廟,所以,才后了后世孔廟滿天下的局面,同時更改謚孔子為“至圣文宣王”。

    總之,光是整個宋代,對于曲阜孔廟的增修就達七次,特別是天禧二年,在朝為官的孔子第四十五代孫、大理寺丞孔道輔奏言。

    “祖廟卑陋不稱,請加修崇”。

    意思就是我家祖先的房子有點破,皇帝你快給錢修繕修繕吧,而且要修好點,別糊弄我,不然我可不買賬。

    面對他這樣霸道的要求,朝廷連個不字都不敢說,急忙準奏,立馬給錢派人去監修孔廟。

    可對此,孔道輔還不滿意,不久后又上奏朝廷,想用真宗皇帝泰山封禪后的剩余材料繼續擴建孔廟。

    于是朝廷依舊照準,擴大孔廟舊制,而經過擴建的廟宇,前后共有四進院落,東、中、西三路并行,初步奠定了孔廟如今之格局。

    當然,這還不算完,本著公家的就是自家的,作為孔子的后人,孔道輔依舊誓不罷休,又在孔廟內修建了講學堂,并且還在正殿之西又建了五賢堂。

    順便說一句,孔家最牛逼的稱號,衍生公,也是在宋朝時冊封的,由仁宗皇帝冊封,此后一直延續了下來,世襲罔替,各個朝代都有繼承。

    一直到中華民國二十四年,也就是公元1935年,南京國民政府廢清朝世爵,才廢除衍生公的稱號。

    但并未結束,是改衍圣公為大成至圣先師奉祀官,仍然世襲。

    即使最后都敗退到了彎彎,都將孔家的人帶走,并繼續保留這一封號。

    由此可見,不得不說,有一個牛叉的祖先確實厲害,真的是富貴了好幾十代人啊,一直繁榮昌盛,風吹雨大都不到,就是有點當舔狗的嫌疑。

    而李小魚他們來在孔廟時,此時的游客并不多,因為科舉在即,大部分的士子都進京趕考入了,生怕時間來不及,路上耽擱,向他們這樣悠閑,還四處閑逛看風景的,很少很少。

    也只有少部分要路過曲阜進京趕考的讀書人,才回來孔廟一逛,所以是此時節人流并不旺盛,不想后事,摩肩接踵的,去參觀一下都是人擠人,幾乎看不到什么東西就剩擠了。

    他們是隨著三三兩兩的讀書人,一路悠閑的進入孔廟,準備參觀。

    而這個時代的孔廟也是不收門票的,可以隨意進去參觀,當然,里面還是有功德箱的,擺在那里,你愿意給孔老夫子捐點香火錢的話,就捐點,不愿意就算了,沒人強迫你,而大部分來此的讀書人多多少少也會捐點聊表心意,討個彩頭。

    不像后事,有些寺廟雖然不收收門票錢,但卻要強逼你捐香火錢,少了還不樂意,真的是無語至極。

    幾人是興高采烈的進入孔廟,發現這真的是一座占地很大很寬廣的建筑群,經過歷代帝王的擴建后,繁華至極,雕梁畫棟的,而且華麗美觀中,還透露著莊重典雅,蘊含著一股非同一般的文化底蘊。

    而且整個孔廟的建筑群是以中軸線貫穿,左右對稱,布局十分的嚴謹,共有九進院落,各種名勝古跡非常多。

    最前邊為神道,兩側栽植著檜柏,創造出了一種莊嚴肅穆的氣氛,培養了謁廟者一種崇敬的情緒,讓得李小魚他們進去后,心情都變得莊重肅穆了起來,沒有在胡亂的開玩笑,怕破壞這里厚重莊嚴的神圣氣氛。

    廟宇前后共有九進院落,里面的名勝古跡多不勝數,比如前有欞星門、圣時門、弘道門、大中門、同文門、奎文閣、十三御碑亭。

    從大圣門起,建筑分成三路:中路為大成門、杏壇、大成殿、寢殿、圣跡殿及兩廡,分別是祭祀孔子以及先儒、先賢的場所。

    東路為崇圣門、詩禮堂、故井、魯壁、崇圣詞、家廟等,多是祭祀孔子上五代祖先的地方西路為啟圣門、金絲堂、啟圣王殿、寢殿等建筑,是祭祀孔子父母的地方。

    最著名的類似有欞星門,欞星,即靈星,在古時又名天田星,古人認為它“主得士之慶”。

    因此在古代祭天時,先要祭祀靈星。

    而孔廟設門取名靈星,意思就是說尊孔如同尊天,由此可見孔子在古代讀書人中地位之高之大,幾乎已經類似皇帝一樣了。

    因此歷朝歷代也才會對孔家如此關心,厚賜厚賞,因為只要令孔家歸心,那么也就是令天下讀書人歸心。

    相反,若是連孔家都不歸心的話,在儒學稱霸的年代,這個朝代是吃棗藥丸啊!

    此外還有圣時門,據孟子記載。

    “孟子曰: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時者也。”

    意思是說,在圣人之中孔子是最適合時代的,全都是對孔子的褒獎,這也孔廟是欽定的正門。

    過圣時門,整個視野是豁然洞開,只見前方出現了偌大一個庭院,古柏森森,綠蔭匝地,芳草如茵。

    迎面3架拱橋縱跨,一水橫穿,碧波渙渙,荷葉田田,環水雕刻有玲瓏的石欄。水“壅繞如壁”,故名“壁水”,橋因而利名,稱“壁水橋”。

    橋南東西二門,甬道相連,東匾“快睹門”,取李渤“如景星鳳凰,爭先睹之”語,即“先睹為快”之意西匾“仰高門”取自論語“仰之彌高”語,贊頌孔子學問十分高深。

    此是孔廟的第二道偏門,當然,李小魚他們是不能走的,只能在旁邊看看而已,因為過去只有皇帝祭祀才可走正門,他們只駔從仰高門進廟。

    過大中門,即進入孔廟第四進庭院。院落疏闊,古樹蔥郁,禽鳥翔集夏天鸛飛鶴舞,白鷺翩翩,冬春鵲鳴雀喧,昏鴉噪晚,顯得十分幽深。

    大中門原名中和門,較弘道門長且狹窄,共5間,原為宋代孔廟的大門,后經明弘治時重修,今門系清代所建。門左右兩旁禹有綠瓦拐角樓一座,系元至順二年1331年為使孔廟象皇宮一樣威嚴而建的。角樓均3間,平面作曲尺形,立在正方形的高臺之上,臺之內側有馬道可以上下。此兩角樓瓦廟東北、西北兩角樓構成一個巨大的長方形,以供守衛之用。

    奎文閣

    入大中門,迎面迎面即為同文門。門屋闊5間,深2間,黃瓦歇山頂,斗拱布局疏朗。清初此門曾名“參同門”,順治后改為此名。

    過同文門,院北端一座高閣拔地而起,頂檐下群龍護繞的一塊木匾上大書“奎文閣”三字,它就是以藏書豐富、建筑獨特而馳名中外的孔廟藏書樓。

    奎文閣始建于宋天禧二年1018年始名“藏書樓”金章宗在明昌二年1191年重修時改名“奎文閣”,清乾隆皇帝重新題匾。“奎”是星名,二十八宿之一,來西方白虎之首有星16顆,“屈曲相鉤,似文字之畫”,所以孝經稱“奎主文章”,最初在漢代孝經援神契緯書中有“奎主文章”之說東漢宋均注:“奎星屈曲相鉤,似文字之劃。”因而“奎星”逐漸演化成天上文官之首,為主宰文運與文章興衰之神。所以奎文閣也稱奎星閣、魁星閣、文昌閣等。后代封建帝王為贊頌孔子,遂將孔廟藏書樓命名為奎文閣。奎文閣高2335米,闊301米,深1762米,黃瓦歇山頂,三重飛檐,四層斗栱。內部兩層,中夾暗層,層疊式構架,底層木柱上施斗栱,斗栱上再立上層木柱。奎文閣結構合理,固堅異常,自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重修以來,經受了幾百年風風雨雨的侵襲和多次地震的搖撼,雖然康熙年間的大地震使曲阜“人間房屋傾者九,存者一”,而奎文閣堅固的旁證仍然無恙,巋然屹立,不愧為我國著名的古代木結構建筑之一。閣西碑亭中記載康熙年間地震的石碑就是奎文閣堅固的旁證。閣前廊下石碑二幢,東為“奎文閣賦”,系明代著名詩人李東陽撰文,名書法家喬宗書寫西為“奎文閣重置書籍記”,記載著明代正德間皇帝命禮部重修賜書庋藏的情況。奎文閣前有兩座御碑亭,亭內外共有四幢明代御碑。每幢高6米多,寬2米多,碑下的龜趺高1米多。碑額精雕盤龍,繞日盤旋栩栩如生。碑文內容多是尊崇孔子。東南露天的“重修孔子廟碑”。為明憲宗朱見深所立。碑文極力推崇孔子思想,“朕惟孔子之道,有天下者一日不可暫缺”。字楷書,書體端莊,結構嚴謹,以精湛的書法著稱于世。石碑立于成化四年1468年,習稱“成化碑”。

    此院東西各有一所獨立的院落,名曰“齋宿”,祭祀孔子前祭祀人員在此戒齋沐浴。東院是“衍圣公”的齋宿所。清代康熙、乾隆皇帝祭祀孔子曾在此沐浴,又稱“駐蹕”。現舉界有孔子生平事跡展覽。西院是從祭官員的齋宿所,清代中期就已廢棄,僅存院落清道光年間,孔子七十一代孫孔昭薰將孔廟內宋、金、元、明、清五代文人謁廟碑130余塊集中鑲嵌在院墻上,改稱“碑院”碑碣或流暢奔放,飄逸自如或豐潤溫雅,神采飛動或端莊典雅,質樸古拙精品眾多蔚然大觀。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明水县| 滦南县| 石门县| 湟源县| 孟村| 保定市| 布拖县| 扶余县| 高密市| 潍坊市| 襄樊市| 双辽市| 上林县| 民权县| 湖州市| 武汉市| 拉孜县| 乐安县| 宁陵县| 任丘市| 蓬安县| 清流县| 元谋县| 阳朔县| 化州市| 获嘉县| 南漳县| 石阡县| 富川| 黄石市| 安多县| 永仁县| 吉水县| 鸡西市| 茂名市| 图木舒克市| 唐海县| 沁源县| 高要市| 青岛市| 常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