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去大街上隨處可見的各種商業(yè)廣告不提,李小魚他們還看到,此時的大宋朝因為還并未受朱程理學(xué)的影響,依舊承襲漢唐胡風(fēng),所以民風(fēng)開放,十分開明,也有許多的女子在街上逛街,說說笑笑的,一路買買買。
而且也許是人杰地靈的緣故,大部分的小娘子都十分漂亮,并未如何的濃妝艷抹,全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包括此時節(jié)時不論是皇親國戚,達(dá)官顯貴,還是一般的平民百姓,都愛穿著直領(lǐng),對襟的背子,因為既舒適得體,又顯得典雅大方,十分的好看。
只是由于后來“程朱理學(xué)”的興起,導(dǎo)致的思想禁錮以及對外政策的妥協(xié)退讓,才讓得宋朝的服飾變得不再艷麗奢華,而是簡潔質(zhì)樸。
最顯著的一點就是宋代女裝變得拘謹(jǐn)、保守,色彩淡雅恬靜,襦衣、褙子的遮掩功能加強(qiáng),一切的張狂剎時都收斂了許多。
甚至后來在理學(xué)的影響下,以小胸為美,還開始了變態(tài)的束胸,一直到延續(xù)到后世,殘酷的壓迫了眾多女性同胞,一直到民國時胡適提出大奶奶主義,這一陋習(xí)才算被徹底廢除。
至于纏足的話,李小魚注意看了看,發(fā)現(xiàn)幾乎沒有纏足的小姐姐。
因為纏足雖然興起于北宋,但并不興盛,因為五代以前的中國女子是不纏足的,到了北宋莫名其妙就要求女子纏足了。
例如還是蘇軾這家伙曾專門寫過菩薩蠻一詞,來詠嘆纏足,說什么。
“涂香莫惜蓮承步,長愁羅襪凌波去只見舞回風(fēng),都無行處蹤。偷立宮樣穩(wěn),并立雙跌困纖妙說應(yīng)難,須從掌上看”。
這也可稱之為中國詩詞史上專詠纏足的第一首詞,搞的李小魚都特么想抽他了,好端端的沒事寫這么一首破詞干嘛?吃飽了撐的嗎?
也正是因為他的這一首詞,導(dǎo)致纏足之風(fēng)立刻盛行起來,以至于到了南宋時,婦女纏足已經(jīng)變得比較多見了,甚至南宋末年時,“小腳”已經(jīng)成為了婦女的通稱。
不過好在在此時,婦女纏足還并不普及,也不盛行,纏足者主要限于上層社會,在社會觀念上纏足尚未達(dá)到人人接受的地步。
所以李小魚還有挽救的空間,打定主意堅決要把這股歪風(fēng)邪氣扼殺在搖籃之中,至于蘇軾這家伙的話,就讓他去跟佛印搞基好了,保證他一輩子再也不會對女人有興趣,也就不會寫出那首破詞了。
同時需要說明的是,宋代的纏足與明清兩朝的纏足還是很不同的,據(jù)史籍記載,宋代的纏足是把腳裹得“纖直”但不弓彎,當(dāng)時稱為“快上馬”。所用的鞋子被稱為“錯到底”,其鞋底尖銳,由二色合成。
這種纏足鞋的實物已在考古中有所發(fā)現(xiàn),從考古發(fā)現(xiàn)的實物推測,穿這種鞋所纏裹出來的小腳要比后來的大,對女性的損害也不是太嚴(yán)重,不像清朝的三寸金蓮,那才是真正的變態(tài)。
而且其實一開始清朝剛?cè)腙P(guān)的時候,因為清人不纏足,所以曾下令讓漢人放足,也不許纏足。
例如順治元年,孝莊皇后諭,有以纏足女子入宮者斬,順治二年后,民眾所生女子禁纏足。
可這一禁令,卻遭到了當(dāng)時一大批漢族官僚和讀書人的堅決反對,讓他們剃頭行,可不纏足不行,也不知道是咋想的,才使得纏足這種陋習(xí)繼續(xù)保留了下來,甚至愈加變態(tài),也是一直到民國年間才被徹底的廢除,不得不說,那些人才是真正的可惡。
拋卻束胸和纏足不提,李小魚他們還看到,此時走在大街上的每個小姐姐都還梳著各式的發(fā)髻,上面插著各種金銀首飾,走起路來環(huán)佩叮當(dāng),煞是好看。
需要說明的是,此時小姐姐們所梳的發(fā)髻并不像大家在電視劇里所看到的那樣,又高又長,跟頂了個拖把一樣,你想怎么來就怎么來,而是有專門的高度要求。
比如仁宗年間有旨:“婦人所服冠,高無得過四寸,廣無得逾一尺,梳長不得逾四寸,仍無得以角為之。”
不僅愛梳發(fā)髻,還愛簪花,而且男女皆愛,花花綠綠,各式各樣的花都有。
甚至連處決囚犯時都會給囚犯簪花,而赦免囚犯時獄卒也要簪花。
據(jù)夢梁錄里記載:“罪人皆緋縫黃布衫,獄吏皆簪花鮮潔,聞鼓聲,疏枷放去。”
同時,走在街上還可以看到,許多達(dá)官貴人頭上不僅插著花,懷中還抱著寵物貓,特別是那些貴婦人懷中,更是人手一只。
因為此時的汴梁城內(nèi)流行養(yǎng)一種黃白相間的寵物貓,名為獅子貓,還是據(jù)夢華錄里記載,這種貓其不能捕鼠,只為美觀,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所以街上還可以看到有專門的貓糧店,賣這種獅子貓喜愛吃的小魚干的,生意非常火爆。
當(dāng)時的大名士梅堯臣家里就養(yǎng)過這樣一只小貓咪,名叫五白,五白死后梅堯臣非常傷心,還專門寫了一首祭貓詩深切悼念,并為五百舉辦了水葬,祭與飯與魚,可見是一個資深的貓奴,擼貓少年。
包括另一位名士黃庭堅也有乞貓詩和謝周文只送貓兒兩詩,從行文措辭來看目測也是個資深貓奴,畢竟“買魚穿柳聘銜蟬”嘛。
可見在此時,貓的確是深受大家喜愛的寵物,全民擼貓,不然也不會有大名鼎鼎的貍貓換太子,畢竟演繹中的貍貓,就是番邦專門進(jìn)貢來的。
雖然這個故事是假的,但戲曲來源于生活,也不全是胡編亂造,至少皇宮大內(nèi)的妃嬪們是酷愛養(yǎng)貓的,不然如果不養(yǎng)貓的話,怎么會憑空捏造出貍貓換太子呢。
要是喜歡養(yǎng)狗的話,那這個故事豈不變成了二哈換太子了?
據(jù)當(dāng)時民間有句俗話說的好,迎貓如納妾。
也就是說在此時養(yǎng)一只貓是和納妾差不多的,是要裹鹽和穿魚的。
什么意思呢?
就是如果是鄰居朋友家的貓生了小貓你要過來,你要給貓主人鹽。
如果是從流浪貓或者賣貓人那里要過來,則要給貓媽媽魚,真的是狂熱至極,把貓價炒的奇貴,好一點的獅子貓,價值千金,就跟后世有段時間炒藏獒一樣,異常的瘋狂。
……
……
……
【精彩東方文學(xué)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