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買宋 第九十二章 可悲可嘆亦可憐

作者/參見大總管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每個朝代都有國策,這是無可厚非的,開國的太祖們憑借著遠超常人的聰明才智,制定出治國的基調,并規定永久的延續下去,希望后世統治者能借此永保江山鞏固。

    怎么說呢,只能說這種做法有好有壞,因為時代在變,所處環境在變,包括人心也在變,而政策卻一成不變的話,這肯定是要出問題的。

    因為可以說,不順應時代發展的政策,都不是什么好政策。

    雖然這些政策在當時看起來是很好,但總歸有時代的局限性,這是不可避免的。

    比如說宋朝,太祖皇帝趙匡胤的重文輕武,是鑒于唐末的藩鎮割據,武將專權而專門制定的,為的就是防止武將們尾大不掉,重蹈五代十國的亂局。

    這一政策在當時很好,幫助國家快速穩定,結束了亂局,進入了和平發展時期。

    可弊端也很顯著,那就是后世子孫沒有及時調整,越來越歧視武將,連帶著就連當兵的都看不起,還為此專門衍生出了一句罵人的話,那就是你個賊配軍,可見社會地位如何。

    低到什么程度呢,比如宋真宗咸平年間,陳堯咨狀元及第,名噪一時。

    此后,其仕途頗暢,屢遷至工部侍郎、權知開封府、翰林學士。據記載,陳堯咨不僅文辭出眾,而且在箭法了得,當世有名,有“小由基”春秋時的著名神箭手養由基的佳號。

    “澶淵之盟”以后,宋遼雙方保持來往,但遼使到開封后,常挾能騎善射之長蔑視宋朝。

    宋真宗為了挽回臉面,也打算在文臣中尋覓“善弓矢、美儀彩”者,以陪伴對方出入靶場,于是,有人就推薦了陳堯咨。

    真宗有意讓陳氏轉為武職,便托人給他帶話:“陳某若肯改武,當授節鉞即節度使。”

    要知道節度使為當時武將的最高軍銜了,俸祿甚至優于宰相,陳堯咨有些心動,便將這事稟告給了其母,可他母親知道后卻氣的大怒,一面杖打其子,一面憤憤地責備道:“汝策名第一,父子以文章立朝為名臣,汝欲叨竊厚祿,貽羞于閥閱,忍呼?”此事遂寢。

    到了宋仁宗天圣時,由于陳堯咨與執政大臣不和,遭到謗言。

    結果,“方以詞職進用”的陳氏,突然被宣布改為與原官地位差不多的宿州觀察使的武職,調任知天雄軍。

    雖然是平調,可由文官調武職,在當時愈演愈烈的重文輕武的社會背景下,明顯是屬于排擠貶逐之舉啊,自然引起狀元出身的陳氏的強烈不滿。

    史稱:“堯咨內不平,上章固辭。”垂簾聽政的劉太后為了安慰他,特親自加以召見,“敦諭之”。

    陳堯咨無奈,只得屈從,后來其雖官至節鉞,卻始終未能像兩位兄長那樣步入中書,所以抱恨死于地方衙門。

    值得注意的是,陳堯咨晚年性情極為暴躁,所謂“多暴怒”,動輒便對屬下揮舞大棒,這很可能便是其極度失意的情況下宣泄積怨的一種表現。

    所以,這也是導致宋朝積弱,軍隊戰力不強,為人詬病弱宋的主要原因。

    這就是國策的失誤之處,沒考慮到時代的發展性,與之相比,另一國策就要好得多,那就是不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者。

    因為這屬于中庸性的國策,主要目的是要買人心,利大于弊,一直繼承貫穿的話,并不會出什么大問題。

    包括后面的明清也一樣,都有許多基本國策,明朝的話,不用說,開國皇帝朱元璋是個妥妥的勞模,留下的國策一大堆,還專門為此寫了一本書,一共花費了整整6年時間,前后做了7次刪改,叫做皇明祖訓

    里面清楚的寫道,凡是他的后代即位,都要嚴格遵從上面的內容,一個字也不準改。

    里面將皇帝至親王的行為準則都做出了規定,例如:如何行政如何執法到安排日常的生活起居怎樣管理后宮,皇族之間要怎樣行禮

    反正雜七雜八,各種細節,都寫得清清楚楚,希望能機械化的運轉一個國家,這樣他的大明江山就能永固下去了。

    乃至于這里面就連皇帝安全這一點,都寫的是清清楚楚,例如皇帝在和親信大臣商量機密時,帶刀侍衛只允許離著十丈遠,這樣才安全,晚上要記得警醒,沒事多聽聽城中的傳言,知道是否有什么異常。

    當然,只是規定這么一點當然不會花費6年的時間,所以這里面連皇帝的飲食都寫得清清楚楚,怎么吃飯,怎么作息都安排的很周全,就連啪啪啪時幾次都差點規定出來,直說吧,就是怎樣打造無數個一模一樣的他,來鞏固大明江山。

    這當然是扯淡了,人又不是機器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怎么可能完全按照老朱同志的想法來做,這就相當于真的變成機器人,一點自由都沒有啊。

    不說皇帝受不了,就是手下的大臣也受不了啊,畢竟老朱同志對貪官太狠,可給的工資又低,沒法不貪,可一貪吧不是殺頭就是剝皮萱草,這誰特么受得了?

    照這么下去除非人人都像海瑞,否則大明朝就真的沒人當官了啊,全特么給殺完了。

    而且,關鍵是老朱同志的皇明祖訓不僅多,雜七雜大推,看著就煩不說,還特么大多不靠譜,這就氣sr人了

    可以說,明朝正是成也在他手上,敗也在他手上,比如,老朱同志由于早年時的慘痛經歷,父母和兄弟姐妹們都死于饑餓,因此為了避免重蹈覆轍,他嚴厲規定,凡是他的子孫,每月固定分發錢糧,不可出去工作,真正的養豬朱流。

    他的本意當然是好的,自己當上了皇帝想讓子孫后代不用像之前那樣挨餓,可誰知道光是這條規定就把明朝折騰的夠嗆明朝。

    為什么這么說呢,咱們來看看具體事例吧,先看一組數據。

    據史書記載,不完全統計,明朝末年朱元璋的子孫已經達到一百多萬人了,嘶,恐怖如斯啊!這是一個什么樣的概念

    一家之人,一百多萬,真特么是比豬還能生!

    要知道古代人丁稀少,一個普通的城池大概也就十萬左右的常住人口,而唐朝長安城的常住人口才五十萬左右了,繁榮到極致的汴梁城也才一百多萬。

    老朱同志這么多子孫已經能夠住滿兩個繁華的長安城,或者說塞滿一個汴梁城了。

    這個數據可謂是觸目驚心了,為什么會造成這種情況呢

    關鍵就在于老朱的國策,問題太大了,為什么這么說呢,要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咱們先來說一下明朝之前各國處理藩王的情況是怎樣的吧。

    就拿漢朝來做對比吧,漢朝最開始也是分封,不過英明神武的漢武帝考慮到這一政策漏洞太大,這些王爺們大多有尾大不掉之勢,比如之前就有七國之亂。

    于是果斷采用推恩令和削藩,令劉姓王爺的職位和權利越來越小。

    到了最后許多劉姓的直系血統都無法拿到國家的俸祿了,像劉備這種漢室宗親也只能自己創業玩,開始買草鞋,徹徹底底的成為了一介平民,真的是慘的不要不要的,實在混不下去后,只能打著旗號造反了。

    同樣,老朱同志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為了保證子孫后代都能夠安安分分的,別瞎想,便給他們都發了一個“鐵飯碗”,那就是子子孫孫都能分封爵位。

    并且,老朱同志出身寒苦,為了避免自己的子孫也像漢室宗親一樣自己“創業”,特地的頒發了一條規則,便是:“惟列爵而不臨民,分藩而不賜土。”

    說白了便是,你們好歹是我朱元璋的龍子龍孫,你們可以有錢花,但是卻不能有地方的管轄權。

    正是這種所謂的“國家包養”制度的強制執行,讓朱元璋的“龍子龍孫”們徹底的沒有了后顧之憂,開始痛痛快快的吃喝玩樂,安安心心的當小豬仔,被美滋滋的養著。

    也正是這種制度讓得老朱同志的后代知道了一點“多生就能多拿錢”,這錢不但是國家出,更是有分封的土地,因為照規定“宗室年生十歲,即受封支祿”。

    正是這種國策的執行,到了明朝中期,各地的官員驚慌的發現,每年的稅收居然還不能供養當地的皇族消費。

    就如同一個地方一年稅收大概在152萬石,可光是當地的皇族消費便達到了312萬石,是稅收的兩倍多,多出的一百多萬自然是從國庫里拿出來,這還僅僅是一個地方的數據,要是全國,嘶,不可想象啊!

    所以正是這一坑人國策的執行造成了“舉國之力也無法養活一家一姓這一荒唐場景”

    因為老朱同志的每個子孫都要封地,都要拿國家的俸祿,導致了一個城池的一半土地都歸到了王府所有,而這群王爺在李自成,張獻忠帶兵打過來的時候要么等死,要么投降等死,反正可以說一點用處都沒有,真的是被當成大肥豬給宰了,比如說那位大名鼎鼎的福王殿下。

    所以說正是老朱害苦了后世的明朝皇帝,白養著這么一群親戚,讓他們白吃白喝白拿錢不說,還得防著他們,直到拖垮了整個國家的經濟,真的是寶寶心里苦啊。

    作者菌估計后世的明朝皇帝,比如崇禎之流,很有可能極度怨念老朱留下這么一條坑人的國策,無數次深夜難眠輾轉反側間,也肯定想掐死這幫白吃白喝白拿錢的死豬頭。

    比如最先被坑的,就是建文帝,估計他是知道了這一政策的弊端,所以想搶先一步下手,先把藩王們給擼了,可惜沒擼成,反倒把自己給擼下去了,搞的生死不明的。

    之所以如此,便是老朱同志好死不死的,偏偏要在皇明祖訓里留下這么一句:“朝無正臣,內有奸逆,必舉兵誅討,以清君側”。

    這就扯淡了,完全是純天然的造反借口啊,畢竟我說你是奸臣,你就是奸臣,什么?不信,看看我手里的大刀再說話,畢竟我喜歡以理物理服人。

    于是在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七月初五,胸懷大志的燕王朱棣,便召集將土,誓師起兵,以“清君側”、“誅奸臣”為名,自稱“奉天靖難”,到最后造反成功,洗白了自己。

    這就是老朱莫名其妙的地方,為什么要留下這么一個純天然的造反借口呢?

    當然,唯一亮眼的就是老朱同志的另一條國策了,那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這很提氣,奠定了大明王朝不屈的脊骨,但還是很可惜,這也害了明朝。

    因為崇禎同志就是因為這條祖訓,跑也不是,議和也不是,只能傻呆呆的在那守國門,最后實在走投無路之下,只得死社稷了,導致了明朝的滅亡,可嘆啊!

    因此咱們才說整個大明王朝真的是成也老朱,敗也老朱。

    由此可見,要是老朱同志不制定那么多國策的話,說不定明朝也能活的長久一些,不過這是兩說之事,也許能活的長久一些,但沒那么硬氣,也許也活不長,世事無常,誰知道呢。

    只能說老朱同志制定的國策并不高明,問題多多,很坑就是了。

    包括后來的清朝也一樣,也制定了許多國策,比如閉關鎖國,抑制漢人。

    因為清朝統治者是少民出生,抑制漢人不必說,而且是打苦寒之地來的,眼界更低,比貧農出生的老朱同志還不如,占據中華神州后就以為到了天堂,簡直美的的冒泡。

    于是乎心態大變,立馬覺得自己進化了,高人一等,你們外來的都是蠻夷,窮,落后,開始了長打兩百多年的閉關鎖國,貽害無窮,還引發了文明的倒退。

    畢竟明朝雖然也閉關鎖國,但好歹后世還出了一個隆慶,有些眼力見兒,知道這樣下去不行,于是力排眾議,有了赫赫有名的隆慶開關。

    這一決定,導致從隆慶元年開始,到崇禎十七年明朝滅亡,一共70多年的時間里,全世界生產的白銀總量有13涌入中國,共計約353億兩保守估計,也有估計約為5億兩,幫助明朝極大的回了一口血,再次撐了下去,不然,明朝可能更早滅亡。

    甚至因此還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沿海地區的貿易極度發達。

    可清朝的統治者完全沒有這個概念,依舊沉醉在天朝上國的美夢里,也對,畢竟中華神州比他們的老家實在是富饒美好太多了,所以沒有一個皇帝主動提出開關,解除海禁。

    到最后,人家的堅船利炮都打到家門口來了,皇帝都嚇得重新跑回老家再也不敢回來了,才被迫解除海禁,允許各國往來貿易。

    可這時已經完全做不了主了,導致華夏神州成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不得不說,亦是可悲可嘆。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武县| 绍兴县| 云南省| 吉安县| 通辽市| 两当县| 棋牌| 尖扎县| 孝义市| 河曲县| 墨竹工卡县| 扎兰屯市| 塘沽区| 东至县| 沾益县| 布尔津县| 乌兰察布市| 广昌县| 尉氏县| 荣成市| 海门市| 平阳县| 永康市| 九龙县| 定南县| 慈溪市| 汉沽区| 祥云县| 淮滨县| 威信县| 榆树市| 北海市| 荔波县| 张北县| 宿松县| 永川市| 琼中| 和林格尔县| 江门市| 平顶山市| 雷波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