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買宋 第二百五十章 科舉制度的優劣

作者/參見大總管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同時需要說明,明代的鄉試、會試頭場都是考八股文。

    而能否考中,主要取決于八股文的優劣。

    所以,那時一般的讀書人往往把畢生精力用在八股文上,很難有時間去專研其他,所以大家可以看到,明朝在詩詞方面的成就,就要遠遠的低于唐宋了。

    因為八股文以四書、五經中的文句做題目,只能依照題義闡述其中的義理。

    措詞要用古人語氣,即所謂代圣賢立言。

    格式也很死,結構有一定程式,字數有一定限制,句法要求對偶。

    八股文也稱制義、制藝、時文、時藝、八比文、四書文。

    八股文即用八個排偶組成的文章,一般分為六段。

    以首句破題,兩句承題,然后闡述為什么,謂之起源。

    八股文的主要部分,是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四個段落,每個段落各有兩段。

    篇末用大結,稱復收大結。

    八股文是由宋代的經義演變而成。

    也正是因此,八股文的危害極大,嚴重束縛人們的思想,是維護封建**治的工具,同進也把科舉考試制度本身引向絕路。

    像是明末清初著名學者顧炎武就曾憤慨地說:“八股盛而六經微,十八房興而二十一史廢”。又說:“愚以為八股之害,甚于焚書!

    到了后面的清朝的話,因為清承明制,所以清朝的科舉制度與明代基本相同,這么說可能不太生動,可以給大家更加簡單的講解一下,那就是如果現在有一個朋友是生活在清朝的普通家庭子弟,他想出人頭地的話,該怎么辦呢?

    很簡單,那就是讀書參加科舉,首先第一步,就是要去參加縣里的考試,這個叫做“縣考“。

    如果縣考及格了的話,那就是第二步了,也就是準備準備,接著去參加市里的考試。

    不過需要說明,清朝的時候,沒有市這個說法,那時候市叫做府,市長則叫做知府。

    所以市里的考試叫做“府考“。

    如果這你也通過了,那么恭喜你,也算是小有成就了,接下來,就是第三步了,知府會上報通過府考及格線的考生名單,中央會派教育部特派員,也就是學政組織以府為單位的院考。

    如果你院考也通過了,那么更加恭喜你,從今以后就是政府認定的知識分子了,叫做生員,也就是從今以后可以自稱為秀才了。

    同時成了秀才以后,接下來就有兩條路可以選。

    第一條路就是不再要功名了,那么我必須參加朝廷組織的每三年一次的秀才資格考試歲考。

    歲考不及格,秀才的頭銜就會被剝奪。

    除此之外第二條路就是繼續爭取功名,我要考舉人,那么我必須參加府一級的舉人報名考試科考。

    如果你科考及格了,就能繼續參加省一級的舉人資格考試鄉試。

    只要是通過歲考和科考的秀才,朝廷就會發給口糧,讀書算是沒有白讀了。

    同時需要說明,科考中成績最好的考生叫做貢生,就是可以向朝廷推薦的人才,也就具備了做小官的資格。

    優貢一等可以做縣長知縣候選人,三等也具有做縣教育局長訓導的資格。

    鄉試每三年在省城舉行一次,參加人數大約在100人左右,考過了就是舉人鄉試第一名叫做解元。

    鄉試及格了,也才能參加朝廷組織的全國性考試會試。

    會試也是每三年舉行一次,時間是鄉試的次年,地點在首都北京。

    會試第一名叫做會元。

    如果會試及格了,那就更加值得慶幸了,因為能參加最終的考試殿試了。

    殿試也是在北京考,通常是在故宮太和殿,由皇帝親自主持。

    殿試及格了,就算考中了,從今以后就能叫做進士了。

    進士按照成績,分為三等,分別是一甲、二甲、三甲。

    一甲就是前三名:狀元、榜眼和探花。

    前三名由皇帝親自定,考官把參加殿試的考卷大約選出十份,送到皇帝面前,由皇帝最后點前三名,點出第一名就是狀元,第二名是榜眼,第三名是探花。

    這大概就是急忙清朝的科舉流程了,看著的確和明朝相差不多,不過需要說明,雖然看著差不多,但在實際過程中,還是很有差別的。

    首先它就一直貫徹的是民族歧視政策。

    也就是滿族人享有種種特權,做官不必經過科舉途徑。

    清代科舉在雍正前分滿漢兩榜取士,旗人在鄉試、會試中都享有特殊的優特,只考翻譯一篇,稱翻譯科。

    同時,清代通過鄉試選拔舉人,是取古代“鄉舉”之義。

    “鄉舉”一語見于周禮,言鄉大夫向朝廷推舉賢能。

    漢代察舉制度舉孝廉、舉文學、舉明經有道等,就是鄉舉,無需經過考試。

    科舉制度建立后,鄉舉須通過考試,因而發展成為鄉試制度。

    明清士子通過鄉試后,即取得一種永久性功名舉人,可按科無限期參加禮部會試。

    清代的鄉試也是三年一科,也就是逢子、午、卯、酉舉行,稱正科。

    遇皇帝萬壽、登基等慶典,增加一次,稱恩科。

    如過慶典之年適逢正科之年,則改是年正科為恩科,原正科改在此前或此后一年舉行。

    周禮有三年大比之制,故鄉試之年亦稱大比之年。

    鄉試于八月舉行,亦曰秋闈,鄉試分三場進行。

    以初九、十二、十五日為正場,考生于每場正場前一日入場,后一日出場。

    考試內容,順治初年規定第一場考四書五經,用八股文,謂之制義,亦稱制藝、時藝、時文;第二場考論一篇,判五道,詔、誥、表擇作一道;第三場考經、史、時務策五道。

    乾隆五十二年后,改第一場考四書文三篇,五言八韻詩一首,第二場考經文五篇;第三場考策問五道,題問內容為經史、時務、政治。

    順天鄉試的四書題和貼試詩題由皇帝欽命,其余考試內容由主考、同考官員命題;各省鄉試均由主考命題。

    清代鄉試考場設于順天府和各省。

    順天鄉試亦稱北闈,參考者有兩部分人一為直隸、奉天、熱河等省區以及滿蒙漢軍的生員和貢生、監生;二為各省的貢生、監生。各省鄉試地點在省城,參考者為本省的生員。

    清代鄉試考場稱貢院,對于貢院的建筑結構,清末甲辰1904年科進士出身的商衍鎏先生在清代科舉考試述錄中有過記述。

    順天貢院建在京師崇文門內東南角,大門前有一座“天開文運”的牌坊,其他與各省貢院基本相同。

    各省貢院均建于省城東南,貢院大門上正中懸“貢院”墨字匾額,大門東、西建立兩坊,分別書“明經取士”和“為國求賢”。

    貢院大門外為東、西兩座轅門,大門分中、左、右三門。

    進大門后為龍門,門內又平開四門,取尚書虞書“辟四門”以招賢俊之義。

    龍門直進為至公堂,是監臨和外簾官的辦公處所。在龍門和至公堂中間,有一樓高聳,名曰明遠樓,居高臨下,全闈內外形勢一覽無余。

    監臨等官員可登樓眺望,稽察士子有無私相往來、執役人員有無代為傳遞之弊。

    至公堂再往后有一座飛虹橋,過橋即為內簾門。

    內簾的后部是正副主考和房官辦公閱卷的場所。

    龍門、明遠樓兩側是士子考試的號舍,號舍自南而北若干排,每排數十間乃至近百間,順天和某些大省貢院的號舍總數可達萬余間,中小省也有數千間。

    貢院四面圍墻遍插荊棘,四角各有一樓,以為望。

    考試期間,貢院四周派軍隊分段駐守巡邏。

    清代鄉試場規極嚴,對試前、試后、場內、場外,皆嚴立禁令,對士子夾帶防范尤嚴,進場時進行嚴格搜檢。

    為防止夾帶,規定士子必須穿拆縫衣服,單層鞋襪,皮衣不得有面,氈毯不得有里。

    禁止攜帶木柜木盒、雙層板凳、裝棉被褥,硯臺不許過厚,筆管須鏤空,蠟臺須空心通底,糕餅餑餑都要切開。

    嚴禁考官交通囑托,賄賣關節,嚴禁士子與員役協同作弊,違禁者嚴處。

    1858年,順天鄉試發生舞弊案,主考官、協辦大學士柏被問斬,數十名官員、士子受到包括死刑在內的嚴重處罰。

    清代鄉試的考官為正副主考,每省各一人道光后順天鄉試的副主考為三人,負責命題、閱卷、錄取。

    正副主考均由皇帝欽命簡放,專用翰林進士出身的官員。

    其中順天鄉試用一、二品大員,其他省用侍郎、內閣學士、翰林院、詹事府和都察院的官員。

    除正副主考外,各省鄉試還任用同考官幫助閱卷,同考官也稱“房官”,各省8人不等。

    順天鄉試的同考官由禮部會同吏部選用科甲出身的官員擔任,各省鄉試的同考官由擔任鄉試“監臨”的督撫考選,專用鄰省接界三百里以外的在籍進士、舉人。

    “監臨”負責監察、總攝考場事務。

    順天鄉試以順天府尹為漢監臨,任用品滿官為滿監臨;各省鄉試以巡撫、總督為監臨。此外,鄉試還設監試、提調、簾官等人員負責管理考場。

    士子用墨筆作答的原卷稱墨卷,出場交卷后由彌封人員將卷上姓名籍貫彌封。

    為防考官辨認考生筆跡之弊,將彌封后的墨卷編號交謄錄人員用朱砂謄錄,稱朱卷。

    朱卷謄畢后,經對讀人員與墨卷校對無誤,分別套封,墨卷存于外簾,將朱卷交內簾閱卷。正副主考批閱各房薦卷,以頭場為主,閱后結合第場的情況,互閱商酌,取定中額。

    放榜之日,按中式朱卷紅號調取墨卷,當眾開封,填寫榜名,放榜公布。

    鄉試放榜后各省試卷調禮部復查,稱磨勘。

    房官未薦之卷和主考未取之卷,皆曰落卷,也須略加批語,試后發給考生。

    乾隆間,有時令督撫、學政對中式舉人進行復試,嘉慶后成為定制,道光后定赴京復試。

    而清代鄉試中額各省多寡不一,依文風之高下、人口之多寡、丁賦之輕重而定。

    如乾隆年間共取1200余名。鄉試正榜取中者稱舉人,此外每正榜五名取副榜一名,亦稱副貢。

    放榜之期在九月,第一名稱解元,順天鄉試的解元例為直隸人。

    清代鄉試于九月放榜,多選寅、辰日支,以辰屬龍,寅屬虎,取龍虎榜之意。

    又因時值秋季,桂花盛開,所以也稱桂花榜。

    放榜時,正副主考、監臨、房官、提調、監試等齊集公堂,拆墨卷彌封核實中式者姓名、籍貫,核實后交書吏唱名,唱畢填寫正榜。

    榜由第六名寫起,末名寫完后再提寫前五名,由第五名倒寫至第一名,謂之“五經魁”。

    填榜至此,時已入夜,公堂上下燃起巨紅花燭,經魁出于哪一房官即將紅燭一對置于該房官案前,以表榮譽。

    經魁唱名聲音特高,曰鬧五魁。

    五經魁填寫完畢后填寫副榜。

    全榜填寫完畢,將榜文加蓋順天府尹或本省督撫關防,載以黃綢彩廳,在鼓樂儀仗兵丁的護衛下,送到順天府尹署或各省布政使司署、巡撫署前張掛。

    發榜第二天,在各省巡撫衙門舉行“鹿鳴宴”,由主考、監臨、學政內外簾官和新科舉人參加。

    新科舉人謁見主考、監臨、學政、房官,然后依次入座開宴,演奏詩經中的鹿鳴之章,作魁星舞。

    新科舉人第一名稱解元,第二名稱亞元,第三、四、五名稱經魁,第六名稱亞魁,其余稱文魁,均由國家頒給20兩牌坊銀和頂戴衣帽匾額。

    匾額懸掛住宅大門之上,門前可以樹立牌坊。

    新科舉人第二年即可赴京參加禮部會試,會試一科或三科不中,也可以經過吏部的“揀選”或“大挑”就任低級官員。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航空| 哈巴河县| 富宁县| 襄樊市| 祥云县| 许昌县| 永福县| 云南省| 昂仁县| 南漳县| 通州区| 和政县| 巩留县| 延津县| 新龙县| 合肥市| 阆中市| 准格尔旗| 巩留县| 历史| 西丰县| 南漳县| 怀化市| 伊宁县| 云安县| 宁明县| 广安市| 新田县| 思茅市| 色达县| 宣恩县| 大安市| 玛纳斯县| 元谋县| 潼南县| 和龙市| 化德县| 雷山县| 山东省| 罗平县| 华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