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確,在圓滑成風的清代官場上,一些本來是剛直耿介的有為官吏,也由于腐朽勢力和腐朽風氣的包圍、浸染而奉行起了圓滑模棱的官訣,由“方”變“圓”,成為圓滑世故的庸俗官吏。
像是張集馨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咸豐七年,張集馨出任甘肅布政使,主管一省的民政和財政。
儒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皇上特簡外放的知遇之恩,使他任職后很有點勤政執(zhí)法的銳氣。
但干了不到一年,他就給自己定下一條遇事要“不露圭角”的守則,并在衙署里掛上了一副自撰的對聯(lián),作為座右銘“讀圣賢書,初心不負;用黃老術,唾面自干。”
由此可見,已經(jīng)完全變得棱角全無了。
張集馨的棱角讓誰磨去了呢
答案是讓官場中的腐朽勢力磨去的。
這個腐朽勢力,一是他的頂頭上司,一是他身邊的關系網(wǎng)。
張集馨的頂頭上司是兼管甘肅巡撫事的陜甘總督樂斌。
此人是個八旗子弟,不但昏庸無能,而且心術不正。
張集馨在他手下任職,既難以秉公辦事,更不能有所作為,還經(jīng)常受到他的指責。
張集馨為了制止省里一些官僚到官錢鋪賒賬不還的貪污行為,得罪了不少人,有人就到樂斌面前告黑狀。
樂斌不但不判明是非,賞善罰惡,反而輕信誣告,指責張集馨。
張集馨非常失望,銳氣大挫。
有的官員貪污被張集馨查出來了,但案子涉及樂斌,難以深究,張集馨“只好模棱”。
張集馨身邊的關系網(wǎng),是以樂斌為中心的一群狐朋狗黨糾結在一起織成的。
什么結拜兄弟、姻親同鄉(xiāng)、門生故吏、心腹幸奴,好多復雜的封建關系,都在這張關系網(wǎng)上盤根錯節(jié)地交織著。
張集馨在處理公務時,經(jīng)常能感到這張關系網(wǎng)的魔力常常是辦一件事,多方掣肘;觸動一個人,群起而護之。
張集馨不在這個圈子里,處境就非常孤立,而且時時受到這張關系網(wǎng)的威脅。
他在日記里寫道“余孤立其間,刻刻危懼”,“決意引退,避其逆鋒”。
正是在這種心境之下,他給自己定下了“不露圭角”的守則,掛起了那副“用黃老術,唾面自干”的對聯(lián)。
就這樣,張集馨由一個正直耿介之士,逐漸變成一個平庸、圓滑的官吏。
盡管這也是有違他的初衷的。
三、唯上是從。
在封建官場上,上司對下僚的好惡對于下僚的升降安危起著極大的作用。
上司喜歡的下僚,就可能升遷得快,厭惡的下僚,則可能官位不保。
就像官場現(xiàn)形記說的“凡是做官的,能夠博得上司稱贊這們么一句,就是升官的喜信。”
因而下僚對于上司的喜怒好惡極為看重,“得上官一笑則作數(shù)日喜,遇上官一怒則作數(shù)日戚”。
為了讓上司喜歡自己,做下僚的大都掌握一條訣竅唯上是從。
即絕對聽從上司的,以上司之是非好惡為自己的是非好惡。
有不同看法也不說,而只需唯唯稱是即可。
清代官場上,這種唯上是從的風氣是極盛的。
光緒朝月月小說序云“一言發(fā)于上,者者之聲哄然應于下,此官場也。”又
有清人撰聯(lián)云“著著著,祖宗洪福臣之樂;是是是,皇上天恩臣無事。”
這種只知唯唯稱是,應聲蟲式的官僚,充斥于清代官場。
英國人威妥瑪因久在中國,故對中國官場極為熟悉,他在日記中曾記述了自己所親見的清朝官吏遇事不敢陳說己見,而只知附和上司,唯唯稱是的情況。
他寫道,中國雖事權不歸一,但大臣仍不敢各抒己見。
在總理衙門中,每當外國使臣發(fā)一議論,中國官吏都以目相視大臣視親王,新入署的大臣又視舊在署的大臣。
如果親王發(fā)言,則眾人轟然響應,如親王不說話,諸大臣便不敢先發(fā)言。
有一次,威妥瑪自己到總理衙門辦理外交事宜,說了一句“今天天氣甚好”,無人敢應。
有一姓沈的官吏忍不住應道“今天天氣確實好。”
于是王大臣又說“今天天氣確實不錯。”
此時以下各官轟然響應。
由于清朝官吏唯唯稱是已成習慣,所以有時對上司所說的話根本不過腦子就附和,以至鬧出笑話。
像是有一長官因嫌屬吏辦事不力而加以斥責,屬吏連說“是、是”,長官又罵屬吏為王八蛋,屬吏仍連說“是、是”。
官場現(xiàn)形記也寫了這類笑話某都司侍候洋人時只知說“亦司”英語“是”,有一次他不慎弄壞了洋人的行李,洋人問他是不是偷懶,他答“亦司”,又問他是不是存心想弄壞行李,他也答“亦司”,結果挨了洋人的打。
他很不服氣,說“我們官場上向來是上頭吩咐話,我們做下屬的人總是是是是、著著著,如今我拿待上司的規(guī)矩待他,他還心上不高興,伸出手來打人,真正是豈有此理”
下僚有時對上司的意圖并不那么清楚,要想迎合上司,就要加以揣摩,同時,迎合上司意圖的一個有效方法是套用上級公文中的現(xiàn)成文字。
清吳熾昌客窗閑話借老幕友之口,道出幕友擬稿辦案時以套用上級衙門的公文來迎合上司意圖的情況“吾輩辦案,無不敘套,一切留心套熟,則不犯駁飭。”
作者繼而指出這種處理公務時事事窺探上司衙門的意圖,即“無不敘套”的秘訣,誤盡了天下蒼生。
而且清代官場上還流行著一條官訣“得罪小民,得罪朝廷,不得罪上司和鄉(xiāng)紳。”
此訣也屬唯上是從一類。
得罪小民,小民不敢造次。
得罪朝廷,天高皇帝遠,責罰有時也無力,還能博得個“敢批龍鱗”的名聲。
得罪了上司可不得了,上司會明里暗里處處整你,使你丟官受罰,身家難保。
做下屬的一方面要巴結奉承上司,一方面又要貶低自己,以抬高上司。
有一副趣聯(lián),生動地概括了這種情況“大人大人大大人,大人一品高升,升到三十六天宮,與玉皇上帝蓋瓦;卑職卑職卑卑職,卑職萬分該死,死到十八層地獄,為閻王老子挖煤。”
下官對上官自稱“卑職”源于元代,明清積習相沿,上驕下諂,無職不卑。
四、逢迎巴結,不怕難為情。
對上司逢迎巴結,并且不怕難為情,是謀官、做官的重要訣竅。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謂清末官場云“如今晚兒的官場,只要會逢迎,會巴結,沒有不紅的。上司喜歡,便是升官的捷徑。”
書中寫到一個叫卜士仁的典史向其侄孫傳授此訣,他對此訣的解說非常具體、精到,并以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現(xiàn)身說法,真可謂精通此訣的權威。
他說做官的第一個秘訣是巴結,人家巴結不到的,你巴結得到,人家做不出的,你做得出。
如果你有老婆,上司叫你老婆進去當差,你送了進去,那是有缺的馬上可以過班,候補的馬上可以得缺。
你不要說這些事難為情,你須知他也有上司,他巴結起上司來,也是和你巴結他是一樣的。
總之大家都是一樣,沒甚難為情。
你千萬記著“不怕難為情”五個字的秘訣,做官是一定得法的。如果心中存了“難為情”三個字,那是非但不能做官,連官場的氣味也聞不得的了。
這是我?guī)资昀祥啔v得來的。
晚清小說家海上漱石生孫玉聲所著小說如此官場中的師爺宋錦詩說。
“做州縣官靠的是巴結上司,牢籠紳宦。只要有這兩種手段,做了一年半載,哪有不加官升賞的道理”
逢迎巴結的方法有多種,使用哪種要看上司“吃”什么。例如
1送妻妾“當差”。
這是諸方法中最無恥的一種。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文明小史、梼杌萃編等書都寫到一個候補道為謀官而將妻子送去巴結總督,反映了清代官場中存在的這類情況。
有人將以此法得官譏為“肉紅”,即以妻妾**換來紅頂子。
又有人作對聯(lián)譏諷這種無恥求官者“不怕頭巾染綠;須知頂戴將紅。”
2獻妓。慶親王之子載振一次路過天津,看上了色藝雙全的歌妓楊翠喜,但礙于官吏不準狎妓的官箴而不敢明目張膽地娶她。
道員段芝貴知道后,花了一萬二千兩銀子為楊翠喜贖了身,然后獻給了載振。
不久,段芝貴便因此而被破格擢升為黑龍江署理巡撫。
3討長官愛妓的喜歡。
某總督非常喜愛買來的一名,想穿蘇州式樣的鞋,但久覓不得。
某候補縣丞知道后,覺得這是個巴結總督的良機,便托人做了二十雙蘇式繡鞋,撒上香料,綴以珍珠,用錦匣裝盛,獻給了該妓。
該妓大喜,便在總督面前為此候補縣丞說好話。
不久,這個候補縣丞便被提拔為首縣縣令,以后又擢升道員。
道員又稱觀察,所以時人譏其為“繡鞋觀察”,意謂靠獻繡鞋當上的觀察。
4迎合長官文雅之好。
光緒時,刑部某司員聽說本部尚書潘祖蔭好尚文雅,便想出獻詩以媚的辦法。
他急就數(shù)十首詩,抄得工工整整,于堂上署諾時恭敬地呈上。
潘祖蔭看后不禁大笑,原來此人狗屁不通,寫的都是什么“跟二太爺阿媽逛廟”之類。
5避諱長官之名。吳趼人新笑史避諱云“晚近官場惡習,諱及上官,卑諂之俗,令人可笑。”有人獻云南宣威火腿給盛宣懷,其禮單上寫著“宣腿若干。”
幕友將禮單送給盛宣懷看時,因避諱“宣”字而說道“有人給您送腿來了。”
6有的位卑之官為能讓權貴注意自己,從而巴結上權貴,便想出獻奇巧物品的辦法。
同治年間,金安清向勝保獻奩具首飾百余件,上面皆有“平安清吉”四字,如鏡函四角包以黃金,上鑿此四字為飾。
有人揭露其中奧秘說此中暗含金安清之名,其意是“欲使賤名常達鈞聽”。
五、笑罵由人,好官我自為之。
謀官只有不怕難為情才能謀到,做庸官、黑官要想做得心安理得,也要不怕難為情。
這就必須懂得“笑罵由人,好官我自為之”的官訣,即任憑別人嘲笑責罵也安之若素,照舊做自己的官。
清末士人蔣芷儕曾說到他在北京大柵欄某酒館中聽到隔座兩人嘲笑清政府通此官訣。
甲說“近來各報紙明目張膽地丑詆政府,而政府卻忍受著,真有婁師德唾面自干的風度。我如果當權,一定找個碴把這些報館全給封了。”
乙聽后笑著說“這就是足下所以不能當權的原因。”
甲問其故,乙說“做官須懂官訣,才能希榮固寵。入政府當官的,都懂十二字訣,所謂笑罵由他笑罵,好官我自為之。”
這種不顧輿情,我行我素的厚臉哲學,確為很多清代官吏所奉行。
六、欺上瞞下,一緊二慢三罷休。
欺上瞞下可以說是清代官場上普遍流行的做官為吏的訣竅。
歧路燈里有個倉房老吏說到這一訣竅的種類和“高下”之分“總是我們住衙門的訣竅,要瞞上不瞞下;做官的,卻要瞞下不瞞上;那會做官的,爽利就上下齊瞞。”
官場現(xiàn)形記又說到“一緊二慢三罷休”的官訣,其中雖包含不少名堂,但精髓則是欺上瞞下。
書中寫瞿耐庵向馬老爺請教做官的法門,一緊、二慢、三罷休。
各式事馬老爺說“我們做官人有七個字秘訣。哪七個字呢叫做情到手,先給人家一個老虎勢,一來叫人家害怕,二來叫上司瞧著我們辦事還認真這便叫做一緊。
等到人家怕了我們,自然會生出后文無數(shù)文章。
上司見我們緊在前頭,決不至再疑心我們有什么;然后把這事緩了下來,好等人家來打點這叫做二慢。
無論原告怎么來催,我們只是給他一個不理,百姓見我們不理,他們自然不來告狀這就叫做三罷休。”
這個“一緊二慢三罷休”表現(xiàn)出的是上下齊瞞,馬老爺就屬于歧路燈中倉房老吏所說的那種“會做官的”。
七、穩(wěn)冷狠。
奕技上有“穩(wěn)冷狠”三字訣,一些清朝官吏認為此訣與官場政術相通,故將“穩(wěn)冷狠”三字作為居官要訣。
某官常對友人說“居官要訣,惟穩(wěn)冷狠三字。”有人認為,晚清有名的官吏中,以袁世凱最可當此三字,但其又于三字中的“冷”字稍欠功夫。
正是因其不安于“冷”,所以才歸于失敗。此所謂“冷”,當指冷靜不躁。
不安于“冷”,是指袁世凱當皇帝的心太切,急不可待,以至落個魂歸黃土的下場。
“穩(wěn)”,大概就是徐世昌的四條官訣中所說的“沉穩(wěn)”,即遇事緘默或回避,不急于表態(tài),沉著觀變,不到十拿九穩(wěn)時不輕易著手,要行動時也要穩(wěn)扎穩(wěn)打。
“狠”,當是指要敢于下手,無毒不丈夫。
八、套拉攏。
官場現(xiàn)形記上說“同人拉攏是沒有吃虧的,這叫作做官的訣竅。”
實際上,官中套拉攏決不止于同人之間,而是凡對自己有用者,皆盡力拉攏。
其拉攏之法甚多,有拜同鄉(xiāng)、拜把子、拜門、結干親、內(nèi)眷通往來、留客聚飲、代買婢妾、打麻將時謙讓對方等等。
其中前四種已在上面專節(jié)敘述,這里說說內(nèi)眷通往來。
內(nèi)眷通往來即支使自己的太太聯(lián)絡同寅的太太。
此術之妙處在于“婦人女子之運動,尤捷于老爺之運動”。
為了交際,太太的衣服首飾必講究珍貴,雖老爺無衣無褐,太太則須綺羅搖曳,雖老爺無肉無魚,太太則可一箸萬錢。
由此可見,也正是因為如此圓滑,如此混賬,所以清朝到最后不亡是沒有天理的,大家覺得呢?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