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文字著作同時介紹到中國的是天文儀器的制造。
據(jù)記載,在崇禎時,歷局成立,在鄧玉函、羅雅各布等西洋傳教士指導下,制成新式天文儀器多種。
這些儀器包括七政儀、列宿儀、平渾儀、交食儀、天球儀、地球儀、日晷、時鐘。
只不過很可惜的是,后來這些儀器多被闖賊李自成所毀,導致本來發(fā)展起來的天文科學毀于一旦,不然我國的天文學必定領先于世界一大步。
湯若望、南懷仁繼為欽天籃,又加以重造。
同時在天文儀器中,觀測天象最重要的是望遠鏡,最早的望遠鏡是利瑪竇帶來,明人稱具千里鏡。
徐光啟主持歷局時,曾仿制了幾架望遺鐃,取名窺筩。
還有就是輿地學有了極大的發(fā)展,最早介紹現(xiàn)代世界地圖知識至中國者,為利瑪竇之坤輿圖。
利瑪竇初到端州時,即繪有坤輿圖以贈同好。
及二十的是希臘數(shù)學家歐幾里得(Euclides)所著之幾何原本,為利瑪竇與徐光放所合譯。
書成于萬歷三十五年,共六卷(第一卷講三角,第二卷講線,第三卷講圓,第四卷講圓外形,第五六卷論比例),所譯并非原書之全部。
此書刊行后五年,徐光放復與龐迪我、熊三拔等加以校訂。
幾何原本之外,有關數(shù)學的重要譯著,有以下諸書:
1.圜容較義:萬歷三十六年,李之藻與利瑪竇合譯,論圓之內外初,屬于幾何范圍。
2.測量法義:萬歷三十五年,徐光啟與利瑪竇合譯,論高深廣遠之測量法。
3.測量全義:徐光放與羅雅各布共著,內容包括平面三角與球面三角。
4.同文算指:李之藻據(jù)利瑪寶所授寫成,內容為數(shù)學,包括四則算術與約分法。
5.大測:崇禎時,徐光放所主持之歷局中所編譯,內容引述托勒密(ClaudiusPtomaeus)之數(shù)學定理。
自從西洋傳教士將西方數(shù)學原理傳人中國后,中國學人受其影響,各種有關西法之數(shù)學著作,如勾股義(徐光啟著)、天學會通(薛風怍著)、幾何論約(杜知耕著)、歷算全書(梅文鼎著)、割圓化交流,不過他們傳入中國的西學多,而傳往西方的中學則較少。
第一是中國經(jīng)學的西傳,利瑪竇之來到中國廣東,首將四書譯為拉丁文,寄回意大利,此為四書西譯之始,時為公元一五九三年(萬歷二十一年)。
繼之在公元一六二六年(天啟六年),比利時傳教士金尼閣又將五經(jīng)譯為拉丁文,并在中國杭州出版。
后來到清代初年,一般西洋傳教士紛紛大量的翻譯中國經(jīng)書,寄往歐洲,并盛稱中國倫理哲單與政治思想的深湛,因而激起歐洲思想界的波瀾,曾一度非常向往中國,可見當時的中華文明還是很了不起,很吸引人的。
第二是中國醫(yī)藥的西傳,為永歷王太后致送國書給教皇的波蘭籍教士卜彌格,曾以拉丁文著中醫(yī)示例一書,內容述有中國人看舌治病法,與醫(yī)名二百化交流中西交通至少已有二千余年歷史,其間關系相交錯,文化的交流斑斑可考。
近代西方學術之輸入我國,可分為二期:第一期始于明萬歷中葉,盛于清康熙間,至乾隆中葉而絕;第二期,始于清咸豐、同治間之洋務運動,以迄今日。
明末清初之西學輸入,為那穌會士傳教之附帶事業(yè)。
其所輸入以天文學為主,數(shù)學次之,物理學又次,而其余輿地學、術、采礦術、語言、藝術、哲學則附庸焉。
其在我國建設最術團體關系最深者,天文學與數(shù)學惟均。
西學輸入后,引起主觀理學之反動,使得干嘉漢學者十九兼通天文數(shù)學;彼輩既得考古學上之新具,于是整理古天文數(shù)學之風乃大盛。
天文學與數(shù)學側重歸納之法,而漢學家之代表人物,莫不精究之,使得漢學研究饒富科學精神。
然自雍正禁教后,除在欽天監(jiān)外,西學已完全無輸入機會。
十化,尢以馮秉正法譯通鑒綱目與其自著之續(xù)編,流通廣大。
叢刊除學術論著外,復有繹之。
韓國英(Pierre-martialCibot)又曾著長文多篇解說中國十化在西方發(fā)生極大影響。
十化,以致法文敘述之中國書籍,多譯為英文。
而法國人亦早知,惟從四書五精之譯本去研究,總不能深明中國各方面及中國一般人民生活狀態(tài),乃復措意中國小說與戲曲,趙氏孤兒、好逑傳之歐譯本乃不斷出現(xiàn)歐洲。
一七四七年(乾隆十二年),耶酥會之教士通訊,復專講中國之園藝,使十化之博大精深。
并英譯論語、中庸、大學,弘揚民族文化之功,實與嚴復、林紆、梁啟超等之譯述,同為中西文化交流之功臣。
從此,深厚之中國文化復注入新血液,得以在民族文化衰頹之際,重振生機。
中國知識分子在外患頻仍之際,秉承傳統(tǒng)香生之進取精神,維護固有優(yōu)越文化之余,復融匯入西方新工業(yè)文明,加以融貫創(chuàng)新,為苦難之民族國家找尋現(xiàn)代化之發(fā)展途徑。
事實上,西洋文明,特別是科學技術及民主政制,幾乎是所有落后國家共同追求的目標,不獨中國為然。十九世紀中葉以后,全球人類皆展開狂熱地工業(yè)化大競賽,至今未有已時。
但西洋近代文明,也正在此時暴露缺點,特別是工業(yè)化結果,諸如環(huán)境污染、資源缺乏、社會問題之產(chǎn)生、核子毀滅之恐怖,使人類在精神上感到無比之空虛與彷徨。
西方有識之土,已逐漸體認到中國文化之價值,如英國史學家湯恩比(Toynbee),便曾呼吁美人多接受中國倫理道德之古訓,注意中國文明之精神力量,以挽救人類面臨之危機。
中國文化在千古未有之變局中,經(jīng)過嚴格地考驗,又重新為世人注意,足證其客觀價值之偉大。
今日舉世動蕩不安,東西文化彼此交織成一極復雜之匯叢。
值此時際,中國文化不僅要融匯西方思想之大流,并且要超出思想之范圍以外,擔負起解決人類全面問題之任務,相信中國文化必有一個輝煌燦爛之前途。
……
……
……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