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買宋 第四百九十七章 前七后七

作者/參見大總管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而劉基詩歌較著名的是長篇神話詩《二鬼》,用被天帝遣放人間的管理日月的結臨、郁儀二鬼,隱喻自己和宋濂,曲折表現在朱元璋牢籠猜忌下壯志難酬的苦悶。

    全詩想象豐富,風格雄渾,頗具浪漫色彩,大家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去看看。

    至于高啟的話,字季迪,號青丘子,長州人。元末隱居不仕,入明后任翰林院編修。

    不過可惜的是,也正是因為他性情疏放,不拘禮法,所以在洪武三年,朝廷任命他升任戶部員外郎時,由于他堅辭不就,便被朱元璋以“不為君用”等罪名腰斬于南京,年僅39歲,留有《青丘高季迪詩文集》。

    但不管怎么說,高啟還是主要以詩名世,他與明初詩人楊基、張羽、徐賁都是吳人,人稱高、楊、張、徐為“吳中四杰”,就像“初唐四杰”王、楊、盧、駱一樣。

    而實際上,需要說明,其實高啟在詩歌方面的成就遠遠高于其他三杰之上,《四庫全書總目?鳧藻集提要》說高啟“詩才雄富”,“為一代巨擘”。

    因此在《大全集提要》中說:“啟天才高逸,實據名一代詩人之上。其于詩,擬漢魏似漢魏,擬六朝似六朝,擬唐似唐,擬宋似宋。”

    “凡古人之所長,無不兼之。振元末纖秾縟麗之習,而返之于古,啟實為有力。然行世太早,殞折太速,未能熔鑄變化,自為一家。”這樣評論大致是不錯的。

    而且高啟詩歌眾體兼長,歌行、律詩,無不運用自如。

    像是著名的登臨懷古之作《登金陵雨花臺望大江》,描繪長煙落日中的大江壯景,頌揚南京的江山形勝,感慨歷代成敗興亡,特別充溢著對國家統一、民生安定的喜悅。

    詩中開闊的境界,宏偉的氣勢,深沉的感慨,配合著鏗鏘的聲韻和長短錯落的句式,讀來真有驚風泣雨、波卷瀾翻之感,與李白的七言歌行有神似之處。

    此外還要給大家說一下臺閣體與茶陵派,這可以說是明朝相當著名的兩大流派。

    首先是臺閣體,所謂臺閣體是指明初永樂、弘治年間在上層官僚中形成的一種詩風。

    以其主要代表“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都是臺閣重臣而得名。

    “臺閣”指尚書臺和翰林院,三楊在明初均以大學士輔政,有太平宰相之稱,其詩文多是應制、題贈、頌圣的內容,詩風乍看雍容典雅,安閑和易,實則陳陳相因,空虛浮泛,給詩歌創作帶來了極為有害的影響。

    當然,也有例外,那就是在明初臺閣頹風彌漫的百年中,唯一不受影響、一枝獨秀的詩人是著名的民族英雄于謙。

    大家別笑,這里說的于謙,不是說相聲的于謙,而是歷史上的于謙,而且曾經官至兵部尚書。

    想當初英宗時蒙古瓦剌族入侵,英宗親率的50萬明軍被圍,英宗被俘,全軍覆沒。

    在民族存亡的緊要關頭,國不可以日無君,于是于謙毅然果斷擁立英宗弟弟為景帝,挽救了大明帝國的江山社稷。

    不過可惜的是,后來景帝病了,被放回來的英宗復辟,以“大逆不道,迎立藩王”的罪名,將于謙殺害,終年60歲。

    于謙的詩歌雖不如他的政治軍事功業那樣著名,但在臺閣體安閑沖淡的詩風彌漫中,他卻能夠擺脫束縛,寫出言之有物、富于個性的詩篇,膾炙人口的《石灰吟》、《詠煤炭》都是借物言志之作。

    例如《石灰吟》中的: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顯然是詩人堅定意志、堅貞節操、崇高品格的寫照,詩風清新剛勁,不事雕琢,語言質樸無華,明白如話。

    而茶陵派的話,是指明前期成化、弘治年間以湖廣茶陵人李夢陽為首的一個詩歌流派。其成員有謝鐸、張泰、邵寶等人。

    他們做詩強調宗唐法杜,著眼于音調、法度,具有從“臺閣體”向“前后七子”轉化時期的過渡的特點。

    像是李東陽著有《懷麓湯詩話》一卷。

    而前七子的話,也叫弘正七子,它是明代弘治、正德年間以李夢陽、何景明為首的一個復古主義文學流派,其成員有徐禎卿、邊貢、康海、王九思、王廷相。

    先給大家說說李夢陽,此君號空同子,官至戶部尚書。其文學主張是:不滿宋人“理語”,推崇民歌“真情”:他認為“宋人主理,作理語”,正是導致宋“無詩”“古之文廢”的根源。

    又說:“古之文,文其人如其人便了,而今之文,文其人,無美惡皆欲合道”。

    并且在抨擊宋儒理學造成古詩文精神喪失的同時,李夢陽提出文學應主“情”的觀點。

    如他在《詩集自序》中說:“真詩乃在民間”“真者,音之發而情之原也”,文人學子之作“出于情寡而工于詞多”。

    因此他主張模擬前人詩文格調,如《明史?李夢陽傳》:“夢陽才思雄鷙,卓然以復古自命。弘治時,宰相李東陽主文柄,天下翕然宗之,夢陽獨譏其萎弱。倡言文必秦漢,詩必盛唐,非是者弗道。”

    他在《徐迪功集序》說:“夫追古者,未有不先其體者也”,認為詩文體格,以古為美。因而李夢陽主張模擬:“夫文與字一也。今人模臨古帖,即太似不嫌,反曰能書,何獨至于文而欲自立一門戶邪?”

    當然,也正是在擬古理論指導下,李夢陽的詩文創作成就不高。

    像是《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說他:“其詩才力富健,實足以籠罩一時。而古體必漢魏,近體必盛唐,句擬字摹,食古不化,亦往往有之。所謂武庫之兵,利鈍雜陳者也。其文則故作聱牙,以艱深文其淺易。明仁與其詩并重,未免怵于盛名。”

    朱東潤作品選選了李夢陽兩首歌行詩《石將軍戰歌》《林良畫兩角鷹歌》講究結構章法,描議結合,筆力雄健,大家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一讀。

    包括其散文《游廬山記》《梅先生墓志銘》或寫景狀物,或刻畫商人,都清新生動,也是較好之作

    其次是何景明,作為前七子另一代表,在提倡復古方面,與李夢陽并無二致。

    他的言論同樣偏激,《雜言十首》說:“秦無經,漢無騷,唐無賦,宋無詩”。

    因此《與李空同論詩書》說:“近詩以盛唐為尚。宋人似蒼老而實疏鹵,元人似秀峻而實淺俗。”

    不過,何景明不像李夢陽那樣“尺寸古法”,而提出“舍筏登岸”,強調以學古為手段,目的在獨創。

    李、何二人,美學趣尚不同,李趨向追仿古法,何崇尚俊逸秀麗,二人書信往復,各執己則。

    此外還有后七子的復古詩文,所謂后七子的話,也叫嘉靖七子,他是嘉靖中期以李攀龍、王世貞為首,繼前七子之后重新倡導復古的文學流派。

    這七子成員有謝榛、吳國倫、宗臣、徐中行、梁有譽。

    李攀龍的話,是歷城(今濟南)人,曾任朝廷吏部郎中,累官河南按察使。

    在文學上,李攀龍總體來說是繼承了“前七子”復古主張,因此《明史?李攀龍傳》說:“其持論為文自西京,詩自天寶而下,俱無足觀,于本朝獨推李夢陽。??其為詩,務以聲調勝,所擬樂府,或更古數字為己作,文則聱牙戟口,讀者至不能終篇。”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說:“后七子以李攀龍為冠,??今觀其集,故樂府割剝字句,誠不免剽竊之譏。諸體詩亦亮節較多,微情差少。”

    “雜文更有意詰屈其詞,涂飾其字,誠不免如諸家所譏。然攀籠資地本高,記誦亦博,其才力富健,凌轢一時,實有不可磨滅者。”

    不過需要說明,李攀龍的擬樂府《有所思》《陌上桑》都是字摹句擬,甚至照搬。

    可讀之作有七律《寄別元美》、書札《與王元美》,大家有興趣可以去看一看。

    而王世貞的話,號弇州山人,太倉(今屬江蘇)人。官至南京刑部尚書。

    在《明史?王世貞傳》中稱:“世貞始與李攀龍狎主文盟,攀龍歿,獨操柄20年,才最高,地望最顯,聲華意氣籠蓋海內,一時士大夫及山人、詞客、衲子、羽流,莫不奔走門下”。

    王始貞學問廣博,著述繁多,當代罕有其匹。《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說:“自古文集之富,未有過于世貞者”。

    他著有《弇州山人四部稿》174卷,《序稿》207卷,《讀書后》8卷,詩文集合起來接近400卷。

    王世貞的文學影響遠遠高于后七子其他人,《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說:“自夢陽之說出,而學者剽竊班馬李杜;自世貞之集出,學者遂剽竊世貞。”

    他的《四部稿》中有《藝苑卮言》12卷,是其中年時期所作,晚年又作了修訂,這部書全面反映了他的文學主張。

    王世貞也是一個復古主義者,他繼承前七子“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理論,曾說:“詩必盛唐,大歷以后詩勿讀。”

    又說:“西京之文實。東京之文弱,猶未離實矣。六朝之文浮,離實矣。唐之文庸,猶未離浮也。宋之文陋,離浮矣,愈下矣。元無文。”

    可以說,作為詩人,王室貞早期世多模擬《詩經》《樂府》以及李、杜之作,佳篇不多。

    中、后期開始不滿于死板模擬,晚年思想轉變更大,對過去的觀點有所修正。

    認為“是古非今,此長彼短,未為定論”,還想“隨事改正,勿誤后人”。

    他的詩,表現出才力雄健、學識富贍的特點。

    但過于貪多求博,錘煉不夠,不免泥沙俱下。

    五律《登太白樓》寫的天空海闊,氣勢豪邁,體現了與太白精神相接的自我意識。

    《袁江流鈐山岡當廬江小吏行》一詩,模擬《孔雀東南飛》之體,寫嚴嵩專權誤國,嬉笑怒罵,溢于言表,雖曰擬古,并非亦步亦趨,有濃烈的時代氣息。

    此外還有歸有光和唐宋派,唐宋派是嘉靖年間以王慎中、唐順之、茅坤、歸有光為代表的一個散文復古流派。

    他們對前后七子“文必秦漢”的提法不滿,極力推崇唐宋文風,強調自然流暢、直抒胸臆、反對艱深為文、模擬剽竊,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前后七子的復古論調,對晚明“公安派”、清中葉“桐城派”都有重大啟迪和影響。

    唐宋派總體上推崇韓、柳、歐、曾等唐宋名家散文,實際上各自趣味并不相同。

    王慎中和唐順之主要是宗宋派、道學派,他們首先推崇的是理學而不是文學。

    唐順之說:“三代以下之文,莫如南豐(曾鞏);三代以下之詩,未有如康節(邵雍)者。”

    王慎中說:“由西漢而下,(文章)莫盛于有宋慶歷、嘉佑之間,而粲然自名其家者,南豐曾氏也”

    曾鞏之文,邵雍之詩,即使在宋人中,文學氣息也最為淡薄。

    唐順之《答茅鹿門知縣第二書》向來受稱賞。

    其中有“直據胸臆,信手寫出”的話,與他“開口見喉嚨”的主張一樣,與晚明“性靈派”文論有直接關系。

    其實,“性靈派”是以李贄“童心說”為基礎,主張表現“喜怒哀樂嗜好情欲”的“自然之性”(《序小修詩》),而唐順之卻主張以“洗滌心源”

    “存天理、滅人欲”為前提,要人們先道德后文章,“字字發明古圣賢之蘊”,道學氣是相當明顯的。

    茅坤理論上附和唐、王,但不那么極端,并不專一宗宋,而是唐、宋并舉,他以編選《唐宋八大家文鈔》著稱,使韓、柳、歐、曾、王、三蘇的文學地位正式確立,在文學史上影響很大,清沈德潛曾將其刪減為《唐宋八大家讀本》。

    不過,茅坤推崇八大家文章,也有像李夢陽學習秦漢文章只停留在形式上一樣的毛病,往往只探討其起承照應、抑揚開闔等技巧,無形中落入了另一個窠臼。

    正如《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說:“秦漢之文有窠臼,自李夢陽始;唐宋之文亦有窠臼,則自坤始”。

    ……

    ……

    ……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綦江县| 陵川县| 五家渠市| 望江县| 汉源县| 建德市| 丘北县| 修水县| 密云县| 神池县| 静安区| 五台县| 阿坝县| 仁布县| 云林县| 舞阳县| 穆棱市| 抚顺市| 清河县| 安平县| 安义县| 徐汇区| 盖州市| 精河县| 车险| 哈巴河县| 阿克陶县| 盐亭县| 望谟县| 谢通门县| 纳雍县| 新蔡县| 冷水江市| 滨海县| 承德市| 增城市| 宁强县| 正阳县| 九江市| 简阳市| 峨眉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