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習慣于對皇帝指手劃腳,讓他們交出手中的權利和別人分享,那需要的不僅是勇氣,還要有對既得利益的放棄。
當然對于方岳貢程國祥這種真正為國為民的好官,利益對他們不是主要的誘惑,可那樣一來怕的是皇權高度集中后,遇上個昏庸的君主,那才是真正的災難。
內監權利再大,可他們的權利是建立在皇帝信任之上的,要拿回來相對容易多了,只要碰上個明君就是一句話的事。
若是同為外臣的武將掌權,那就完全不同了,盤根錯節的同僚下屬,不是說奪權就能奪的了的,要顧及的東西太多了。
陳子強如何不明白他們的顧忌,認真地望著他們說:“若是文武并重,內臣退避,皇上只做居中調和,除非重大問題,平時不參與政事,是否能讓皇帝的尊嚴至高無上,代表著大明傳承萬世?”
“這不可能!”
孔貞運驚叫而起,直愣愣地看著陳子強,哆嗦地問:“繡虎所言不正是倭寇那一套嗎,我大明儒家正統,反而要去學他們嗎?是何言是何言啊,真是有辱斯文啊!
其他人也直勾勾地盯著,等著他解釋,陳子強搖搖頭說:“非也此為小子借鑒東瀛,加之以大宋士大夫共治的成例,勾畫的藍圖,現在并不適合,但日后總能達成的目標!
這一下楊嗣昌也驚訝起來,連忙問道:“繡虎可能說詳細點,若真有實施的可能,老夫愿鼎力助之,絕無虛言!
陳子強看看大家,見他們都注目自己等著述說,也不再藏著掖著,把英國那一套君主立憲的方法拿出來,讓大家討論。
大明自然不能生搬硬套那一套,國情不同,民族性格也不相同,生搬人家的東西會失去自我的獨特性,這個民族離滅亡也就不遠了。
這一點陳子強格外注意,他可不想讓大漢民族消失在世界之林,儒家的傳統其實有許多好東西,其對于家族民族的凝聚力是極其強大的,包容性也是最強的。
君主立憲確實有其可取之處,特別是對象君權根深蒂固的民族國家,既解決了皇權過于集中,制約皇帝成為暴君昏君,又不至于把在民眾心中高高在上的膜拜對象推到,一下子失去心靈的寄托,陷入迷茫之中。
但這個時代要想成立參議院眾議院是不現實的,沒人會去投票選舉,那樣只能造成有權有錢的人暗箱操作,買賣選票,最終的結果是更亂。
陳子強的設想是擴大內閣的規模,成立一個類似于滿清后期的軍機處,但不能是這名字那名字過于讓人誤會是武將衙門了。
再在它之下成立一個帶有參謀部性質的部門,由各方面專業的人才來參與策劃謀劃國事政事,提交給上面最終決定。
而六部職能被限制,日后只作為執行部門,不作為策劃,擴編后的內閣類似于參議院的性質,重設宰相制度作為執行決策的人選,但不能是終身制,必須從下面一層層的選拔出來,最后由內閣委任,類似于君主立憲制的相職能。
當然內閣不能只是文臣而沒有武將,文武并重就是讓他們都參與國家的最高決策層,如此既制約了皇權,也制約了文臣一家獨大,達到平衡的目的。
“差不多就這些了,余者要日后慢慢增減,此方略目前還未成熟,大家覺得如何?”
陳子強敘述完抹了一把汗說道,解釋這些太費神了,還是在座的都是聰明人,否則光是這解釋個大概都能累死人。
官廳中陷入一片寂靜,幾個閣老都在沉思著消化剛剛的言論,良久之后一個個才長吁一口氣,眼神復雜地看著陳子強。
方岳貢苦澀地笑笑開口說:“繡虎所言確實是最好的辦法,可前路難行啊!
陳子強點頭回答道:“不錯,此事的前提是開民智,要大量地開辦學塾,讓大部分人都能,不需要有多深厚的文章功底,但至少要識字懂得基本的道理!
程國祥搖搖頭說:“此事暫時放下吧,作為一個目標是可行的,目前還是先說說軍器局和兵仗局的事,繡虎可有什么想法可以說說。”
陳子強點點頭,沉吟后說:“現在要合并兩局不現實,但要掌握制造武器,控制成本還是可行的,讓曹公公出面,撤換兵仗局那些不作為和貪污的內監,派上正派識大體的內臣充當督監,管理內務就是,宋大人全權指揮,但不能作為常例,如此不會刺激到全體內臣,不至于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哦那宋應星若是功成身退后呢,兵仗局還歸舊樣,日后的武器怎么辦?”
范景文問道,陳子強嘿嘿笑起來,瞇著眼說:“老曹還在我不會動他們,若是老曹有一日駕鶴西去,誰說小爺不能搶了兵仗局。”
“你你真奸啊”
范復粹指著他笑罵起來,其他人也跟著笑起來,明白陳子強終歸是要整頓太監干政之事的,也就放下心來。
楊嗣昌當場表示支持陳子強,他終歸也是有為國謀利之心的,只是權利欲大了些,可陳子強欲行之事若是真的成功,作為參與者必將名垂青史,這對他的誘惑力更甚于掌權能得到的利益。
作為傳統的人,儒家的三不朽誘惑力勝過任何一種誘惑,立德他是不要想了,立言要埋群經拋卻富貴,他自忖自己做不到,只有立功是最可能實現的,有了這目標其他的在他看來都是可以拋棄的。
想他歷史上為了對付反賊何嘗不是殫精竭慮,為的還不是掃滅反賊能夠青史留名嗎,如今有這機會還不緊緊抓住,他又不是傻子。
方岳貢等人對他如此真誠地選擇支持陳子強,驚訝之后也都明白了,朝夕相處的,他們如何不知道楊嗣昌追求的事什么,他們自己何嘗不是也想名垂青史,只不過比他多了一分愛民憂國之心罷了。
如此內閣開始真正凝成一股繩,對于宋應星之事很快達成共識,商議之后寫成條陳,七個閣老聯袂進宮,向皇帝舉薦,崇禎大吃一驚,這是第一次七人共同舉薦一個人啊。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