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這臺被馬拉申科所選中的坦克不是別的,正是原本歷史上搭載著5毫米d-5t主炮的is1重型坦克炮塔原型車。
這一型經(jīng)典的炮塔從最初的kv5原型坦克到is1再到更后來的is2都被一路沿用下去,自設計之初就考慮到日后更換更大口徑主炮需要的原型炮塔被設計地非常寬大,這也就是為什么拉夫里年科看這東西的時候會有“小型kv2炮塔”的錯覺。
嚴格來說,該型在原本歷史上被斯大林重型坦克一路沿用下去的炮塔并不能算完美,只有100毫米物理裝甲厚度的炮盾最前端位置別說是炮,就連后期型四號坦克的長身管75炮都能將之正面打穿,光靠這個半弧形的圓潤炮盾來奢望本就是概率性運氣事件的跳彈防御,這在戰(zhàn)火紛飛又極為殘酷的戰(zhàn)場上無疑是一種非常愚蠢又幼稚的行為。
但不論怎么說,不失為一款出色設計的is1/2重型坦克通用炮塔終歸還是一款經(jīng)過了殘酷實戰(zhàn)考驗的成功設計。一想到連德軍引以為傲的虎式坦克前裝甲也不過只有區(qū)區(qū)一百毫米,自知這世界上絕不會有無敵坦克這個道理的馬拉申科倒也隨之釋然起來。
“也罷,100毫米的炮盾雖然抵擋不了虎豹和長四但最起碼在1941年是完全夠用了。能在這種節(jié)骨眼上用上未來裝備本就已經(jīng)夠知足了,再去要求太多的話反倒顯得我有點貪得無厭了!
換個思路之后瞬間感覺自己腦袋想通了的馬拉申科,隨即率先一步踏上了面前座車的車體首上前裝甲板,手腳并用中三下五除二地來到了炮塔之上揭開了車長頂蓋,一腳已經(jīng)邁入炮塔內(nèi)的馬拉申科隨之轉(zhuǎn)過身來,沖著仍舊愣在原地的眾人們開口說道。
“還愣在那里干嘛?開始干活了!同志們!
被馬拉申科這一語驚醒后的眾人隨即開始分散開來。
隸屬于馬拉申科麾下車組的伊烏什金和基里爾等人跟隨著馬拉申科的步伐開始登車,而身在一旁的拉夫里年科在聞聲之后亦是帶領著自己的車組,開始邁步向著一旁的另外七輛炮塔迥異的原型坦克們走去。
有資格挑選自己未來座車這種事情對于打了大大小小數(shù)十場坦克戰(zhàn)的拉夫里年科來說,卻依舊還是大姑娘上轎的頭一遭遇到,手中沒有任何資料可供參考更沒有個“參謀”給出謀劃策的拉夫里年科只能根據(jù)自己的判斷來做出選擇。
伴隨著不斷邁進的前行腳步,緊接著出現(xiàn)在拉夫里年科面前的第一輛原型坦克,赫然是一輛搭載了四四方方幾乎三面垂直裝甲的“方正”炮塔坦克。
這一臺外表四四方方而三面垂直,只在炮塔正前方附加了一個只能覆蓋三分之一正面投影面積弧形炮盾的重型坦克,看起來倒頗有些德軍坦克的設計風格味道。
提出該型炮塔設計方案的科京麾下設計師認為原有的蘇制坦克炮塔內(nèi)部空間過于狹窄,不但使得炮塔內(nèi)部的戰(zhàn)斗人員施展不開從而大大削弱了人機契合功效,拉低了坦克的整體戰(zhàn)斗效率,更是讓原本可以搭載不少炮彈的炮塔內(nèi)置第一彈藥架被嚴重閹割了其載彈數(shù)量。
基于此原理,該型看起來四四方方的原型炮塔在所有可能的位置都使用了垂直裝甲加以布置防御,從而在此基礎之上得以拓展了炮塔內(nèi)部的成員施展空間,并一道提高了炮塔尾部內(nèi)置第一彈藥架的載彈量。
其在滿載狀態(tài)下足足可以搭載35發(fā)5毫米定裝炮彈,等同于擁有著所有八輛原型炮塔坦克中最為巨大的炮塔內(nèi)第一彈藥架載彈量,在搭配上因取消傾斜裝甲防御布置而隨之換來的更寬敞炮塔內(nèi)部人員施展空間之后,該型原型炮塔在人機功效上的巨大提升可謂是所有原型車里當之無愧的排行榜首。
與此同時,因取消表面積更大的傾斜裝甲而采用了裝甲分配利用率最高的垂直裝甲布置方案,該型坦克炮塔得以在總質(zhì)量幾乎相差無幾的情況下進一步提高
了炮塔本身的物理裝甲厚度。
其左右側(cè)面和炮塔正后方后腦勺位置上的防御均為采用焊接工藝的均質(zhì)鋼裝甲布置完成,擁有著在1941年時堪稱相當可觀防御力的0毫米物理厚度。
在其他三面上節(jié)約下來的裝甲分配重量則被統(tǒng)一集中到了中彈幾率最高的炮塔正面,同樣采用了垂直方法加以布置的炮塔正面裝甲厚度高達120毫米,搭配上那個僅能覆蓋三分之一炮塔正面投影面積的30毫米厚半弧形炮盾之后,其裝甲最厚處位置防御力則達到了驚人的150毫米,這在1941年時完全只能用變態(tài)這樣的詞匯來加以形容。
但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道理卻同樣存在于該型看似完美的原型炮塔之上。
完全采用了90度垂直裝甲來布置防御的炮塔不但失去了傾斜裝甲所換來的等效裝甲加成,有如護體神功一般的大角度著彈跳彈幾率也徹底與之無緣,這也就意味著該型炮塔在實戰(zhàn)當中只能憑借厚實的物理裝甲去硬扛敵方火力。
一旦被敵軍的坦克繞后亦或是埋伏到了側(cè)方向位置突然開火,完全垂直的裝甲防御根本別指望有任何能爆人品的跳彈。而這對于在實戰(zhàn)中,時長要對付具備高機動性且愛玩迂回包抄側(cè)擊戰(zhàn)術(shù)德軍坦克的蘇軍坦克兵來說,實在難以稱得上是什么好消息。
繞著眼前這輛采用垂直裝甲炮塔的原型車足足走了兩圈,思來想去總覺得這玩意兒只有正面是個鐵王八的拉夫里年科終歸還是拋去了猶豫后輕輕搖了搖頭,被德軍打穿側(cè)裝甲而一擊斃命的秒殺結(jié)果可不是拉夫里年科想要的下場和歸宿。
“還是再看看其它的吧”
內(nèi)心中暗自開口報以著貨比三家打算的拉夫里年科,隨即邁開雙腿向著緊挨著的下一輛原型車走去,只是這緊隨其后出現(xiàn)在眼前的下一輛原型車則是完全迥異風格地另一種走極端設計思路。
:。: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