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玉東帶著齊點睛,向左側走去,左側迎面站著兩位年輕人,年齡都不大、相貌俊逸、器宇不凡、目若朗星。
齊點睛看著兩人穿著,確認兩人身份,兩人的都穿著金黃色龍袍,只是繡龍數量不一樣,一件六條、一件三條,多的是太子李智,少的就是二皇子李安。
齊點睛依長幼次序謙卑見禮,先給太子躬身一揖。太子滿臉溫柔笑意,眼眸中卻閃過一抹寒光,想來是知道十八錦繡折去七人,皆拜此人所賜。
二皇子也同樣溫柔慈和,對于齊點睛沒有的仇視的。因為外出巡邊,本還在歸途的路上,收到昨日下午收到父黃信函,令他與太尉劉啟年一定在今日早朝前歸來。連夜趕路剛到帝都,便直接穿上了三龍袍,進了這龍首門,不曾與吳鉤會面,自然也不知齊點睛的大放厥詞。
見過兩位皇子,江玉東緊接著帶齊點睛來到右側,右側這邊的人并不比左側人少,相比之下顯得要健碩粗匡一些,很明顯可以看出來都是武官。
當首一人頭戴八珠官冕、身著麒麟紋紫色官服、面色雖然蒼老一些、眉目中卻似有紫電翻涌、氣勢逼人到極處。
江玉東對著此人躬身拾禮,轉頭齊點睛淡笑,說道:“這位是太尉劉啟年劉大人。”
齊點睛緩緩點頭,滿臉同樣肅穆躬身拾禮,太尉一銜掌王朝兵政大權,乃滿朝武官之首。只是齊點睛卻是深知他的底細,所以也只是面色恭敬。
經過劉啟年,江玉東給齊點睛介紹后邊諸人,一樣的紫色官服,只是冕珠數量并不相同。靖唐立國不足百年,近些年也沒有過于重大的事件,處于平穩上升階段。也因為當年伐堯,所積攢下的功臣大都已經死去,所以整個靖唐一國,都沒有受封的王侯。
劉啟年身后筆直站著六位官員,身高體闊、英武異常,臉上沒有過多表情,站在騰龍門前,給人一種與安寧背道而馳睥睨之感。他們便是王朝的六軍主將,掌帝國八成,近三十萬可戰之兵。
“咚、咚、咚...”三聲恢宏悠遠鐘鼎之聲響起,騰龍門緩緩打開。
文武百官齊齊抬頭,仰望宮門、輕整衣衫、肅立兩旁,跟著宰相的身后邁過騰龍門。
緊隨狐蘭亭身后左側是太子李智,右側的皇子李安,再往后是李智再往后是太尉劉啟年,李安再往后的御史大夫程之瑾。程之瑾之后在站的就是,所有文官一應官員,劉啟年之后跟著的,所有武官一應的官員,包括各部衙門。
齊點睛沒有過多動作,輕整衣裳,靜立原地,打量著著從兩側走過的官員,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陳東江”。
淡淡一笑,齊點睛強行擠了過去。陳東江眼看著齊點睛過來,先是一怔,隨后緊接著嘴角露出一絲笑意。
被強行占了位置的官員,是一個略顯用著的肥胖官員,肥胖官員被人占了位置不由的有些惱怒。發覺是齊點睛,神色不由一僵。雖然離得有些遠,但剛剛齊點睛與狐蘭亭說話,他還是看見,一時間有些摸不準齊點睛的身份。
陳東江察覺肥胖中年人的尷尬,輕聲解釋道:“黃大人,齊大人是我朋友,就先讓他站在這吧!”
肥胖黃大人聞言,表情漸漸緩和,對著陳東江笑了笑緩緩點頭。
踏入盤龍宮,當先入眼的便是金碧輝煌、燈光璀璨。墻壁石柱雕滿精致細膩的五爪金龍,給人一種不怒自威、心潮澎湃的感覺。
遙遙向上望去,李千煥身穿一身黑金龍袍,站在那張所有人夢寐以求的龍椅上俯看眾人,滿臉和煦笑意。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待李千煥坐在龍椅上,全殿近百文武齊齊伏地跪拜,唯有一人只是躬身,并未行叩拜之禮,這個人便是狐蘭亭。
靖唐立國之初,李千煥論功行賞,最后唯有兩人封無可封賞無可賞,那就是貴為宰相的狐蘭亭,和位于鎮國大將軍兼顧太尉的陸羨。兩人都是一人之下,無絲毫封賞的可言,最王上便讓他兩人,享有見君不跪的殊榮。
李千煥當年曾言:“兩位皆是我袍澤兄弟,以后便不用行跪拜之禮。”也是在那之后,陸羨一家莫名被滅,無人問津。
“諸卿平身!”
李千煥望著臺下眾卿,緩緩抬起雙手,示意眾臣起身。
眾臣再次山呼“謝主隆恩!”緩緩起身肅立兩側,狐蘭亭則是坐在一邊的紫檀木椅上。
李千煥望著臺下眾臣,面色肅穆,身旁李琦,提氣喊道:“有事出班早奏,無事卷簾退朝!”
太子李智當先踏出一步,對著李千煥躬身拾禮,“父皇兒臣,再次請纓出戰四國校武!”
李千煥聞聽此言,目中露出一絲沉凝,這件事情昨日便曾開始討論,但到最后也沒也沒討論出一了理想人選。目光掃過臺下其他諸臣,李千煥目光微凝,不知為何昨日還曾爭論不休,今日卻不見任何人出班進言。
略微沉默,李千煥展顏一笑,低頭看著太子,“皇兒既然主動請戰,朕便應承下來,孩兒回去定要加緊研習兵書戰策,莫要損我靖唐國威!
“多謝父皇,兒臣定不辱沒靖唐國威!”
太子面露喜色,目中閃過一抹精光。微微轉頭,斜眼看著靜立一旁的程之瑾,嘴角緩緩上揚,程之瑾一早就告訴他今日將不會有人妨礙他。
靖康府尹白翼踏前一步,躬身說道:“臣有本啟奏!”
李千煥淡然一笑,“白愛卿請講!”
白翼略微思索,目中閃過一絲陰郁,“青峰山一帶山寇橫行,經常出洗劫周圍百姓,一方百姓民不聊生,臣希望朝廷出兵鎮壓!”
李千煥眉梢輕皺,“山寇具體多少人!”
“算是中等小山寇人數盡三百人,主要是青峰山一帶地勢險要,這伙山寇頗為熟悉地勢,在加之過于狡猾!”
李千煥繼續道:“愛卿有何想法!”
白翼再次躬身,“臣想請王上派五百精兵,強行鎮壓!”
李千煥微微點頭,“好,朕準了,從禁軍中給你調出五百精銳步兵,由愛卿負責調度。”
“多謝王上!”白翼俯身行李,退回班列。
李千煥靜默片刻,看著殿下眾卿,見沒人出列。目光不由的微微瞇起,視線掃過殿下眾人,卻并未找到想找的人。
略微沉默,李千煥臉上露出一絲肅然,說道:“既然眾卿家無事啟奏,那朕有些話說。即靖唐立國已有近三十載,民耕、軍事、國力,都有了十足的發展。近日有良臣進言,勸說我出兵攻打奉華,可占奉華半國之利!
李千煥此言一出,如噤聲之劍,全場瞬間沒有絲毫聲響。所有官員齊齊望著李千煥,神色復雜,有恐懼、有興奮、有茫然、也有驚慌。
李千煥留意殿上眾臣表情,神色微沉,目光落在狐蘭亭身上,嘴角緩緩露出笑意,“眾卿家可與左右商量一番,在回復朕!”
李千煥話音剛落,殿上眾臣開始交頭接耳。李千煥仔細打量著眾臣,尋找著齊點睛,直到發現齊點睛正滿臉笑意,與一旁的陳東江說著什么!李千煥眉梢不由的皺了起來。
“臣有奏折呈上!”因為是突響起,而且因為聲音過于洪亮,又因為在眾人細語中響起,一時間將竟起到振聾發聵的效果,引得大殿上恢復寂靜。
李千煥目光驟然凝聚,看著走出班列的劉啟年,臉上露出欣慰笑意,“愛卿請講!”
劉啟年面色鄭重,神色肅然,“臣認為,此時興兵,乃是不智之舉,更是不義之軍。”
太子也踏前一步,躬身拾禮,“父皇,兒臣也認為此時不易興兵伐奉。”
李千煥聞聽兩人之言,臉上笑容漸漸收斂,打量著殿上眾臣,最后落在劉啟年身后的六軍統帥身上,說道:“六位上將軍以為如何,可愿請戰嗎?”
隨著李千煥話音剛落,殿上眾臣無一不偏移,看向六位豐神玉朗,神武不凡的上將軍。如果說李啟年是整個軍部首領的話,此六人才算是真正的軍中抵柱。
視線中,六人目光如炬,神色鄭重,似乎都在做著極艱難分抉擇。
千滅軍周武,當先結束抉擇,抬頭看著李千煥,上前說道:“王上千滅軍,全軍五萬將士愿出戰奉華!”
周武聲若洪鐘響徹整個大殿,讓原本寂靜的大殿,在次想起沸沸之聲。
“你一個千滅軍副將,如何有資格決定此言。”
太子再次踏前遙遙望著李千煥,“父皇,奉華一朝盛產鐵礦,多年開采,刀槍武器早已磨煉入庫加之近兩年都是豐收旺季,糧倉也足夠充盈。雖說我靖唐比之更為強盛,但若想伐奉,無論如何也無法做出全身而退!
御史中丞花乾慕緊隨太子之后,踏前一步說道:“臣也以為,太子所言甚是,三十年前聯軍之誼猶在,此時興兵確實是不義之兵。”
“王上龍須軍,也愿出戰奉華!”既周武之后,徐龍睛也踏前走出隊列。
李千煥聞聽此語即將暴走的情緒,稍稍舒緩了幾分,看著肩寬體闊,英武霸氣的徐龍睛,真的給一種暴龍之感!
“退下!”
劉啟年看著沖出站列的徐龍睛,大喝一聲,“你去伐奉,誰來守西隴關,兇遼來犯何人來守,難道讓王上臨時派一只軍隊去鎮守嗎?”
劉啟年怒喝完徐龍睛,緩緩平靜心神,輕撫衣襟跪在地上,說道:“王上,臣不知究竟是何人覲見讒言,但此人其心當探,其罪當誅。悍遼、靖康、宛清、奉華,我等四國分戰西、北、東、南四方,已然各未犄角,結成一條死扣。這條死扣彼此連著彼此,無論是誰,只要稍有動彈便會大難臨頭,所以臣請王上,切莫在動伐奉之心執行!”
慷慨陳詞結束,劉啟年眼眸隱隱紅腫,冕沿上高高掛著的冕珠,牢牢垂落在地上,劉啟年頭緊貼地面,遲遲不肯起來。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