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宋君偃詢問自己在秦國的所見所聞,蘇賀也如實地回答道:“君上,臣使秦,觀其黔首,除了吆喝的小販,其余的人走在街道上都不作喧嘩,各行其道。”
”致意亦是微微含笑點頭,臣所見之人,沒有漫無目的的,說明他們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去做,或者行色匆匆,或者心事重重,若有所思。”
”整個秦國,幾乎是沒有游手好閑的懶漢。農夫扛著鋤頭,走卒背著包袱,仆役趕著馬車,官吏也處理著公事,或者在田間地頭走動!秦人都有事情去做,這在其他的國家是很少見的。”
”在我們國都里,乞丐、懶漢也有不少,游手好閑著,還有一些俠客在比試武藝,斗狠逞兇,甚至是殺了人的也有。而在秦國這些事情是根本不存在的!因為秦法嚴苛,商君之法已經在秦國推行了幾十年了,已經深入人心了,秦國也不是之前大家心目中的那個乖戾的神秘的西方蠻國了,她已經完成了脫胎換骨的蛻變了!”
聽到這些話,在座的人都沉默了下來,作沉思狀。
一個國家強盛與否,在于其國力,也體現在國家的庶民的素質上。
秦國的確是很強大,而且已經強大到了骨子里了。世人皆知秦人民風剽悍,好勇斗狠,無所不用其極,可是經過了商鞅變法之后的秦國呢?老秦人的剽悍的民風還沒改變,但是已經變得遵紀守法了,他們就像是一個個工蟻,無怨無悔地給自己的國家輸送著錢糧。
秦國殷實,秦人殷實。
天下皆鄙秦,是因為關東各國的老百姓從來沒聽說過秦國的什么事情。在天下人看來,乃至于天下的士子看來,秦國依舊是西方的邊陲國家,神秘而乖張暴戾,桀驁不馴。
這是因為魏國的宣傳,導致天下人鄙視秦國,將秦國視為虎狼之國,將秦軍視為虎狼之師,將秦人視為虎狼之人。
這在天下人的心里已經是根深蒂固的了。
秦君贏駟銳意東出函谷關,就是為了打破這種謠言。
雖然說謠言止于智者,但是天底下的智者實在是沒多少的,大多數還是被蒙蔽而看不清情況的普通人。
直到秦昭襄王的時候,天下人才知道原來秦國是這樣的一個國家,于是造成了大量的關東六國的士子紛紛入秦,秦國一家獨大的局面自此形成了。
良久,宋君偃嘆了口氣道:“我們宋國雖然效仿秦國的商鞅變法,但畢竟國情不一樣。秦人困守關中,閉關鎖國,其黔首可以被馴服,可是我們宋人處四戰之地,本就全民尚武,若是不許民間私斗,只怕適得其反!”
”法不可以不治,卻不能過于嚴苛。秦國強調的是法治,而我們宋國乃至于天下大部分的國家都注重吏治,既然不適應我們宋國的國情,那么在法令上也不必全部照搬秦法!子干,你回去之后即刻重新擬定一部新的法典,對于秦法,取之精華,祛除糟粕。”
“諾。”子干作揖道。
隨后,子偃又看了三個重臣一眼,緩緩地說道:“秦國既然有和我們宋國盟好的意向,又出兵在河東地佯攻魏國的駐軍,無疑是牽制住了魏國的大部分的軍力,使他們西面的兵馬不敢輕舉妄動!但是,寡人剛剛得到的消息,魏王瑩已經向趙國邯鄲派出使者了。”
“魏人出使邯鄲,只能是兩個目的。一個是游說趙侯語不要出兵南下,也便使駐守鄴城一帶的魏國邊軍可以抽調出來,跟濟陽一線的魏軍會合,在軍力上當可跟我們諸侯聯軍勢均力敵!”
”另外的一個目的,應該是勸說趙國出兵攻打我宋國的東郡。趙國比鄰東郡,可以直接從邯鄲出兵,渡過大河黃河,然后攻擊我們宋國的東郡。趙語是一個野心勃勃的人,在中原大戰之際,絕不可能坐視各國混戰,而不從中漁利的。”
“所以寡人很擔心魏趙兩國會結成戰時同盟,討伐我宋國,這樣的話形勢將會急轉直下,對于我宋國極為不利!”
聞言,相國李敖也曉得一些軍事上的事情,所以暗自思考了一陣子,說道:“君上,魏人的這兩個陰謀一旦得逞了,不管是趙國答應不出兵南下,還是魏趙聯軍伐宋,這兩種情況對于我們宋國來說都是極為惡劣的。”
“趙人不南下,則魏國可以肆無忌憚地把駐守北地鄴城一線的四萬邊軍調到濟陽前線去,這四萬邊軍常年跟趙軍作戰,戰斗力極強,而且這是一支生力軍,如果魏國的統兵大將運用得當的話,絕對可以大敗我們諸侯聯軍的,最不濟也能守住濟陽,迫使我聯軍無功而返!”
“而魏趙聯軍則更可怕了!一個魏國諸侯聯軍都不可匹敵,何況是魏國、趙國這兩個中原強國?臣敢斷定,若是薛侯他們得知魏人、趙人同流合污的消息,肯定會撤兵回去的,這樣我們所謂的五國聯軍就土崩瓦解了。我們宋國還會有亡國的滅頂之災呀!”
聞言,宋君偃倒吸了一口涼氣,瞪著眼睛問道:“既然形勢如此兇險,相國可有什么辦法能化險為夷嗎?”
李敖倒是一點都不揪心,還笑了笑道:“君上,此為伐交!孫子兵法云,上兵伐謀,其次伐交,最后伐兵。現在是到了伐交的時候了!”
“既然魏人可以出使邯鄲?為什么我們宋國就不能出使邯鄲呢?趙語也是一個利欲熏心之輩,放在眼前的利益,他不可能棄之不要的。自從襄公以后,我們宋人也很久沒有跟別的國家交往了,跟趙國也沒什么交情。”
“不過,宋趙兩國的關系卻比魏趙兩國的關系要好一點。這取決于趙侯語的態度。今魏國無法向四周開疆拓土,便把目光放到了旁邊的趙國、韓國的兩個盟國的身上,多次派兵,奪取兩國的疆土城池。趙語上位以后也多次抵抗魏軍的入侵,也多次伐魏,只是沒什么較大的戰果。”
“昔日的桂陵之戰,龐涓統率的魏國大軍都打到邯鄲了,幸虧趙侯是一個有血性的人,拼死抵抗,最后被孫臏用圍魏救趙的戰法解了邯鄲之圍,不過魏趙兩國的仇恨算是結下了。至少趙語極度痛恨魏人!”
宋君偃遲疑地道:“可是相國,這又能怎么樣呢?”
國與國之間只有利益,作為一國之君也不能摻雜太多的私人感情在國家大事上的。子偃比任何人都了解這一點。
“君上啊,這就是一個機會!”李敖信誓旦旦地道,“既然魏國可以邀請趙侯出兵,那為什么我們宋國不能邀請趙侯出兵呢?現在的形勢對我們諸侯聯軍還是暫時有利的,以趙國君臣的眼光一定可以看得出來!”
“君上,此次伐魏的戰事,其勝負已經不取決于敵我兩軍了,而是取決于第三方趙國的加入。可以說,趙軍入魏趙聯軍,則魏人大勝,而趙軍入我諸侯聯軍,則我諸侯聯軍大勝!這個趙國的第三方勢力至關重要。我們必須要爭取到趙國的加入,至少也要袖手旁觀,迫使北地的魏國邊軍不敢輕舉妄動!”
“相國,這個事情談何容易啊?魏趙兩國同出三晉,三家分晉以來就跟兄弟一般,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現在諸侯聯軍都打入了三晉的地盤上了,趙人豈能不共抗外敵?”
“你有所不知了啊,君上。天下列國征戰不休,魏趙兩國之間的戰事更為嚴重,趙侯上位以來幾次伐魏,隱隱有跟魏國爭搶三晉盟主的位置的威勢,削弱魏國,固然觸犯了三晉的利益,但是如果我們出讓了足夠的利益,就能讓趙國不顧手足之情,加入我們諸侯聯軍了。”
“魏國的鄴城、安陽、平邑等十五座城池,方圓五百多里的疆域可以出讓給趙國!這個誘惑,想必趙侯不會拒絕的吧?只要趙人假意答應了魏國的請求,說不出兵南下,然后我們諸侯聯軍抵御一陣子,趙軍再趁勢南下,聯軍再度反撲,則大事可成也!”
“妙!妙啊!”子偃聞言,不由得笑著拍手叫好道。
宋君偃忽然想起來了,現在應該是西元前326年,在這一年,趙國是早就做好了南下伐魏的準備了的,即便沒有諸侯聯軍的伐魏的軍事行動,在今年的時候趙國也會大舉進攻魏國。
當然了,除了占領兩三個城池,趙國還是沒有別的收獲。而且年底的時候趙侯語突然薨了,他的兒子,也就是大名鼎鼎的趙武靈王趙雍上位了!
你說子偃是怎么知道今年是西元前326年的?當然是彭城相王的事情了,以彭城相王為時間點就可以推算出來了。
蘇賀拱手道:“君上,臣愿意出使邯鄲。”
“君上,還是讓臣弟去吧。蘇大人剛剛回商丘,車馬勞頓,我現在手里也沒什么大事要處理了,修訂法典的事情也可以交給手底下的人,請君上讓臣弟出使邯鄲吧。”
“善。蘇卿你辛苦了。此去使趙,還是子干你去吧!”
“諾!臣弟一定不辱使命!”子干躬身道。
7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