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干分析道:“自去年趙肅侯甍逝后,魏國便調整了邦交的策略。魏王采用了公孫衍的諫言,幾個月來不斷拉攏趙國和韓國,試圖促成三晉聯盟,以抗衡愈發強大的秦國、楚國和齊國。”
“韓趙魏三國由晉而出,有著晉陽之戰的團結,魏文侯以來三晉形同一體,而以秦齊楚三國之其中一國無法抗衡三晉,畢竟是獨木難支。魏國的邦交意圖已經很明顯了,就是想要聯合韓國和趙國,攻擊比鄰的齊國、楚國或者是秦國。”
“而龍門相王就是一個引子,在龍門相王之后,魏王和韓侯會盟于巫沙,魏王瑩尊韓侯為王。臣聽說魏王也曾向趙國示好,想要尊趙侯雍為王的,但是趙雍認為趙國的國力不足以為王,與諸王一較長短,故而推辭了。不過魏國還在極力拉攏趙國,根據邯鄲方面放出的信號,趙侯也是支持三晉為一家,休戚與共的。”
宋君偃微微頷首,龍門相王所帶來的影響十分的深遠。
在去年諸侯聯軍伐魏,而大破魏軍,宋國取得河內地之后,魏國上上下下便意識到了一股危機。沒錯,現在的魏國已經不是那個曾經打遍天下無敵手的霸主魏國了,魏武卒也不復當年的悍勇了!
魏國山河日下,整體的國力傾頹之勢已經不可挽回了。
在這個時候,被立為太子的魏嗣便舉薦公孫衍出來,作為諫議大夫。
犀首公孫衍有著經天緯地之才,滿腹韜略,口才極佳,他主張魏國聯合韓國和趙國,效仿魏文侯的時候,重組三晉聯盟,以抗衡愈發強大的秦齊楚三大霸主國。
老魏王被犀首說服了,于是他開始命人向邯鄲和新鄭奔走,自己也不遺余力地拉攏韓侯和趙侯。
龍門相王可以說是一個契機,秦王駟把魏螢、韓康和趙雍,韓趙魏三國的君主都請到龍門觀禮,尊贏駟為秦王。
雖然那個時候并不像大秦帝國之縱橫里面的秦王那么張揚,魏王和韓侯那么屈辱,給贏駟牽馬駕車,但是看著昔日自己鄙夷的秦國,一下子這么耀武揚威地成了王,他們的心里真的很不是滋味兒。
魏王瑩受到刺激了,于是他邀請韓侯和趙侯會盟于巫沙,趙雍推辭了,而韓侯康接受了,隨即為韓王。
這王真是越來越不值錢了啊!宋君偃在心里感慨著,口中說道:“這么說來,三晉聯盟已經形成了?”
子干點了點頭道:“表面上來看,三晉聯盟已經形成了。在公孫衍的極力敦促之下,韓趙魏三國以秦國為假想敵,有意伐秦!”
子偃道:“秦國雖然國勢日盛,但絕不是三晉聯軍的對手,只要秦軍龜縮在函谷關里,憑借函崤之險峻,當可以使三晉聯軍不戰自退。”
子干知道宋君偃說的有道理,但是心里還是很疑惑,不由得說道:“君上,我們宋國不應該抱著這樣的僥幸心理。三晉聯盟已經形成,如當年的霸主晉國一般,天下莫能與之匹敵,三晉若是攻秦不成,繼而伐我宋國,該當如何?要知道想要三晉的內部不自亂,就必須要一個共同的敵人。”
“這個共同的敵人不是秦國、齊國、楚國便是我們宋國。去年我們宋國的軍隊剛剛跟三晉聯軍大戰了一場,各有損傷,若是三晉伐秦失利,難保不會轉攻我們宋國啊。畢竟宋國比秦齊楚要弱上不止一籌,屆時以一敵三,如何是好?”
張烈聞言,也贊同地道:“子干大人說的沒錯,我們應該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眼下三晉的大敵乃是秦國,但是三晉聯盟已成,不說秦齊楚這三大霸主國,就連我們這些比較弱的宋國、中山國和燕國都開始人人自危了!”
“張烈,你有什么好的應對之策嗎?”宋君偃垂詢道。
“君上,為了應對強大的三晉聯盟,臣以為,應該結好趙國,最好在三晉還沒有徹底形成聯軍之前,與趙侯會盟。同時,也請君上修書一封,派使者前往咸陽與秦國訂立盟好的國書,宋國與秦國當守望相助,以此破除三晉之合縱之勢。”
“大善!”宋君偃知道眼下隨著龍門相王的結束,戰國亂世也將進入另一番新的局面:伐交!
不過子偃還是有一些顧慮的,畢竟他知道秦國日后很有可能橫掃六國,一統天下,當然了,現在大家還是看不出來的。若不是子偃是穿越者,有著先知先覺的眼光,都不認為一個偏居一隅的國家將來能橫掃天下,使海內歸一。
現在是秦齊楚三大霸主國并立于世的局面,三國都有可能一統天下,可是隨著韓趙魏三晉聯盟的形成,原來的中原的超級大國晉國似乎又回來了,人人自危,歷史的走向又開始變得撲朔迷離起來了。
伐交其實是有著兩條主線的,一則合縱,一則連橫。
合縱是合眾弱以攻一強,連橫是合一強以攻眾弱!
現在三晉的兩個國家加起來都可以媲美秦齊楚中的任何一個大國了,更別說韓趙魏三國都聯合起來了。這就是合縱。
而連橫呢?大概就是秦國聯合齊國夾擊三晉,或者秦國聯合楚國對抗三晉。
當然了,到了戰國的中后期,經過秦昭襄王時期的白起的不斷削弱,秦國愈發的強盛,而列國愈發的弱于是最后連橫指代的是秦國,合縱指代的是關東六國,秦國以一敵六,不可謂不強勢!
君臣六人又商議了一些具體的細節操作,于是派出子干為使者,出使邯鄲,跟趙雍約定于年底會盟于鄴城。
至于秦國方面,宋國君臣倒不是太擔憂,畢竟秦國有著崤函的天險擋著呢,三晉聯軍心懷鬼胎,不能致力于削弱秦國的勢力,能打得進去才怪!到時候宋國只需要派兵去邊境做做樣子就好了。
宋君偃又道:“還有一件事。現在魯國已經發生了季氏之亂,魯公姬仇已經出逃曲阜,打算入我宋國,請求我們宋國派兵護送他回國,并且鏟除季孫氏、叔孫氏和孟孫氏這魯國三桓。寡人想知道你們對于此事有何看法?”
“這個容易。”張烈向著幾個重臣看了看,嗯,大家的想法都差不多,于是他笑著道,“君上你是天子任命的方伯,有替天行道,主持公道的權力和義務,現在魯國已經發生了內亂,魯公也向我宋國求援,于情于理,我們宋國都應該施以援手的。”
這件事情早就在宋君偃和張烈的謀劃之中了,這個季氏之亂還是他們一手促成的。
按照他們原本的計劃,是等著魯公姬仇帶著一幫子公卿大夫趕到商丘,然后發號施令,發兵征討魯國三桓這些不義之臣。
當然了,搞到最后宋君偃也不會讓姬仇得償所愿的。
魯國有點大了,雖然宋國也當得起魯國的大哥,但是這個小弟的名聲似乎比大哥的名聲還要響亮啊,這可不行。
于是張烈就諫言宋君偃,將魯國一分為四,魯國最大,季氏稍次之,叔孫氏和孟孫氏都跟衛國差不多一個檔次的,上不得臺面。
連國號宋君偃都給他們想好了,魯國還是魯國,只不過疆域大幅度縮水了。季氏原來有一個費國,但是還要分封,便封一個伯爵,宿國,都宿城。
叔孫氏被魯國分封于臧地,也是伯爵,便以臧城為都,立臧國。孟孫氏也差不多,伯爵,建都郈城,立郈國。
本章完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