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前320年,宋國改元,始稱王,即宋王偃元年的春天。
經過幾年的發展,朝歌的宮殿已經興建完畢,城池高大而人口眾多,其富庶程度已經不遜于商丘。于是宋王偃遷都朝歌的念頭愈演愈烈,這正是千載難逢的良機啊!
在大朝會上,大行令蘇秦站出來說道:“王上,臣請遷都朝歌,以固國本!”
蘇秦的這話一出,頓時在朝臣之中掀起了一片嘩然。
宋王偃想要遷都朝歌,都已經是人盡皆知的事情了。只不過好多宋人都不愿意離開自己世代生活的故土,跑到朝歌那個中原腹地,那個曾經作為殷商的國都去。
故土難離是一個方面,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遷都朝歌的話勢必與韓趙魏三國發生劇烈的沖突,到時候宋國就更加地不得安生了。
宋王偃沒有說話,只是在那里頓首。
作為反對遷都的頑固大臣蘇賀,在聽見蘇秦的諫言之后,立即跳著腳站出來說道:“萬萬不可!”
蘇賀向著在陛臺上的宋王偃作揖道:“大王,遷都之事干系重大,切不可操之過急也!商丘作為我大宋國的都城已經有七百多年了,源遠流長,臣民們都心向商丘,而不在意朝歌了。”
“王上,臣以為,遷都朝歌有三個危害!”
“其一,朝歌地處中原腹地,歷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被夾在趙國的邯鄲和魏國的大梁中間,很容易被敵國的軍隊侵襲,以至于兵臨城下。”
“其二,朝歌固然經過了幾年的發展,已經成為了頂級的城邑,民十萬,地方富庶,然則不比商丘啊!商丘有通濟渠的灌溉,良田無數,又有彭城、陶邑的供給,可以使我們宋國蓄養精兵,黎庶衣食無憂!”
“但是以朝歌目前的土地確實做不到啊!在平常無戰事的時候還好,若是碰上了大的戰事,難道我們還要千里迢迢地從東面的商丘、彭城運糧嗎?這樣豈不是耗費了更大的人力和物力了嗎?!”
“其三,朝歌的歷史意義已經不大了。我們宋國繼承殷商的國運,朝歌固然是殷商最久的一座都城,廣為人知,但是我們宋人真正念及前朝殷商的臣民又有幾個?這一遷都,更是勞民傷財,費時費力,不知道要花費多大的代價才能將都城從商丘遷到朝歌去啊!”
聞言,宋王偃微微頷首道:“蘇賀的話不無道理。諸卿,你們都是怎么看的?”
大家都知道宋王偃是很想要遷都的,不過群臣之中,不管是贊成的,還是反對的,都沒有幾個敢于跳出來表達自己的態度。
蘇秦皺著眉頭道:“大王,既然蘇賀大人說了遷都朝歌的三個危害,那么臣就提出遷都朝歌的三個益處!”
“其一,歷史意義。剛剛蘇賀大人說遷都朝歌的歷史意義不大,這句話請恕蘇秦不敢茍同!我們宋國一直鼓吹自己是天命玄鳥的子孫,是殷商的直系后代,當年周國滅商,始為天子!”
“周人懼于我商人的勢力,故而將我們商人分封于此,立宋國,建都商丘。現在天下皆王,我們宋國也稱王了,與周天子平起平坐!我們宋國固然還是天下諸侯之一,但是實質上已經穩壓了周人一頭,宋國既然已經棄了周天子封的公爵,始稱王,何以不能棄了原來的國都商丘?”
“王上之始稱王,乃是名正而言順的事情。現在的周王室已經無甚威望,我們宋國遷都朝歌,有萬象更新之意,還于舊都,可以使我們宋人信服自己的國家,其歷史意義不可謂不大!”
“其二,商丘太脆弱了,而建都朝歌則遠比商丘要好得多!商丘幾度被敵國的大軍兵臨城下,齊人、楚人都曾經兵臨商丘城下。商丘不比朝歌,四面都是平坦的原野和丘陵,無險峻之地。這樣的城池固然繁華,固然富庶,固然人口眾多,但是只能作為千乘之國的都城,而不能作為萬乘之國的國都!”
“朝歌城坐擁景山之險,山脈連綿不絕,中間只夾著一個朝歌城,一面開闊而三面皆險峻巍峨之地勢,有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羑里、牧野、相等城池可以作為朝歌城的屏障,而且朝歌城懷抱濟水、大河黃河、汲水等條江河,利于灌溉,想要興修水利,若通濟渠一般的水渠那是很簡單的事情!”
“其三,地理位置。朝歌的地理位置遠比商丘要好得多。商丘畢竟是偏居于東南一隅,不足以承載我宋國的國運,不足以承載王上的王氣!現在越國已經被滅亡,楚國已經有多余的能力北顧中原,我們大宋國被夾在齊楚兩個霸主國的中間真的好嗎?”
“自古以來就是國都在哪兒,國家的重心就在哪兒。大王,依臣看,齊楚之威脅遠比韓趙魏之威脅要大的多!而且遷都朝歌,我們宋國當可以俯瞰中原,而進取天下!此為王業!此為國本啊!”
宋王偃聽見蘇秦說的這番話,實在是很合他的胃口啊!
還沒等宋王偃說什么,蘇賀又道:“大行令,固然如此。但是韓趙魏三國也不是好惹的,或許以我們宋國現在的威勢,可以頂得住其中任何一國,乃至于其中兩國的進攻,但是三晉聯軍呢?三晉聯軍的話,別說是我們宋國了,即便是秦齊楚三大霸主國都不敢掠其鋒芒!”
蘇秦聞言,云淡風輕地笑道:“這就需要看大王的魄力和遷都的決心,還有臣的邦交之事了!”
“哦!”宋王偃饒有興趣地道,“不知道蘇卿想要如何籌劃邦交之事?”
“王上,而今乃是大爭之世,不僅伐戰,還要伐交!孫子曾經說過,不戰而屈人之兵是為上策,伐交便是如此。”
蘇秦胸有成竹地道:“宋國遷都朝歌,勢必會損害韓趙魏三國的利益,然則親兄弟還會有矛盾,還會有沖突,更何況是三晉這三個國家呢?王上,臣以為我們可以將禍水西引!”
“西引?”宋王偃愣了一下,又道,“你指的是秦國?”
“不錯。秦人現在頻頻東出,攻城掠地,韓趙魏三晉國家深受其害,十分的記恨秦國!這是一個最主要的矛盾啊!大王,韓趙魏三國雖然現在已經達成了同盟,但只是防守同盟,沒有任何的進取之意。”
“當此時,我們宋國完全可以插手其間,促使宋、韓、趙、魏四國合縱,合縱而伐秦也!”
蘇秦的這話一出,又在群臣之間掀起了一片嘩然。
合縱伐秦?這不是又要打仗了嗎?!
蘇賀叉手道:“大王,臣以為不妥。秦國與我宋國鞭長莫及,并不接壤,繞是四國聯軍大敗秦軍,攻城掠地,可是我們宋國根本就占不到什么好處!如此興師動眾而不得絲毫的利益,這并不符合我們大宋國的情勢啊!”
蘇秦笑著道:“誰說我們宋國不得利益的?蘇賀大人,這利益有長遠利益和眼前的利益這兩種區別。眼前的利益不過是蠅頭小利,但是長遠的利益就好似滔滔不絕的江水一半,為之不竭!”
“四國聯軍伐秦,我們宋國當有兩個好處。其一,韓趙魏三國的兵鋒都在西面的秦國,而無暇顧及東面的朝歌,當可使我宋國渡過遷都朝歌的那段時間的困難期。其二,是為弱秦。秦國自商鞅變法以來,日益強大,現在可能秦國還無法威脅到我們宋國,但是我認為宋秦之間必有一戰!”
“韓趙魏三國擋在秦國東出的道路上,是為我宋國的一道屏障,擋住了秦人東出的步伐!桑丘之戰的情況想必大家都了解過,在那一種劣勢的情況下,秦人還能拼死抵抗沒有潰敗,最后還殺傷了我們宋軍的那么多將士,難道這還不能說明虎狼秦人的可怕之處嗎?”
“我曾經去過咸陽,面見當今的秦王嬴駟。蘇賀大人,你也曾經出使過咸陽,應該知道秦人的那一種性格是怎么樣的吧?一旦放秦人出關,讓秦人染指中原腹地,我們宋國豈不是深受荼毒耶?”
聽到這話,蘇賀沉默了。
看見連蘇賀這么一個老頑固的家伙都被蘇秦說服了,宋王偃在心里暗贊。
蘇秦不愧是戰國最強的“嘴炮”之一,這個世上,能與蘇秦相媲美的縱橫家,估計只有一樣是師出鬼谷的師兄張儀了吧!
原本是遷都朝歌的事情,可是現在經過蘇秦這么一說,看來不僅如此,還要聯合韓趙魏三國聯軍伐秦了啊!
歷史上的關東國家對于秦國的第一次合縱,應該是在西元前21年的,現在推早了兩年,宋王偃也不知道是好是壞。
不過弱秦,宋王偃看來是勢在必行的事情!
沒辦法,秦人給他的印象太可怕了。這不僅僅是桑丘之戰帶來的,還是后世他通過各個渠道所了解到的!
雖然秦國現在還不是巔峰時期,不過底蘊已經十分強大了,除了齊國和楚國,一個宋國都不能與之相抗衡!
宋王偃真的是無比的慶幸宋國并不與秦國接壤啊,不然就跟魏國一樣,經過不斷的軍事上的打擊,國力遲早會一蹶不振的。
“諸卿,可還有話說?”
看見群臣都俯首下來稱善,宋王偃的心里很滿意,笑了笑道:“既然如此,下個月,我們宋國便遷都朝歌!一切事宜,還請相國妥善處理。”
“諾!”相國黃庸站出來道。
剛剛想說退朝,宋王偃卻忽而想起了一件事情,說道:“蘇秦啊。”
“臣在。”
“就勞煩你跑一趟大梁了。你去告訴老魏王哦不,現在應該是太子嗣主政了吧?反正你去告訴魏人,只要他們支持我宋國遷都朝歌,河東的失地,乃至于河西之地屆時寡人可以一點都不要!你要極力促成四國聯軍伐秦之事!”
“諾!”
群臣都在心里暗嘆,王上可真是有夠急性子,雷厲風行的,這剛剛議好遷都朝歌的事情,馬上就要遷都了。
看樣子,宋王偃對此是籌劃已久了啊!
全面發展,成就王霸之基業。
本章完5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